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旧版
校友之家
English
江苏开放大学
学校概况
学校简介
学校章程
现任领导
历史沿革
1970s
1990s
2000s
2010s
2020s
通讯录
市县开放大学
学校形象识别系统UIS
理念识别系统
视觉识别系统
机构设置
教学部门
商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
环境生态学院
设计学院
艺术学院
教育学院
外国语学院
公共管理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乡村振兴学院
老年发展学院
国开分部教学管理中心(燎原学校)
职能部门
学校办公室
纪检监察机构
巡察办
党委组织部(党校)
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
党委统战部、机关党委
党委教师工作部、人事处
党委学生工作部、学工处
党委保卫部、保卫处
发展规划处
财务处(结算中心)
审计处
教务处
科学技术处
社会科学处
社会教育处
数字化建设中心
招生工作处
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
后勤管理处
国有资产管理处(招投标管理办公室)
基本建设处(新校区建设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离退休工作处
工会
团委(大学生艺术中心)
教育科学研究院
老年文化与艺术研究所
健康养生研究所
江苏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管理中心
图书馆
资源建设中心
学历教育
本科
工程管理
文化产业管理
环境工程
农业资源与环境
物流管理
行政管理
财务管理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艺术教育
市场营销
电子商务
环境科学
学前教育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工程造价
土木工程
风景园林
公共事业管理
汉语国际教育
表演
跨境电子商务
视觉传达设计
商务英语
软件工程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人工智能
影视摄影与制作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机器人工程
数字媒体艺术
知识产权
思想政治教育
供应链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城乡规划
环境设计
植物科学与技术
农林经济管理
物联网工程
工艺美术
专科
大数据与会计
工商企业管理
行政管理
建设工程管理
机电一体化技术
软件技术
人物形象设计(定向招生)
戏曲表演(定向招生)
电子商务
中文
摄影与摄像艺术
休闲体育
连锁经营与管理
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工业机器人技术
无人机应用技术
社会教育
老年教育
江苏老年开放大学
江苏老年教育网
招生服务
科学研究
科学技术处
社会科学处
终身教育研究杂志
江苏省终身教育研究会
学分银行
公共服务
校历
融合门户
月明在线
招标公告
图书馆
学术动态
学术活动
学术成果
学术报告
首页
学术动态
2019/12/03
11月28日下午,由我校和无锡开放大学联合举办的主题为“环境类专业教师如何做研究”的江苏开放大学办学系统博士论坛在无锡举行。本次论坛由无锡开放大学科研与质量控制处处长乔维德主持,无锡开放大学党委书记刘彬出席并发表了讲话,全省办学系统20多位教师参加了论坛。刘彬书记提出,无锡开放大学的发展要主动融入无锡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要主动融入地方高等教育发展的大局;要主动融入江苏开放大学发展的大局。同时,要扎根无锡大地,要服务终身教育,还要彰显开放特色。为了提升办学层次,打造新型本科高等学校,刘书记强调要始终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研兴校”的三大宗旨。此外,他多次表达了对省市校联动,共促科研水平提升的大力赞同和支持。环境生态学院院长干方群博士以《环境学科的科学研究和选题浅谈》为主题,围绕“环境学科的内涵、科研选题的要素、环境科学的研究选题及如何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个方面分享了她的研究和经验。干博士向参会的教师们抛出了橄榄枝,她表示非常欢迎市校的科研力量加入到她的团队中。在交流环节,老师们就自己在课题申报中的经历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相互探讨和深入分析,学术氛围浓厚,气氛热烈。本次论坛拓宽了市开
科技活动月系列活动——江苏开放大学办学系统博士论坛
