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旧版
校友之家
English
江苏开放大学
学校概况
学校简介
学校章程
现任领导
历史沿革
1970s
1990s
2000s
2010s
2020s
通讯录
市县开放大学
学校形象识别系统UIS
理念识别系统
视觉识别系统
机构设置
教学部门
商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
环境生态学院
设计学院
艺术学院
教育学院
外国语学院
公共管理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乡村振兴学院
老年发展学院
国开分部教学管理中心(燎原学校)
职能部门
学校办公室
纪检监察机构
巡察办
党委组织部(党校)
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
党委统战部、机关党委
党委教师工作部、人事处
党委学生工作部、学工处
党委保卫部、保卫处
发展规划处
财务处(结算中心)
审计处
教务处
科学技术处
社会科学处
社会教育处
数字化建设中心
招生工作处
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
后勤管理处
国有资产管理处(招投标管理办公室)
基本建设处(新校区建设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离退休工作处
工会
团委(大学生艺术中心)
教育科学研究院
老年文化与艺术研究所
健康养生研究所
江苏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管理中心
图书馆
资源建设中心
学历教育
本科
工程管理
文化产业管理
环境工程
农业资源与环境
物流管理
行政管理
财务管理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艺术教育
市场营销
电子商务
环境科学
学前教育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工程造价
土木工程
风景园林
公共事业管理
汉语国际教育
表演
跨境电子商务
视觉传达设计
商务英语
软件工程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人工智能
影视摄影与制作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机器人工程
数字媒体艺术
知识产权
思想政治教育
供应链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城乡规划
环境设计
植物科学与技术
农林经济管理
专科
大数据与会计
工商企业管理
行政管理
建设工程管理
机电一体化技术
软件技术
人物形象设计(定向招生)
戏曲表演(定向招生)
电子商务
中文
摄影与摄像艺术
休闲体育
连锁经营与管理
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工业机器人技术
无人机应用技术
社会教育
老年教育
江苏老年开放大学
江苏老年教育网
招生服务
科学研究
科学技术处
社会科学处
终身教育研究杂志
江苏省终身教育研究会
学分银行
公共服务
校历
融合门户
月明在线
招标公告
图书馆
书记/校长信箱
学术动态
学术活动
学术成果
学术报告
首页
学术动态
学术活动
2024/08/02
为贯彻落实学校第三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三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精神,助力数智创新型大学建设,7月27日,乡村振兴学院以视频会议形式举办以“智慧农业与乡村教育数智化”为主题的研讨会。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章泳研究员(二级)、正高级农艺师李松,我校乡村振兴学院特聘教授、南京农业大学茶学学科点点长、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房婉萍及团队成员,中检江苏认证产品线南京片区总经理李东星、管理部经理薛长辉,南京绿色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伟高级工程师,我校信息工程学院院长黄黎、乡村振兴学院院长袁灿生、副院长汪洋、副院长王琳以及现代农业系专任教师参加活动。与会专家强调了数智化的重要性、多学科融合在推动智慧乡村建设中的必要性,以及行业专家与数字化专家紧密合作的必然性。重点研讨了如何利用数字技术整合农业生产数据,构建智能管控模型,实现从茶叶等江苏特色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全产业链条的数智化管理;在此过程中,基于农业社会化服务构建生产与质量管控数字化团体标准体系是至关重要的,通过云计算和区块链建立全程管控大数据库,最终构建质量全程智能社会化管控模型并开展规模化示范应用。在乡村教育数智化方面,专家们表示,基于
乡村振兴学院举办“智慧农业与乡村教育数智化”线上研讨会
为贯彻落实学校第三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三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精神,助力数智创新型大学建设,7月27日,乡村振兴学院以视频会议形式举办以“智慧农业与乡村教育数智化”为主题的研讨会。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章泳研究员(二级)、正高级农艺师李松,我校乡村振兴学院特聘教授、南京农业大学茶学学科点点长、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房婉萍及团队成员,中检江苏认证产品线南京片区总经理李东星、管理部经理薛长辉,南京绿色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伟高级工程师,我校信息工程学院院长黄黎、乡村振兴学院院长袁灿生、副院长汪洋、副院长王琳以及现代农业系专任教师参加活动。与会专家强调了数智化的重要性、多学科融合在推动智慧乡村建设中的必要性,以及行业专家与数字化专家紧密合作的必然性。重点研讨了如何利用数字技术整合农业生产数据,构建智能管控模型,实现从茶叶等江苏特色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全产业链条的数智化管理;在此过程中,基于农业社会化服务构建生产与质量管控数字化团体标准体系是至关重要的,通过云计算和区块链建立全程管控大数据库,最终构建质量全程智能社会化管控模型并开展规模化示范应用。在乡村教育数智化方面,专家们表示,基于
