怀念旧版
校友之家
English
江苏开放大学
学校概况
学校简介
学校章程
现任领导
历史沿革
1970s
1990s
2000s
2010s
2020s
通讯录
市县开放大学
学校形象识别系统UIS
理念识别系统
视觉识别系统
机构设置
教学部门
商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
环境生态学院
设计学院
艺术学院
教育学院
外国语学院
公共管理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乡村振兴学院
老年发展学院
国开分部教学管理中心(燎原学校)
职能部门
学校办公室
纪检监察机构
巡察办
党委组织部(党校)
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
党委统战部、机关党委
党委教师工作部、人事处
党委学生工作部、学工处
党委保卫部、保卫处
发展规划处
财务处(结算中心)
审计处
教务处
科学技术处
社会科学处
社会教育处
数字化建设中心
招生工作处
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
后勤管理处
国有资产管理处(招投标管理办公室)
基本建设处(新校区建设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离退休工作处
工会
团委(大学生艺术中心)
教育科学研究院
老年文化与艺术研究所
健康养生研究所
江苏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管理中心
图书馆
资源建设中心
学历教育
本科
工程管理
文化产业管理
环境工程
农业资源与环境
物流管理
行政管理
财务管理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艺术教育
市场营销
电子商务
环境科学
学前教育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工程造价
土木工程
风景园林
公共事业管理
汉语国际教育
表演
跨境电子商务
视觉传达设计
商务英语
软件工程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人工智能
影视摄影与制作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机器人工程
数字媒体艺术
知识产权
思想政治教育
供应链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城乡规划
环境设计
植物科学与技术
农林经济管理
物联网工程
工艺美术
专科
大数据与会计
工商企业管理
行政管理
建设工程管理
机电一体化技术
软件技术
人物形象设计(定向招生)
戏曲表演(定向招生)
电子商务
中文
摄影与摄像艺术
休闲体育
连锁经营与管理
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工业机器人技术
无人机应用技术
社会教育
老年教育
江苏老年开放大学
江苏老年教育网
招生服务
科学研究
科学技术处
社会科学处
终身教育研究杂志
江苏省终身教育研究会
学分银行
公共服务
校历
融合门户
月明在线
招标公告
图书馆
学术动态
学术活动
学术成果
学术报告
首页
学术动态
2019/12/27
2019年12月27日,我校无障碍环境建设协同研究中心作为课题研究承担单位,参加了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的课题验收评审会议,并顺利通过了《江苏省民用建筑及市政工程施工图无障碍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江苏省无障碍环境建设导则》、《江苏省无障碍环境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江苏省无障碍设施施工验收及维护导则》、《宜居城市的无障碍环境建设与评价研究》五项研究课题的验收。验收专家认为课题研究内容符合江苏省无障碍环境建设实际,对提高江苏省无障碍设施的设计及无障碍环境的建设水平具有较强的社会实际意义。(建筑工程学院 图/文:严莹)
我校无障碍环境建设协同研究中心通过五项课题验收
2019年12月27日,我校无障碍环境建设协同研究中心作为课题研究承担单位,参加了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的课题验收评审会议,并顺利通过了《江苏省民用建筑及市政工程施工图无障碍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江苏省无障碍环境建设导则》、《江苏省无障碍环境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江苏省无障碍设施施工验收及维护导则》、《宜居城市的无障碍环境建设与评价研究》五项研究课题的验收。验收专家认为课题研究内容符合江苏省无障碍环境建设实际,对提高江苏省无障碍设施的设计及无障碍环境的建设水平具有较强的社会实际意义。(建筑工程学院 图/文:严莹)
2019/12/23
