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旧版
校友之家
English
江苏开放大学
学校概况
学校简介
学校章程
现任领导
历史沿革
1970s
1990s
2000s
2010s
2020s
通讯录
市县开放大学
学校形象识别系统UIS
理念识别系统
视觉识别系统
机构设置
教学部门
商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
环境生态学院
设计学院
艺术学院
教育学院
外国语学院
公共管理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乡村振兴学院
老年发展学院
国开分部教学管理中心(燎原学校)
职能部门
学校办公室
纪检监察机构
巡察办
党委组织部(党校)
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
党委统战部、机关党委
党委教师工作部、人事处
党委学生工作部、学工处
党委保卫部、保卫处
发展规划处
财务处(结算中心)
审计处
教务处
科学技术处
社会科学处
社会教育处
数字化建设中心
招生工作处
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
后勤管理处
国有资产管理处(招投标管理办公室)
基本建设处(新校区建设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离退休工作处
工会
团委(大学生艺术中心)
教育科学研究院
老年文化与艺术研究所
健康养生研究所
江苏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管理中心
图书馆
资源建设中心
学历教育
本科
工程管理
文化产业管理
环境工程
农业资源与环境
物流管理
行政管理
财务管理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艺术教育
市场营销
电子商务
环境科学
学前教育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工程造价
土木工程
风景园林
公共事业管理
汉语国际教育
表演
跨境电子商务
视觉传达设计
商务英语
软件工程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人工智能
影视摄影与制作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机器人工程
数字媒体艺术
知识产权
思想政治教育
供应链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城乡规划
环境设计
植物科学与技术
农林经济管理
物联网工程
工艺美术
专科
大数据与会计
工商企业管理
行政管理
建设工程管理
机电一体化技术
软件技术
人物形象设计(定向招生)
戏曲表演(定向招生)
电子商务
中文
摄影与摄像艺术
休闲体育
连锁经营与管理
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工业机器人技术
无人机应用技术
社会教育
老年教育
江苏老年开放大学
江苏老年教育网
招生服务
科学研究
科学技术处
社会科学处
终身教育研究杂志
江苏省终身教育研究会
学分银行
公共服务
校历
融合门户
月明在线
招标公告
图书馆
学术动态
学术活动
学术成果
学术报告
首页
学术动态
学术成果
2024/12/02
近期,信息工程学院教师刁煜及合作者采用第一性原理和一维薛定谔传输矩阵方法,建立了五种常见杂质气体(H2O、CO、CO2、H2、CH4)吸附在铯(Cs)激活AlGaN(100)表面上的结构模型,计算并分析了不同吸附模型的吸附能、电荷转移、能带结构、态密度、功函数、光学吸收系数和反射率等光电性质。进一步通过对稳定性、电学特性和表面电子逸出几率的分析,建立了电学特性变化与阴极表面光电子发射性能之间的直接联系,揭示了残余气体暴露下AlGaN光阴极性能衰退的物理机制。研究结果有助于提高AlGaN或其他基于III-V族半导体材料的真空器件性能。相关研究进展以《Gas adsorption on activated AlGaN photocathode: A first-principle study on charge redistribution, work function variation and emission performance attenuation》为题发表在《Surfaces and Interfaces》(中科院SCI期刊材料科学二区,IF:5.7)。论文链接:https
喜报:信息工程学院教师近期取得多项高水平科研成果
近期,信息工程学院教师刁煜及合作者采用第一性原理和一维薛定谔传输矩阵方法,建立了五种常见杂质气体(H2O、CO、CO2、H2、CH4)吸附在铯(Cs)激活AlGaN(100)表面上的结构模型,计算并分析了不同吸附模型的吸附能、电荷转移、能带结构、态密度、功函数、光学吸收系数和反射率等光电性质。进一步通过对稳定性、电学特性和表面电子逸出几率的分析,建立了电学特性变化与阴极表面光电子发射性能之间的直接联系,揭示了残余气体暴露下AlGaN光阴极性能衰退的物理机制。研究结果有助于提高AlGaN或其他基于III-V族半导体材料的真空器件性能。相关研究进展以《Gas adsorption on activated AlGaN photocathode: A first-principle study on charge redistribution, work function variation and emission performance attenuation》为题发表在《Surfaces and Interfaces》(中科院SCI期刊材料科学二区,IF:5.7)。论文链接:https
2024/11/18