2024/07/31
7月18日下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道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软件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刘琦应邀来信息工程学院作学术讲座。学院全体教职工到场学习,学术讲座由院长黄黎主持。张道强教授以《智能影像基因组学与疾病诊断应用》为题展开讲座。深入探讨了近年来在影像基因组学及其疾病诊断应用方面的相关工作进展,聚焦医学影像(MRI/CT)快速重建、多图谱医学影像分割、脑网络分析、多模态医学图像融合分类、影像基因关联分析等,重点分析影像基因组学在阿尔茨海默病、精神分裂症、肺癌和乳腺癌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刘琦教授的讲座题目为《天气雷达短临外推方法及应用》。他以该题目的背景与意义、现状与挑战、回波外推方法探索、外推应用服务系统、总结与展望为主线进行汇报。通过图文详实的方式重点介绍了基于雷达回波外推方法取得的四项工作成效,详细阐述了外推应用服务系统的开发与迭代。讲座结束后,教师们积极参与提问环节。教师们提出了许多具有深度和远见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针对讲座内容,还涉及到了相关领域的前沿话题。两位教授逐一回答,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和洞见。此次学术讲座的圆满结束,不仅加深了教师们对前沿知
信息工程学院举办“人工智能+”主题学术讲座
7月18日下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道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软件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刘琦应邀来信息工程学院作学术讲座。学院全体教职工到场学习,学术讲座由院长黄黎主持。张道强教授以《智能影像基因组学与疾病诊断应用》为题展开讲座。深入探讨了近年来在影像基因组学及其疾病诊断应用方面的相关工作进展,聚焦医学影像(MRI/CT)快速重建、多图谱医学影像分割、脑网络分析、多模态医学图像融合分类、影像基因关联分析等,重点分析影像基因组学在阿尔茨海默病、精神分裂症、肺癌和乳腺癌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刘琦教授的讲座题目为《天气雷达短临外推方法及应用》。他以该题目的背景与意义、现状与挑战、回波外推方法探索、外推应用服务系统、总结与展望为主线进行汇报。通过图文详实的方式重点介绍了基于雷达回波外推方法取得的四项工作成效,详细阐述了外推应用服务系统的开发与迭代。讲座结束后,教师们积极参与提问环节。教师们提出了许多具有深度和远见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针对讲座内容,还涉及到了相关领域的前沿话题。两位教授逐一回答,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和洞见。此次学术讲座的圆满结束,不仅加深了教师们对前沿知
2024/07/31
7月23-26日,第14届亚太膜会议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本次会议由南京工业大学和清华大学联合举办,来自新加坡、澳大利亚、瑞士、德国、中国、日本、韩国等20多个国家700余名膜领域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大会。我校艺术学院教师袁凯受邀参加了此次会议。亚太膜会议是由亚太膜学会主办的区域性国际会议,自2002年首次举办以来,已在日本、中国、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成功召开13次,是膜科学技术研究领域专家学者展示和交流的重要平台,每届会议通常有10余名院士作为顾问委员,60余名国际知名教授作为邀请嘉宾分享前沿技术。此次大会共设置了Nanofiltration、Water desalination and treatment、Gas separation and pervaporation、Inorganic membrane、In Honor of Prof. Young Moo Lee和Novel membrane and process六个分会场进行学术交流和讨论,围绕膜材料制备、膜过程研究、膜性能等进行成果分享和前沿技术交流。在Inorganic membrane会场,袁凯做了题为《Constru
艺术学院教师参加国际会议“14th Conference of Aseanian Membrane Society”并作报告
