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旧版
校友之家
English
江苏开放大学
学校概况
学校简介
学校章程
现任领导
历史沿革
1970s
1990s
2000s
2010s
2020s
通讯录
市县开放大学
学校形象识别系统UIS
理念识别系统
视觉识别系统
机构设置
教学部门
商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
环境生态学院
设计学院
艺术学院
教育学院
外国语学院
公共管理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乡村振兴学院
老年发展学院
国开分部教学管理中心(燎原学校)
职能部门
学校办公室
纪检监察机构
党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计处
党委组织部(党校)
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
党委统战部、机关党委
党委教师工作部、人事处
党委学生工作部、学工处
党委保卫部、保卫处
发展规划处
财务处(结算中心)
教务处
科研处
社会教育处
数智化建设处
招生工作处
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
后勤管理处
国有资产管理处(招投标管理办公室)
基本建设处(新校区建设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离退休工作处
工会
团委(大学生艺术中心)
教育科学研究院
老年发展研究院
江苏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管理中心
图书馆
资源建设中心
学历教育
本科
工程管理
文化产业管理
环境工程
农业资源与环境
物流管理
行政管理
财务管理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艺术教育
市场营销
电子商务
环境科学
学前教育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工程造价
土木工程
风景园林
公共事业管理
汉语国际教育
表演
跨境电子商务
视觉传达设计
商务英语
软件工程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人工智能
影视摄影与制作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机器人工程
数字媒体艺术
知识产权
思想政治教育
供应链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城乡规划
环境设计
植物科学与技术
农林经济管理
物联网工程
工艺美术
专科
大数据与会计
工商企业管理
行政管理
建设工程管理
机电一体化技术
软件技术
人物形象设计(定向招生)
戏曲表演(定向招生)
电子商务
中文
摄影与摄像艺术
休闲体育
连锁经营与管理
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工业机器人技术
无人机应用技术
社会教育
老年教育
江苏老年开放大学
江苏老年教育网
招生服务
科学研究
科学技术处
社会科学处
终身教育研究杂志
江苏省终身教育研究会
学分银行
公共服务
校历
融合门户
月明在线
招标公告
图书馆
学术动态
学术活动
学术成果
学术报告
首页
学术动态
2021/08/25
8月20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科研素养提升系列讲座培训(第四讲)开讲。武汉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佘双好教授应邀作了主题报告。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党委宣传部和学院全体教职工、辅导员老师在线参加培训。本期培训使用数字马院直播平台进行,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3300多名学员在线聆听了讲座。佘双好教授以《如何选择合适的研究选题》为题,从学科性、学术性、可行性三个方面深入阐述了选题的原则,指出研究选题要体现本学科的视角和优势,要具有研究价值和创新程度,要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他强调,研究选题的确定需要在本领域经过长期积累和专业训练,对本领域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有全面把握和深入认识,要通过发现问题、明确主题、反复打磨和雕琢提炼等确定题目。最后,他就如何选题给出五点建议:一是要能够充分发挥本学科优势;二是要特别感兴趣且进行了较为长期的思考;三是要小切口但又有可以足够探索的空间;四是要有条件获得研究资料;五是要能适合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佘双好教授的报告深入浅出,生动细致,贴合实际,针对性强。老师们表示通过此次讲座,有拨云见日之感,对在学术研究中选择合适的选题有了更
研究选题要具有学科性、学术性和可行性——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教师参加科研素养提升暑期培训(第四讲)
