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旧版
校友之家
English
江苏开放大学
学校概况
学校简介
学校章程
现任领导
历史沿革
1970s
1990s
2000s
2010s
2020s
通讯录
市县开放大学
学校形象识别系统UIS
理念识别系统
视觉识别系统
机构设置
教学部门
商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
环境生态学院
设计学院
艺术学院
教育学院
外国语学院
公共管理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乡村振兴学院
老年发展学院
国开分部教学管理中心(燎原学校)
职能部门
学校办公室
纪检监察机构
巡察办
党委组织部(党校)
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
党委统战部、机关党委
党委教师工作部、人事处
党委学生工作部、学工处
党委保卫部、保卫处
发展规划处
财务处(结算中心)
审计处
教务处
科学技术处
社会科学处
社会教育处
数字化建设中心
招生工作处
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
后勤管理处
国有资产管理处(招投标管理办公室)
基本建设处(新校区建设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离退休工作处
工会
团委(大学生艺术中心)
教育科学研究院
老年文化与艺术研究所
健康养生研究所
江苏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管理中心
图书馆
资源建设中心
学历教育
本科
工程管理
文化产业管理
环境工程
农业资源与环境
物流管理
行政管理
财务管理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艺术教育
市场营销
电子商务
环境科学
学前教育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工程造价
土木工程
风景园林
公共事业管理
汉语国际教育
表演
跨境电子商务
视觉传达设计
商务英语
软件工程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人工智能
影视摄影与制作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机器人工程
数字媒体艺术
知识产权
思想政治教育
供应链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城乡规划
环境设计
植物科学与技术
农林经济管理
物联网工程
工艺美术
专科
大数据与会计
工商企业管理
行政管理
建设工程管理
机电一体化技术
软件技术
人物形象设计(定向招生)
戏曲表演(定向招生)
电子商务
中文
摄影与摄像艺术
休闲体育
连锁经营与管理
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工业机器人技术
无人机应用技术
社会教育
老年教育
江苏老年开放大学
江苏老年教育网
招生服务
科学研究
科学技术处
社会科学处
终身教育研究杂志
江苏省终身教育研究会
学分银行
公共服务
校历
融合门户
月明在线
招标公告
图书馆
学术动态
学术活动
学术成果
学术报告
首页
学术动态
学术成果
2025/08/06
S纳米晶体的生长、结构和形状对其在各种应用中的独特物理化学特性至关重要。本研究观察到,在没有柠檬酸钠的情况下,球形纳米晶体各向同性地转变为CdS纳米立方体;而在柠檬酸钠存在的情况下,立方体纳米晶体优先沿{0近日,信息工程学院智能感知器件制造与集成研究团队围绕新型半导体的制备及性能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成果一:原位液相细胞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金纳米双锥表面AuCl3壳层的生长及抗腐蚀行为团队成员魏薇博士和东南大学的徐峰教授团队合作开展研究,旨在通过原位液体电镜(LCTEM)研究AuCl3壳层在金纳米双锥(NBPs)上的生长及其防腐行为。研究展示了Au-AuCl3核心-壳层纳米结构的形成,以及AuCl3壳层对Au纳米颗粒的保护效果,特别在HAuCl4水溶液中进行的实验中,展示了这些壳层如何影响Au NBP的溶解和生长。研究发现,CTAB的存在显著影响了AuCl3壳的生长模式和结构,对Au NBP的溶解过程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干预。此研究为表面防腐蚀的工程应用提供了新见解,以寻求在酸性环境中具有更高稳定性的Au纳米颗粒。本研究成果以“In Situ Liquid Cell Transmissio
信息工程学院智能感知器件制造与集成研究团队取得系列科研成果