7月23-26日,第14届亚太膜会议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本次会议由南京工业大学和清华大学联合举办,来自新加坡、澳大利亚、瑞士、德国、中国、日本、韩国等20多个国家700余名膜领域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大会。我校艺术学院教师袁凯受邀参加了此次会议。亚太膜会议是由亚太膜学会主办的区域性国际会议,自2002年首次举办以来,已在日本、中国、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成功召开13次,是膜科学技术研究领域专家学者展示和交流的重要平台,每届会议通常有10余名院士作为顾问委员,60余名国际知名教授作为邀请嘉宾分享前沿技术。此次大会共设置了Nanofiltration、Water desalination and treatment、Gas separation and pervaporation、Inorganic membrane、In Honor of Prof. Young Moo Lee和Novel membrane and process六个分会场进行学术交流和讨论,围绕膜材料制备、膜过程研究、膜性能等进行成果分享和前沿技术交流。在Inorganic membrane会场,袁凯做了题为《Constru
2024/07/31
近日,在2024年度全国新商科教学与学术年会中传来捷报,由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国家一级学会)组织的第三届学会优秀成果征集与评选活动中,我校商学院取得重大突破,获科研成果特等奖一项、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一项。此次参赛得到了社科处等部门的大力支持,顺利完成了各项报名材料的审核和提交。商学院将以此为契机,继续推进科研内涵建设,组织教师发表各类高质量成果,积极参加高水平科研交流,持续推动科学研究创新和教学改革,努力打造一支科研水平高、业务素质强的教师队伍。成果名称成果类型主要完成人获奖级别CEOs’ digital technology background and enterpris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RD investment and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优秀论文朱长春特等奖深圳40年人才政策演变下的江苏比较与借鉴研究优秀研究报告陈双双一等奖推进社区居民数字化学习的实践策略研究——基于全国数字化学习先行区案例研究优秀研究报告赖华强一等奖The economic impact
商学院成果获中国商业经济学会科研成果特等奖等奖励
近日,在2024年度全国新商科教学与学术年会中传来捷报,由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国家一级学会)组织的第三届学会优秀成果征集与评选活动中,我校商学院取得重大突破,获科研成果特等奖一项、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一项。此次参赛得到了社科处等部门的大力支持,顺利完成了各项报名材料的审核和提交。商学院将以此为契机,继续推进科研内涵建设,组织教师发表各类高质量成果,积极参加高水平科研交流,持续推动科学研究创新和教学改革,努力打造一支科研水平高、业务素质强的教师队伍。成果名称成果类型主要完成人获奖级别CEOs’ digital technology background and enterpris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RD investment and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优秀论文朱长春特等奖深圳40年人才政策演变下的江苏比较与借鉴研究优秀研究报告陈双双一等奖推进社区居民数字化学习的实践策略研究——基于全国数字化学习先行区案例研究优秀研究报告赖华强一等奖The economic impact
2024/07/22
近期,省教育厅办公室公布了2024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的立项结果。全省共立项180项,我校获立2项,分别是:教育学院吴杰副教授主持的《健康江苏背景下智慧社区心理服务模式研究》和艺术学院程狄副教授主持的《中国美术考古文献中的多民族文化认同现象梳理与研究》。吴杰主持的《健康江苏背景下智慧社区心理服务模式研究》,在“健康江苏2030”和“智慧社区”建设背景下,将社区心理服务植入智慧社区,提出“智慧社区心理服务模式”,践行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构建的指导方针,探索一条适应新时期江苏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的创新性社会治理途径。程狄主持的《中国美术考古文献中的多民族文化认同现象梳理与研究》,将美术考古学和民族学的相关理论相结合,开展跨学科研究,通过中国古代多民族交往现象在中国美术考古遗存的表现,探索不同历史时期出现的缘由和影响,构建完整的中国古代多民族交往历史,力争为当下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提供理论依据。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的申报,社会科学处提早谋划、广泛动员、重点培育,全程跟进申报情况。本次项目的获立不仅是对学校科研实力的肯定,也进一步坚定了广大教师高质
喜报:我校获立2项2024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