以“新突破、新征程”为主题的学校第十三届科技活动月于近期圆满结束。活动月期间,学校召开了科研工作大会,举办了全省办学系统科研成果展、全省办学系统博士论坛以及各类讲座沙龙等丰富多彩的20多场学术活动,吸引了省市校近3000名师生参与其中。放眼全局,谋求科研稳步发展本次活动月期间,学校共举办了2场全校性的科研会议。一是科研工作大会。大会对学校科研工作进行了回顾、反思,明确了今后科研工作的重点,并表彰了对学校科研有重大贡献的教师,颁发了“校长特别奖”。同时,大会利用云教室系统实现了省市校的同步直播与互动,体现了我校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办学特色。二是江苏开放大学(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成立大会。校社科联的成立标志着我校哲学社会科学建设即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活动月期间,学校特邀请江苏省社科联副主席徐之顺研究员、教育部长江学者苏新宁教授、江苏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贾燕琛总经理等多位专家做学术报告,从高校建设、科研发展、项目申报、成果转化等多个方面旁征博引,深入浅出,为教师们开阔了视野、提升了眼界。系统联动,助力科研协同进步为深入落实江苏开放大学办学系统科研工作联席会议的精神
学校第十三届科技活动月圆满结束
以“新突破、新征程”为主题的学校第十三届科技活动月于近期圆满结束。活动月期间,学校召开了科研工作大会,举办了全省办学系统科研成果展、全省办学系统博士论坛以及各类讲座沙龙等丰富多彩的20多场学术活动,吸引了省市校近3000名师生参与其中。放眼全局,谋求科研稳步发展本次活动月期间,学校共举办了2场全校性的科研会议。一是科研工作大会。大会对学校科研工作进行了回顾、反思,明确了今后科研工作的重点,并表彰了对学校科研有重大贡献的教师,颁发了“校长特别奖”。同时,大会利用云教室系统实现了省市校的同步直播与互动,体现了我校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办学特色。二是江苏开放大学(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成立大会。校社科联的成立标志着我校哲学社会科学建设即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活动月期间,学校特邀请江苏省社科联副主席徐之顺研究员、教育部长江学者苏新宁教授、江苏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贾燕琛总经理等多位专家做学术报告,从高校建设、科研发展、项目申报、成果转化等多个方面旁征博引,深入浅出,为教师们开阔了视野、提升了眼界。系统联动,助力科研协同进步为深入落实江苏开放大学办学系统科研工作联席会议的精神
2019/12/22
2019年12月22日上午,江苏开放大学艺术学院在定淮门校区综合楼16楼会议室举办江苏戏曲研究及表演界学者名家高端论坛。此次论坛是江苏开放大学“科技月”系列活动之一,也是我校加强学科建设的又一重要举措。上海戏剧学院李伟教授、南京东南大学王廷信教授、南京艺术学院沈义贞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板俊荣教授、南京第二师范学院薛雷教授,南京大学白云副教授等十余位戏曲研究知名学者,与江苏演艺集团副总、江苏省昆剧院李鸿良院长、江苏省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彭林刚书记、昆剧表演艺术家裘彩萍等著名戏曲表演艺术家,齐聚一堂,获聘成为江苏开放大学艺术学院特聘教授,共商传承江苏地方戏曲、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大计。江苏开放大学张晓副校长出席论坛并致辞。她结合江苏开放大学的办学性质和办学特色,介绍了我校艺术学院戏剧与影视学科类(戏剧与戏曲方向)的建设现状。学校从两年前开始进行顶层设计,筹划江苏地方戏曲人才培养工作,以戏曲专业建设为核心,形成有特点的专业集群,在学科方面推进科学研究,在教学方面利用弹性学制的优势,通过线上教学、线下研讨、送教上门的方式,为剧团演员提供优质便捷的学历提升渠道。她指出,江苏开放大学是全国综合类
传承江苏地方戏曲,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江苏开放大学举办江苏戏曲研究及表演界学者名家高端论坛
2019年12月22日上午,江苏开放大学艺术学院在定淮门校区综合楼16楼会议室举办江苏戏曲研究及表演界学者名家高端论坛。此次论坛是江苏开放大学“科技月”系列活动之一,也是我校加强学科建设的又一重要举措。上海戏剧学院李伟教授、南京东南大学王廷信教授、南京艺术学院沈义贞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板俊荣教授、南京第二师范学院薛雷教授,南京大学白云副教授等十余位戏曲研究知名学者,与江苏演艺集团副总、江苏省昆剧院李鸿良院长、江苏省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彭林刚书记、昆剧表演艺术家裘彩萍等著名戏曲表演艺术家,齐聚一堂,获聘成为江苏开放大学艺术学院特聘教授,共商传承江苏地方戏曲、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大计。江苏开放大学张晓副校长出席论坛并致辞。她结合江苏开放大学的办学性质和办学特色,介绍了我校艺术学院戏剧与影视学科类(戏剧与戏曲方向)的建设现状。学校从两年前开始进行顶层设计,筹划江苏地方戏曲人才培养工作,以戏曲专业建设为核心,形成有特点的专业集群,在学科方面推进科学研究,在教学方面利用弹性学制的优势,通过线上教学、线下研讨、送教上门的方式,为剧团演员提供优质便捷的学历提升渠道。她指出,江苏开放大学是全国综合类