8月20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科研素养提升系列讲座培训(第四讲)开讲。武汉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佘双好教授应邀作了主题报告。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党委宣传部和学院全体教职工、辅导员老师在线参加培训。本期培训使用数字马院直播平台进行,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3300多名学员在线聆听了讲座。佘双好教授以《如何选择合适的研究选题》为题,从学科性、学术性、可行性三个方面深入阐述了选题的原则,指出研究选题要体现本学科的视角和优势,要具有研究价值和创新程度,要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他强调,研究选题的确定需要在本领域经过长期积累和专业训练,对本领域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有全面把握和深入认识,要通过发现问题、明确主题、反复打磨和雕琢提炼等确定题目。最后,他就如何选题给出五点建议:一是要能够充分发挥本学科优势;二是要特别感兴趣且进行了较为长期的思考;三是要小切口但又有可以足够探索的空间;四是要有条件获得研究资料;五是要能适合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佘双好教授的报告深入浅出,生动细致,贴合实际,针对性强。老师们表示通过此次讲座,有拨云见日之感,对在学术研究中选择合适的选题有了更
2021/08/23
8月17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科研素养提升系列讲座培训(第三讲)开讲。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田鹏颖应邀作了主题报告。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党委宣传部和学院全体教职工、辅导员老师在线参加。本期培训使用数字马院直播平台进行,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3700多名学员在线聆听了讲座。田鹏颖教授以《马克思主义经典的学术魅力》为题,从“学术创新的重要性”“学术研究中需要注意的倾向性问题”“学术创新当前需关注的重大问题”三个方面作了深入解读。第一,学术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者的重大政治责任。第二,学术研究当前需要注意的几个倾向性问题是急于求成、短期行为、规避问题、学术塌陷。第三,学术创新当前迫切需要关注的若干重大问题:一是关于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问题;二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三是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选择和开辟;四是对“三新”的关注等。田鹏颖教授的报告深入浅出,分析透彻,指导性强。老师们表示深受启发,受益良多,对如何开阔学术视野,进行学术创新,以及在学术研究中避免出现急于求成、短期行为、规避问题、学术塌陷等问题有了更深的领会。(文/图:李欢欢)
马克思主义经典的学术魅力——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教师参加科研素养提升暑期培训(第三讲)
8月17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科研素养提升系列讲座培训(第三讲)开讲。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田鹏颖应邀作了主题报告。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党委宣传部和学院全体教职工、辅导员老师在线参加。本期培训使用数字马院直播平台进行,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3700多名学员在线聆听了讲座。田鹏颖教授以《马克思主义经典的学术魅力》为题,从“学术创新的重要性”“学术研究中需要注意的倾向性问题”“学术创新当前需关注的重大问题”三个方面作了深入解读。第一,学术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者的重大政治责任。第二,学术研究当前需要注意的几个倾向性问题是急于求成、短期行为、规避问题、学术塌陷。第三,学术创新当前迫切需要关注的若干重大问题:一是关于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问题;二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三是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选择和开辟;四是对“三新”的关注等。田鹏颖教授的报告深入浅出,分析透彻,指导性强。老师们表示深受启发,受益良多,对如何开阔学术视野,进行学术创新,以及在学术研究中避免出现急于求成、短期行为、规避问题、学术塌陷等问题有了更深的领会。(文/图:李欢欢)
2021/08/23