近期,省教育厅办公室公布了2024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的立项结果。全省共立项180项,我校获立2项,分别是:教育学院吴杰副教授主持的《健康江苏背景下智慧社区心理服务模式研究》和艺术学院程狄副教授主持的《中国美术考古文献中的多民族文化认同现象梳理与研究》。吴杰主持的《健康江苏背景下智慧社区心理服务模式研究》,在“健康江苏2030”和“智慧社区”建设背景下,将社区心理服务植入智慧社区,提出“智慧社区心理服务模式”,践行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构建的指导方针,探索一条适应新时期江苏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的创新性社会治理途径。程狄主持的《中国美术考古文献中的多民族文化认同现象梳理与研究》,将美术考古学和民族学的相关理论相结合,开展跨学科研究,通过中国古代多民族交往现象在中国美术考古遗存的表现,探索不同历史时期出现的缘由和影响,构建完整的中国古代多民族交往历史,力争为当下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提供理论依据。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的申报,社会科学处提早谋划、广泛动员、重点培育,全程跟进申报情况。本次项目的获立不仅是对学校科研实力的肯定,也进一步坚定了广大教师高质
2024/07/22
为不断提升学院的科研实力和创新能力,扎实推进学术研究成果产出,7月17日上午,信息工程学院在教学楼203室召开国自然青年基金项目进展汇报会。会议由院长黄黎主持,全体教职工参加了会议。四位国自然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刘国亮、朱建荣、张迁、谭亚平,分别针对各自主持的课题研究内容和研究进展进行了汇报分享。刘国亮博士对《微纳多孔结构对水蒸发速率的影响机制研究》项目进行了详细的汇报。该项目旨在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问题,通过研究界面光热技术在海水淡化和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探索影响水蒸发效率的机制。刘博士重点汇报该项目的研究内容,比如基于Donnan效应和分层设计理念,设计的新型吸收体,可以在抗盐的同时保证水蒸发效率等,该项目已于2023年底结题。朱建荣博士介绍了《新型参考系无关类量子密销分发协议研究》项目中的量子密钥分发研究背景、参考系无关类量子密钥分发协议的最新研究进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重点汇报了在提升参考系无关类量子密钥分发协议的源端安全性、安全密钥率和传输距离两个方面研究阶段性成果,并详细阐述了在研究过程中的重难点及解决方案。张迁博士详细介绍了关于《面向真实噪声数据集的噪声
信息工程学院召开国自然青年基金项目进展汇报会
为不断提升学院的科研实力和创新能力,扎实推进学术研究成果产出,7月17日上午,信息工程学院在教学楼203室召开国自然青年基金项目进展汇报会。会议由院长黄黎主持,全体教职工参加了会议。四位国自然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刘国亮、朱建荣、张迁、谭亚平,分别针对各自主持的课题研究内容和研究进展进行了汇报分享。刘国亮博士对《微纳多孔结构对水蒸发速率的影响机制研究》项目进行了详细的汇报。该项目旨在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问题,通过研究界面光热技术在海水淡化和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探索影响水蒸发效率的机制。刘博士重点汇报该项目的研究内容,比如基于Donnan效应和分层设计理念,设计的新型吸收体,可以在抗盐的同时保证水蒸发效率等,该项目已于2023年底结题。朱建荣博士介绍了《新型参考系无关类量子密销分发协议研究》项目中的量子密钥分发研究背景、参考系无关类量子密钥分发协议的最新研究进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重点汇报了在提升参考系无关类量子密钥分发协议的源端安全性、安全密钥率和传输距离两个方面研究阶段性成果,并详细阐述了在研究过程中的重难点及解决方案。张迁博士详细介绍了关于《面向真实噪声数据集的噪声
2024/07/19
为进一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拓宽教师专业视野,加强教师团队建设,进行有组织的科研活动,教育学院以学科专业研究方向为依托,积极组织学前教育系教师赵琳、黎蓉和钟秋菊参加7月13日至15日的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本届年会主题为“循证研究视域下教育数字化转型”,以实证研究的方式深入探讨课堂教学与学生发展的关键问题,实现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与相互促进。大会组织5组大会报告、26组专题研究、19场论文发表,其中开设2场博士生论坛、英文专场9个英文专题,共计307场研究报告。各个会场参会代表积极互动、深入研讨,彰显信息技术教育研究的活力与创新,为推动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宝贵经验与思考。三位教师积极参与主题讨论和专题研讨,赵琳在专题研究中发表题为“小学语文高阶思维课堂教学干预实践研究:基于同伴支持视角”的主题报告,引发与会代表的积极关注。通过学习与交流,三位教师深化对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理解,拓宽研究思路,积极思考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数智创新型大学建设、学科专业高质量发展和课程改革升级等问题,为数字赋能学前教育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文:赵琳;图:钟秋菊、黎蓉;审
教育学院教师参加“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