S纳米晶体的生长、结构和形状对其在各种应用中的独特物理化学特性至关重要。本研究观察到,在没有柠檬酸钠的情况下,球形纳米晶体各向同性地转变为CdS纳米立方体;而在柠檬酸钠存在的情况下,立方体纳米晶体优先沿{0近日,信息工程学院智能感知器件制造与集成研究团队围绕新型半导体的制备及性能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成果一:原位液相细胞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金纳米双锥表面AuCl3壳层的生长及抗腐蚀行为团队成员魏薇博士和东南大学的徐峰教授团队合作开展研究,旨在通过原位液体电镜(LCTEM)研究AuCl3壳层在金纳米双锥(NBPs)上的生长及其防腐行为。研究展示了Au-AuCl3核心-壳层纳米结构的形成,以及AuCl3壳层对Au纳米颗粒的保护效果,特别在HAuCl4水溶液中进行的实验中,展示了这些壳层如何影响Au NBP的溶解和生长。研究发现,CTAB的存在显著影响了AuCl3壳的生长模式和结构,对Au NBP的溶解过程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干预。此研究为表面防腐蚀的工程应用提供了新见解,以寻求在酸性环境中具有更高稳定性的Au纳米颗粒。本研究成果以“In Situ Liquid Cell Transmissio
2025/07/16
近日,信息工程学院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科研团队在狭窄通道机器人路径规划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以《Implementation of two-roller scheduling path planning under road construction scenarios》在国际学术期刊《Scientific Reports》(SCI二区)上发表。该论文作者除许曈、周志轩两位指导教师外,开拓者社团成员刘俊豪同学也作为共同作者署名,充分体现了学院“以科研育人才、以实践促创新”的培养理念。本研究聚焦道路施工场景下两机器人的高效调度问题,从全局路径设计、避障策略优化等维度提出创新性算法框架。在许曈、周志轩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来自开拓者社团的刘俊豪同学全程参与了搭建仿真实验平台和优化方案测试等环节。作为信息工程学院重点扶持的学生科技社团,近年来开拓者协会在学院科研团队的指导下屡创佳绩。该社团已形成“导师引领、项目驱动、以赛促学”的特色培养模式,多位社团成员在各类科技创新竞赛中斩获佳绩。未来,信息工程学院持续深化科研育人改革,通过“科研团队+学生社团”的联动机制,为像开拓者社团这样的学生科技组织提供
师生协作结硕果!信息工程学院开拓者社团学生成为SCI论文共同作者
近日,信息工程学院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科研团队在狭窄通道机器人路径规划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以《Implementation of two-roller scheduling path planning under road construction scenarios》在国际学术期刊《Scientific Reports》(SCI二区)上发表。该论文作者除许曈、周志轩两位指导教师外,开拓者社团成员刘俊豪同学也作为共同作者署名,充分体现了学院“以科研育人才、以实践促创新”的培养理念。本研究聚焦道路施工场景下两机器人的高效调度问题,从全局路径设计、避障策略优化等维度提出创新性算法框架。在许曈、周志轩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来自开拓者社团的刘俊豪同学全程参与了搭建仿真实验平台和优化方案测试等环节。作为信息工程学院重点扶持的学生科技社团,近年来开拓者协会在学院科研团队的指导下屡创佳绩。该社团已形成“导师引领、项目驱动、以赛促学”的特色培养模式,多位社团成员在各类科技创新竞赛中斩获佳绩。未来,信息工程学院持续深化科研育人改革,通过“科研团队+学生社团”的联动机制,为像开拓者社团这样的学生科技组织提供
2025/06/24
