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旧版
校友之家
English
江苏开放大学
学校概况
学校简介
学校章程
现任领导
历史沿革
1970s
1990s
2000s
2010s
2020s
通讯录
市县开放大学
学校形象识别系统UIS
理念识别系统
视觉识别系统
机构设置
教学部门
商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
环境生态学院
设计学院
艺术学院
教育学院
外国语学院
公共管理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乡村振兴学院
老年发展学院
国开分部教学管理中心(燎原学校)
职能部门
学校办公室
纪检监察机构
巡察办
党委组织部(党校)
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
党委统战部、机关党委
党委教师工作部、人事处
党委学生工作部、学工处
党委保卫部、保卫处
发展规划处
财务处(结算中心)
审计处
教务处
科学技术处
社会科学处
社会教育处
数字化建设中心
招生工作处
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
后勤管理处
国有资产管理处(招投标管理办公室)
基本建设处(新校区建设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离退休工作处
工会
团委(大学生艺术中心)
教育科学研究院
老年文化与艺术研究所
健康养生研究所
江苏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管理中心
图书馆
资源建设中心
学历教育
本科
工程管理
文化产业管理
环境工程
农业资源与环境
物流管理
行政管理
财务管理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艺术教育
市场营销
电子商务
环境科学
学前教育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工程造价
土木工程
风景园林
公共事业管理
汉语国际教育
表演
跨境电子商务
视觉传达设计
商务英语
软件工程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人工智能
影视摄影与制作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机器人工程
数字媒体艺术
知识产权
思想政治教育
供应链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城乡规划
环境设计
植物科学与技术
农林经济管理
物联网工程
工艺美术
专科
大数据与会计
工商企业管理
行政管理
建设工程管理
机电一体化技术
软件技术
人物形象设计(定向招生)
戏曲表演(定向招生)
电子商务
中文
摄影与摄像艺术
休闲体育
连锁经营与管理
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工业机器人技术
无人机应用技术
社会教育
老年教育
江苏老年开放大学
江苏老年教育网
招生服务
科学研究
科学技术处
社会科学处
终身教育研究杂志
江苏省终身教育研究会
学分银行
公共服务
校历
融合门户
月明在线
招标公告
图书馆
学术动态
学术活动
学术成果
学术报告
首页
学术动态
学术活动
2025/06/16
为提升教师的国际学术研究素养和跨文化交流能力,6月12日,商学院于定淮门校区八楼会议室成功举办国际会议模拟交流会。会议由商学院教师陶卞诗雨主持,商学院院长周晓珺、副院长朱长春、计划参加各类国际学术会议和培训、有境外学习经历的教职工以及其他部门和学院的相关教师参加会议。会议开始,商学院副院长朱长春对会议举办的背景和要求进行了说明,对学校和学院鼓励支持教师参加各类国际学术交流的政策进行解析。商学院教师辛永容、翟佳琦、何冬梅、赖华强、王琦馨、惠娟分别围绕各自研究领域进行全英文汇报,内容涵盖智能时代数字教育、企业协同创新、教育数智化转型、领导力与员工投入、社区教育教师胜任力以及供应链数字化等多个前沿话题。本次交流会邀请了南京林业大学张书教授、南京诺德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徐慧灵老师、中爱联合实验室国际教育中心李婷婷老师、外国语学院赵明明副教授进行过指导。参会教师针对报告内容进行提问,分享自己对相关领域的思考与见解。与会专家对教师发音的准确性、用词的专业性、语句的流畅度、表述的逻辑性等方面进行了深度点评,提出了诸多建设性意见和建议。院长周晓珺在会议总结中指出,本次会议为商学院教师提供了展示学术成果、交
商学院成功举办国际会议模拟交流会
为提升教师的国际学术研究素养和跨文化交流能力,6月12日,商学院于定淮门校区八楼会议室成功举办国际会议模拟交流会。会议由商学院教师陶卞诗雨主持,商学院院长周晓珺、副院长朱长春、计划参加各类国际学术会议和培训、有境外学习经历的教职工以及其他部门和学院的相关教师参加会议。会议开始,商学院副院长朱长春对会议举办的背景和要求进行了说明,对学校和学院鼓励支持教师参加各类国际学术交流的政策进行解析。商学院教师辛永容、翟佳琦、何冬梅、赖华强、王琦馨、惠娟分别围绕各自研究领域进行全英文汇报,内容涵盖智能时代数字教育、企业协同创新、教育数智化转型、领导力与员工投入、社区教育教师胜任力以及供应链数字化等多个前沿话题。本次交流会邀请了南京林业大学张书教授、南京诺德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徐慧灵老师、中爱联合实验室国际教育中心李婷婷老师、外国语学院赵明明副教授进行过指导。参会教师针对报告内容进行提问,分享自己对相关领域的思考与见解。与会专家对教师发音的准确性、用词的专业性、语句的流畅度、表述的逻辑性等方面进行了深度点评,提出了诸多建设性意见和建议。院长周晓珺在会议总结中指出,本次会议为商学院教师提供了展示学术成果、交