2021年8月,建筑工程学院李晓龙博士申报的课题《荷载与环境耦合作用下复合材料轻木夹芯梁弯曲蠕变性能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立项,项目资助经费为24万元。该项目以在基础设施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复合材料轻木夹芯梁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其在荷载与环境耦合作用下的弯曲蠕变性能与设计方法研究工作,以期突破夹芯梁弯曲蠕变响应预测模型的建立和夹芯梁抗蠕变优化设计方法的提出这两个关键科学问题。该项目对提升复合材料轻木夹芯梁在长期服役过程中的尺寸稳定性,实现其作为长期承重构件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建筑工程学院在高层次人才引育和高级别科研项目推进方面积极作为,取得良好成效,连续三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申报均获得成功。今后,建筑工程学院将继续凝聚科研方向、打造科研团队、形成科研特色,争取在高水平科研项目上有更大的突破,为建设高水平开放大学做出应有贡献。(建筑工程学院 卢锦)
喜报!建筑工程学院李晓龙博士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
2021年8月,建筑工程学院李晓龙博士申报的课题《荷载与环境耦合作用下复合材料轻木夹芯梁弯曲蠕变性能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立项,项目资助经费为24万元。该项目以在基础设施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复合材料轻木夹芯梁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其在荷载与环境耦合作用下的弯曲蠕变性能与设计方法研究工作,以期突破夹芯梁弯曲蠕变响应预测模型的建立和夹芯梁抗蠕变优化设计方法的提出这两个关键科学问题。该项目对提升复合材料轻木夹芯梁在长期服役过程中的尺寸稳定性,实现其作为长期承重构件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建筑工程学院在高层次人才引育和高级别科研项目推进方面积极作为,取得良好成效,连续三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申报均获得成功。今后,建筑工程学院将继续凝聚科研方向、打造科研团队、形成科研特色,争取在高水平科研项目上有更大的突破,为建设高水平开放大学做出应有贡献。(建筑工程学院 卢锦)
2021/08/19
8月13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科研素养提升系列讲座培训(第二讲)开讲。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秘书长(副司级)、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家、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副秘书长郝清杰研究员受邀作了主题报告。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学院全体教职工和辅导员老师在线参加。本期培训使用数字马院直播平台进行,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5100多名学员在线聆听了讲座,累计观看人数达1.2万次。郝清杰研究员以《写好论文的“四项基本原则”》为题,结合“大题小作”引发的眼高手低、低层次重复等现象,强调“出精品”是一篇优秀学术论文的应有之义,意味着好的选题成功了一半,能够写出大文章、挖掘大价值、实现大目标,进而给人以启迪、真正解决实际问题。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必须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即基本概念要准确清晰、基本判断要严谨科学、基本推理要符合逻辑、基本结论要有所创新。综合这些情况,郝清杰研究员给出了学术论文写作的几条建议:一是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二是做基础性研究;三是关注现实,但同时又要与现实保持一定距离;四是读一些专业之外的经典著作。郝清杰研究员的报告,主旨突出、观点明确、条理清晰、案例丰富,针对性和实效性强,展现了专家深
论文写作要遵循“四项原则”——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教师参加科研素养提升暑期培训(第二讲)
8月13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科研素养提升系列讲座培训(第二讲)开讲。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秘书长(副司级)、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家、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副秘书长郝清杰研究员受邀作了主题报告。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学院全体教职工和辅导员老师在线参加。本期培训使用数字马院直播平台进行,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5100多名学员在线聆听了讲座,累计观看人数达1.2万次。郝清杰研究员以《写好论文的“四项基本原则”》为题,结合“大题小作”引发的眼高手低、低层次重复等现象,强调“出精品”是一篇优秀学术论文的应有之义,意味着好的选题成功了一半,能够写出大文章、挖掘大价值、实现大目标,进而给人以启迪、真正解决实际问题。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必须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即基本概念要准确清晰、基本判断要严谨科学、基本推理要符合逻辑、基本结论要有所创新。综合这些情况,郝清杰研究员给出了学术论文写作的几条建议:一是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二是做基础性研究;三是关注现实,但同时又要与现实保持一定距离;四是读一些专业之外的经典著作。郝清杰研究员的报告,主旨突出、观点明确、条理清晰、案例丰富,针对性和实效性强,展现了专家深