近期,江苏开放大学乡村振兴学院的教师姜昊辰与其团队在农业社会化服务领域取得了新的研究进展。两篇研究成果分别聚焦绿色虫害控制技术对苹果农民收入的经济效应以及其对农药使用的影响,为推动农业绿色转型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持。研究一:绿色虫害控制技术能否减少农药使用?——来自中国的实证分析随着农药广泛应用,现代农业面临着农药过度使用带来的成本增加、食品安全风险和环境破坏等问题。绿色虫害控制技术(GPCT)作为替代传统化学方法的有力工具,已成为农业领域的一大研究热点。该研究基于中国苹果园的调查数据,通过内生处理效应回归(ETR)模型,深入分析了绿色虫害控制技术对农药使用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采用绿色虫害控制技术能显著减少农药使用强度,尤其对于那些土地较大或较为分散的农民群体,农药减少效果更为显著。这一研究结果凸显了绿色虫害控制技术在生态和经济双重效益上的巨大潜力,为推广绿色农业技术提供了有力证据。该研究成果已发表在《Agronomy》杂志上(中科院二区),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3390/agronomy15010178。研究二:绿色虫害控制技术对苹果农民收入的经济效应在绿色转
乡村振兴学院研究绿色生产技术经济环境效益取得阶段性成果
近期,江苏开放大学乡村振兴学院的教师姜昊辰与其团队在农业社会化服务领域取得了新的研究进展。两篇研究成果分别聚焦绿色虫害控制技术对苹果农民收入的经济效应以及其对农药使用的影响,为推动农业绿色转型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持。研究一:绿色虫害控制技术能否减少农药使用?——来自中国的实证分析随着农药广泛应用,现代农业面临着农药过度使用带来的成本增加、食品安全风险和环境破坏等问题。绿色虫害控制技术(GPCT)作为替代传统化学方法的有力工具,已成为农业领域的一大研究热点。该研究基于中国苹果园的调查数据,通过内生处理效应回归(ETR)模型,深入分析了绿色虫害控制技术对农药使用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采用绿色虫害控制技术能显著减少农药使用强度,尤其对于那些土地较大或较为分散的农民群体,农药减少效果更为显著。这一研究结果凸显了绿色虫害控制技术在生态和经济双重效益上的巨大潜力,为推广绿色农业技术提供了有力证据。该研究成果已发表在《Agronomy》杂志上(中科院二区),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3390/agronomy15010178。研究二:绿色虫害控制技术对苹果农民收入的经济效应在绿色转
2025/06/19
近日,我校设计学院孟刚教授独著的《扩散型设计思维与方法:基于创新扩散思维的产品设计方法研究》一书,已由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出版,该书入选2023 国家出版基金年度项目。当前,新质生产力成为中国经济的一个高频词,新质生产力不仅包括直接的物质生产能力,还包括精神生产能力,而两者都离不开一个重要的推动力------设计。设计的本质是将现有的状态朝更好的方向牵引的思想、方法和行动的总和。设计是从科学与文化双重性视角出发的创造和改变。设计的责任之一是发现新的要素,满足新的需求,拥有新的功能和使用方式,不断探索新的可能性,特别是为科学技术开拓更多的应用对象、内容、场景、方式、样式的可能性,使产品具有更多的内在意义。该专著正是适应了时代发展需求,其中的有效方法能帮助学习者形成创新设计的思维能力。该研究立足于设计学学科的交叉视野,结合传播学、社会学、市场营销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理论,提出基于设计创新扩散的迭代策略,为设计理论研究做出一定的补充。重点探讨创新扩散理论在产品设计中的方法构建和产品实证,探索了以创新扩散为目标的设计思路,提出了扩散特征表达需求,证明了根据扩散过程的信息反馈而进行的产品迭代,提升了
设计学院孟刚教授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学术专著正式发行
近日,我校设计学院孟刚教授独著的《扩散型设计思维与方法:基于创新扩散思维的产品设计方法研究》一书,已由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出版,该书入选2023 国家出版基金年度项目。当前,新质生产力成为中国经济的一个高频词,新质生产力不仅包括直接的物质生产能力,还包括精神生产能力,而两者都离不开一个重要的推动力------设计。设计的本质是将现有的状态朝更好的方向牵引的思想、方法和行动的总和。设计是从科学与文化双重性视角出发的创造和改变。设计的责任之一是发现新的要素,满足新的需求,拥有新的功能和使用方式,不断探索新的可能性,特别是为科学技术开拓更多的应用对象、内容、场景、方式、样式的可能性,使产品具有更多的内在意义。该专著正是适应了时代发展需求,其中的有效方法能帮助学习者形成创新设计的思维能力。该研究立足于设计学学科的交叉视野,结合传播学、社会学、市场营销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理论,提出基于设计创新扩散的迭代策略,为设计理论研究做出一定的补充。重点探讨创新扩散理论在产品设计中的方法构建和产品实证,探索了以创新扩散为目标的设计思路,提出了扩散特征表达需求,证明了根据扩散过程的信息反馈而进行的产品迭代,提升了
