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旧版
校友之家
English
江苏开放大学
学校概况
学校简介
学校章程
现任领导
历史沿革
1970s
1990s
2000s
2010s
2020s
通讯录
市县开放大学
学校形象识别系统UIS
理念识别系统
视觉识别系统
机构设置
教学部门
商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
环境生态学院
设计学院
艺术学院
教育学院
外国语学院
公共管理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乡村振兴学院
老年发展学院
国开分部教学管理中心(燎原学校)
职能部门
学校办公室
纪检监察机构
巡察办
党委组织部(党校)
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
党委统战部、机关党委
党委教师工作部、人事处
党委学生工作部、学工处
党委保卫部、保卫处
发展规划处
财务处(结算中心)
审计处
教务处
科学技术处
社会科学处
社会教育处
数字化建设中心
招生工作处
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
后勤管理处
国有资产管理处(招投标管理办公室)
基本建设处(新校区建设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离退休工作处
工会
团委(大学生艺术中心)
教育科学研究院
老年文化与艺术研究所
健康养生研究所
江苏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管理中心
图书馆
资源建设中心
学历教育
本科
工程管理
文化产业管理
环境工程
农业资源与环境
物流管理
行政管理
财务管理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艺术教育
市场营销
电子商务
环境科学
学前教育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工程造价
土木工程
风景园林
公共事业管理
汉语国际教育
表演
跨境电子商务
视觉传达设计
商务英语
软件工程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人工智能
影视摄影与制作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机器人工程
数字媒体艺术
知识产权
思想政治教育
供应链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城乡规划
环境设计
植物科学与技术
农林经济管理
物联网工程
工艺美术
专科
大数据与会计
工商企业管理
行政管理
建设工程管理
机电一体化技术
软件技术
人物形象设计(定向招生)
戏曲表演(定向招生)
电子商务
中文
摄影与摄像艺术
休闲体育
连锁经营与管理
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工业机器人技术
无人机应用技术
社会教育
老年教育
江苏老年开放大学
江苏老年教育网
招生服务
科学研究
科学技术处
社会科学处
终身教育研究杂志
江苏省终身教育研究会
学分银行
公共服务
校历
融合门户
月明在线
招标公告
图书馆
校园生活(本月Top)
首页
校园生活
2025/07/17
7月13日,公共管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赴无锡开展了社区治理专项调研及红色寻访。师生团队深度走访了江苏省“百名示范”村(社区)书记、公共管理学院2023秋季行政管理专业优秀学生、无锡市惠山区钱桥街道晴山蓝城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邓超,并赴张闻天旧居缅怀革命先辈,在行走中感悟初心,在对话中汲取力量。榜样力量:对话基层治理的“领头雁”在晴山蓝城社区,公共管理学院师生团队走访调研了邓超的社区治理工作经验,近距离感受了邓超扎根基层、服务为民的深厚情怀与卓越成效。他积极引领社区职工群众组建“七彩虹志愿服务队”,打造“蓝城衣加衣”等公益帮扶品牌,他带领社区以“共融共创”党建法破局,先后获评“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江苏省和谐示范社区”“无锡市先进党支部”等70余项国家和省、市、区级荣誉。邓超的奋斗历程和社区治理经验,为开放学生树立了“工学结合、服务社会”的鲜活榜样。“邓书记的事迹让我触摸到基层治理的温度,深刻体会到基层天地无比广阔,平凡岗位也能书写不凡。”学生孙超楠感慨道。红色洗礼:真理光芒照亮前行路实践团队怀着崇敬之情走进张闻天旧居。在这座承载着历史
访领航“头雁” 寻红色足迹 ——公共管理学院赴无锡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7月13日,公共管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赴无锡开展了社区治理专项调研及红色寻访。师生团队深度走访了江苏省“百名示范”村(社区)书记、公共管理学院2023秋季行政管理专业优秀学生、无锡市惠山区钱桥街道晴山蓝城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邓超,并赴张闻天旧居缅怀革命先辈,在行走中感悟初心,在对话中汲取力量。榜样力量:对话基层治理的“领头雁”在晴山蓝城社区,公共管理学院师生团队走访调研了邓超的社区治理工作经验,近距离感受了邓超扎根基层、服务为民的深厚情怀与卓越成效。他积极引领社区职工群众组建“七彩虹志愿服务队”,打造“蓝城衣加衣”等公益帮扶品牌,他带领社区以“共融共创”党建法破局,先后获评“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江苏省和谐示范社区”“无锡市先进党支部”等70余项国家和省、市、区级荣誉。邓超的奋斗历程和社区治理经验,为开放学生树立了“工学结合、服务社会”的鲜活榜样。“邓书记的事迹让我触摸到基层治理的温度,深刻体会到基层天地无比广阔,平凡岗位也能书写不凡。”学生孙超楠感慨道。红色洗礼:真理光芒照亮前行路实践团队怀着崇敬之情走进张闻天旧居。在这座承载着历史
2025/07/14