2025/06/10
为积极顺应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时代潮流,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研究的深度融合,外国语学院党总支于6月6日上午在定淮门校区综合楼二楼第三会议室举办了《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研究的实践案例分析》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除了外国语学院教师外,还特地邀请了学院的党建共建单位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南京校区外训大队及南京市龙江小学的领导和教师一起参加,讲座由党总支书记杨远主持。主讲人赵润泽是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后,专注于教育管理、教育测量与评价以及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交叉研究,致力于以科技力量重塑教育生态,推动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此次讲座聚焦于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前沿应用,深入剖析其如何为教育研究注入全新动力。讲座从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多元应用切入,深入探讨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的创新路径,以生动的实践案例展现其在教育领域的巨大潜力与价值。本次讲座内容丰富、案例生动、观点新颖,不仅让与会教师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也为他们今后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外国语学院党总支将继续加强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积极组织各类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外国语学院党总支组织“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研究的实践案例分析”学术讲座
为积极顺应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时代潮流,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研究的深度融合,外国语学院党总支于6月6日上午在定淮门校区综合楼二楼第三会议室举办了《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研究的实践案例分析》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除了外国语学院教师外,还特地邀请了学院的党建共建单位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南京校区外训大队及南京市龙江小学的领导和教师一起参加,讲座由党总支书记杨远主持。主讲人赵润泽是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后,专注于教育管理、教育测量与评价以及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交叉研究,致力于以科技力量重塑教育生态,推动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此次讲座聚焦于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前沿应用,深入剖析其如何为教育研究注入全新动力。讲座从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多元应用切入,深入探讨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的创新路径,以生动的实践案例展现其在教育领域的巨大潜力与价值。本次讲座内容丰富、案例生动、观点新颖,不仅让与会教师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也为他们今后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外国语学院党总支将继续加强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积极组织各类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2025/05/28