2025/05/26
近日,信息工程学院智能制造科研团队在海洋工程装备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相关成果以题为:Effect of seawater aging on collapse properties of externally pressurized CFRP cylindrical shells with circumferential defective (DOI:10.1016/j.tws.2025.113425)的学术论文发表在国际薄壳结构领域学术期刊《Thin-walled Structures》。《Thin-walled Structures》创刊于1983年,是薄壳结构领域具有较高影响力和学术地位的国际期刊,其中力学学科为中科院一区TOP。论文作者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大二学生于金玮,通讯作者为我院专任教师左新龙博士。深海复合材料耐压壳体在水下高压环境中长期使用时,水分渗透会引发一系列微观破坏,如水分子与纤维结合降低界面粘附力,纤维膨胀导致基体微裂纹并加速水分扩散,同时吸水变化和可溶物析出进一步促使纤维与基体脱粘。这些机制使得复合材料耐压壳体的水下应用面临显著挑战,且尚无有效解析模型。为解决
信息工程学院智能制造团队培育再突破——大二学生研究成果在TOP期刊《Thin-Walled Structures》发表
近日,信息工程学院智能制造科研团队在海洋工程装备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相关成果以题为:Effect of seawater aging on collapse properties of externally pressurized CFRP cylindrical shells with circumferential defective (DOI:10.1016/j.tws.2025.113425)的学术论文发表在国际薄壳结构领域学术期刊《Thin-walled Structures》。《Thin-walled Structures》创刊于1983年,是薄壳结构领域具有较高影响力和学术地位的国际期刊,其中力学学科为中科院一区TOP。论文作者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大二学生于金玮,通讯作者为我院专任教师左新龙博士。深海复合材料耐压壳体在水下高压环境中长期使用时,水分渗透会引发一系列微观破坏,如水分子与纤维结合降低界面粘附力,纤维膨胀导致基体微裂纹并加速水分扩散,同时吸水变化和可溶物析出进一步促使纤维与基体脱粘。这些机制使得复合材料耐压壳体的水下应用面临显著挑战,且尚无有效解析模型。为解决
2025/05/23
真实世界的大规模图像数据集在未经人工标注或清洗前,通常包含大量噪声标签,易损害深度神经网络的泛化性能和判别性能。为此,信息工程学院教师张迁及合作者近期提出一类两阶段噪声标签筛选及学习框架PSSCL。该策略首先将噪声标签筛选和鲁棒性训练等两个优化目标拆分为两个阶段分而治之,从而降低训练难度。其次,在每个阶段,基于现有方法引入鲁棒性损失函数预训练深度神经网络并将对比学习技术与半监督学习框架有效结合,实现对模型鲁棒性的增强。最后,PSSCL被应用于多个基准噪声数据集以验证其有效性。(a) 在类别依赖噪声数据集上精度(b) 在RoG实例依赖噪声数据集上精度(c) 在PMD实例依赖噪声数据集上精度(d) 在真实噪声数据集上精度该研究依托信息工程学院智能信息处理与控制科研团队开展,该团队由11位青年教师组成,主要围绕人工智能及智能控制算法开展研究。相关研究进展以《PSSCL: A progressive sample selection framework with contrastive loss designed for noisy labels》为题发表在《Pattern Recogniti
信息工程学院教师在噪声标签学习研究取得一定进展
真实世界的大规模图像数据集在未经人工标注或清洗前,通常包含大量噪声标签,易损害深度神经网络的泛化性能和判别性能。为此,信息工程学院教师张迁及合作者近期提出一类两阶段噪声标签筛选及学习框架PSSCL。该策略首先将噪声标签筛选和鲁棒性训练等两个优化目标拆分为两个阶段分而治之,从而降低训练难度。其次,在每个阶段,基于现有方法引入鲁棒性损失函数预训练深度神经网络并将对比学习技术与半监督学习框架有效结合,实现对模型鲁棒性的增强。最后,PSSCL被应用于多个基准噪声数据集以验证其有效性。(a) 在类别依赖噪声数据集上精度(b) 在RoG实例依赖噪声数据集上精度(c) 在PMD实例依赖噪声数据集上精度(d) 在真实噪声数据集上精度该研究依托信息工程学院智能信息处理与控制科研团队开展,该团队由11位青年教师组成,主要围绕人工智能及智能控制算法开展研究。相关研究进展以《PSSCL: A progressive sample selection framework with contrastive loss designed for noisy labels》为题发表在《Pattern Recogniti