2021/08/19
为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提升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科研素养,8月10日,学院组织全体教职工和辅导员老师在线参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科研素养提升系列讲座培训(第一讲)”。系列培训由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北京科技大学)和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联合主办,全国高校数字马院联盟、人民公开课承办。本期培训使用数字马院直播平台进行,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4000余名学员共同在线聆听了讲座,累计观看人数突破1.7万次。首讲嘉宾侯惠勤教授(中国社科院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主任、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会长)以《以世界观为切入点学好马列经典》为题,详细阐述了经典著作研读在马克思主义学习中的地位、经典著作研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等,并对如何学好马列经典和研读马列经典的难点问题进行了一一剖析。他指出,读经典著作,要处理好“文本和历史、矛盾与范畴、主题和话语、词句与精神实质”四大关系。他希望大家在学习马列经典中反对“只言片语”,抓住“精神实质”,做到系统而非零碎、实际而非空洞地掌握经典,提升读书境界,把学习经典养成生活方式。侯惠勤
把学习经典养成生活方式——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教师参加暑期科研素养提升培训(第一讲)
为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提升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科研素养,8月10日,学院组织全体教职工和辅导员老师在线参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科研素养提升系列讲座培训(第一讲)”。系列培训由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北京科技大学)和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联合主办,全国高校数字马院联盟、人民公开课承办。本期培训使用数字马院直播平台进行,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4000余名学员共同在线聆听了讲座,累计观看人数突破1.7万次。首讲嘉宾侯惠勤教授(中国社科院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主任、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会长)以《以世界观为切入点学好马列经典》为题,详细阐述了经典著作研读在马克思主义学习中的地位、经典著作研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等,并对如何学好马列经典和研读马列经典的难点问题进行了一一剖析。他指出,读经典著作,要处理好“文本和历史、矛盾与范畴、主题和话语、词句与精神实质”四大关系。他希望大家在学习马列经典中反对“只言片语”,抓住“精神实质”,做到系统而非零碎、实际而非空洞地掌握经典,提升读书境界,把学习经典养成生活方式。侯惠勤
2021/08/19
在202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放榜前夕,环境生态学院于2021年8月11日上午在腾讯会议平台举行科研工作推进会,主要讨论各位博士关于国自然申请近况及后续科研进展规划等议题。会议由干方群院长主持,提交2021年国自然申报书的13位博士在线参加。干方群院长对学院2021年申报国自然项目情况做了简要说明,学院共申报青年项目11项,面上项目2项。为后期学院建立科研细分团队,增进各位博士间对彼此科研方向的了解,与会的13位博士依次对个人国自然申报课题主要研究内容、研究进展以及后期规划做简短汇报。各位博士在汇报课题内容的同时,重点探讨了已提交申报书中存在的不足和下一步改进计划。主要包括(1)细化研究方向,把握好前期研究基础与研究内容的关系。(2)凝练需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立足于问题开展研究。(3)融合环境领域热点议题,发掘新的研究切入点。(4)探索跨学科领域的研究方向,利用好学校已有的智库资源。最后,干院长对本次线上交流推进会进行总结,提出学院后续将会汇总各位博士的国自然申报书专家反馈意见,对有需要打磨申报书的博士采取针对性的帮扶计划等举措。勉励大家凝心聚力,推动学院科研工作迈上新台阶。(徐苏