为进一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拓宽教师专业视野,加强教师团队建设,进行有组织的科研活动,教育学院以学科专业研究方向为依托,积极组织学前教育系教师赵琳、黎蓉和钟秋菊参加7月13日至15日的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本届年会主题为“循证研究视域下教育数字化转型”,以实证研究的方式深入探讨课堂教学与学生发展的关键问题,实现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与相互促进。大会组织5组大会报告、26组专题研究、19场论文发表,其中开设2场博士生论坛、英文专场9个英文专题,共计307场研究报告。各个会场参会代表积极互动、深入研讨,彰显信息技术教育研究的活力与创新,为推动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宝贵经验与思考。三位教师积极参与主题讨论和专题研讨,赵琳在专题研究中发表题为“小学语文高阶思维课堂教学干预实践研究:基于同伴支持视角”的主题报告,引发与会代表的积极关注。通过学习与交流,三位教师深化对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理解,拓宽研究思路,积极思考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数智创新型大学建设、学科专业高质量发展和课程改革升级等问题,为数字赋能学前教育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文:赵琳;图:钟秋菊、黎蓉;审
2024/07/19
为进一步推动学院科研工作的发展,明确下半年科研项目的规划与部署,外国语学院于7月15日,在定淮门校区8楼会议室召开科研推进会。此次会议由外国语学院院长孙雁冰院长,党总支书记杨远、全体博士教师、青年硕士教师、有意向申报以及已申报科研项目的教师参会。会上,孙雁冰首先对暑假期间的学院科研规划进行了详细的部署,希望全体教师能够充分利用这段时间,推进在研项目,积极准备新的科研项目申报,并对下半年的科研项目进行了深入的讲解,分析了当前科研项目申报的情况,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接着,孙雁冰表示,学院将一如既往地支持教师的科研工作,为教师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和条件。同时,她也希望教师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积极申报和参与科研项目,为学院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会议最后,杨远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要有信心,不抱怨。面对科研工作中的困难和挑战,教师们要保持积极的心态,相信自己的能力,努力克服困难,取得更好的成绩。二是要有规划。教师们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科研计划,明确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确保科研工作的有序进行。三是要有落实。教师们要注重科研工作的实效性,将科研计划落实到具体行动中,不断推动科研工
外国语学院召开科研推进会
为进一步推动学院科研工作的发展,明确下半年科研项目的规划与部署,外国语学院于7月15日,在定淮门校区8楼会议室召开科研推进会。此次会议由外国语学院院长孙雁冰院长,党总支书记杨远、全体博士教师、青年硕士教师、有意向申报以及已申报科研项目的教师参会。会上,孙雁冰首先对暑假期间的学院科研规划进行了详细的部署,希望全体教师能够充分利用这段时间,推进在研项目,积极准备新的科研项目申报,并对下半年的科研项目进行了深入的讲解,分析了当前科研项目申报的情况,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接着,孙雁冰表示,学院将一如既往地支持教师的科研工作,为教师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和条件。同时,她也希望教师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积极申报和参与科研项目,为学院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会议最后,杨远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要有信心,不抱怨。面对科研工作中的困难和挑战,教师们要保持积极的心态,相信自己的能力,努力克服困难,取得更好的成绩。二是要有规划。教师们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科研计划,明确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确保科研工作的有序进行。三是要有落实。教师们要注重科研工作的实效性,将科研计划落实到具体行动中,不断推动科研工
2024/07/19
为推进科研工作,提升整体科研水平,7月15日下午,外国语学院于定淮门校区综合楼8楼会议室举办了题为“教育实证论文的写作与投稿”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特邀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姚继军教授担任主讲嘉宾。讲座由外国语学院党总支书记杨远、院长孙雁冰主持,学院全体教职工参加。姚继军主要从事教育研究综合评价、教育财政制度改革、教育政策实施效果评价、教育实验与高效教学策略研究、STEM教育效果评估等研究,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江苏省哲社重点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等多个省部级项目,曾获江苏省哲社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三等奖、江苏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江苏省教育研究突出成果奖二等奖等荣誉。此次讲座,姚继军以教育学研究为例,探讨了社科类实证论文写作与投稿的相关问题。首先姚继军介绍了当前社科类实证研究的现状,表明在教育学领域,注重方法的实证性研究是一种重要的论文写作思路,这为学院教师的论文写作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其次,关于论文选题,姚继军从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如何寻找“真问题”,包括从文献阅读中寻找既有研究的不足、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中找到亟待回应的现实问题、从个人经历中找到具有个人风格的切入点