11月28日下午,由我校和无锡开放大学联合举办的主题为“环境类专业教师如何做研究”的江苏开放大学办学系统博士论坛在无锡举行。本次论坛由无锡开放大学科研与质量控制处处长乔维德主持,无锡开放大学党委书记刘彬出席并发表了讲话,全省办学系统20多位教师参加了论坛。刘彬书记提出,无锡开放大学的发展要主动融入无锡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要主动融入地方高等教育发展的大局;要主动融入江苏开放大学发展的大局。同时,要扎根无锡大地,要服务终身教育,还要彰显开放特色。为了提升办学层次,打造新型本科高等学校,刘书记强调要始终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研兴校”的三大宗旨。此外,他多次表达了对省市校联动,共促科研水平提升的大力赞同和支持。环境生态学院院长干方群博士以《环境学科的科学研究和选题浅谈》为主题,围绕“环境学科的内涵、科研选题的要素、环境科学的研究选题及如何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个方面分享了她的研究和经验。干博士向参会的教师们抛出了橄榄枝,她表示非常欢迎市校的科研力量加入到她的团队中。在交流环节,老师们就自己在课题申报中的经历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相互探讨和深入分析,学术氛围浓厚,气氛热烈。本次论坛拓宽了市开
2019/12/02
作为江苏开放大学科技活动月系列活动之一,连云港开放大学第三期博士沙龙于2019年11月29日在连云港开放大学图书馆楼一楼会议室举行,沙龙的主题是“人才的地域特征探讨”。会议由连云港开放大学科研处副处长李放主持,参加沙龙的有连云港开放大学副校长张廷亮博士、江苏海洋大学理学院於遒博士、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何淑通博士、海州中学骆增翼博士、连云港开放大学博士研究生卢海燕、李国晓老师,科研骨干宋金华、孙小玉、薛旭旭老师也参加了沙龙。沙龙围绕连云港市“灌云县为何多院士”这一社会现象,开展了“人才的地域特征”的讨论。各位老师通过梳理这些院士、学者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社会环境,从地区经济条件、人文特点、文化氛围等几个方面,分析了该地区人才成长的独特环境,深化了人才培养、教育改革、制度创新等方面的认识。沙龙气氛热烈、交流充分、对话积极,引发了更多的思考。该博士沙龙立足连云港开放大学,面向连云港地区大专院校的博士,主要围绕连云港地区终身教育和人才培养等主题进行研讨,连云港开放大学科研处主办。(连云港开放大学 李国晓)
科技活动月系列活动——连云港开放大学举办第三期博士沙龙
作为江苏开放大学科技活动月系列活动之一,连云港开放大学第三期博士沙龙于2019年11月29日在连云港开放大学图书馆楼一楼会议室举行,沙龙的主题是“人才的地域特征探讨”。会议由连云港开放大学科研处副处长李放主持,参加沙龙的有连云港开放大学副校长张廷亮博士、江苏海洋大学理学院於遒博士、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何淑通博士、海州中学骆增翼博士、连云港开放大学博士研究生卢海燕、李国晓老师,科研骨干宋金华、孙小玉、薛旭旭老师也参加了沙龙。沙龙围绕连云港市“灌云县为何多院士”这一社会现象,开展了“人才的地域特征”的讨论。各位老师通过梳理这些院士、学者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社会环境,从地区经济条件、人文特点、文化氛围等几个方面,分析了该地区人才成长的独特环境,深化了人才培养、教育改革、制度创新等方面的认识。沙龙气氛热烈、交流充分、对话积极,引发了更多的思考。该博士沙龙立足连云港开放大学,面向连云港地区大专院校的博士,主要围绕连云港地区终身教育和人才培养等主题进行研讨,连云港开放大学科研处主办。(连云港开放大学 李国晓)
2019/11/27
主题:环境类专业教师如何做好科研选题及研究时间:2019 年11月28日(周四)下午3:20地点:无锡开放大学(无锡市梁溪区广瑞路390号)行政信息楼四楼会议室。科技处2019年11月27日
【学术活动预告】——江苏开放大学办学系统博士论坛
主题:环境类专业教师如何做好科研选题及研究时间:2019 年11月28日(周四)下午3:20地点:无锡开放大学(无锡市梁溪区广瑞路390号)行政信息楼四楼会议室。科技处2019年11月27日
2019/11/26
2019年11月25日下午科技活动月系列活动之科研成果转化知识讲座在定淮门校区二楼第三会议室成功举办。江苏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贾燕琛总经理作《构建基于新时代的技术转移体系》主题报告,学校各部门共30余人参加了活动。讲座由科技处孙旭处长主持。《构建基于新时代的技术转移体系》主题报告从技术市场发展概述及政策体系、成果转化的难题与思考及探索中的技术转移生态体系三部分作了详细阐述。讲述技术市场发展现状时,梳理了我国技术市场发展历程及出台的相关政策文件,尤其针对2015年以来国家技术转移市场的快速发展及现阶段适用的技术市场法律法规作了详细说明。在成果转化的难题与思考部分,报告介绍了成果转化的三种途径,高校在成果转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协议定价、技术市场挂牌+公示和拍卖三种交易方式。阐述构建新时代的技术转移体系时,着重从构建技术市场生态体系的视角介绍了专注且知识结构差异化的从业人员、专业信用踏实的服务机构培养和协同联通规范的交易市场建设三个方面作了说明。孙旭作会议总结,提出在“科技兴校”工程指引下,知识产权及产学研工作都要紧紧围绕为地方社会服务,促进科技创新,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为目标,以求达到