环境生态学院召开国自然申报推进会
在202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放榜前夕,环境生态学院于2021年8月11日上午在腾讯会议平台举行科研工作推进会,主要讨论各位博士关于国自然申请近况及后续科研进展规划等议题。会议由干方群院长主持,提交2021年国自然申报书的13位博士在线参加。干方群院长对学院2021年申报国自然项目情况做了简要说明,学院共申报青年项目11项,面上项目2项。为后期学院建立科研细分团队,增进各位博士间对彼此科研方向的了解,与会的13位博士依次对个人国自然申报课题主要研究内容、研究进展以及后期规划做简短汇报。各位博士在汇报课题内容的同时,重点探讨了已提交申报书中存在的不足和下一步改进计划。主要包括(1)细化研究方向,把握好前期研究基础与研究内容的关系。(2)凝练需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立足于问题开展研究。(3)融合环境领域热点议题,发掘新的研究切入点。(4)探索跨学科领域的研究方向,利用好学校已有的智库资源。最后,干院长对本次线上交流推进会进行总结,提出学院后续将会汇总各位博士的国自然申报书专家反馈意见,对有需要打磨申报书的博士采取针对性的帮扶计划等举措。勉励大家凝心聚力,推动学院科研工作迈上新台阶。(徐苏
2021/08/04
为进一步推进学院国自然课题的申报工作,提升国自然课题申报的质量,7月30日上午9点,信息工程学院利用腾讯会议平台举行线上国自然课题申报动员会,并邀请双一流高校的博导做了国自然课题申报的专题讲座。讲座由信息工程学院黄黎副院长主持,共有10位新进博士参与了本次讲座。会上,专家强调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对于高校和教师个人的重要性,然后从基金申报书撰写格式和要点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经验分享。与此同时,专家结合自身申报国家自然基金以及作为评审专家的经验,指出各位博士在准备申报书时,要抓住申报书各模块需要阐明的关键点和注意事项,多看文献、理清思路,做到立项依据明确有新意。接着,每位博士分享了现阶段的研究成果,并与专家开展了互动交流。最后,黄黎副院长进行了会议总结,此次讲座内容丰富,有很多技巧性的指导,并希望各位博士提前做好课题申报规划,提早谋划,充分凝炼选题,多与同行专家交流学习。本次讲座为信息工程学院国自然课题的申报指明了方向,激发了新进博士们申报课题的热情,推进了学院年度国自然课题的申报工作。(信息工程学院图、文:孙蕊审核:黄黎)
信息工程学院召开国自然课题申报动员会
为进一步推进学院国自然课题的申报工作,提升国自然课题申报的质量,7月30日上午9点,信息工程学院利用腾讯会议平台举行线上国自然课题申报动员会,并邀请双一流高校的博导做了国自然课题申报的专题讲座。讲座由信息工程学院黄黎副院长主持,共有10位新进博士参与了本次讲座。会上,专家强调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对于高校和教师个人的重要性,然后从基金申报书撰写格式和要点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经验分享。与此同时,专家结合自身申报国家自然基金以及作为评审专家的经验,指出各位博士在准备申报书时,要抓住申报书各模块需要阐明的关键点和注意事项,多看文献、理清思路,做到立项依据明确有新意。接着,每位博士分享了现阶段的研究成果,并与专家开展了互动交流。最后,黄黎副院长进行了会议总结,此次讲座内容丰富,有很多技巧性的指导,并希望各位博士提前做好课题申报规划,提早谋划,充分凝炼选题,多与同行专家交流学习。本次讲座为信息工程学院国自然课题的申报指明了方向,激发了新进博士们申报课题的热情,推进了学院年度国自然课题的申报工作。(信息工程学院图、文:孙蕊审核:黄黎)
2021/08/01
7月15日下午在定淮门校区,信息工程学院邀请南京理工大学电子与光电工程学院张伟斌教授开展题为《面向智能网联与大数据的城市交通大脑》的学术讲座。讲座由黄黎副院长主持,信息工程学院的全体老师参加聆听。南京理工大学的张伟斌教授首先阐述了车联网、智能网联车路协同方面国内外最新科学技术研究的现状和趋势,包括智能交通发展趋势、智能交通系统架构、全域感知、环境感知,以及智能网联技术在城市交叉口、高速公路和长大隧道的应用场景;探讨了单车智能的局限性,智能网联系统架构,以及智能网联的标准等技术内容;结合实际案例,介绍了张伟斌教授课题组在智能网联、视频图像处理、交通大数据和信号优化领域的研究进展。张教授与参加报告会的老师进行了学术交流和讨论。通过此次报告,大家加深对智能网联的认识,了解车路协同、交通大数据的发展前沿热点问题,开阔了视野,有一定的科研启发。(信息工程学院 图、文:赵书安 审核:黄黎)
信息工程学院举办面向智能网联与大数据的城市交通大脑学术讲座
7月15日下午在定淮门校区,信息工程学院邀请南京理工大学电子与光电工程学院张伟斌教授开展题为《面向智能网联与大数据的城市交通大脑》的学术讲座。讲座由黄黎副院长主持,信息工程学院的全体老师参加聆听。南京理工大学的张伟斌教授首先阐述了车联网、智能网联车路协同方面国内外最新科学技术研究的现状和趋势,包括智能交通发展趋势、智能交通系统架构、全域感知、环境感知,以及智能网联技术在城市交叉口、高速公路和长大隧道的应用场景;探讨了单车智能的局限性,智能网联系统架构,以及智能网联的标准等技术内容;结合实际案例,介绍了张伟斌教授课题组在智能网联、视频图像处理、交通大数据和信号优化领域的研究进展。张教授与参加报告会的老师进行了学术交流和讨论。通过此次报告,大家加深对智能网联的认识,了解车路协同、交通大数据的发展前沿热点问题,开阔了视野,有一定的科研启发。(信息工程学院 图、文:赵书安 审核:黄黎)