一、荣获2024年度江苏省科技智库精品成果一项近日,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发布拟认定“2024年度江苏省科技智库卓越成果”20项,“2024年度江苏省科技智库精品成果”40项。其中,由江苏创新生态研究院院长丁荣余、常务副院长卜安洵撰写的《关于南京打造国家级“算法名城的建议》荣获“2024年度江苏省科技智库精品成果”。二、承担的两项江苏省“十五五”规划前期研究重大课题顺利结项近日,江苏创新生态研究院承担的两项重大课题:《江苏省“十五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总体思路研究》和《“十五五”时期江苏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思路举措研究》顺利结项。江苏创新生态研究院组织了跨领域、跨机构、跨学科的专家团队,经过深入调研、系统分析和专家论证,研究院团队成功完成了这两项课题的研究任务。提出了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和操作性的政策建议。研究成果为江苏省未来五年的发展方向和战略举措提供了重要参考,也为推动地方政府科学决策、加速经济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江苏创新生态研究院的持续创新和卓越成果,彰显了其在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科技创新和政策引领方面的独特作用。两项课题的顺利结题以及荣获科技智库精品成果奖,既是对研究院工作
江苏创新生态研究院喜报频传
一、荣获2024年度江苏省科技智库精品成果一项近日,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发布拟认定“2024年度江苏省科技智库卓越成果”20项,“2024年度江苏省科技智库精品成果”40项。其中,由江苏创新生态研究院院长丁荣余、常务副院长卜安洵撰写的《关于南京打造国家级“算法名城的建议》荣获“2024年度江苏省科技智库精品成果”。二、承担的两项江苏省“十五五”规划前期研究重大课题顺利结项近日,江苏创新生态研究院承担的两项重大课题:《江苏省“十五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总体思路研究》和《“十五五”时期江苏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思路举措研究》顺利结项。江苏创新生态研究院组织了跨领域、跨机构、跨学科的专家团队,经过深入调研、系统分析和专家论证,研究院团队成功完成了这两项课题的研究任务。提出了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和操作性的政策建议。研究成果为江苏省未来五年的发展方向和战略举措提供了重要参考,也为推动地方政府科学决策、加速经济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江苏创新生态研究院的持续创新和卓越成果,彰显了其在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科技创新和政策引领方面的独特作用。两项课题的顺利结题以及荣获科技智库精品成果奖,既是对研究院工作
2024/10/28
10月25日下午,江苏省供销合作经济学会第六次会员大会在南通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学会第五届理事会工作报告、新修订的章程、理事会负责人选举办法、会费收取和使用管理办法,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和领导机构,江苏商贸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陈祖华当选第六届理事会会长,我校乡村振兴学院院长袁灿生当选副会长。大会现场江苏省供销合作经济学会成立于1987年4月,是由全省供销合作社工作者、教学工作者、科研工作者等组成的全省性学术团体,致力于供销合作经济理论研究、学术交流、咨询服务、发展支持等。近年来,该会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展多样性学术活动,彰显业务决策支持功能,探索了合作经济发展规律,发挥了合作经济特色作用,研究成果有突破,决策咨询有价值,服务会员有成效。新一届理事会将坚持正确的办会方向,在服务乡村振兴中担当新使命,在支撑行业高质量发展中创造新价值,在凝聚激发会员研究积极性中提供新支持,在交流互促中实现新发展。省供销合作总社党组成员、监事会主任傅涛,省社科联学会部主任鱼雪萍,江苏商贸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冯志明等出席会议;省供销合作经济研究会会员参加会议。会后,学会会员参观了南通滨江生态保护片区。
乡村振兴学院袁灿生当选省供销合作经济学会副会长
10月25日下午,江苏省供销合作经济学会第六次会员大会在南通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学会第五届理事会工作报告、新修订的章程、理事会负责人选举办法、会费收取和使用管理办法,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和领导机构,江苏商贸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陈祖华当选第六届理事会会长,我校乡村振兴学院院长袁灿生当选副会长。大会现场江苏省供销合作经济学会成立于1987年4月,是由全省供销合作社工作者、教学工作者、科研工作者等组成的全省性学术团体,致力于供销合作经济理论研究、学术交流、咨询服务、发展支持等。近年来,该会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展多样性学术活动,彰显业务决策支持功能,探索了合作经济发展规律,发挥了合作经济特色作用,研究成果有突破,决策咨询有价值,服务会员有成效。新一届理事会将坚持正确的办会方向,在服务乡村振兴中担当新使命,在支撑行业高质量发展中创造新价值,在凝聚激发会员研究积极性中提供新支持,在交流互促中实现新发展。省供销合作总社党组成员、监事会主任傅涛,省社科联学会部主任鱼雪萍,江苏商贸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冯志明等出席会议;省供销合作经济研究会会员参加会议。会后,学会会员参观了南通滨江生态保护片区。