2025/05/13
传统手性超材料在实现多波段可调谐不对称传输(Asymmetric Transmission,AT)方面存在显著局限性,主要由于其结构大多基于刚性基底,难以实现动态调整,限制了其实际应用中。近期,信息工程学院教师陆梦佳及合作者设计了一种基于聚二甲基硅氧烷(Polydimethylsiloxane,PDMS)的手性超材料。该设计巧妙地利用J形和F形金图案构建三维手性结构,并借助PDMS的柔性特性,实现了通过拉伸变形对共振波长的动态可调谐性。仿真结果表明,该设计在中红外波段实现了高达51.89%、37.72%和28.91%的AT值,并展现出7875 nm/RIU、3375 nm/RIU和1625 nm/RIU的高折射率灵敏度,为高精度折射率传感提供了一种新方案。(a)结构示意图;(b)透射谱;(c)AT值;(d)和(e)折射率传感结果该研究依托信息工程学院通信技术科研团队开展,该团队由8位青年博士领衔,重点攻关光通信、量子通信、飞行器制造等前沿方向。相关研究进展以《Tunable multiband asymmetric transmission based on flexible chir
信息工程学院教师在手性超材料不对称传输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传统手性超材料在实现多波段可调谐不对称传输(Asymmetric Transmission,AT)方面存在显著局限性,主要由于其结构大多基于刚性基底,难以实现动态调整,限制了其实际应用中。近期,信息工程学院教师陆梦佳及合作者设计了一种基于聚二甲基硅氧烷(Polydimethylsiloxane,PDMS)的手性超材料。该设计巧妙地利用J形和F形金图案构建三维手性结构,并借助PDMS的柔性特性,实现了通过拉伸变形对共振波长的动态可调谐性。仿真结果表明,该设计在中红外波段实现了高达51.89%、37.72%和28.91%的AT值,并展现出7875 nm/RIU、3375 nm/RIU和1625 nm/RIU的高折射率灵敏度,为高精度折射率传感提供了一种新方案。(a)结构示意图;(b)透射谱;(c)AT值;(d)和(e)折射率传感结果该研究依托信息工程学院通信技术科研团队开展,该团队由8位青年博士领衔,重点攻关光通信、量子通信、飞行器制造等前沿方向。相关研究进展以《Tunable multiband asymmetric transmission based on flexible chir
2025/05/06
近日,我校党委书记、校长丁荣余在《群众》(决策资讯版)2025年第8期发表题为《构建“三维协同”新农人培育体系》的文章,该文从把握新农人培育的时代价值、认清新农人培育的时代挑战、扛起新农人培育的时代职责等方面,系统阐述了“三维协同”新农人培育体系构建的新形势、新要求和新举措,提出了务实做好“教”和“培”的文章、用心做好“育”和“留”的文章、精准做好“帮”和“扶”的文章等新对策,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工作实践提供了依据和指导,以下为链接和全文:链接:构建“三维协同”新农人培育体系-2025年第8期-群众网 (qunzh.com)构建“三维协同”新农人培育体系丁荣余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上走在前、高水平建设农业强省的进程中,新农人培育已成为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路径。江苏以培育“情怀深、技术精、经营强、善管理”的新农人队伍为抓手,破解传统人才与现代农业结构性矛盾,聚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通过要素激活、产业融合和数智应用,推动智能装备、绿色技术、品牌建设等领域的示范升级,形成科技驱动、资本集约、生态友好的现代农业新范式,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与和美乡村建设,为农业强省建设注入新动能,打造出科技赋能
《群众》杂志 | 丁荣余:构建“三维协同”新农人培育体系