为推动学校人文社科特色研究,提升我校教育研究水平,5月23日下午,教育科学研究院联合社会科学处在定淮门校区综合楼8楼会议室举办“教育研究的方法和前沿”学术讲座。讲座特邀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黄斌教授主讲。会议由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罗殷主持,学校兼职研究人员及人文社科类青年教师共计50余人参会。 黄斌教授以“教育科学研究的两个效度”为主题,从“如何撰写高质量论文”“怎样设计高水平研究项目”等学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切入,深入解析教育研究中的核心方法论。他指出,学术论文必须具备科学属性,科学研究是基于理论框架的系统观察,需区分“如何形成观点”与“观点本身”,其核心是通过可验证的方法探究“是什么”与“为什么”。教育研究的内部效度关乎样本内因果结论真实性,外部效度涉及结论对总体的推广性。他强调内部效度是前提,错误结论无外推价值,研究设计需优先确保因果推断可靠。针对学界对研究方法的争议,黄斌教授强调量化与质化方法并无本质对立,二者均服务于实证研究目标,旨在实现描述性或解释性推断。在选题策略上,黄斌教授建议从宏大问题、社会争议或政策批判以及思辨研究的观点争议中寻找方向。他强调,学界关注“如何论证
“教育研究的方法和前沿”学术讲座成功举办
为推动学校人文社科特色研究,提升我校教育研究水平,5月23日下午,教育科学研究院联合社会科学处在定淮门校区综合楼8楼会议室举办“教育研究的方法和前沿”学术讲座。讲座特邀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黄斌教授主讲。会议由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罗殷主持,学校兼职研究人员及人文社科类青年教师共计50余人参会。 黄斌教授以“教育科学研究的两个效度”为主题,从“如何撰写高质量论文”“怎样设计高水平研究项目”等学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切入,深入解析教育研究中的核心方法论。他指出,学术论文必须具备科学属性,科学研究是基于理论框架的系统观察,需区分“如何形成观点”与“观点本身”,其核心是通过可验证的方法探究“是什么”与“为什么”。教育研究的内部效度关乎样本内因果结论真实性,外部效度涉及结论对总体的推广性。他强调内部效度是前提,错误结论无外推价值,研究设计需优先确保因果推断可靠。针对学界对研究方法的争议,黄斌教授强调量化与质化方法并无本质对立,二者均服务于实证研究目标,旨在实现描述性或解释性推断。在选题策略上,黄斌教授建议从宏大问题、社会争议或政策批判以及思辨研究的观点争议中寻找方向。他强调,学界关注“如何论证
2025/05/19
为推进农机农艺融合技术支撑南京市稻茬直播油菜单产提升,5月15日,江苏开放大学协同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市农业装备推广中心、六合区农业技术推广站、六合区农机化管理服务总站等单位在六合区举办了2024年南京市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项目《丘陵地区稻茬直播油菜单产提升关键技术协同推广》油菜成熟期机收现场观摩与培训会。项目参加单位人员以及油菜生产主体代表等近70人参加会议。机收减损是当前油菜栽培技术研究和推广的关键目标,农机农艺融合在油菜成熟期尤为重要。此次会议全程在示范田进行,分成技术讲解和机收观摩两个环节,现场展示使用两种类型的油菜割台。首先由项目负责人龙卫华教授对照展板讲授油菜机收减损的三个关键技术点,包括使用新型杀菌剂防控菌核病、使用催枯剂提高油菜全株角果成熟一致性和使用新型割台等,并讲授这些技术的使用原理。随后由南京市农业装备推广中心薛壮博士现场对照两类割台讲解了当前油菜机收损失的影响因素,并提出降低损失的多种策略。最后,两类收获割台在田间进行了现场机收,展示了两类割台收获油菜的运行差异和减损效果。此次会议为油菜种植主体提供了利用农机农艺融合技术提高油菜单产和效益的生动场景,将农业重大
2024年度南京市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油菜产业)项目 油菜机收现场观摩与培训会在六合召开
为推进农机农艺融合技术支撑南京市稻茬直播油菜单产提升,5月15日,江苏开放大学协同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市农业装备推广中心、六合区农业技术推广站、六合区农机化管理服务总站等单位在六合区举办了2024年南京市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项目《丘陵地区稻茬直播油菜单产提升关键技术协同推广》油菜成熟期机收现场观摩与培训会。项目参加单位人员以及油菜生产主体代表等近70人参加会议。机收减损是当前油菜栽培技术研究和推广的关键目标,农机农艺融合在油菜成熟期尤为重要。此次会议全程在示范田进行,分成技术讲解和机收观摩两个环节,现场展示使用两种类型的油菜割台。首先由项目负责人龙卫华教授对照展板讲授油菜机收减损的三个关键技术点,包括使用新型杀菌剂防控菌核病、使用催枯剂提高油菜全株角果成熟一致性和使用新型割台等,并讲授这些技术的使用原理。随后由南京市农业装备推广中心薛壮博士现场对照两类割台讲解了当前油菜机收损失的影响因素,并提出降低损失的多种策略。最后,两类收获割台在田间进行了现场机收,展示了两类割台收获油菜的运行差异和减损效果。此次会议为油菜种植主体提供了利用农机农艺融合技术提高油菜单产和效益的生动场景,将农业重大
2025/05/19