2024/10/16
日前,省新闻出版局印发通知,乡村振兴学院袁灿生团队在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专著《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江苏实践与路径创新》入选省“十四五”时期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该书基于江苏“团体化”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的工作成效与机制创新,凝练出党建引领组织创新、平台建设赋能基层、科技创新驱动发展、集聚产业服务地方、综合服务生产全程、农技推广助农增收、农民培训振兴人才、科学普及促进民生、品牌打造帮农销售、数智助推业态更新等关键路径,综合文献研讨,分别从实践探索与成效、经验总结与启示、当前的研究进展、解决的关键问题、路径创新的主要方面、未来的研究展望等视域,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深入浅出的文风,阐述了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架构、功能要素、运行机制、实现路径和发展趋势,以期为各地农业社会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实证理论支撑与实践工作指导。省“十四五”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是江苏出版业最高级别的出版专项规划,旨在进一步提升我省出版总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提升江苏文化软实力,为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提供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
乡村振兴学院专著入选省“十四五”时期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
日前,省新闻出版局印发通知,乡村振兴学院袁灿生团队在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专著《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江苏实践与路径创新》入选省“十四五”时期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该书基于江苏“团体化”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的工作成效与机制创新,凝练出党建引领组织创新、平台建设赋能基层、科技创新驱动发展、集聚产业服务地方、综合服务生产全程、农技推广助农增收、农民培训振兴人才、科学普及促进民生、品牌打造帮农销售、数智助推业态更新等关键路径,综合文献研讨,分别从实践探索与成效、经验总结与启示、当前的研究进展、解决的关键问题、路径创新的主要方面、未来的研究展望等视域,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深入浅出的文风,阐述了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架构、功能要素、运行机制、实现路径和发展趋势,以期为各地农业社会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实证理论支撑与实践工作指导。省“十四五”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是江苏出版业最高级别的出版专项规划,旨在进一步提升我省出版总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提升江苏文化软实力,为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提供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
2024/10/08
近日,各类高级别自然科学类项目立项评审结果陆续公布,我院环境工程系青年教师万翔博士主持的科研项目《气候变暖背景下富营养化湖泊微囊藻毒素物候特征及其异构体组成的响应和调控机制》和李宇聪博士主持的科研项目《植物促生菌解淀粉芽孢杆菌SQR9调控根系发育的信号鉴定及作用机制研究》,分别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与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的立项支持。《气候变暖背景下富营养化湖泊微囊藻毒素物候特征及其异构体组成的响应和调控机制》项目聚焦于气候变暖背景下,湖泊MCs物候特征及其异构体组成不确定性增加的复杂问题,旨在加深气候变暖趋势下湖泊蓝藻水华次生危害风险的认识,为湖泊水质安全管理提供重要的科学数据支撑。《植物促生菌解淀粉芽孢杆菌SQR9调控根系发育的信号鉴定及作用机制研究》项目旨在研究解淀粉芽孢杆菌SQR9调控植物根系发育的信号鉴定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将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并有望为优化植物根系结构及微生物制剂开发提供新的策略和方法。2024年度,学院前瞻布局,周密组织,将高级别项目申报作为年度核心任务,广泛动员全体教师积极参与申报工作,并紧密跟踪申报进展,确保每个符合条件的项目都能得
喜报:环境生态学院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支持