近日,我校党委书记、校长丁荣余在《群众》(决策资讯版)2025年第8期发表题为《构建“三维协同”新农人培育体系》的文章,该文从把握新农人培育的时代价值、认清新农人培育的时代挑战、扛起新农人培育的时代职责等方面,系统阐述了“三维协同”新农人培育体系构建的新形势、新要求和新举措,提出了务实做好“教”和“培”的文章、用心做好“育”和“留”的文章、精准做好“帮”和“扶”的文章等新对策,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工作实践提供了依据和指导,以下为链接和全文:链接:构建“三维协同”新农人培育体系-2025年第8期-群众网 (qunzh.com)构建“三维协同”新农人培育体系丁荣余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上走在前、高水平建设农业强省的进程中,新农人培育已成为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路径。江苏以培育“情怀深、技术精、经营强、善管理”的新农人队伍为抓手,破解传统人才与现代农业结构性矛盾,聚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通过要素激活、产业融合和数智应用,推动智能装备、绿色技术、品牌建设等领域的示范升级,形成科技驱动、资本集约、生态友好的现代农业新范式,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与和美乡村建设,为农业强省建设注入新动能,打造出科技赋能
2025/04/28
近日,生态环境部宣教中心公布了《关于2024年生态文明教育研究课题入选名单》,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张玉兰教授牵头,以林娟、宋小洪作为课题组成员申报的《基于美境行动的“行走的环保思政课”实践教学案例分析》喜获立项。据悉,本次生态文明教育研究课题全国共立项73项,其中经费资助22项,无经费资助51项,我校为江苏省唯一获立项(资助)的高校。(文/图:宋小洪)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喜获全国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 “生态文明教育研究课题”立项
近日,生态环境部宣教中心公布了《关于2024年生态文明教育研究课题入选名单》,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张玉兰教授牵头,以林娟、宋小洪作为课题组成员申报的《基于美境行动的“行走的环保思政课”实践教学案例分析》喜获立项。据悉,本次生态文明教育研究课题全国共立项73项,其中经费资助22项,无经费资助51项,我校为江苏省唯一获立项(资助)的高校。(文/图:宋小洪)
信息工程学院智能感知器件制造与集成研究团队取得系列科研成果
2025-08-06
S纳米晶体的生长、结构和形状对其在各种应用中的独特物理化学特性至关重要。本研究观察到,在没有柠檬酸钠的情况下,球形纳米晶体各向同性地转变为CdS纳米立方体;而在柠檬酸钠存在的情况下,立方体纳米晶体优先沿{0近日,信息工程学院智能感知器件制造与集成研究团队围绕新型半导体的制备及性能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成果一:原位液相细胞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金纳米双锥表面AuCl3壳层的生长及抗腐蚀行为团队成员魏薇博士和东南大学的徐峰教授团队合作开展研究,旨在通过原位液体电镜(LCTEM)研究AuCl3壳层在金纳米双锥(NBPs)上的生长及其防腐行为。研究展示了Au-AuCl3核心-壳层纳米结构的形成,以及AuCl3壳层对Au纳米颗粒的保护效果,特别在HAuCl4水溶液中进行的实验中,展示了这些壳层如何影响Au NBP的溶解和生长。研究发现,CTAB的存在显著影响了AuCl3壳的生长模式和结构,对Au NBP的溶解过程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干预。此研究为表面防腐蚀的工程应用提供了新见解,以寻求在酸性环境中具有更高稳定性的Au纳米颗粒。本研究成果以“In Situ Liquid Cell Transmissio
查看详情
师生协作结硕果!信息工程学院开拓者社团学生成为SCI论文共同作者
2025-07-16
近日,信息工程学院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科研团队在狭窄通道机器人路径规划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以《Implementation of two-roller scheduling path planning under road construction scenarios》在国际学术期刊《Scientific Reports》(SCI二区)上发表。该论文作者除许曈、周志轩两位指导教师外,开拓者社团成员刘俊豪同学也作为共同作者署名,充分体现了学院“以科研育人才、以实践促创新”的培养理念。本研究聚焦道路施工场景下两机器人的高效调度问题,从全局路径设计、避障策略优化等维度提出创新性算法框架。在许曈、周志轩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来自开拓者社团的刘俊豪同学全程参与了搭建仿真实验平台和优化方案测试等环节。作为信息工程学院重点扶持的学生科技社团,近年来开拓者协会在学院科研团队的指导下屡创佳绩。该社团已形成“导师引领、项目驱动、以赛促学”的特色培养模式,多位社团成员在各类科技创新竞赛中斩获佳绩。未来,信息工程学院持续深化科研育人改革,通过“科研团队+学生社团”的联动机制,为像开拓者社团这样的学生科技组织提供