2019/12/21
12月20日,“2019年度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教育项目”立项通知正式发布,我校环境与生态学院干方群博士团队申报的《环境功能材料与生态修复》项目成功入选,我校国际合作与交流科研项目实现零突破。我校于2017年9月正式加入“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会”,此次的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教育项目就是依托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会平台,今年首次启动。该项目要求在《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杜布罗夫尼克纲要》协议框架下资助中国和中东欧国家高校在不同层次和领域下开展合作与交流,尤其是在学术交流、师生培养、课程开发等方面加强合作、互学互鉴、合作共赢,进一步促进中国与中东欧国家教育层面的合作与交流。今年7月,我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办公室联合环境生态学院,完成《环境功能材料与生态修复》项目的申报环节。该项目契合环境污染防治的重点发展方向,将发挥生态环保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服务、支撑和保障作用。我校将与捷克生命科学大学共同参与相关领域的生态环保合作,打造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此次联合教育项目的首次成功立项,对于推动我校国际科研合作具有开创性意义,为我校教学研究打开了一
我校《环境功能材料与生态修复》项目入选2019年度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教育项目
12月20日,“2019年度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教育项目”立项通知正式发布,我校环境与生态学院干方群博士团队申报的《环境功能材料与生态修复》项目成功入选,我校国际合作与交流科研项目实现零突破。我校于2017年9月正式加入“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会”,此次的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教育项目就是依托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会平台,今年首次启动。该项目要求在《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杜布罗夫尼克纲要》协议框架下资助中国和中东欧国家高校在不同层次和领域下开展合作与交流,尤其是在学术交流、师生培养、课程开发等方面加强合作、互学互鉴、合作共赢,进一步促进中国与中东欧国家教育层面的合作与交流。今年7月,我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办公室联合环境生态学院,完成《环境功能材料与生态修复》项目的申报环节。该项目契合环境污染防治的重点发展方向,将发挥生态环保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服务、支撑和保障作用。我校将与捷克生命科学大学共同参与相关领域的生态环保合作,打造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此次联合教育项目的首次成功立项,对于推动我校国际科研合作具有开创性意义,为我校教学研究打开了一
2019/12/16
12月12日中午,设计学院的艺术传播研究所开展了一次学术沙龙活动。讲座由韩庆年副院长主持,研究所全体成员参与了此次沙龙。本次沙龙以研究所成员科研心得、进展交流为主题,回顾了研究所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指出目前的不足之处,并思考如何推动研究所科研进展。韩院长指出,媒体和人工智能的结合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角度,艺术学科的研究可以走进农村,从审美的角度去做一些研究,会有不错的收获。研究所成员一一发言,沈维梅副教授跟踪了一些有趣的传统文化,并开展了教学的相关实践。程狄老师认为探索高校和社区之间模式的开发,如何依托高校探索农村艺术的发展是值得肯定的思路。研究所成员分别从戏剧传播、信息传播图形化、传统文化研究、网络影视研究等内容展开了热情的讨论。(图文:丁磊)
设计学院“艺术传播研究所”开展学术沙龙