近日,各类高级别自然科学类项目立项评审结果陆续公布,我院环境工程系青年教师万翔博士主持的科研项目《气候变暖背景下富营养化湖泊微囊藻毒素物候特征及其异构体组成的响应和调控机制》和李宇聪博士主持的科研项目《植物促生菌解淀粉芽孢杆菌SQR9调控根系发育的信号鉴定及作用机制研究》,分别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与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的立项支持。《气候变暖背景下富营养化湖泊微囊藻毒素物候特征及其异构体组成的响应和调控机制》项目聚焦于气候变暖背景下,湖泊MCs物候特征及其异构体组成不确定性增加的复杂问题,旨在加深气候变暖趋势下湖泊蓝藻水华次生危害风险的认识,为湖泊水质安全管理提供重要的科学数据支撑。《植物促生菌解淀粉芽孢杆菌SQR9调控根系发育的信号鉴定及作用机制研究》项目旨在研究解淀粉芽孢杆菌SQR9调控植物根系发育的信号鉴定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将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并有望为优化植物根系结构及微生物制剂开发提供新的策略和方法。2024年度,学院前瞻布局,周密组织,将高级别项目申报作为年度核心任务,广泛动员全体教师积极参与申报工作,并紧密跟踪申报进展,确保每个符合条件的项目都能得
2024/10/08
为充分发挥优质教学资源的作用,满足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建赋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求,环境生态学院积极组织教师参加2024年江苏省高校微课教学比赛。通过精心备赛和反复打磨,最终我院环境工程系关莹老师的作品《沉淀池有理想—如何提高沉淀效率?》在本次比赛中荣获江苏省一等奖。作品针对高职环境专业《水污染治理技术》课程中沉淀单元的教学内容展开,由于其抽象的理论知识和繁杂的计算推导,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直是本单元的教学难点。微课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形象生动的生活现象相结合,通过环环相扣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理想沉淀池模型和提高沉淀效率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而且极具启发性,从而达到深入浅出的教学效果,使得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复杂的知识点。高校微课比赛由江苏省教育部门主办,旨在推动高校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的创新。我院积极组织教师参赛,以期不断挖掘和创造更多优秀获奖作品,从而促进课程的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并希能以教学比赛为契机,继续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为培养更多高素质的环境专业人才而努力。(文:关莹;初审:魏翠兰;终审:唐
喜报:环境生态学院在2024年江苏省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中荣获一等奖
为充分发挥优质教学资源的作用,满足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建赋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求,环境生态学院积极组织教师参加2024年江苏省高校微课教学比赛。通过精心备赛和反复打磨,最终我院环境工程系关莹老师的作品《沉淀池有理想—如何提高沉淀效率?》在本次比赛中荣获江苏省一等奖。作品针对高职环境专业《水污染治理技术》课程中沉淀单元的教学内容展开,由于其抽象的理论知识和繁杂的计算推导,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直是本单元的教学难点。微课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形象生动的生活现象相结合,通过环环相扣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理想沉淀池模型和提高沉淀效率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而且极具启发性,从而达到深入浅出的教学效果,使得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复杂的知识点。高校微课比赛由江苏省教育部门主办,旨在推动高校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的创新。我院积极组织教师参赛,以期不断挖掘和创造更多优秀获奖作品,从而促进课程的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并希能以教学比赛为契机,继续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为培养更多高素质的环境专业人才而努力。(文:关莹;初审:魏翠兰;终审:唐
2024/09/03