查看详情
乡村振兴学院研究绿色生产技术经济环境效益取得阶段性成果
2025-06-24
近期,江苏开放大学乡村振兴学院的教师姜昊辰与其团队在农业社会化服务领域取得了新的研究进展。两篇研究成果分别聚焦绿色虫害控制技术对苹果农民收入的经济效应以及其对农药使用的影响,为推动农业绿色转型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持。研究一:绿色虫害控制技术能否减少农药使用?——来自中国的实证分析随着农药广泛应用,现代农业面临着农药过度使用带来的成本增加、食品安全风险和环境破坏等问题。绿色虫害控制技术(GPCT)作为替代传统化学方法的有力工具,已成为农业领域的一大研究热点。该研究基于中国苹果园的调查数据,通过内生处理效应回归(ETR)模型,深入分析了绿色虫害控制技术对农药使用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采用绿色虫害控制技术能显著减少农药使用强度,尤其对于那些土地较大或较为分散的农民群体,农药减少效果更为显著。这一研究结果凸显了绿色虫害控制技术在生态和经济双重效益上的巨大潜力,为推广绿色农业技术提供了有力证据。该研究成果已发表在《Agronomy》杂志上(中科院二区),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3390/agronomy15010178。研究二:绿色虫害控制技术对苹果农民收入的经济效应在绿色转
查看详情
设计学院孟刚教授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学术专著正式发行
2025-06-19
近日,我校设计学院孟刚教授独著的《扩散型设计思维与方法:基于创新扩散思维的产品设计方法研究》一书,已由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出版,该书入选2023 国家出版基金年度项目。当前,新质生产力成为中国经济的一个高频词,新质生产力不仅包括直接的物质生产能力,还包括精神生产能力,而两者都离不开一个重要的推动力------设计。设计的本质是将现有的状态朝更好的方向牵引的思想、方法和行动的总和。设计是从科学与文化双重性视角出发的创造和改变。设计的责任之一是发现新的要素,满足新的需求,拥有新的功能和使用方式,不断探索新的可能性,特别是为科学技术开拓更多的应用对象、内容、场景、方式、样式的可能性,使产品具有更多的内在意义。该专著正是适应了时代发展需求,其中的有效方法能帮助学习者形成创新设计的思维能力。该研究立足于设计学学科的交叉视野,结合传播学、社会学、市场营销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理论,提出基于设计创新扩散的迭代策略,为设计理论研究做出一定的补充。重点探讨创新扩散理论在产品设计中的方法构建和产品实证,探索了以创新扩散为目标的设计思路,提出了扩散特征表达需求,证明了根据扩散过程的信息反馈而进行的产品迭代,提升了
查看详情
信息工程学院智能制造团队培育再突破——大二学生研究成果在TOP期刊《Thin-Walled Structures》发表
2025-05-26
近日,信息工程学院智能制造科研团队在海洋工程装备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相关成果以题为:Effect of seawater aging on collapse properties of externally pressurized CFRP cylindrical shells with circumferential defective (DOI:10.1016/j.tws.2025.113425)的学术论文发表在国际薄壳结构领域学术期刊《Thin-walled Structures》。《Thin-walled Structures》创刊于1983年,是薄壳结构领域具有较高影响力和学术地位的国际期刊,其中力学学科为中科院一区TOP。论文作者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大二学生于金玮,通讯作者为我院专任教师左新龙博士。深海复合材料耐压壳体在水下高压环境中长期使用时,水分渗透会引发一系列微观破坏,如水分子与纤维结合降低界面粘附力,纤维膨胀导致基体微裂纹并加速水分扩散,同时吸水变化和可溶物析出进一步促使纤维与基体脱粘。这些机制使得复合材料耐压壳体的水下应用面临显著挑战,且尚无有效解析模型。为解决
查看详情
信息工程学院教师在噪声标签学习研究取得一定进展
2025-05-23