外国语学院举办“教育实证论文的写作与投稿”学术讲座
为推进科研工作,提升整体科研水平,7月15日下午,外国语学院于定淮门校区综合楼8楼会议室举办了题为“教育实证论文的写作与投稿”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特邀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姚继军教授担任主讲嘉宾。讲座由外国语学院党总支书记杨远、院长孙雁冰主持,学院全体教职工参加。姚继军主要从事教育研究综合评价、教育财政制度改革、教育政策实施效果评价、教育实验与高效教学策略研究、STEM教育效果评估等研究,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江苏省哲社重点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等多个省部级项目,曾获江苏省哲社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三等奖、江苏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江苏省教育研究突出成果奖二等奖等荣誉。此次讲座,姚继军以教育学研究为例,探讨了社科类实证论文写作与投稿的相关问题。首先姚继军介绍了当前社科类实证研究的现状,表明在教育学领域,注重方法的实证性研究是一种重要的论文写作思路,这为学院教师的论文写作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其次,关于论文选题,姚继军从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如何寻找“真问题”,包括从文献阅读中寻找既有研究的不足、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中找到亟待回应的现实问题、从个人经历中找到具有个人风格的切入点
乡村振兴学院举办“智慧农业与乡村教育数智化”线上研讨会
2024-08-02
为贯彻落实学校第三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三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精神,助力数智创新型大学建设,7月27日,乡村振兴学院以视频会议形式举办以“智慧农业与乡村教育数智化”为主题的研讨会。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章泳研究员(二级)、正高级农艺师李松,我校乡村振兴学院特聘教授、南京农业大学茶学学科点点长、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房婉萍及团队成员,中检江苏认证产品线南京片区总经理李东星、管理部经理薛长辉,南京绿色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伟高级工程师,我校信息工程学院院长黄黎、乡村振兴学院院长袁灿生、副院长汪洋、副院长王琳以及现代农业系专任教师参加活动。与会专家强调了数智化的重要性、多学科融合在推动智慧乡村建设中的必要性,以及行业专家与数字化专家紧密合作的必然性。重点研讨了如何利用数字技术整合农业生产数据,构建智能管控模型,实现从茶叶等江苏特色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全产业链条的数智化管理;在此过程中,基于农业社会化服务构建生产与质量管控数字化团体标准体系是至关重要的,通过云计算和区块链建立全程管控大数据库,最终构建质量全程智能社会化管控模型并开展规模化示范应用。在乡村教育数智化方面,专家们表示,基于
查看详情
信息工程学院举办“人工智能+”主题学术讲座
2024-07-31
7月18日下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道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软件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刘琦应邀来信息工程学院作学术讲座。学院全体教职工到场学习,学术讲座由院长黄黎主持。张道强教授以《智能影像基因组学与疾病诊断应用》为题展开讲座。深入探讨了近年来在影像基因组学及其疾病诊断应用方面的相关工作进展,聚焦医学影像(MRI/CT)快速重建、多图谱医学影像分割、脑网络分析、多模态医学图像融合分类、影像基因关联分析等,重点分析影像基因组学在阿尔茨海默病、精神分裂症、肺癌和乳腺癌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刘琦教授的讲座题目为《天气雷达短临外推方法及应用》。他以该题目的背景与意义、现状与挑战、回波外推方法探索、外推应用服务系统、总结与展望为主线进行汇报。通过图文详实的方式重点介绍了基于雷达回波外推方法取得的四项工作成效,详细阐述了外推应用服务系统的开发与迭代。讲座结束后,教师们积极参与提问环节。教师们提出了许多具有深度和远见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针对讲座内容,还涉及到了相关领域的前沿话题。两位教授逐一回答,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和洞见。此次学术讲座的圆满结束,不仅加深了教师们对前沿知
查看详情