近日,各类高级别自然科学类项目立项评审结果陆续公布,我院青年教师靳婷博士主持的两个科研项目《GmCHX19基因调控大豆耐碱性的机制研究》和《大豆GmbHLH1调控碱胁迫响应的分子机制研究》,分别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和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的立项支持。两项研究聚焦于大豆耐碱性的分子机制,旨在通过深入探索GmCHX19和GmbHLH1基因在大豆耐碱胁迫中的作用,为提高大豆在盐碱地的适应性和产量提供科学依据。这两项研究不仅对提升我国大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将为全球盐碱地农业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学院自成立以来,围绕学校科研工作的整体部署,贯彻有组织科研理念,全力激发科技创新的蓬勃活力,已获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其中面上项目1项,青年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4项,营造出浓厚的科研氛围。本年度,学院提早谋划,精心筹备,将各类高级别项目申报列为年度重点工作,学院领导高度重视,广泛动员全院教师踊跃参与申报,密切关注申报进程,做到应报尽报。在项目打磨阶段,多次邀请相关领域专家通过“大水漫灌”式的学院层面讲座、“小水滴灌”式的个人辅导等,针对不同学科、不同方向、不同项目进行精准化
乡村振兴学院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省自然科学基金双项支持
近日,各类高级别自然科学类项目立项评审结果陆续公布,我院青年教师靳婷博士主持的两个科研项目《GmCHX19基因调控大豆耐碱性的机制研究》和《大豆GmbHLH1调控碱胁迫响应的分子机制研究》,分别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和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的立项支持。两项研究聚焦于大豆耐碱性的分子机制,旨在通过深入探索GmCHX19和GmbHLH1基因在大豆耐碱胁迫中的作用,为提高大豆在盐碱地的适应性和产量提供科学依据。这两项研究不仅对提升我国大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将为全球盐碱地农业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学院自成立以来,围绕学校科研工作的整体部署,贯彻有组织科研理念,全力激发科技创新的蓬勃活力,已获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其中面上项目1项,青年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4项,营造出浓厚的科研氛围。本年度,学院提早谋划,精心筹备,将各类高级别项目申报列为年度重点工作,学院领导高度重视,广泛动员全院教师踊跃参与申报,密切关注申报进程,做到应报尽报。在项目打磨阶段,多次邀请相关领域专家通过“大水漫灌”式的学院层面讲座、“小水滴灌”式的个人辅导等,针对不同学科、不同方向、不同项目进行精准化
2024/09/03
草莓多年连续栽培导致土传病害严重,乡村振兴植物营养团队创新的“氰氨化钙多功效土壤消毒处理技术”是一种克服连作障碍的新型综合性技术,该技术曾入选 2022-2023年度全省蔬菜(食用菌)主推技术。依托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CX(22)3128)项目,将该技术进一步优化应用于草莓连作障碍克服,发现对于降低草莓炭疽病的发病率效果显著,通过组学分析等手段进一步探讨了该技术降低发病率的微生物学机制,相关研究成果以“Enhancing Soil Health and Strawberry Disease Resistance: The Impact of Calcium cyanamide Treatment on Soil Microbiota and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为题发表在《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中科院SCI期刊生物学2区TOP)。研究发现氰氨化钙处理通过提高土壤中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绿弯菌门及α变形菌门的丰度,增强细菌群落网络稳定性,从而帮助草莓抵御病害发生。乡村振兴学院聚焦学科发展方向,培育科研团队开展
乡村振兴学院植物营养团队揭示石灰氮土壤消毒技术降低草莓发病率机理
草莓多年连续栽培导致土传病害严重,乡村振兴植物营养团队创新的“氰氨化钙多功效土壤消毒处理技术”是一种克服连作障碍的新型综合性技术,该技术曾入选 2022-2023年度全省蔬菜(食用菌)主推技术。依托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CX(22)3128)项目,将该技术进一步优化应用于草莓连作障碍克服,发现对于降低草莓炭疽病的发病率效果显著,通过组学分析等手段进一步探讨了该技术降低发病率的微生物学机制,相关研究成果以“Enhancing Soil Health and Strawberry Disease Resistance: The Impact of Calcium cyanamide Treatment on Soil Microbiota and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为题发表在《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中科院SCI期刊生物学2区TOP)。研究发现氰氨化钙处理通过提高土壤中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绿弯菌门及α变形菌门的丰度,增强细菌群落网络稳定性,从而帮助草莓抵御病害发生。乡村振兴学院聚焦学科发展方向,培育科研团队开展
2024/08/30