2025年5月9日至11日,中国化学会第21届反应性高分子学术研讨会在南京成功举办。本届会议由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承办,以“吸附分离功能材料技术赋能新质生产力”为主题,深入探讨反应性高分子领域的前沿理论、创新技术及其工程应用,推动反应性高分子领域的技术革新与绿色转型,为国家新质生产力发展强基赋能。环境生态学院的教师姜龙杰博士参加了此次会议,并在会议上作了题为“电驱动/电辅助膜分离工艺助力退役锂电池绿色回收”的报告。姜龙杰博士介绍了团队近期在导电蒸馏膜、MOFs离子筛分膜制备以及电驱动/电辅助膜分离工艺创新设计方面取得的成果,相关研究不仅提高了锂电池回收的效率,还显著降低了回收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风险,为新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此次会议汇聚了来自国内外的众多专家学者,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全兴、侯立安、任洪强、汪华林,中国科学院院士张玉奎、郭子建、卜显和,新加坡工程院院士王蓉等,专家们共同探讨了该领域的前沿理论与创新技术。姜龙杰博士在会议期间与重庆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院校的多位专家深入交流,分享了研究成果,并就膜材料制备、膜工艺设计及应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江苏开放大
环境生态学院教师参加中国化学会第21届反应性高分子学术研讨会
2025年5月9日至11日,中国化学会第21届反应性高分子学术研讨会在南京成功举办。本届会议由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承办,以“吸附分离功能材料技术赋能新质生产力”为主题,深入探讨反应性高分子领域的前沿理论、创新技术及其工程应用,推动反应性高分子领域的技术革新与绿色转型,为国家新质生产力发展强基赋能。环境生态学院的教师姜龙杰博士参加了此次会议,并在会议上作了题为“电驱动/电辅助膜分离工艺助力退役锂电池绿色回收”的报告。姜龙杰博士介绍了团队近期在导电蒸馏膜、MOFs离子筛分膜制备以及电驱动/电辅助膜分离工艺创新设计方面取得的成果,相关研究不仅提高了锂电池回收的效率,还显著降低了回收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风险,为新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此次会议汇聚了来自国内外的众多专家学者,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全兴、侯立安、任洪强、汪华林,中国科学院院士张玉奎、郭子建、卜显和,新加坡工程院院士王蓉等,专家们共同探讨了该领域的前沿理论与创新技术。姜龙杰博士在会议期间与重庆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院校的多位专家深入交流,分享了研究成果,并就膜材料制备、膜工艺设计及应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江苏开放大
2025/05/14
5月14日,由我校联合江苏省科技资源统筹服务中心,依托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江苏)基地举办的“江苏开放大学初级技术经理人培训班”开班仪式在定淮门校区综合楼8楼会议室举行。市县开放大学科研骨干,省校科技副总、科研团队负责人、科研骨干及科研管理人员共计70余人参加。活动由科技处处长侯新宇主持。侯新宇在开班致辞中表示,技术经理人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的核心力量,需具备技术评估、市场对接、法律风控等综合能力。培训通过理论授课和案例研讨相结合的形式,系统提升学员的技术转移实务能力,助力解决科技成果落地“最后一公里”难题。他提出三点期望:一是以“需求挖矿人”角色深入产业一线,推动产学研精准对接;二是以“转化操盘手”能力激活成果价值,构建全链条服务生态;三是以“资源织网者”思维整合校地优势,打造协同创新网络。本次培训为期3天,课程内容丰富,包括技术转移公共知识、技术转移法律法规、科技成果评价、知识产权等专题授课,以及技术转移实务和江苏省相关科技政策及实务的现场案例解析,强化实操能力。学员通过考核后,将获得《国家技术转移专业人员能力等级培训初级技术经纪人结业证书》。这是我校首次举办技术经理人专项培训,
我校举办科研能力提升系列讲坛(二)——江苏开放大学首期初级技术经理人培训班顺利开班
5月14日,由我校联合江苏省科技资源统筹服务中心,依托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江苏)基地举办的“江苏开放大学初级技术经理人培训班”开班仪式在定淮门校区综合楼8楼会议室举行。市县开放大学科研骨干,省校科技副总、科研团队负责人、科研骨干及科研管理人员共计70余人参加。活动由科技处处长侯新宇主持。侯新宇在开班致辞中表示,技术经理人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的核心力量,需具备技术评估、市场对接、法律风控等综合能力。培训通过理论授课和案例研讨相结合的形式,系统提升学员的技术转移实务能力,助力解决科技成果落地“最后一公里”难题。他提出三点期望:一是以“需求挖矿人”角色深入产业一线,推动产学研精准对接;二是以“转化操盘手”能力激活成果价值,构建全链条服务生态;三是以“资源织网者”思维整合校地优势,打造协同创新网络。本次培训为期3天,课程内容丰富,包括技术转移公共知识、技术转移法律法规、科技成果评价、知识产权等专题授课,以及技术转移实务和江苏省相关科技政策及实务的现场案例解析,强化实操能力。学员通过考核后,将获得《国家技术转移专业人员能力等级培训初级技术经纪人结业证书》。这是我校首次举办技术经理人专项培训,
2025/05/09