科技活动月系列活动之科研成果转化知识讲座顺利召开
2019年11月25日下午科技活动月系列活动之科研成果转化知识讲座在定淮门校区二楼第三会议室成功举办。江苏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贾燕琛总经理作《构建基于新时代的技术转移体系》主题报告,学校各部门共30余人参加了活动。讲座由科技处孙旭处长主持。《构建基于新时代的技术转移体系》主题报告从技术市场发展概述及政策体系、成果转化的难题与思考及探索中的技术转移生态体系三部分作了详细阐述。讲述技术市场发展现状时,梳理了我国技术市场发展历程及出台的相关政策文件,尤其针对2015年以来国家技术转移市场的快速发展及现阶段适用的技术市场法律法规作了详细说明。在成果转化的难题与思考部分,报告介绍了成果转化的三种途径,高校在成果转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协议定价、技术市场挂牌+公示和拍卖三种交易方式。阐述构建新时代的技术转移体系时,着重从构建技术市场生态体系的视角介绍了专注且知识结构差异化的从业人员、专业信用踏实的服务机构培养和协同联通规范的交易市场建设三个方面作了说明。孙旭作会议总结,提出在“科技兴校”工程指引下,知识产权及产学研工作都要紧紧围绕为地方社会服务,促进科技创新,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为目标,以求达到
2019/11/25
第28届国际远程教育协会(ICDE)世界大会于2019年11月3日-7日在爱尔兰都柏林市召开,来自五大洲95个国家的1200余位专家、学者、从事远程教育人员参会,其中包括众多开放远程教育领域的知名专家与学者。经过前期向组委会提交论文与校内评审,我校张知慧、刘伟彦、许玲及朱燕菲等四位教师应邀参加了本次大会。大会分为七个主题论坛,主题分别为:“在线教学方法的变革”、“重新构想在线教育共创美好未来”、“扩展访问权限、开放性和灵活性”、“创新学习设计成就学生”、“终身学习的新开放途径”、“改变时代的新商业模式”、“全球挑战与全球解决方案”。会议期间,刘伟彦、许玲、朱燕菲等三位教师分别以《基于移动学习的远程开放教育研究——以江苏开放大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为例》、《开放教育资源广泛共享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学生满意度的开放大学质量保证的研究》为题,在主题论坛上作了展示报告,并积极参与互动,与听众就远程教育领域的话题展开热烈讨论。会议期间,我校代表积极参与大会组织的各类学术交流活动,听取会议报告,充分把握与远程教育学术界专家零距离交流的机会,展现我校教师的学术形象,进一步提升了我校的国际知名度。
我校组团赴爱尔兰参加第28届国际远程教育协会世界大会
第28届国际远程教育协会(ICDE)世界大会于2019年11月3日-7日在爱尔兰都柏林市召开,来自五大洲95个国家的1200余位专家、学者、从事远程教育人员参会,其中包括众多开放远程教育领域的知名专家与学者。经过前期向组委会提交论文与校内评审,我校张知慧、刘伟彦、许玲及朱燕菲等四位教师应邀参加了本次大会。大会分为七个主题论坛,主题分别为:“在线教学方法的变革”、“重新构想在线教育共创美好未来”、“扩展访问权限、开放性和灵活性”、“创新学习设计成就学生”、“终身学习的新开放途径”、“改变时代的新商业模式”、“全球挑战与全球解决方案”。会议期间,刘伟彦、许玲、朱燕菲等三位教师分别以《基于移动学习的远程开放教育研究——以江苏开放大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为例》、《开放教育资源广泛共享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学生满意度的开放大学质量保证的研究》为题,在主题论坛上作了展示报告,并积极参与互动,与听众就远程教育领域的话题展开热烈讨论。会议期间,我校代表积极参与大会组织的各类学术交流活动,听取会议报告,充分把握与远程教育学术界专家零距离交流的机会,展现我校教师的学术形象,进一步提升了我校的国际知名度。
2019/11/25