近日,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名单公示,我院计算机工程系李玉红博士主持的项目《极端环境下高超声速飞行器强抗扰安全控制与评估研究》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该项目聚焦于极端环境下高超声速飞行器强抗扰安全控制与评估研究,旨在解决极端环境下航天任务提供性能安全的强抗扰控制,为我国未来新型航天器的工程应用提供理论方法和关键技术支撑。依据学校科研工作的整体部署,学院大力实施有组织科研,聚焦“三高一费”任务指标,持续激发科技创新活力。一是科学谋划与提前布局,作为学院年度工作重点之一,2023年8月初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动员会以来,学院领导班子提前规划布局,全“线”跟进项目申报过程,鼓励项目申请“应报尽报”,青年基金全覆盖。二是注重培育与专家辅导,提升年轻博士科研素养。多次邀请权威专家开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专题讲座,深度剖析评审标准,分享申报经验,积极组织并邀请校内外权威专家实行“分学科、分研究方向、分项目”的专题分组辅导。三是精准施策和主动筛查,确保申报材料质量过硬。学院专门成立一支由资深教授和科研管理人员组成的审查团队,开展2024年国自然申报材料线下形式审查工作,确保申
喜报!信息工程学院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
近日,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名单公示,我院计算机工程系李玉红博士主持的项目《极端环境下高超声速飞行器强抗扰安全控制与评估研究》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该项目聚焦于极端环境下高超声速飞行器强抗扰安全控制与评估研究,旨在解决极端环境下航天任务提供性能安全的强抗扰控制,为我国未来新型航天器的工程应用提供理论方法和关键技术支撑。依据学校科研工作的整体部署,学院大力实施有组织科研,聚焦“三高一费”任务指标,持续激发科技创新活力。一是科学谋划与提前布局,作为学院年度工作重点之一,2023年8月初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动员会以来,学院领导班子提前规划布局,全“线”跟进项目申报过程,鼓励项目申请“应报尽报”,青年基金全覆盖。二是注重培育与专家辅导,提升年轻博士科研素养。多次邀请权威专家开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专题讲座,深度剖析评审标准,分享申报经验,积极组织并邀请校内外权威专家实行“分学科、分研究方向、分项目”的专题分组辅导。三是精准施策和主动筛查,确保申报材料质量过硬。学院专门成立一支由资深教授和科研管理人员组成的审查团队,开展2024年国自然申报材料线下形式审查工作,确保申
喜报:信息工程学院教师近期取得多项高水平科研成果
2024-12-02
近期,信息工程学院教师刁煜及合作者采用第一性原理和一维薛定谔传输矩阵方法,建立了五种常见杂质气体(H2O、CO、CO2、H2、CH4)吸附在铯(Cs)激活AlGaN(100)表面上的结构模型,计算并分析了不同吸附模型的吸附能、电荷转移、能带结构、态密度、功函数、光学吸收系数和反射率等光电性质。进一步通过对稳定性、电学特性和表面电子逸出几率的分析,建立了电学特性变化与阴极表面光电子发射性能之间的直接联系,揭示了残余气体暴露下AlGaN光阴极性能衰退的物理机制。研究结果有助于提高AlGaN或其他基于III-V族半导体材料的真空器件性能。相关研究进展以《Gas adsorption on activated AlGaN photocathode: A first-principle study on charge redistribution, work function variation and emission performance attenuation》为题发表在《Surfaces and Interfaces》(中科院SCI期刊材料科学二区,IF:5.7)。论文链接:https
查看详情
江苏创新生态研究院喜报频传
2024-11-18
一、荣获2024年度江苏省科技智库精品成果一项近日,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发布拟认定“2024年度江苏省科技智库卓越成果”20项,“2024年度江苏省科技智库精品成果”40项。其中,由江苏创新生态研究院院长丁荣余、常务副院长卜安洵撰写的《关于南京打造国家级“算法名城的建议》荣获“2024年度江苏省科技智库精品成果”。二、承担的两项江苏省“十五五”规划前期研究重大课题顺利结项近日,江苏创新生态研究院承担的两项重大课题:《江苏省“十五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总体思路研究》和《“十五五”时期江苏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思路举措研究》顺利结项。江苏创新生态研究院组织了跨领域、跨机构、跨学科的专家团队,经过深入调研、系统分析和专家论证,研究院团队成功完成了这两项课题的研究任务。提出了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和操作性的政策建议。研究成果为江苏省未来五年的发展方向和战略举措提供了重要参考,也为推动地方政府科学决策、加速经济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江苏创新生态研究院的持续创新和卓越成果,彰显了其在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科技创新和政策引领方面的独特作用。两项课题的顺利结题以及荣获科技智库精品成果奖,既是对研究院工作
查看详情
乡村振兴学院袁灿生当选省供销合作经济学会副会长
2024-10-28