为推动我校产研融合工作,提升学校科研能力与水平,2025年4月29日,副校长张晓带领科技处前往乡村振兴学院作物育种与栽培团队科研基地调研指导,乡村振兴学院党支部书记叶海跃、副院长汪洋、团队负责人龙卫华及团队全体成员参会。此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我校科研团队运行情况,调研产研融合路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谋划在农业科技领域参与国家乡村振兴大战略。龙卫华首先向调研组介绍作物育种与栽培团队当前的研究方向,从栽培技术和作物育种两大重点详细汇报了团队当前正在承担的纵向项目、横向课题以及与地方农业农村部门开展的技术服务情况。随后调研组步行环绕团队试验田,听取团队成员实地讲解科研思路、试验设计、试验结果以及未来的新技术、新品种产出计划。基地依托企业的负责人也介绍了团队与企业的合作情况。张晓一行详细了解龙教授及其团队的科研项目开展情况,询问团队在研究过程中的困难,调研学校现有科研政策对团队科研的支持力度。她表示,学校将持续关注科研团队的实际需求,不断完善科研政策,为科研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近年来,学校全面聚焦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大力推行“三三三”产研融合行动计划,通过优化科研资源配置、完善体制机制
副校长张晓带队赴乡村振兴学院科研团队基地调研
为推动我校产研融合工作,提升学校科研能力与水平,2025年4月29日,副校长张晓带领科技处前往乡村振兴学院作物育种与栽培团队科研基地调研指导,乡村振兴学院党支部书记叶海跃、副院长汪洋、团队负责人龙卫华及团队全体成员参会。此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我校科研团队运行情况,调研产研融合路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谋划在农业科技领域参与国家乡村振兴大战略。龙卫华首先向调研组介绍作物育种与栽培团队当前的研究方向,从栽培技术和作物育种两大重点详细汇报了团队当前正在承担的纵向项目、横向课题以及与地方农业农村部门开展的技术服务情况。随后调研组步行环绕团队试验田,听取团队成员实地讲解科研思路、试验设计、试验结果以及未来的新技术、新品种产出计划。基地依托企业的负责人也介绍了团队与企业的合作情况。张晓一行详细了解龙教授及其团队的科研项目开展情况,询问团队在研究过程中的困难,调研学校现有科研政策对团队科研的支持力度。她表示,学校将持续关注科研团队的实际需求,不断完善科研政策,为科研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近年来,学校全面聚焦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大力推行“三三三”产研融合行动计划,通过优化科研资源配置、完善体制机制
2025/05/09
为进一步提升学院科研水平,营造学术氛围,外国语学院于5月7日下午2点30分,在定淮门校区图书馆楼211会议室举办了以“中国形象的书写方式与文化语境的形塑功能”为主题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主讲人为苏州大学教授李勇,学院全体教职工参加。讲座伊始,外国语学院院长孙雁冰详细介绍了李勇的学术成就以及组织本次讲座了前提及意义。她强调,本次讲座是学院精心筹备的一次学术活动,李勇老师的学术成果和研究方向,既符合学院教师的学科背景研究需要,也契合学院目标主攻的科研方向和团队凝练。李勇从译介中国、展示中国魅力、分享中国生活三个视角,以生动的案例为切入点,深入剖析了将美好的中国形象传播到全世界的成功方式。他指出在跨文化形象学研究中,中国形象是中国之外的其他国家对中国的跨文化想象。想象主体是其他国家的民众,因此这种域外的中国形象是一种异国形象。塑造中国形象的文本既有其他国家的作者书写的,也有中国人书写的。中国人书写的文本在域外塑造中国形象,既受到文本本身的特性与书写方式的影响,也受到域外国家的文化语境的影响。他强调考察中国人书写的文本在域外塑造中国形象的机制,探究域外文化语境对中国形象的形塑功能,是跨文化形象学
外国语学院组织“中国形象的书写方式与文化语境的形塑功能”主题学术讲座
为进一步提升学院科研水平,营造学术氛围,外国语学院于5月7日下午2点30分,在定淮门校区图书馆楼211会议室举办了以“中国形象的书写方式与文化语境的形塑功能”为主题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主讲人为苏州大学教授李勇,学院全体教职工参加。讲座伊始,外国语学院院长孙雁冰详细介绍了李勇的学术成就以及组织本次讲座了前提及意义。她强调,本次讲座是学院精心筹备的一次学术活动,李勇老师的学术成果和研究方向,既符合学院教师的学科背景研究需要,也契合学院目标主攻的科研方向和团队凝练。李勇从译介中国、展示中国魅力、分享中国生活三个视角,以生动的案例为切入点,深入剖析了将美好的中国形象传播到全世界的成功方式。他指出在跨文化形象学研究中,中国形象是中国之外的其他国家对中国的跨文化想象。想象主体是其他国家的民众,因此这种域外的中国形象是一种异国形象。塑造中国形象的文本既有其他国家的作者书写的,也有中国人书写的。中国人书写的文本在域外塑造中国形象,既受到文本本身的特性与书写方式的影响,也受到域外国家的文化语境的影响。他强调考察中国人书写的文本在域外塑造中国形象的机制,探究域外文化语境对中国形象的形塑功能,是跨文化形象学
2025/05/09