2021/07/27
为进一步提升教科研能力与人文社科项目申报成功率,7月24-25日,外国语学院应用语言系蒋霞与孙雪羽两位老师参加了由科学出版社主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博士生导师和博士后协作导师王忠廉教授主讲的第七届人文社科项目申报线上研讨会。本次研讨会是以培育科研项目、完善科研方法和提高科研能力为主旨的一次全程干货、庖丁解牛式的研讨会。会上,黄教授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要求,从活页概说、项目选题、课题名称、题解、选题依据、文献综述、简评、价值、研究内容、思路方法、创新之处、预期成果、研究基础、参考文献等14个方面展开详实透彻的分析和阐释。两位参会教师全程认真聆听,仔细做笔记,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收获颇丰。本次线上研讨会让新手入门,老手升级,宛如及时雨,澄清了许多认识,分享了许多经验,对教师申报人文社科项目具有非常强的指导意义。 (文、图:蒋霞)
外国语学院教师参与人文社科项目申报线上研讨会
为进一步提升教科研能力与人文社科项目申报成功率,7月24-25日,外国语学院应用语言系蒋霞与孙雪羽两位老师参加了由科学出版社主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博士生导师和博士后协作导师王忠廉教授主讲的第七届人文社科项目申报线上研讨会。本次研讨会是以培育科研项目、完善科研方法和提高科研能力为主旨的一次全程干货、庖丁解牛式的研讨会。会上,黄教授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要求,从活页概说、项目选题、课题名称、题解、选题依据、文献综述、简评、价值、研究内容、思路方法、创新之处、预期成果、研究基础、参考文献等14个方面展开详实透彻的分析和阐释。两位参会教师全程认真聆听,仔细做笔记,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收获颇丰。本次线上研讨会让新手入门,老手升级,宛如及时雨,澄清了许多认识,分享了许多经验,对教师申报人文社科项目具有非常强的指导意义。 (文、图:蒋霞)
研究选题要具有学科性、学术性和可行性——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教师参加科研素养提升暑期培训(第四讲)
2021-08-25
8月20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科研素养提升系列讲座培训(第四讲)开讲。武汉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佘双好教授应邀作了主题报告。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党委宣传部和学院全体教职工、辅导员老师在线参加培训。本期培训使用数字马院直播平台进行,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3300多名学员在线聆听了讲座。佘双好教授以《如何选择合适的研究选题》为题,从学科性、学术性、可行性三个方面深入阐述了选题的原则,指出研究选题要体现本学科的视角和优势,要具有研究价值和创新程度,要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他强调,研究选题的确定需要在本领域经过长期积累和专业训练,对本领域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有全面把握和深入认识,要通过发现问题、明确主题、反复打磨和雕琢提炼等确定题目。最后,他就如何选题给出五点建议:一是要能够充分发挥本学科优势;二是要特别感兴趣且进行了较为长期的思考;三是要小切口但又有可以足够探索的空间;四是要有条件获得研究资料;五是要能适合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佘双好教授的报告深入浅出,生动细致,贴合实际,针对性强。老师们表示通过此次讲座,有拨云见日之感,对在学术研究中选择合适的选题有了更
查看详情
马克思主义经典的学术魅力——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教师参加科研素养提升暑期培训(第三讲)
2021-08-23
8月17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科研素养提升系列讲座培训(第三讲)开讲。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田鹏颖应邀作了主题报告。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党委宣传部和学院全体教职工、辅导员老师在线参加。本期培训使用数字马院直播平台进行,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3700多名学员在线聆听了讲座。田鹏颖教授以《马克思主义经典的学术魅力》为题,从“学术创新的重要性”“学术研究中需要注意的倾向性问题”“学术创新当前需关注的重大问题”三个方面作了深入解读。第一,学术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者的重大政治责任。第二,学术研究当前需要注意的几个倾向性问题是急于求成、短期行为、规避问题、学术塌陷。第三,学术创新当前迫切需要关注的若干重大问题:一是关于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问题;二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三是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选择和开辟;四是对“三新”的关注等。田鹏颖教授的报告深入浅出,分析透彻,指导性强。老师们表示深受启发,受益良多,对如何开阔学术视野,进行学术创新,以及在学术研究中避免出现急于求成、短期行为、规避问题、学术塌陷等问题有了更深的领会。(文/图:李欢欢)