10月25日下午,江苏省供销合作经济学会第六次会员大会在南通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学会第五届理事会工作报告、新修订的章程、理事会负责人选举办法、会费收取和使用管理办法,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和领导机构,江苏商贸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陈祖华当选第六届理事会会长,我校乡村振兴学院院长袁灿生当选副会长。大会现场江苏省供销合作经济学会成立于1987年4月,是由全省供销合作社工作者、教学工作者、科研工作者等组成的全省性学术团体,致力于供销合作经济理论研究、学术交流、咨询服务、发展支持等。近年来,该会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展多样性学术活动,彰显业务决策支持功能,探索了合作经济发展规律,发挥了合作经济特色作用,研究成果有突破,决策咨询有价值,服务会员有成效。新一届理事会将坚持正确的办会方向,在服务乡村振兴中担当新使命,在支撑行业高质量发展中创造新价值,在凝聚激发会员研究积极性中提供新支持,在交流互促中实现新发展。省供销合作总社党组成员、监事会主任傅涛,省社科联学会部主任鱼雪萍,江苏商贸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冯志明等出席会议;省供销合作经济研究会会员参加会议。会后,学会会员参观了南通滨江生态保护片区。
查看详情
乡村振兴学院专著入选省“十四五”时期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
2024-10-16
日前,省新闻出版局印发通知,乡村振兴学院袁灿生团队在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专著《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江苏实践与路径创新》入选省“十四五”时期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该书基于江苏“团体化”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的工作成效与机制创新,凝练出党建引领组织创新、平台建设赋能基层、科技创新驱动发展、集聚产业服务地方、综合服务生产全程、农技推广助农增收、农民培训振兴人才、科学普及促进民生、品牌打造帮农销售、数智助推业态更新等关键路径,综合文献研讨,分别从实践探索与成效、经验总结与启示、当前的研究进展、解决的关键问题、路径创新的主要方面、未来的研究展望等视域,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深入浅出的文风,阐述了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架构、功能要素、运行机制、实现路径和发展趋势,以期为各地农业社会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实证理论支撑与实践工作指导。省“十四五”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是江苏出版业最高级别的出版专项规划,旨在进一步提升我省出版总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提升江苏文化软实力,为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提供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
查看详情
喜报:环境生态学院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支持
2024-10-08
近日,各类高级别自然科学类项目立项评审结果陆续公布,我院环境工程系青年教师万翔博士主持的科研项目《气候变暖背景下富营养化湖泊微囊藻毒素物候特征及其异构体组成的响应和调控机制》和李宇聪博士主持的科研项目《植物促生菌解淀粉芽孢杆菌SQR9调控根系发育的信号鉴定及作用机制研究》,分别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与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的立项支持。《气候变暖背景下富营养化湖泊微囊藻毒素物候特征及其异构体组成的响应和调控机制》项目聚焦于气候变暖背景下,湖泊MCs物候特征及其异构体组成不确定性增加的复杂问题,旨在加深气候变暖趋势下湖泊蓝藻水华次生危害风险的认识,为湖泊水质安全管理提供重要的科学数据支撑。《植物促生菌解淀粉芽孢杆菌SQR9调控根系发育的信号鉴定及作用机制研究》项目旨在研究解淀粉芽孢杆菌SQR9调控植物根系发育的信号鉴定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将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并有望为优化植物根系结构及微生物制剂开发提供新的策略和方法。2024年度,学院前瞻布局,周密组织,将高级别项目申报作为年度核心任务,广泛动员全体教师积极参与申报工作,并紧密跟踪申报进展,确保每个符合条件的项目都能得
查看详情
喜报:环境生态学院在2024年江苏省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中荣获一等奖
2024-10-08
为充分发挥优质教学资源的作用,满足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建赋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求,环境生态学院积极组织教师参加2024年江苏省高校微课教学比赛。通过精心备赛和反复打磨,最终我院环境工程系关莹老师的作品《沉淀池有理想—如何提高沉淀效率?》在本次比赛中荣获江苏省一等奖。作品针对高职环境专业《水污染治理技术》课程中沉淀单元的教学内容展开,由于其抽象的理论知识和繁杂的计算推导,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直是本单元的教学难点。微课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形象生动的生活现象相结合,通过环环相扣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理想沉淀池模型和提高沉淀效率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而且极具启发性,从而达到深入浅出的教学效果,使得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复杂的知识点。高校微课比赛由江苏省教育部门主办,旨在推动高校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的创新。我院积极组织教师参赛,以期不断挖掘和创造更多优秀获奖作品,从而促进课程的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并希能以教学比赛为契机,继续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为培养更多高素质的环境专业人才而努力。(文:关莹;初审:魏翠兰;终审:唐