12月12日中午,设计学院的艺术传播研究所开展了一次学术沙龙活动。讲座由韩庆年副院长主持,研究所全体成员参与了此次沙龙。本次沙龙以研究所成员科研心得、进展交流为主题,回顾了研究所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指出目前的不足之处,并思考如何推动研究所科研进展。韩院长指出,媒体和人工智能的结合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角度,艺术学科的研究可以走进农村,从审美的角度去做一些研究,会有不错的收获。研究所成员一一发言,沈维梅副教授跟踪了一些有趣的传统文化,并开展了教学的相关实践。程狄老师认为探索高校和社区之间模式的开发,如何依托高校探索农村艺术的发展是值得肯定的思路。研究所成员分别从戏剧传播、信息传播图形化、传统文化研究、网络影视研究等内容展开了热情的讨论。(图文:丁磊)
2019/12/11
为提升教师科研能力和水平,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铸魂育人、立德树人的“关键”作用,12月2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定淮门校区16楼会议室举办了科研能力提升专题讲座,院长季海菊主讲,学院全体教职工参加。季海菊以《思政课教师理论素养与学术水平的提升》为题,结合自身教学科研经历,以所主持的省社科基金项目(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和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为例,从研究背景、目的内容、研究方法,特别是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痛点问题及解决策略等方面,分享心得体会:一是要多学习,重积累;二是要勤思考,善跨界;三是有创新,会提炼;四是知危机,肯坚持。她还强调,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和营造良好的教学研究环境,是教师理论素养和学术水平提升的重要条件,为此,未来学院将积极组建结构合理、理论水平高、学术造诣深、研究能力强的科研团队,通过专题活动和广泛交流,以涵养教师理论素养,激发教师科研活力。在“第十三届科技活动月”期间,我校举办多场高水平学术讲座,教师们受益良多。本次讲座对进一步梳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科研思路,拓宽科研视野,提升教师整体科研能力和水平具
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科研能力提升专题讲座
为提升教师科研能力和水平,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铸魂育人、立德树人的“关键”作用,12月2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定淮门校区16楼会议室举办了科研能力提升专题讲座,院长季海菊主讲,学院全体教职工参加。季海菊以《思政课教师理论素养与学术水平的提升》为题,结合自身教学科研经历,以所主持的省社科基金项目(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和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为例,从研究背景、目的内容、研究方法,特别是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痛点问题及解决策略等方面,分享心得体会:一是要多学习,重积累;二是要勤思考,善跨界;三是有创新,会提炼;四是知危机,肯坚持。她还强调,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和营造良好的教学研究环境,是教师理论素养和学术水平提升的重要条件,为此,未来学院将积极组建结构合理、理论水平高、学术造诣深、研究能力强的科研团队,通过专题活动和广泛交流,以涵养教师理论素养,激发教师科研活力。在“第十三届科技活动月”期间,我校举办多场高水平学术讲座,教师们受益良多。本次讲座对进一步梳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科研思路,拓宽科研视野,提升教师整体科研能力和水平具
2019/12/10
11月27日下午和28日上午,商学院在我校东校区举办了“博士论坛”讲座。本次讲座邀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查冬兰教授、南京审计大学会计学院刘国城副教授、南京大学商学院王欣博士、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院陈瑞义副教授以及南京大学商学院蔡霞博士主讲,商学院副院长朱长春主持,商学院党政领导及全体教职工参加了本次讲座。查冬兰教授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被评为江苏省社科优青。她演讲的题目是“课题申报书写作的一点思考”,查教授主要从面上项目评审评议要点、项目申请书的类型、项目的立项依据,项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案可行性分析等几个方面阐释了她在课题申报书写作方面的经验。查教授谈到项目在评审时主要看选题是否符合“鼓励探索、突出原创”,“聚焦前言、独辟蹊径”,“需求牵引、突破瓶颈”,“共性导向、交叉融合”这四个标准。刘国城副教授连续获国家社科基金2项,团队成员获国家社科基金1项。他演讲的题目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申报经验分享”,刘教授主要从如何选题、写作要求、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注意事项等几个方面阐释了他多年来对国家社科项目选题与申报的心得体会。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鼓励大家一定要坚持多写,不轻易放弃,总