查看详情
喜报!建筑工程学院李晓龙博士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
2021-08-23
2021年8月,建筑工程学院李晓龙博士申报的课题《荷载与环境耦合作用下复合材料轻木夹芯梁弯曲蠕变性能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立项,项目资助经费为24万元。该项目以在基础设施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复合材料轻木夹芯梁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其在荷载与环境耦合作用下的弯曲蠕变性能与设计方法研究工作,以期突破夹芯梁弯曲蠕变响应预测模型的建立和夹芯梁抗蠕变优化设计方法的提出这两个关键科学问题。该项目对提升复合材料轻木夹芯梁在长期服役过程中的尺寸稳定性,实现其作为长期承重构件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建筑工程学院在高层次人才引育和高级别科研项目推进方面积极作为,取得良好成效,连续三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申报均获得成功。今后,建筑工程学院将继续凝聚科研方向、打造科研团队、形成科研特色,争取在高水平科研项目上有更大的突破,为建设高水平开放大学做出应有贡献。(建筑工程学院 卢锦)
查看详情
论文写作要遵循“四项原则”——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教师参加科研素养提升暑期培训(第二讲)
2021-08-19
8月13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科研素养提升系列讲座培训(第二讲)开讲。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秘书长(副司级)、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家、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副秘书长郝清杰研究员受邀作了主题报告。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学院全体教职工和辅导员老师在线参加。本期培训使用数字马院直播平台进行,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5100多名学员在线聆听了讲座,累计观看人数达1.2万次。郝清杰研究员以《写好论文的“四项基本原则”》为题,结合“大题小作”引发的眼高手低、低层次重复等现象,强调“出精品”是一篇优秀学术论文的应有之义,意味着好的选题成功了一半,能够写出大文章、挖掘大价值、实现大目标,进而给人以启迪、真正解决实际问题。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必须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即基本概念要准确清晰、基本判断要严谨科学、基本推理要符合逻辑、基本结论要有所创新。综合这些情况,郝清杰研究员给出了学术论文写作的几条建议:一是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二是做基础性研究;三是关注现实,但同时又要与现实保持一定距离;四是读一些专业之外的经典著作。郝清杰研究员的报告,主旨突出、观点明确、条理清晰、案例丰富,针对性和实效性强,展现了专家深
查看详情
把学习经典养成生活方式——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教师参加暑期科研素养提升培训(第一讲)
2021-08-19
为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提升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科研素养,8月10日,学院组织全体教职工和辅导员老师在线参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科研素养提升系列讲座培训(第一讲)”。系列培训由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北京科技大学)和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联合主办,全国高校数字马院联盟、人民公开课承办。本期培训使用数字马院直播平台进行,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4000余名学员共同在线聆听了讲座,累计观看人数突破1.7万次。首讲嘉宾侯惠勤教授(中国社科院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主任、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会长)以《以世界观为切入点学好马列经典》为题,详细阐述了经典著作研读在马克思主义学习中的地位、经典著作研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等,并对如何学好马列经典和研读马列经典的难点问题进行了一一剖析。他指出,读经典著作,要处理好“文本和历史、矛盾与范畴、主题和话语、词句与精神实质”四大关系。他希望大家在学习马列经典中反对“只言片语”,抓住“精神实质”,做到系统而非零碎、实际而非空洞地掌握经典,提升读书境界,把学习经典养成生活方式。侯惠勤