5月7日下午,教育学院江苏人文遗迹的文学与文化研究团队召开《江苏人文遗迹的文学与文化研究》书稿写作推进研讨会,会议由团队负责人李春燕主持,学院党总支书记罗殷、人文素养教学部主任顾春花以及研究团队骨干成员参加了研讨。研讨会分为选题介绍、工作进展汇报和问题交流研讨三个部分。李春燕介绍了书稿的选题设想、团队分工、研究规划情况,聂琦峰、顾春花、韩斐、魏博芳、冯攀静等汇报了各自的研究进展,交流了遇到的问题;围绕问题,大家各抒己见,展开热烈研讨,碰撞思想凝聚共识,在书稿定位、学术观点与研究方法、文献查找与获取、书稿格式等问题上进一步统一认识。团队以线上协作平台实时同步进展,加强写作沟通,计划于6月中旬完成7篇样稿,并筹划校外专家指导以及更大规模的学术交流事宜。研讨会上,罗殷认真听取了团队汇报,肯定了江苏人文遗迹故事叙事文化学研究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勉励团队有序开展研究,确保书稿质量,并从文化研究、学术规范、团队协作和专家把关等方面给出了具体的建议和指导。依托教育学院江苏遗迹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团队凝练方向,从成员的研究专长出发,积极推动《江苏人文遗迹的文学与文化研究》书稿写作。此次研讨会的召
教育学院江苏人文遗迹的文学与文化研究团队召开书稿写作推进研讨会
5月7日下午,教育学院江苏人文遗迹的文学与文化研究团队召开《江苏人文遗迹的文学与文化研究》书稿写作推进研讨会,会议由团队负责人李春燕主持,学院党总支书记罗殷、人文素养教学部主任顾春花以及研究团队骨干成员参加了研讨。研讨会分为选题介绍、工作进展汇报和问题交流研讨三个部分。李春燕介绍了书稿的选题设想、团队分工、研究规划情况,聂琦峰、顾春花、韩斐、魏博芳、冯攀静等汇报了各自的研究进展,交流了遇到的问题;围绕问题,大家各抒己见,展开热烈研讨,碰撞思想凝聚共识,在书稿定位、学术观点与研究方法、文献查找与获取、书稿格式等问题上进一步统一认识。团队以线上协作平台实时同步进展,加强写作沟通,计划于6月中旬完成7篇样稿,并筹划校外专家指导以及更大规模的学术交流事宜。研讨会上,罗殷认真听取了团队汇报,肯定了江苏人文遗迹故事叙事文化学研究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勉励团队有序开展研究,确保书稿质量,并从文化研究、学术规范、团队协作和专家把关等方面给出了具体的建议和指导。依托教育学院江苏遗迹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团队凝练方向,从成员的研究专长出发,积极推动《江苏人文遗迹的文学与文化研究》书稿写作。此次研讨会的召
商学院成功举办国际会议模拟交流会
2025-06-16
为提升教师的国际学术研究素养和跨文化交流能力,6月12日,商学院于定淮门校区八楼会议室成功举办国际会议模拟交流会。会议由商学院教师陶卞诗雨主持,商学院院长周晓珺、副院长朱长春、计划参加各类国际学术会议和培训、有境外学习经历的教职工以及其他部门和学院的相关教师参加会议。会议开始,商学院副院长朱长春对会议举办的背景和要求进行了说明,对学校和学院鼓励支持教师参加各类国际学术交流的政策进行解析。商学院教师辛永容、翟佳琦、何冬梅、赖华强、王琦馨、惠娟分别围绕各自研究领域进行全英文汇报,内容涵盖智能时代数字教育、企业协同创新、教育数智化转型、领导力与员工投入、社区教育教师胜任力以及供应链数字化等多个前沿话题。本次交流会邀请了南京林业大学张书教授、南京诺德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徐慧灵老师、中爱联合实验室国际教育中心李婷婷老师、外国语学院赵明明副教授进行过指导。参会教师针对报告内容进行提问,分享自己对相关领域的思考与见解。与会专家对教师发音的准确性、用词的专业性、语句的流畅度、表述的逻辑性等方面进行了深度点评,提出了诸多建设性意见和建议。院长周晓珺在会议总结中指出,本次会议为商学院教师提供了展示学术成果、交
查看详情
外国语学院党总支组织“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研究的实践案例分析”学术讲座
2025-06-10
为积极顺应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时代潮流,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研究的深度融合,外国语学院党总支于6月6日上午在定淮门校区综合楼二楼第三会议室举办了《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研究的实践案例分析》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除了外国语学院教师外,还特地邀请了学院的党建共建单位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南京校区外训大队及南京市龙江小学的领导和教师一起参加,讲座由党总支书记杨远主持。主讲人赵润泽是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后,专注于教育管理、教育测量与评价以及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交叉研究,致力于以科技力量重塑教育生态,推动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此次讲座聚焦于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前沿应用,深入剖析其如何为教育研究注入全新动力。讲座从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多元应用切入,深入探讨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的创新路径,以生动的实践案例展现其在教育领域的巨大潜力与价值。本次讲座内容丰富、案例生动、观点新颖,不仅让与会教师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也为他们今后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外国语学院党总支将继续加强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积极组织各类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查看详情