科技活动月系列活动——商学院举办博士论坛:邀五位国家级基金获得者分享经验
11月27日下午和28日上午,商学院在我校东校区举办了“博士论坛”讲座。本次讲座邀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查冬兰教授、南京审计大学会计学院刘国城副教授、南京大学商学院王欣博士、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院陈瑞义副教授以及南京大学商学院蔡霞博士主讲,商学院副院长朱长春主持,商学院党政领导及全体教职工参加了本次讲座。查冬兰教授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被评为江苏省社科优青。她演讲的题目是“课题申报书写作的一点思考”,查教授主要从面上项目评审评议要点、项目申请书的类型、项目的立项依据,项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案可行性分析等几个方面阐释了她在课题申报书写作方面的经验。查教授谈到项目在评审时主要看选题是否符合“鼓励探索、突出原创”,“聚焦前言、独辟蹊径”,“需求牵引、突破瓶颈”,“共性导向、交叉融合”这四个标准。刘国城副教授连续获国家社科基金2项,团队成员获国家社科基金1项。他演讲的题目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申报经验分享”,刘教授主要从如何选题、写作要求、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注意事项等几个方面阐释了他多年来对国家社科项目选题与申报的心得体会。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鼓励大家一定要坚持多写,不轻易放弃,总
2019/12/09
12月5日下午,设计学院特邀南京艺术学院李立新教授做了主题为“形式追随理念”的专题讲座。讲座由肖伟博士主持,设计学院全体教师及十多名优秀学生参加。李立新老师是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学科带头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设计学科评议组成员,南艺学报编辑部主任、主编。在设计史、设计方法论和设计哲学研究方面造诣颇深、著述丰富。李老师还主持过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省社科等多项课题。李立新老师从古今中外椅子的多样式出发,阐述了“形式追随功能”、“形式追随幻想”产生的时代意义,并引发一系列思考。在系统地梳理了中外历史上的设计转型与设计理念后,他提出自己的观点:形式追随理念。这让我院老师对设计学形式美感有了新的认识,对今后各类设计实践和研究的开展提供了新思路。我院老师从各自不同的专业背景与本次讲座相关的知识点出发与李立新教授进行了交流互动,李老师也为我们学院和老师们在设计学领域的研究问诊把脉,提出了许多指导性意见。本次学术讲座是我院学科转型以来的第二场设计学领域的高水平学术活动,李立新教授前沿的学术观点让我院教师耳目一新,收获颇丰,既开阔了教师们的研究事业,也浓厚的学院的学术氛围。(图文
设计学院举办“形式追随理念”的学术讲座
12月5日下午,设计学院特邀南京艺术学院李立新教授做了主题为“形式追随理念”的专题讲座。讲座由肖伟博士主持,设计学院全体教师及十多名优秀学生参加。李立新老师是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学科带头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设计学科评议组成员,南艺学报编辑部主任、主编。在设计史、设计方法论和设计哲学研究方面造诣颇深、著述丰富。李老师还主持过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省社科等多项课题。李立新老师从古今中外椅子的多样式出发,阐述了“形式追随功能”、“形式追随幻想”产生的时代意义,并引发一系列思考。在系统地梳理了中外历史上的设计转型与设计理念后,他提出自己的观点:形式追随理念。这让我院老师对设计学形式美感有了新的认识,对今后各类设计实践和研究的开展提供了新思路。我院老师从各自不同的专业背景与本次讲座相关的知识点出发与李立新教授进行了交流互动,李老师也为我们学院和老师们在设计学领域的研究问诊把脉,提出了许多指导性意见。本次学术讲座是我院学科转型以来的第二场设计学领域的高水平学术活动,李立新教授前沿的学术观点让我院教师耳目一新,收获颇丰,既开阔了教师们的研究事业,也浓厚的学院的学术氛围。(图文
2019/12/09