查看详情
环境生态学院召开国自然申报推进会
2021-08-19
在202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放榜前夕,环境生态学院于2021年8月11日上午在腾讯会议平台举行科研工作推进会,主要讨论各位博士关于国自然申请近况及后续科研进展规划等议题。会议由干方群院长主持,提交2021年国自然申报书的13位博士在线参加。干方群院长对学院2021年申报国自然项目情况做了简要说明,学院共申报青年项目11项,面上项目2项。为后期学院建立科研细分团队,增进各位博士间对彼此科研方向的了解,与会的13位博士依次对个人国自然申报课题主要研究内容、研究进展以及后期规划做简短汇报。各位博士在汇报课题内容的同时,重点探讨了已提交申报书中存在的不足和下一步改进计划。主要包括(1)细化研究方向,把握好前期研究基础与研究内容的关系。(2)凝练需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立足于问题开展研究。(3)融合环境领域热点议题,发掘新的研究切入点。(4)探索跨学科领域的研究方向,利用好学校已有的智库资源。最后,干院长对本次线上交流推进会进行总结,提出学院后续将会汇总各位博士的国自然申报书专家反馈意见,对有需要打磨申报书的博士采取针对性的帮扶计划等举措。勉励大家凝心聚力,推动学院科研工作迈上新台阶。(徐苏
查看详情
信息工程学院召开国自然课题申报动员会
2021-08-04
为进一步推进学院国自然课题的申报工作,提升国自然课题申报的质量,7月30日上午9点,信息工程学院利用腾讯会议平台举行线上国自然课题申报动员会,并邀请双一流高校的博导做了国自然课题申报的专题讲座。讲座由信息工程学院黄黎副院长主持,共有10位新进博士参与了本次讲座。会上,专家强调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对于高校和教师个人的重要性,然后从基金申报书撰写格式和要点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经验分享。与此同时,专家结合自身申报国家自然基金以及作为评审专家的经验,指出各位博士在准备申报书时,要抓住申报书各模块需要阐明的关键点和注意事项,多看文献、理清思路,做到立项依据明确有新意。接着,每位博士分享了现阶段的研究成果,并与专家开展了互动交流。最后,黄黎副院长进行了会议总结,此次讲座内容丰富,有很多技巧性的指导,并希望各位博士提前做好课题申报规划,提早谋划,充分凝炼选题,多与同行专家交流学习。本次讲座为信息工程学院国自然课题的申报指明了方向,激发了新进博士们申报课题的热情,推进了学院年度国自然课题的申报工作。(信息工程学院图、文:孙蕊审核:黄黎)
查看详情
信息工程学院举办面向智能网联与大数据的城市交通大脑学术讲座
2021-08-01
7月15日下午在定淮门校区,信息工程学院邀请南京理工大学电子与光电工程学院张伟斌教授开展题为《面向智能网联与大数据的城市交通大脑》的学术讲座。讲座由黄黎副院长主持,信息工程学院的全体老师参加聆听。南京理工大学的张伟斌教授首先阐述了车联网、智能网联车路协同方面国内外最新科学技术研究的现状和趋势,包括智能交通发展趋势、智能交通系统架构、全域感知、环境感知,以及智能网联技术在城市交叉口、高速公路和长大隧道的应用场景;探讨了单车智能的局限性,智能网联系统架构,以及智能网联的标准等技术内容;结合实际案例,介绍了张伟斌教授课题组在智能网联、视频图像处理、交通大数据和信号优化领域的研究进展。张教授与参加报告会的老师进行了学术交流和讨论。通过此次报告,大家加深对智能网联的认识,了解车路协同、交通大数据的发展前沿热点问题,开阔了视野,有一定的科研启发。(信息工程学院 图、文:赵书安 审核:黄黎)
查看详情
外国语学院教师参与人文社科项目申报线上研讨会
2021-07-27
为进一步提升教科研能力与人文社科项目申报成功率,7月24-25日,外国语学院应用语言系蒋霞与孙雪羽两位老师参加了由科学出版社主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博士生导师和博士后协作导师王忠廉教授主讲的第七届人文社科项目申报线上研讨会。本次研讨会是以培育科研项目、完善科研方法和提高科研能力为主旨的一次全程干货、庖丁解牛式的研讨会。会上,黄教授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要求,从活页概说、项目选题、课题名称、题解、选题依据、文献综述、简评、价值、研究内容、思路方法、创新之处、预期成果、研究基础、参考文献等14个方面展开详实透彻的分析和阐释。两位参会教师全程认真聆听,仔细做笔记,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收获颇丰。本次线上研讨会让新手入门,老手升级,宛如及时雨,澄清了许多认识,分享了许多经验,对教师申报人文社科项目具有非常强的指导意义。 (文、图:蒋霞)
查看详情
每页
9
记录
总共
779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73
/
87
跳转到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