11月14日晚,环境生态学院主办的“艺术设计与创新性思维”学术讲座在应天校区教学楼201教室举行。讲座特邀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祝炜副教授主讲,风景园林系200余名同学参加了讲座,讲座由风景园林系熊星博士主持。讲座伊始,祝炜副教授以“六边形粉笔”、“红白色胶囊”、“调羹把手孔”等大家身边的物品为切入点,提出同学们在学习设计的基本知识之外,还需要“学会质疑”、“学会尊重材质”和“发现市场”,并与大家一起探寻身边的设计文化。随后祝老师向大家介绍了他是如何从雕塑专业逐步走向跨学科、多元化设计师的历程,引出了他设计的“变形金刚”、“新金陵十二厮”、“香灰菩萨”和“古树及明城墙拓印”等艺术作品。最后,祝炜副教授围绕设计与需求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他认为两者的有机结合才是优秀的设计,才能达到设计的最终目的。讲座过程中,祝炜副教授风趣幽默的话语使得现场不时爆发出阵阵笑声和掌声,整场讲座自始至终沉浸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讲座开拓了风景园林系学生们的视野,拓展了景观设计、空间设计的边界,启发了聆听者的创作灵感,同时也为园林类专业的人才培养和创新研究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思路。祝炜副教授硕士毕业于法国B
南京林业大学祝炜副教授受邀为环境生态学院作专题讲座
11月14日晚,环境生态学院主办的“艺术设计与创新性思维”学术讲座在应天校区教学楼201教室举行。讲座特邀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祝炜副教授主讲,风景园林系200余名同学参加了讲座,讲座由风景园林系熊星博士主持。讲座伊始,祝炜副教授以“六边形粉笔”、“红白色胶囊”、“调羹把手孔”等大家身边的物品为切入点,提出同学们在学习设计的基本知识之外,还需要“学会质疑”、“学会尊重材质”和“发现市场”,并与大家一起探寻身边的设计文化。随后祝老师向大家介绍了他是如何从雕塑专业逐步走向跨学科、多元化设计师的历程,引出了他设计的“变形金刚”、“新金陵十二厮”、“香灰菩萨”和“古树及明城墙拓印”等艺术作品。最后,祝炜副教授围绕设计与需求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他认为两者的有机结合才是优秀的设计,才能达到设计的最终目的。讲座过程中,祝炜副教授风趣幽默的话语使得现场不时爆发出阵阵笑声和掌声,整场讲座自始至终沉浸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讲座开拓了风景园林系学生们的视野,拓展了景观设计、空间设计的边界,启发了聆听者的创作灵感,同时也为园林类专业的人才培养和创新研究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思路。祝炜副教授硕士毕业于法国B
2019/11/25
11月13日,为持续推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工作,不断突破高级别项目的立项,环境生态学院在应天校区综合楼8楼会议室召开了国家级课题申报经验交流会。环境生态学院干方群博士介绍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成功经验,学院全体骨干教师参加了分享交流会,会议由环境工程系主任黄兆琴主持。干方群博士首先解读了当前国家关于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最新政策,并对近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情况做了介绍;接着干方群博士结合2019年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的经历,以“国家级课题申报的几点体会”为题,从动手早、选题新、内容实、基础稳、勤修改等几方面向与会教师做了亲切而细致地分享。干方群博士的报告思路清晰、贴合实际、实用性强,对学院教师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受到学院与会教师的一致好评。老师们纷纷就自己在课题申报中的经历及存在的问题与干博士进行了热烈的交流,两个半小时的分享会现场严肃而活泼,气氛热烈,充满阵阵掌声和欢声笑语。最后,环生院党总支段英书记谈了参加本次分享交流会的几点感触,并鼓励大家在前期科研成绩的基础之上,以干方群博士的国基金项目突破为新的起点,不畏困难、组建团队、通力合作、积极申报
环境生态学院举办国家级科研项目申报交流会
11月13日,为持续推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工作,不断突破高级别项目的立项,环境生态学院在应天校区综合楼8楼会议室召开了国家级课题申报经验交流会。环境生态学院干方群博士介绍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成功经验,学院全体骨干教师参加了分享交流会,会议由环境工程系主任黄兆琴主持。干方群博士首先解读了当前国家关于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最新政策,并对近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情况做了介绍;接着干方群博士结合2019年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的经历,以“国家级课题申报的几点体会”为题,从动手早、选题新、内容实、基础稳、勤修改等几方面向与会教师做了亲切而细致地分享。干方群博士的报告思路清晰、贴合实际、实用性强,对学院教师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受到学院与会教师的一致好评。老师们纷纷就自己在课题申报中的经历及存在的问题与干博士进行了热烈的交流,两个半小时的分享会现场严肃而活泼,气氛热烈,充满阵阵掌声和欢声笑语。最后,环生院党总支段英书记谈了参加本次分享交流会的几点感触,并鼓励大家在前期科研成绩的基础之上,以干方群博士的国基金项目突破为新的起点,不畏困难、组建团队、通力合作、积极申报