真实世界的大规模图像数据集在未经人工标注或清洗前,通常包含大量噪声标签,易损害深度神经网络的泛化性能和判别性能。为此,信息工程学院教师张迁及合作者近期提出一类两阶段噪声标签筛选及学习框架PSSCL。该策略首先将噪声标签筛选和鲁棒性训练等两个优化目标拆分为两个阶段分而治之,从而降低训练难度。其次,在每个阶段,基于现有方法引入鲁棒性损失函数预训练深度神经网络并将对比学习技术与半监督学习框架有效结合,实现对模型鲁棒性的增强。最后,PSSCL被应用于多个基准噪声数据集以验证其有效性。(a) 在类别依赖噪声数据集上精度(b) 在RoG实例依赖噪声数据集上精度(c) 在PMD实例依赖噪声数据集上精度(d) 在真实噪声数据集上精度该研究依托信息工程学院智能信息处理与控制科研团队开展,该团队由11位青年教师组成,主要围绕人工智能及智能控制算法开展研究。相关研究进展以《PSSCL: A progressive sample selection framework with contrastive loss designed for noisy labels》为题发表在《Pattern Recogniti
查看详情
信息工程学院教师在手性超材料不对称传输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2025-05-13
传统手性超材料在实现多波段可调谐不对称传输(Asymmetric Transmission,AT)方面存在显著局限性,主要由于其结构大多基于刚性基底,难以实现动态调整,限制了其实际应用中。近期,信息工程学院教师陆梦佳及合作者设计了一种基于聚二甲基硅氧烷(Polydimethylsiloxane,PDMS)的手性超材料。该设计巧妙地利用J形和F形金图案构建三维手性结构,并借助PDMS的柔性特性,实现了通过拉伸变形对共振波长的动态可调谐性。仿真结果表明,该设计在中红外波段实现了高达51.89%、37.72%和28.91%的AT值,并展现出7875 nm/RIU、3375 nm/RIU和1625 nm/RIU的高折射率灵敏度,为高精度折射率传感提供了一种新方案。(a)结构示意图;(b)透射谱;(c)AT值;(d)和(e)折射率传感结果该研究依托信息工程学院通信技术科研团队开展,该团队由8位青年博士领衔,重点攻关光通信、量子通信、飞行器制造等前沿方向。相关研究进展以《Tunable multiband asymmetric transmission based on flexible chir
查看详情
《群众》杂志 | 丁荣余:构建“三维协同”新农人培育体系
2025-05-06
近日,我校党委书记、校长丁荣余在《群众》(决策资讯版)2025年第8期发表题为《构建“三维协同”新农人培育体系》的文章,该文从把握新农人培育的时代价值、认清新农人培育的时代挑战、扛起新农人培育的时代职责等方面,系统阐述了“三维协同”新农人培育体系构建的新形势、新要求和新举措,提出了务实做好“教”和“培”的文章、用心做好“育”和“留”的文章、精准做好“帮”和“扶”的文章等新对策,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工作实践提供了依据和指导,以下为链接和全文:链接:构建“三维协同”新农人培育体系-2025年第8期-群众网 (qunzh.com)构建“三维协同”新农人培育体系丁荣余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上走在前、高水平建设农业强省的进程中,新农人培育已成为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路径。江苏以培育“情怀深、技术精、经营强、善管理”的新农人队伍为抓手,破解传统人才与现代农业结构性矛盾,聚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通过要素激活、产业融合和数智应用,推动智能装备、绿色技术、品牌建设等领域的示范升级,形成科技驱动、资本集约、生态友好的现代农业新范式,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与和美乡村建设,为农业强省建设注入新动能,打造出科技赋能
查看详情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喜获全国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 “生态文明教育研究课题”立项
2025-04-28
近日,生态环境部宣教中心公布了《关于2024年生态文明教育研究课题入选名单》,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张玉兰教授牵头,以林娟、宋小洪作为课题组成员申报的《基于美境行动的“行走的环保思政课”实践教学案例分析》喜获立项。据悉,本次生态文明教育研究课题全国共立项73项,其中经费资助22项,无经费资助51项,我校为江苏省唯一获立项(资助)的高校。(文/图:宋小洪)
查看详情
每页
9
记录
总共
30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1
/
4
跳转到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