为了贯彻“科技兴校”理念、浓厚学院科研氛围,信息工程学院于11月29日上午9点,在应天校区综合楼805会议室举办了题为“浅析高校教师之科学研究”的学术报告会。信息工程学院程勇教授为全院教师做了精彩报告。朱祎院长主持了此次会议。程勇教授从科学研究内涵出发,揭示科学研究的本质是知识的创新和创造。作为高校四大职能之一,科学研究提高了教育质量,科学研究提升了高校内涵,同时,科学研究已成为评价高校教师工作的重要指标。那么高校教师如何才能做好科学研究呢?针对这一话题,程勇教授从科学研究选题,科学研究调查,科学研究技术方案,科学研究执行和科学研究成果五个方面详细地给出了做好科学研究的方法。程勇教授在人脸识别复杂光照问题研究上取得了丰厚的成果,他结合自身科学研究经验,分享了自己在人脸识别复杂光照研究过程中的选题和研究思路,使与会教师们受益匪浅。随后,与会教师们就如何做好科研的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最后,朱祎院长强调科学研究在于坚持和积累,科学研究的道路是艰苦的,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和全身心地投入,才能 “守得云开见月明”;科学研究又是积累的过程,只有“积跬步”,才能“至千里”,只有“积小流”才能“成江海
科技活动月系列活动——“浅析高校教师之科学研究”学术报告
为了贯彻“科技兴校”理念、浓厚学院科研氛围,信息工程学院于11月29日上午9点,在应天校区综合楼805会议室举办了题为“浅析高校教师之科学研究”的学术报告会。信息工程学院程勇教授为全院教师做了精彩报告。朱祎院长主持了此次会议。程勇教授从科学研究内涵出发,揭示科学研究的本质是知识的创新和创造。作为高校四大职能之一,科学研究提高了教育质量,科学研究提升了高校内涵,同时,科学研究已成为评价高校教师工作的重要指标。那么高校教师如何才能做好科学研究呢?针对这一话题,程勇教授从科学研究选题,科学研究调查,科学研究技术方案,科学研究执行和科学研究成果五个方面详细地给出了做好科学研究的方法。程勇教授在人脸识别复杂光照问题研究上取得了丰厚的成果,他结合自身科学研究经验,分享了自己在人脸识别复杂光照研究过程中的选题和研究思路,使与会教师们受益匪浅。随后,与会教师们就如何做好科研的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最后,朱祎院长强调科学研究在于坚持和积累,科学研究的道路是艰苦的,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和全身心地投入,才能 “守得云开见月明”;科学研究又是积累的过程,只有“积跬步”,才能“至千里”,只有“积小流”才能“成江海
我校无障碍环境建设协同研究中心通过五项课题验收
2019-12-27
2019年12月27日,我校无障碍环境建设协同研究中心作为课题研究承担单位,参加了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的课题验收评审会议,并顺利通过了《江苏省民用建筑及市政工程施工图无障碍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江苏省无障碍环境建设导则》、《江苏省无障碍环境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江苏省无障碍设施施工验收及维护导则》、《宜居城市的无障碍环境建设与评价研究》五项研究课题的验收。验收专家认为课题研究内容符合江苏省无障碍环境建设实际,对提高江苏省无障碍设施的设计及无障碍环境的建设水平具有较强的社会实际意义。(建筑工程学院 图/文:严莹)
查看详情
学校第十三届科技活动月圆满结束
2019-12-23
以“新突破、新征程”为主题的学校第十三届科技活动月于近期圆满结束。活动月期间,学校召开了科研工作大会,举办了全省办学系统科研成果展、全省办学系统博士论坛以及各类讲座沙龙等丰富多彩的20多场学术活动,吸引了省市校近3000名师生参与其中。放眼全局,谋求科研稳步发展本次活动月期间,学校共举办了2场全校性的科研会议。一是科研工作大会。大会对学校科研工作进行了回顾、反思,明确了今后科研工作的重点,并表彰了对学校科研有重大贡献的教师,颁发了“校长特别奖”。同时,大会利用云教室系统实现了省市校的同步直播与互动,体现了我校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办学特色。二是江苏开放大学(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成立大会。校社科联的成立标志着我校哲学社会科学建设即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活动月期间,学校特邀请江苏省社科联副主席徐之顺研究员、教育部长江学者苏新宁教授、江苏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贾燕琛总经理等多位专家做学术报告,从高校建设、科研发展、项目申报、成果转化等多个方面旁征博引,深入浅出,为教师们开阔了视野、提升了眼界。系统联动,助力科研协同进步为深入落实江苏开放大学办学系统科研工作联席会议的精神
查看详情
传承江苏地方戏曲,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江苏开放大学举办江苏戏曲研究及表演界学者名家高端论坛
2019-12-22