艺术学院教师参加国际会议“14th Conference of Aseanian Membrane Society”并作报告
2024-07-31
7月23-26日,第14届亚太膜会议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本次会议由南京工业大学和清华大学联合举办,来自新加坡、澳大利亚、瑞士、德国、中国、日本、韩国等20多个国家700余名膜领域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大会。我校艺术学院教师袁凯受邀参加了此次会议。亚太膜会议是由亚太膜学会主办的区域性国际会议,自2002年首次举办以来,已在日本、中国、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成功召开13次,是膜科学技术研究领域专家学者展示和交流的重要平台,每届会议通常有10余名院士作为顾问委员,60余名国际知名教授作为邀请嘉宾分享前沿技术。此次大会共设置了Nanofiltration、Water desalination and treatment、Gas separation and pervaporation、Inorganic membrane、In Honor of Prof. Young Moo Lee和Novel membrane and process六个分会场进行学术交流和讨论,围绕膜材料制备、膜过程研究、膜性能等进行成果分享和前沿技术交流。在Inorganic membrane会场,袁凯做了题为《Constru
查看详情
商学院成果获中国商业经济学会科研成果特等奖等奖励
2024-07-31
近日,在2024年度全国新商科教学与学术年会中传来捷报,由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国家一级学会)组织的第三届学会优秀成果征集与评选活动中,我校商学院取得重大突破,获科研成果特等奖一项、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一项。此次参赛得到了社科处等部门的大力支持,顺利完成了各项报名材料的审核和提交。商学院将以此为契机,继续推进科研内涵建设,组织教师发表各类高质量成果,积极参加高水平科研交流,持续推动科学研究创新和教学改革,努力打造一支科研水平高、业务素质强的教师队伍。成果名称成果类型主要完成人获奖级别CEOs’ digital technology background and enterpris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RD investment and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优秀论文朱长春特等奖深圳40年人才政策演变下的江苏比较与借鉴研究优秀研究报告陈双双一等奖推进社区居民数字化学习的实践策略研究——基于全国数字化学习先行区案例研究优秀研究报告赖华强一等奖The economic impact
查看详情
喜报:我校获立2项2024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
2024-07-22
近期,省教育厅办公室公布了2024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的立项结果。全省共立项180项,我校获立2项,分别是:教育学院吴杰副教授主持的《健康江苏背景下智慧社区心理服务模式研究》和艺术学院程狄副教授主持的《中国美术考古文献中的多民族文化认同现象梳理与研究》。吴杰主持的《健康江苏背景下智慧社区心理服务模式研究》,在“健康江苏2030”和“智慧社区”建设背景下,将社区心理服务植入智慧社区,提出“智慧社区心理服务模式”,践行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构建的指导方针,探索一条适应新时期江苏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的创新性社会治理途径。程狄主持的《中国美术考古文献中的多民族文化认同现象梳理与研究》,将美术考古学和民族学的相关理论相结合,开展跨学科研究,通过中国古代多民族交往现象在中国美术考古遗存的表现,探索不同历史时期出现的缘由和影响,构建完整的中国古代多民族交往历史,力争为当下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提供理论依据。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的申报,社会科学处提早谋划、广泛动员、重点培育,全程跟进申报情况。本次项目的获立不仅是对学校科研实力的肯定,也进一步坚定了广大教师高质
查看详情
信息工程学院召开国自然青年基金项目进展汇报会
2024-07-22
为不断提升学院的科研实力和创新能力,扎实推进学术研究成果产出,7月17日上午,信息工程学院在教学楼203室召开国自然青年基金项目进展汇报会。会议由院长黄黎主持,全体教职工参加了会议。四位国自然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刘国亮、朱建荣、张迁、谭亚平,分别针对各自主持的课题研究内容和研究进展进行了汇报分享。刘国亮博士对《微纳多孔结构对水蒸发速率的影响机制研究》项目进行了详细的汇报。该项目旨在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问题,通过研究界面光热技术在海水淡化和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探索影响水蒸发效率的机制。刘博士重点汇报该项目的研究内容,比如基于Donnan效应和分层设计理念,设计的新型吸收体,可以在抗盐的同时保证水蒸发效率等,该项目已于2023年底结题。朱建荣博士介绍了《新型参考系无关类量子密销分发协议研究》项目中的量子密钥分发研究背景、参考系无关类量子密钥分发协议的最新研究进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重点汇报了在提升参考系无关类量子密钥分发协议的源端安全性、安全密钥率和传输距离两个方面研究阶段性成果,并详细阐述了在研究过程中的重难点及解决方案。张迁博士详细介绍了关于《面向真实噪声数据集的噪声