2019/11/25
11月22日下午,科技处邀请江苏省社科联副主席徐之顺研究员,在定淮门校区16楼会议室做了主题为“高校双一流建设与科研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的学术报告。吴光林副校长主持讲座,我校50余名教师参加了本次讲座。徐之顺副主席首先从五个方面深入浅出的阐述了高校“双一流”建设的本质要求:一是以内涵式发展为主导,摒弃过度的扩张规模;二是坚持政治理性与学术理论的有机统一;三是尊重多元,倡导特色及差异化发展;四是将教育与人文以及技术形成深度融合;五是突出原创性,重视源头创新。其次,他剖析了高校科研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要求。在分析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软科学这三个概念的联系和区别,以及课题和问题之间的关系后,强调高校科研发展具有六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中央与地方、基础与应用、宏观与中微观研究的分化逐渐加快,高校科研要重视服务研究、应用对策研究,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要探索差异化和特色化的发展路径;二是学科研究出现了大分化、大综合相反相成的趋势,必须要处理好分化和综合的关系;三是研究方法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精细化的研究逐渐成为主导;四是研究方式从个体研究转变为团队协同的研究,要更加注重科研组织化的规划;五是研究的平台化趋
科技活动月系列活动——“高校双一流建设与科研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学术报告
11月22日下午,科技处邀请江苏省社科联副主席徐之顺研究员,在定淮门校区16楼会议室做了主题为“高校双一流建设与科研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的学术报告。吴光林副校长主持讲座,我校50余名教师参加了本次讲座。徐之顺副主席首先从五个方面深入浅出的阐述了高校“双一流”建设的本质要求:一是以内涵式发展为主导,摒弃过度的扩张规模;二是坚持政治理性与学术理论的有机统一;三是尊重多元,倡导特色及差异化发展;四是将教育与人文以及技术形成深度融合;五是突出原创性,重视源头创新。其次,他剖析了高校科研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要求。在分析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软科学这三个概念的联系和区别,以及课题和问题之间的关系后,强调高校科研发展具有六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中央与地方、基础与应用、宏观与中微观研究的分化逐渐加快,高校科研要重视服务研究、应用对策研究,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要探索差异化和特色化的发展路径;二是学科研究出现了大分化、大综合相反相成的趋势,必须要处理好分化和综合的关系;三是研究方法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精细化的研究逐渐成为主导;四是研究方式从个体研究转变为团队协同的研究,要更加注重科研组织化的规划;五是研究的平台化趋
2019/11/22
11月21日下午,我校终身教育研究中心在5号楼5楼云教室举办“研究路向的选择:从理论走向实践”学术沙龙。我校张晓芳副校长,终身教育研究中心陈莺主任以及二十余位青年教师参与了本次沙龙活动。活动由陈莺主任主持。本次活动在几位教师的经验分享中拉开帷幕。常素梅副教授结合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与大家分享了她的科研体会:重积累+紧结合+勤撰写,她认为科学研究中应该多阅读,重积累,夯实理论基础;多思考,紧结合,梳理研究重点;多动笔,勤撰写,升华研究内容。随后,钱锦老师结合《发票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向大家介绍了结合实践需求进行科研的历程,她提出科研过程中的收获在于可以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领悟理论;科研过程中学习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习不到的、甚至比理论知识更实用的业务知识;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才能多出科研成果。最后,赵小花老师结合论文《”项目治教“在开放大学多元办学中应用及其限度》的写作过程,从选题缘由、写作思路、主要观点、心得体会等几方面与大家分享了科研从理论到实践的思考。她详细的讲解与具体的实例为教师们带来了不少启发,为教师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与会教师在交流中进行了思想的碰撞,纷纷表示在