2019年12月22日上午,江苏开放大学艺术学院在定淮门校区综合楼16楼会议室举办江苏戏曲研究及表演界学者名家高端论坛。此次论坛是江苏开放大学“科技月”系列活动之一,也是我校加强学科建设的又一重要举措。上海戏剧学院李伟教授、南京东南大学王廷信教授、南京艺术学院沈义贞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板俊荣教授、南京第二师范学院薛雷教授,南京大学白云副教授等十余位戏曲研究知名学者,与江苏演艺集团副总、江苏省昆剧院李鸿良院长、江苏省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彭林刚书记、昆剧表演艺术家裘彩萍等著名戏曲表演艺术家,齐聚一堂,获聘成为江苏开放大学艺术学院特聘教授,共商传承江苏地方戏曲、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大计。江苏开放大学张晓副校长出席论坛并致辞。她结合江苏开放大学的办学性质和办学特色,介绍了我校艺术学院戏剧与影视学科类(戏剧与戏曲方向)的建设现状。学校从两年前开始进行顶层设计,筹划江苏地方戏曲人才培养工作,以戏曲专业建设为核心,形成有特点的专业集群,在学科方面推进科学研究,在教学方面利用弹性学制的优势,通过线上教学、线下研讨、送教上门的方式,为剧团演员提供优质便捷的学历提升渠道。她指出,江苏开放大学是全国综合类
查看详情
我校《环境功能材料与生态修复》项目入选2019年度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教育项目
2019-12-21
12月20日,“2019年度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教育项目”立项通知正式发布,我校环境与生态学院干方群博士团队申报的《环境功能材料与生态修复》项目成功入选,我校国际合作与交流科研项目实现零突破。我校于2017年9月正式加入“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会”,此次的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教育项目就是依托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会平台,今年首次启动。该项目要求在《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杜布罗夫尼克纲要》协议框架下资助中国和中东欧国家高校在不同层次和领域下开展合作与交流,尤其是在学术交流、师生培养、课程开发等方面加强合作、互学互鉴、合作共赢,进一步促进中国与中东欧国家教育层面的合作与交流。今年7月,我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办公室联合环境生态学院,完成《环境功能材料与生态修复》项目的申报环节。该项目契合环境污染防治的重点发展方向,将发挥生态环保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服务、支撑和保障作用。我校将与捷克生命科学大学共同参与相关领域的生态环保合作,打造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此次联合教育项目的首次成功立项,对于推动我校国际科研合作具有开创性意义,为我校教学研究打开了一
查看详情
设计学院“艺术传播研究所”开展学术沙龙
2019-12-16
12月12日中午,设计学院的艺术传播研究所开展了一次学术沙龙活动。讲座由韩庆年副院长主持,研究所全体成员参与了此次沙龙。本次沙龙以研究所成员科研心得、进展交流为主题,回顾了研究所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指出目前的不足之处,并思考如何推动研究所科研进展。韩院长指出,媒体和人工智能的结合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角度,艺术学科的研究可以走进农村,从审美的角度去做一些研究,会有不错的收获。研究所成员一一发言,沈维梅副教授跟踪了一些有趣的传统文化,并开展了教学的相关实践。程狄老师认为探索高校和社区之间模式的开发,如何依托高校探索农村艺术的发展是值得肯定的思路。研究所成员分别从戏剧传播、信息传播图形化、传统文化研究、网络影视研究等内容展开了热情的讨论。(图文:丁磊)
查看详情
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科研能力提升专题讲座
2019-12-11
为提升教师科研能力和水平,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铸魂育人、立德树人的“关键”作用,12月2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定淮门校区16楼会议室举办了科研能力提升专题讲座,院长季海菊主讲,学院全体教职工参加。季海菊以《思政课教师理论素养与学术水平的提升》为题,结合自身教学科研经历,以所主持的省社科基金项目(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和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为例,从研究背景、目的内容、研究方法,特别是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痛点问题及解决策略等方面,分享心得体会:一是要多学习,重积累;二是要勤思考,善跨界;三是有创新,会提炼;四是知危机,肯坚持。她还强调,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和营造良好的教学研究环境,是教师理论素养和学术水平提升的重要条件,为此,未来学院将积极组建结构合理、理论水平高、学术造诣深、研究能力强的科研团队,通过专题活动和广泛交流,以涵养教师理论素养,激发教师科研活力。在“第十三届科技活动月”期间,我校举办多场高水平学术讲座,教师们受益良多。本次讲座对进一步梳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科研思路,拓宽科研视野,提升教师整体科研能力和水平具