查看详情
教育学院教师参加“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
2024-07-19
为进一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拓宽教师专业视野,加强教师团队建设,进行有组织的科研活动,教育学院以学科专业研究方向为依托,积极组织学前教育系教师赵琳、黎蓉和钟秋菊参加7月13日至15日的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本届年会主题为“循证研究视域下教育数字化转型”,以实证研究的方式深入探讨课堂教学与学生发展的关键问题,实现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与相互促进。大会组织5组大会报告、26组专题研究、19场论文发表,其中开设2场博士生论坛、英文专场9个英文专题,共计307场研究报告。各个会场参会代表积极互动、深入研讨,彰显信息技术教育研究的活力与创新,为推动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宝贵经验与思考。三位教师积极参与主题讨论和专题研讨,赵琳在专题研究中发表题为“小学语文高阶思维课堂教学干预实践研究:基于同伴支持视角”的主题报告,引发与会代表的积极关注。通过学习与交流,三位教师深化对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理解,拓宽研究思路,积极思考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数智创新型大学建设、学科专业高质量发展和课程改革升级等问题,为数字赋能学前教育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文:赵琳;图:钟秋菊、黎蓉;审
查看详情
外国语学院召开科研推进会
2024-07-19
为进一步推动学院科研工作的发展,明确下半年科研项目的规划与部署,外国语学院于7月15日,在定淮门校区8楼会议室召开科研推进会。此次会议由外国语学院院长孙雁冰院长,党总支书记杨远、全体博士教师、青年硕士教师、有意向申报以及已申报科研项目的教师参会。会上,孙雁冰首先对暑假期间的学院科研规划进行了详细的部署,希望全体教师能够充分利用这段时间,推进在研项目,积极准备新的科研项目申报,并对下半年的科研项目进行了深入的讲解,分析了当前科研项目申报的情况,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接着,孙雁冰表示,学院将一如既往地支持教师的科研工作,为教师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和条件。同时,她也希望教师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积极申报和参与科研项目,为学院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会议最后,杨远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要有信心,不抱怨。面对科研工作中的困难和挑战,教师们要保持积极的心态,相信自己的能力,努力克服困难,取得更好的成绩。二是要有规划。教师们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科研计划,明确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确保科研工作的有序进行。三是要有落实。教师们要注重科研工作的实效性,将科研计划落实到具体行动中,不断推动科研工
查看详情
外国语学院举办“教育实证论文的写作与投稿”学术讲座
2024-07-19
为推进科研工作,提升整体科研水平,7月15日下午,外国语学院于定淮门校区综合楼8楼会议室举办了题为“教育实证论文的写作与投稿”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特邀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姚继军教授担任主讲嘉宾。讲座由外国语学院党总支书记杨远、院长孙雁冰主持,学院全体教职工参加。姚继军主要从事教育研究综合评价、教育财政制度改革、教育政策实施效果评价、教育实验与高效教学策略研究、STEM教育效果评估等研究,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江苏省哲社重点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等多个省部级项目,曾获江苏省哲社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三等奖、江苏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江苏省教育研究突出成果奖二等奖等荣誉。此次讲座,姚继军以教育学研究为例,探讨了社科类实证论文写作与投稿的相关问题。首先姚继军介绍了当前社科类实证研究的现状,表明在教育学领域,注重方法的实证性研究是一种重要的论文写作思路,这为学院教师的论文写作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其次,关于论文选题,姚继军从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如何寻找“真问题”,包括从文献阅读中寻找既有研究的不足、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中找到亟待回应的现实问题、从个人经历中找到具有个人风格的切入点
查看详情
每页
9
记录
总共
707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20
/
79
跳转到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