【科技活动月系列活动】常州开放大学举办“研究路向的选择:从理论走向实践”学术沙龙
11月21日下午,我校终身教育研究中心在5号楼5楼云教室举办“研究路向的选择:从理论走向实践”学术沙龙。我校张晓芳副校长,终身教育研究中心陈莺主任以及二十余位青年教师参与了本次沙龙活动。活动由陈莺主任主持。本次活动在几位教师的经验分享中拉开帷幕。常素梅副教授结合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与大家分享了她的科研体会:重积累+紧结合+勤撰写,她认为科学研究中应该多阅读,重积累,夯实理论基础;多思考,紧结合,梳理研究重点;多动笔,勤撰写,升华研究内容。随后,钱锦老师结合《发票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向大家介绍了结合实践需求进行科研的历程,她提出科研过程中的收获在于可以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领悟理论;科研过程中学习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习不到的、甚至比理论知识更实用的业务知识;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才能多出科研成果。最后,赵小花老师结合论文《”项目治教“在开放大学多元办学中应用及其限度》的写作过程,从选题缘由、写作思路、主要观点、心得体会等几方面与大家分享了科研从理论到实践的思考。她详细的讲解与具体的实例为教师们带来了不少启发,为教师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与会教师在交流中进行了思想的碰撞,纷纷表示在
科技活动月系列活动——江苏开放大学办学系统博士论坛
2019-12-03
11月28日下午,由我校和无锡开放大学联合举办的主题为“环境类专业教师如何做研究”的江苏开放大学办学系统博士论坛在无锡举行。本次论坛由无锡开放大学科研与质量控制处处长乔维德主持,无锡开放大学党委书记刘彬出席并发表了讲话,全省办学系统20多位教师参加了论坛。刘彬书记提出,无锡开放大学的发展要主动融入无锡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要主动融入地方高等教育发展的大局;要主动融入江苏开放大学发展的大局。同时,要扎根无锡大地,要服务终身教育,还要彰显开放特色。为了提升办学层次,打造新型本科高等学校,刘书记强调要始终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研兴校”的三大宗旨。此外,他多次表达了对省市校联动,共促科研水平提升的大力赞同和支持。环境生态学院院长干方群博士以《环境学科的科学研究和选题浅谈》为主题,围绕“环境学科的内涵、科研选题的要素、环境科学的研究选题及如何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个方面分享了她的研究和经验。干博士向参会的教师们抛出了橄榄枝,她表示非常欢迎市校的科研力量加入到她的团队中。在交流环节,老师们就自己在课题申报中的经历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相互探讨和深入分析,学术氛围浓厚,气氛热烈。本次论坛拓宽了市开
查看详情
科技活动月系列活动——连云港开放大学举办第三期博士沙龙
2019-12-02
作为江苏开放大学科技活动月系列活动之一,连云港开放大学第三期博士沙龙于2019年11月29日在连云港开放大学图书馆楼一楼会议室举行,沙龙的主题是“人才的地域特征探讨”。会议由连云港开放大学科研处副处长李放主持,参加沙龙的有连云港开放大学副校长张廷亮博士、江苏海洋大学理学院於遒博士、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何淑通博士、海州中学骆增翼博士、连云港开放大学博士研究生卢海燕、李国晓老师,科研骨干宋金华、孙小玉、薛旭旭老师也参加了沙龙。沙龙围绕连云港市“灌云县为何多院士”这一社会现象,开展了“人才的地域特征”的讨论。各位老师通过梳理这些院士、学者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社会环境,从地区经济条件、人文特点、文化氛围等几个方面,分析了该地区人才成长的独特环境,深化了人才培养、教育改革、制度创新等方面的认识。沙龙气氛热烈、交流充分、对话积极,引发了更多的思考。该博士沙龙立足连云港开放大学,面向连云港地区大专院校的博士,主要围绕连云港地区终身教育和人才培养等主题进行研讨,连云港开放大学科研处主办。(连云港开放大学 李国晓)
查看详情