“教育研究的方法和前沿”学术讲座成功举办
2025-05-28
为推动学校人文社科特色研究,提升我校教育研究水平,5月23日下午,教育科学研究院联合社会科学处在定淮门校区综合楼8楼会议室举办“教育研究的方法和前沿”学术讲座。讲座特邀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黄斌教授主讲。会议由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罗殷主持,学校兼职研究人员及人文社科类青年教师共计50余人参会。 黄斌教授以“教育科学研究的两个效度”为主题,从“如何撰写高质量论文”“怎样设计高水平研究项目”等学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切入,深入解析教育研究中的核心方法论。他指出,学术论文必须具备科学属性,科学研究是基于理论框架的系统观察,需区分“如何形成观点”与“观点本身”,其核心是通过可验证的方法探究“是什么”与“为什么”。教育研究的内部效度关乎样本内因果结论真实性,外部效度涉及结论对总体的推广性。他强调内部效度是前提,错误结论无外推价值,研究设计需优先确保因果推断可靠。针对学界对研究方法的争议,黄斌教授强调量化与质化方法并无本质对立,二者均服务于实证研究目标,旨在实现描述性或解释性推断。在选题策略上,黄斌教授建议从宏大问题、社会争议或政策批判以及思辨研究的观点争议中寻找方向。他强调,学界关注“如何论证
查看详情
2024年度南京市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油菜产业)项目 油菜机收现场观摩与培训会在六合召开
2025-05-19
为推进农机农艺融合技术支撑南京市稻茬直播油菜单产提升,5月15日,江苏开放大学协同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市农业装备推广中心、六合区农业技术推广站、六合区农机化管理服务总站等单位在六合区举办了2024年南京市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项目《丘陵地区稻茬直播油菜单产提升关键技术协同推广》油菜成熟期机收现场观摩与培训会。项目参加单位人员以及油菜生产主体代表等近70人参加会议。机收减损是当前油菜栽培技术研究和推广的关键目标,农机农艺融合在油菜成熟期尤为重要。此次会议全程在示范田进行,分成技术讲解和机收观摩两个环节,现场展示使用两种类型的油菜割台。首先由项目负责人龙卫华教授对照展板讲授油菜机收减损的三个关键技术点,包括使用新型杀菌剂防控菌核病、使用催枯剂提高油菜全株角果成熟一致性和使用新型割台等,并讲授这些技术的使用原理。随后由南京市农业装备推广中心薛壮博士现场对照两类割台讲解了当前油菜机收损失的影响因素,并提出降低损失的多种策略。最后,两类收获割台在田间进行了现场机收,展示了两类割台收获油菜的运行差异和减损效果。此次会议为油菜种植主体提供了利用农机农艺融合技术提高油菜单产和效益的生动场景,将农业重大
查看详情
环境生态学院教师参加中国化学会第21届反应性高分子学术研讨会
2025-05-19
2025年5月9日至11日,中国化学会第21届反应性高分子学术研讨会在南京成功举办。本届会议由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承办,以“吸附分离功能材料技术赋能新质生产力”为主题,深入探讨反应性高分子领域的前沿理论、创新技术及其工程应用,推动反应性高分子领域的技术革新与绿色转型,为国家新质生产力发展强基赋能。环境生态学院的教师姜龙杰博士参加了此次会议,并在会议上作了题为“电驱动/电辅助膜分离工艺助力退役锂电池绿色回收”的报告。姜龙杰博士介绍了团队近期在导电蒸馏膜、MOFs离子筛分膜制备以及电驱动/电辅助膜分离工艺创新设计方面取得的成果,相关研究不仅提高了锂电池回收的效率,还显著降低了回收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风险,为新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此次会议汇聚了来自国内外的众多专家学者,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全兴、侯立安、任洪强、汪华林,中国科学院院士张玉奎、郭子建、卜显和,新加坡工程院院士王蓉等,专家们共同探讨了该领域的前沿理论与创新技术。姜龙杰博士在会议期间与重庆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院校的多位专家深入交流,分享了研究成果,并就膜材料制备、膜工艺设计及应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江苏开放大
查看详情
我校举办科研能力提升系列讲坛(二)——江苏开放大学首期初级技术经理人培训班顺利开班
2025-05-14