查看详情
科技活动月系列活动——商学院举办博士论坛:邀五位国家级基金获得者分享经验
2019-12-10
11月27日下午和28日上午,商学院在我校东校区举办了“博士论坛”讲座。本次讲座邀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查冬兰教授、南京审计大学会计学院刘国城副教授、南京大学商学院王欣博士、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院陈瑞义副教授以及南京大学商学院蔡霞博士主讲,商学院副院长朱长春主持,商学院党政领导及全体教职工参加了本次讲座。查冬兰教授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被评为江苏省社科优青。她演讲的题目是“课题申报书写作的一点思考”,查教授主要从面上项目评审评议要点、项目申请书的类型、项目的立项依据,项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案可行性分析等几个方面阐释了她在课题申报书写作方面的经验。查教授谈到项目在评审时主要看选题是否符合“鼓励探索、突出原创”,“聚焦前言、独辟蹊径”,“需求牵引、突破瓶颈”,“共性导向、交叉融合”这四个标准。刘国城副教授连续获国家社科基金2项,团队成员获国家社科基金1项。他演讲的题目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申报经验分享”,刘教授主要从如何选题、写作要求、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注意事项等几个方面阐释了他多年来对国家社科项目选题与申报的心得体会。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鼓励大家一定要坚持多写,不轻易放弃,总
查看详情
设计学院举办“形式追随理念”的学术讲座
2019-12-09
12月5日下午,设计学院特邀南京艺术学院李立新教授做了主题为“形式追随理念”的专题讲座。讲座由肖伟博士主持,设计学院全体教师及十多名优秀学生参加。李立新老师是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学科带头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设计学科评议组成员,南艺学报编辑部主任、主编。在设计史、设计方法论和设计哲学研究方面造诣颇深、著述丰富。李老师还主持过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省社科等多项课题。李立新老师从古今中外椅子的多样式出发,阐述了“形式追随功能”、“形式追随幻想”产生的时代意义,并引发一系列思考。在系统地梳理了中外历史上的设计转型与设计理念后,他提出自己的观点:形式追随理念。这让我院老师对设计学形式美感有了新的认识,对今后各类设计实践和研究的开展提供了新思路。我院老师从各自不同的专业背景与本次讲座相关的知识点出发与李立新教授进行了交流互动,李老师也为我们学院和老师们在设计学领域的研究问诊把脉,提出了许多指导性意见。本次学术讲座是我院学科转型以来的第二场设计学领域的高水平学术活动,李立新教授前沿的学术观点让我院教师耳目一新,收获颇丰,既开阔了教师们的研究事业,也浓厚的学院的学术氛围。(图文
查看详情
科技活动月系列活动——“浅析高校教师之科学研究”学术报告
2019-12-09
为了贯彻“科技兴校”理念、浓厚学院科研氛围,信息工程学院于11月29日上午9点,在应天校区综合楼805会议室举办了题为“浅析高校教师之科学研究”的学术报告会。信息工程学院程勇教授为全院教师做了精彩报告。朱祎院长主持了此次会议。程勇教授从科学研究内涵出发,揭示科学研究的本质是知识的创新和创造。作为高校四大职能之一,科学研究提高了教育质量,科学研究提升了高校内涵,同时,科学研究已成为评价高校教师工作的重要指标。那么高校教师如何才能做好科学研究呢?针对这一话题,程勇教授从科学研究选题,科学研究调查,科学研究技术方案,科学研究执行和科学研究成果五个方面详细地给出了做好科学研究的方法。程勇教授在人脸识别复杂光照问题研究上取得了丰厚的成果,他结合自身科学研究经验,分享了自己在人脸识别复杂光照研究过程中的选题和研究思路,使与会教师们受益匪浅。随后,与会教师们就如何做好科研的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最后,朱祎院长强调科学研究在于坚持和积累,科学研究的道路是艰苦的,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和全身心地投入,才能 “守得云开见月明”;科学研究又是积累的过程,只有“积跬步”,才能“至千里”,只有“积小流”才能“成江海
查看详情
每页
9
记录
总共
768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82
/
86
跳转到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