【学术活动预告】——江苏开放大学办学系统博士论坛
2019-11-27
主题:环境类专业教师如何做好科研选题及研究时间:2019 年11月28日(周四)下午3:20地点:无锡开放大学(无锡市梁溪区广瑞路390号)行政信息楼四楼会议室。科技处2019年11月27日
查看详情
科技活动月系列活动之科研成果转化知识讲座顺利召开
2019-11-26
2019年11月25日下午科技活动月系列活动之科研成果转化知识讲座在定淮门校区二楼第三会议室成功举办。江苏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贾燕琛总经理作《构建基于新时代的技术转移体系》主题报告,学校各部门共30余人参加了活动。讲座由科技处孙旭处长主持。《构建基于新时代的技术转移体系》主题报告从技术市场发展概述及政策体系、成果转化的难题与思考及探索中的技术转移生态体系三部分作了详细阐述。讲述技术市场发展现状时,梳理了我国技术市场发展历程及出台的相关政策文件,尤其针对2015年以来国家技术转移市场的快速发展及现阶段适用的技术市场法律法规作了详细说明。在成果转化的难题与思考部分,报告介绍了成果转化的三种途径,高校在成果转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协议定价、技术市场挂牌+公示和拍卖三种交易方式。阐述构建新时代的技术转移体系时,着重从构建技术市场生态体系的视角介绍了专注且知识结构差异化的从业人员、专业信用踏实的服务机构培养和协同联通规范的交易市场建设三个方面作了说明。孙旭作会议总结,提出在“科技兴校”工程指引下,知识产权及产学研工作都要紧紧围绕为地方社会服务,促进科技创新,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为目标,以求达到
查看详情
我校组团赴爱尔兰参加第28届国际远程教育协会世界大会
2019-11-25
第28届国际远程教育协会(ICDE)世界大会于2019年11月3日-7日在爱尔兰都柏林市召开,来自五大洲95个国家的1200余位专家、学者、从事远程教育人员参会,其中包括众多开放远程教育领域的知名专家与学者。经过前期向组委会提交论文与校内评审,我校张知慧、刘伟彦、许玲及朱燕菲等四位教师应邀参加了本次大会。大会分为七个主题论坛,主题分别为:“在线教学方法的变革”、“重新构想在线教育共创美好未来”、“扩展访问权限、开放性和灵活性”、“创新学习设计成就学生”、“终身学习的新开放途径”、“改变时代的新商业模式”、“全球挑战与全球解决方案”。会议期间,刘伟彦、许玲、朱燕菲等三位教师分别以《基于移动学习的远程开放教育研究——以江苏开放大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为例》、《开放教育资源广泛共享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学生满意度的开放大学质量保证的研究》为题,在主题论坛上作了展示报告,并积极参与互动,与听众就远程教育领域的话题展开热烈讨论。会议期间,我校代表积极参与大会组织的各类学术交流活动,听取会议报告,充分把握与远程教育学术界专家零距离交流的机会,展现我校教师的学术形象,进一步提升了我校的国际知名度。
查看详情
南京林业大学祝炜副教授受邀为环境生态学院作专题讲座
2019-11-25
11月14日晚,环境生态学院主办的“艺术设计与创新性思维”学术讲座在应天校区教学楼201教室举行。讲座特邀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祝炜副教授主讲,风景园林系200余名同学参加了讲座,讲座由风景园林系熊星博士主持。讲座伊始,祝炜副教授以“六边形粉笔”、“红白色胶囊”、“调羹把手孔”等大家身边的物品为切入点,提出同学们在学习设计的基本知识之外,还需要“学会质疑”、“学会尊重材质”和“发现市场”,并与大家一起探寻身边的设计文化。随后祝老师向大家介绍了他是如何从雕塑专业逐步走向跨学科、多元化设计师的历程,引出了他设计的“变形金刚”、“新金陵十二厮”、“香灰菩萨”和“古树及明城墙拓印”等艺术作品。最后,祝炜副教授围绕设计与需求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他认为两者的有机结合才是优秀的设计,才能达到设计的最终目的。讲座过程中,祝炜副教授风趣幽默的话语使得现场不时爆发出阵阵笑声和掌声,整场讲座自始至终沉浸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讲座开拓了风景园林系学生们的视野,拓展了景观设计、空间设计的边界,启发了聆听者的创作灵感,同时也为园林类专业的人才培养和创新研究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思路。祝炜副教授硕士毕业于法国B
查看详情
环境生态学院举办国家级科研项目申报交流会
2019-11-25