5月14日,由我校联合江苏省科技资源统筹服务中心,依托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江苏)基地举办的“江苏开放大学初级技术经理人培训班”开班仪式在定淮门校区综合楼8楼会议室举行。市县开放大学科研骨干,省校科技副总、科研团队负责人、科研骨干及科研管理人员共计70余人参加。活动由科技处处长侯新宇主持。侯新宇在开班致辞中表示,技术经理人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的核心力量,需具备技术评估、市场对接、法律风控等综合能力。培训通过理论授课和案例研讨相结合的形式,系统提升学员的技术转移实务能力,助力解决科技成果落地“最后一公里”难题。他提出三点期望:一是以“需求挖矿人”角色深入产业一线,推动产学研精准对接;二是以“转化操盘手”能力激活成果价值,构建全链条服务生态;三是以“资源织网者”思维整合校地优势,打造协同创新网络。本次培训为期3天,课程内容丰富,包括技术转移公共知识、技术转移法律法规、科技成果评价、知识产权等专题授课,以及技术转移实务和江苏省相关科技政策及实务的现场案例解析,强化实操能力。学员通过考核后,将获得《国家技术转移专业人员能力等级培训初级技术经纪人结业证书》。这是我校首次举办技术经理人专项培训,
查看详情
副校长张晓带队赴乡村振兴学院科研团队基地调研
2025-05-09
为推动我校产研融合工作,提升学校科研能力与水平,2025年4月29日,副校长张晓带领科技处前往乡村振兴学院作物育种与栽培团队科研基地调研指导,乡村振兴学院党支部书记叶海跃、副院长汪洋、团队负责人龙卫华及团队全体成员参会。此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我校科研团队运行情况,调研产研融合路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谋划在农业科技领域参与国家乡村振兴大战略。龙卫华首先向调研组介绍作物育种与栽培团队当前的研究方向,从栽培技术和作物育种两大重点详细汇报了团队当前正在承担的纵向项目、横向课题以及与地方农业农村部门开展的技术服务情况。随后调研组步行环绕团队试验田,听取团队成员实地讲解科研思路、试验设计、试验结果以及未来的新技术、新品种产出计划。基地依托企业的负责人也介绍了团队与企业的合作情况。张晓一行详细了解龙教授及其团队的科研项目开展情况,询问团队在研究过程中的困难,调研学校现有科研政策对团队科研的支持力度。她表示,学校将持续关注科研团队的实际需求,不断完善科研政策,为科研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近年来,学校全面聚焦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大力推行“三三三”产研融合行动计划,通过优化科研资源配置、完善体制机制
查看详情
外国语学院组织“中国形象的书写方式与文化语境的形塑功能”主题学术讲座
2025-05-09
为进一步提升学院科研水平,营造学术氛围,外国语学院于5月7日下午2点30分,在定淮门校区图书馆楼211会议室举办了以“中国形象的书写方式与文化语境的形塑功能”为主题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主讲人为苏州大学教授李勇,学院全体教职工参加。讲座伊始,外国语学院院长孙雁冰详细介绍了李勇的学术成就以及组织本次讲座了前提及意义。她强调,本次讲座是学院精心筹备的一次学术活动,李勇老师的学术成果和研究方向,既符合学院教师的学科背景研究需要,也契合学院目标主攻的科研方向和团队凝练。李勇从译介中国、展示中国魅力、分享中国生活三个视角,以生动的案例为切入点,深入剖析了将美好的中国形象传播到全世界的成功方式。他指出在跨文化形象学研究中,中国形象是中国之外的其他国家对中国的跨文化想象。想象主体是其他国家的民众,因此这种域外的中国形象是一种异国形象。塑造中国形象的文本既有其他国家的作者书写的,也有中国人书写的。中国人书写的文本在域外塑造中国形象,既受到文本本身的特性与书写方式的影响,也受到域外国家的文化语境的影响。他强调考察中国人书写的文本在域外塑造中国形象的机制,探究域外文化语境对中国形象的形塑功能,是跨文化形象学
查看详情
教育学院江苏人文遗迹的文学与文化研究团队召开书稿写作推进研讨会
2025-05-09
5月7日下午,教育学院江苏人文遗迹的文学与文化研究团队召开《江苏人文遗迹的文学与文化研究》书稿写作推进研讨会,会议由团队负责人李春燕主持,学院党总支书记罗殷、人文素养教学部主任顾春花以及研究团队骨干成员参加了研讨。研讨会分为选题介绍、工作进展汇报和问题交流研讨三个部分。李春燕介绍了书稿的选题设想、团队分工、研究规划情况,聂琦峰、顾春花、韩斐、魏博芳、冯攀静等汇报了各自的研究进展,交流了遇到的问题;围绕问题,大家各抒己见,展开热烈研讨,碰撞思想凝聚共识,在书稿定位、学术观点与研究方法、文献查找与获取、书稿格式等问题上进一步统一认识。团队以线上协作平台实时同步进展,加强写作沟通,计划于6月中旬完成7篇样稿,并筹划校外专家指导以及更大规模的学术交流事宜。研讨会上,罗殷认真听取了团队汇报,肯定了江苏人文遗迹故事叙事文化学研究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勉励团队有序开展研究,确保书稿质量,并从文化研究、学术规范、团队协作和专家把关等方面给出了具体的建议和指导。依托教育学院江苏遗迹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团队凝练方向,从成员的研究专长出发,积极推动《江苏人文遗迹的文学与文化研究》书稿写作。此次研讨会的召
查看详情
每页
9
记录
总共
729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3
/
81
跳转到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