查看详情
乡村振兴学院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省自然科学基金双项支持
2024-09-03
近日,各类高级别自然科学类项目立项评审结果陆续公布,我院青年教师靳婷博士主持的两个科研项目《GmCHX19基因调控大豆耐碱性的机制研究》和《大豆GmbHLH1调控碱胁迫响应的分子机制研究》,分别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和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的立项支持。两项研究聚焦于大豆耐碱性的分子机制,旨在通过深入探索GmCHX19和GmbHLH1基因在大豆耐碱胁迫中的作用,为提高大豆在盐碱地的适应性和产量提供科学依据。这两项研究不仅对提升我国大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将为全球盐碱地农业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学院自成立以来,围绕学校科研工作的整体部署,贯彻有组织科研理念,全力激发科技创新的蓬勃活力,已获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其中面上项目1项,青年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4项,营造出浓厚的科研氛围。本年度,学院提早谋划,精心筹备,将各类高级别项目申报列为年度重点工作,学院领导高度重视,广泛动员全院教师踊跃参与申报,密切关注申报进程,做到应报尽报。在项目打磨阶段,多次邀请相关领域专家通过“大水漫灌”式的学院层面讲座、“小水滴灌”式的个人辅导等,针对不同学科、不同方向、不同项目进行精准化
查看详情
乡村振兴学院植物营养团队揭示石灰氮土壤消毒技术降低草莓发病率机理
2024-09-03
草莓多年连续栽培导致土传病害严重,乡村振兴植物营养团队创新的“氰氨化钙多功效土壤消毒处理技术”是一种克服连作障碍的新型综合性技术,该技术曾入选 2022-2023年度全省蔬菜(食用菌)主推技术。依托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CX(22)3128)项目,将该技术进一步优化应用于草莓连作障碍克服,发现对于降低草莓炭疽病的发病率效果显著,通过组学分析等手段进一步探讨了该技术降低发病率的微生物学机制,相关研究成果以“Enhancing Soil Health and Strawberry Disease Resistance: The Impact of Calcium cyanamide Treatment on Soil Microbiota and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为题发表在《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中科院SCI期刊生物学2区TOP)。研究发现氰氨化钙处理通过提高土壤中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绿弯菌门及α变形菌门的丰度,增强细菌群落网络稳定性,从而帮助草莓抵御病害发生。乡村振兴学院聚焦学科发展方向,培育科研团队开展
查看详情
喜报!信息工程学院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
2024-08-30
近日,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名单公示,我院计算机工程系李玉红博士主持的项目《极端环境下高超声速飞行器强抗扰安全控制与评估研究》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该项目聚焦于极端环境下高超声速飞行器强抗扰安全控制与评估研究,旨在解决极端环境下航天任务提供性能安全的强抗扰控制,为我国未来新型航天器的工程应用提供理论方法和关键技术支撑。依据学校科研工作的整体部署,学院大力实施有组织科研,聚焦“三高一费”任务指标,持续激发科技创新活力。一是科学谋划与提前布局,作为学院年度工作重点之一,2023年8月初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动员会以来,学院领导班子提前规划布局,全“线”跟进项目申报过程,鼓励项目申请“应报尽报”,青年基金全覆盖。二是注重培育与专家辅导,提升年轻博士科研素养。多次邀请权威专家开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专题讲座,深度剖析评审标准,分享申报经验,积极组织并邀请校内外权威专家实行“分学科、分研究方向、分项目”的专题分组辅导。三是精准施策和主动筛查,确保申报材料质量过硬。学院专门成立一支由资深教授和科研管理人员组成的审查团队,开展2024年国自然申报材料线下形式审查工作,确保申
查看详情
每页
9
记录
总共
30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3
/
4
跳转到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