11月13日,为持续推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工作,不断突破高级别项目的立项,环境生态学院在应天校区综合楼8楼会议室召开了国家级课题申报经验交流会。环境生态学院干方群博士介绍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成功经验,学院全体骨干教师参加了分享交流会,会议由环境工程系主任黄兆琴主持。干方群博士首先解读了当前国家关于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最新政策,并对近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情况做了介绍;接着干方群博士结合2019年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的经历,以“国家级课题申报的几点体会”为题,从动手早、选题新、内容实、基础稳、勤修改等几方面向与会教师做了亲切而细致地分享。干方群博士的报告思路清晰、贴合实际、实用性强,对学院教师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受到学院与会教师的一致好评。老师们纷纷就自己在课题申报中的经历及存在的问题与干博士进行了热烈的交流,两个半小时的分享会现场严肃而活泼,气氛热烈,充满阵阵掌声和欢声笑语。最后,环生院党总支段英书记谈了参加本次分享交流会的几点感触,并鼓励大家在前期科研成绩的基础之上,以干方群博士的国基金项目突破为新的起点,不畏困难、组建团队、通力合作、积极申报
查看详情
科技活动月系列活动——“高校双一流建设与科研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学术报告
2019-11-25
11月22日下午,科技处邀请江苏省社科联副主席徐之顺研究员,在定淮门校区16楼会议室做了主题为“高校双一流建设与科研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的学术报告。吴光林副校长主持讲座,我校50余名教师参加了本次讲座。徐之顺副主席首先从五个方面深入浅出的阐述了高校“双一流”建设的本质要求:一是以内涵式发展为主导,摒弃过度的扩张规模;二是坚持政治理性与学术理论的有机统一;三是尊重多元,倡导特色及差异化发展;四是将教育与人文以及技术形成深度融合;五是突出原创性,重视源头创新。其次,他剖析了高校科研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要求。在分析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软科学这三个概念的联系和区别,以及课题和问题之间的关系后,强调高校科研发展具有六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中央与地方、基础与应用、宏观与中微观研究的分化逐渐加快,高校科研要重视服务研究、应用对策研究,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要探索差异化和特色化的发展路径;二是学科研究出现了大分化、大综合相反相成的趋势,必须要处理好分化和综合的关系;三是研究方法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精细化的研究逐渐成为主导;四是研究方式从个体研究转变为团队协同的研究,要更加注重科研组织化的规划;五是研究的平台化趋
查看详情
【科技活动月系列活动】常州开放大学举办“研究路向的选择:从理论走向实践”学术沙龙
2019-11-22
11月21日下午,我校终身教育研究中心在5号楼5楼云教室举办“研究路向的选择:从理论走向实践”学术沙龙。我校张晓芳副校长,终身教育研究中心陈莺主任以及二十余位青年教师参与了本次沙龙活动。活动由陈莺主任主持。本次活动在几位教师的经验分享中拉开帷幕。常素梅副教授结合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与大家分享了她的科研体会:重积累+紧结合+勤撰写,她认为科学研究中应该多阅读,重积累,夯实理论基础;多思考,紧结合,梳理研究重点;多动笔,勤撰写,升华研究内容。随后,钱锦老师结合《发票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向大家介绍了结合实践需求进行科研的历程,她提出科研过程中的收获在于可以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领悟理论;科研过程中学习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习不到的、甚至比理论知识更实用的业务知识;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才能多出科研成果。最后,赵小花老师结合论文《”项目治教“在开放大学多元办学中应用及其限度》的写作过程,从选题缘由、写作思路、主要观点、心得体会等几方面与大家分享了科研从理论到实践的思考。她详细的讲解与具体的实例为教师们带来了不少启发,为教师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与会教师在交流中进行了思想的碰撞,纷纷表示在
查看详情
每页
9
记录
总共
767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83
/
86
跳转到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