环境生态学院积极响应由共青团江苏省委、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民政厅联合实施的“公益暑托服务”,学院暑期实践团受江东门社区邀约,在江东门党群服务中心为30名困境儿童们带来了丰富的两天暑托班课程。实践团以思想引领为灵魂、以安全守护为基石、以素养提升为羽翼、以科学探索为火炬,精心设计了内容丰富充实的课程,将知识与关爱化作甘霖,为社区困境儿童精心浇灌出一个丰盈而多彩的假期。红色薪火,照亮童心之路暑托班在激昂的旋律中拉开序幕。“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强,中国强》的歌声在教室回荡,韩佳沁、贺敏婕两位同学耐心地逐句教唱,孩子们挺直脊梁齐声高歌,清澈又认真、稚嫩却坚定的童声汇聚成一股蓬勃的力量,熊熊点燃了对祖国最赤诚的告白。歌声未落,红色故事的光芒继续照亮课堂。韩佳沁和寇雅涵两位团干部开讲陈毅元帅与粟裕大将的故事。“陈毅元帅不仅是一位运筹帷幄的军事家,更在梅岭三章中写下“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的豪迈诗篇。他告诉我们,信仰是心中永不熄灭的火焰。”同学们用生动的语言,将陈毅元帅在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艰苦卓绝与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娓娓道来。讲到粟裕大将时,淮海战役“小车推出来
七彩课堂进社区,点亮困境儿童多彩假期 ——环境生态学院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四)
环境生态学院积极响应由共青团江苏省委、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民政厅联合实施的“公益暑托服务”,学院暑期实践团受江东门社区邀约,在江东门党群服务中心为30名困境儿童们带来了丰富的两天暑托班课程。实践团以思想引领为灵魂、以安全守护为基石、以素养提升为羽翼、以科学探索为火炬,精心设计了内容丰富充实的课程,将知识与关爱化作甘霖,为社区困境儿童精心浇灌出一个丰盈而多彩的假期。红色薪火,照亮童心之路暑托班在激昂的旋律中拉开序幕。“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强,中国强》的歌声在教室回荡,韩佳沁、贺敏婕两位同学耐心地逐句教唱,孩子们挺直脊梁齐声高歌,清澈又认真、稚嫩却坚定的童声汇聚成一股蓬勃的力量,熊熊点燃了对祖国最赤诚的告白。歌声未落,红色故事的光芒继续照亮课堂。韩佳沁和寇雅涵两位团干部开讲陈毅元帅与粟裕大将的故事。“陈毅元帅不仅是一位运筹帷幄的军事家,更在梅岭三章中写下“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的豪迈诗篇。他告诉我们,信仰是心中永不熄灭的火焰。”同学们用生动的语言,将陈毅元帅在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艰苦卓绝与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娓娓道来。讲到粟裕大将时,淮海战役“小车推出来
2025/07/14
七月骄阳似火,恰似青春奉献的热忱。环境生态学院的实践团来到了淮安市涟水县五港镇前营村,开展“情暖童心·筑梦未来”暑托班专项社会实践。实践团聚焦村里留守儿童的实际需求,精心设计并组织了融合红色基因传承、科学素养启蒙、安全自护教育、生态文明理念的多元化课程,将高校的智力资源与青春活力注入乡村,为孩子们的暑期生活描绘出绚烂色彩。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杨丹、学工办副主任陈涛涛、实践指导老师谢伟芳、高媛媛、朱杰、孙许雪以及11位实践团成员参加了本次社会实践,五港镇罗冲村驻村第一书记、学院风景园林系副主任汤鹏热情接待了实践团一行。赓续红色血脉,革命薪火代代传红色主题教育是贯穿本次暑托班的主线与灵魂。7月1日当天,实践团开展了“童心向党·歌声嘹亮”主题活动。在村活动中心教室里,实践队员韩佳沁和贺敏婕两位同学一字一句地耐心教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孩子们挺直腰板,神情专注,清澈而嘹亮的童声汇聚成澎湃的洪流,这歌声不仅是对节日的献礼,更是在稚嫩心田里播撒下爱党爱国的种子,让他们在旋律中感受党的光辉历程与不朽功勋。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团积极将历史学习与劳动实践相结合,定制了“星星之火”、“南湖红船”
青春暖童心,七彩课堂进乡村 ——环境生态学院开展暑期社会实践(三)
七月骄阳似火,恰似青春奉献的热忱。环境生态学院的实践团来到了淮安市涟水县五港镇前营村,开展“情暖童心·筑梦未来”暑托班专项社会实践。实践团聚焦村里留守儿童的实际需求,精心设计并组织了融合红色基因传承、科学素养启蒙、安全自护教育、生态文明理念的多元化课程,将高校的智力资源与青春活力注入乡村,为孩子们的暑期生活描绘出绚烂色彩。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杨丹、学工办副主任陈涛涛、实践指导老师谢伟芳、高媛媛、朱杰、孙许雪以及11位实践团成员参加了本次社会实践,五港镇罗冲村驻村第一书记、学院风景园林系副主任汤鹏热情接待了实践团一行。赓续红色血脉,革命薪火代代传红色主题教育是贯穿本次暑托班的主线与灵魂。7月1日当天,实践团开展了“童心向党·歌声嘹亮”主题活动。在村活动中心教室里,实践队员韩佳沁和贺敏婕两位同学一字一句地耐心教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孩子们挺直腰板,神情专注,清澈而嘹亮的童声汇聚成澎湃的洪流,这歌声不仅是对节日的献礼,更是在稚嫩心田里播撒下爱党爱国的种子,让他们在旋律中感受党的光辉历程与不朽功勋。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团积极将历史学习与劳动实践相结合,定制了“星星之火”、“南湖红船”
2025/07/14
7月11日上午,教育学院于图书馆楼6-2会议室召开了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建设专题推进会。本次会议旨在深入研讨新专业建设的关键问题与实施路径。人文素养教学部全体教师参加了会议,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罗殷、院长吴杰、副院长夏松出席会议,会议由吴杰主持。会上,与会教师围绕新专业建设面临的关键挑战,展开了深入研讨,重点就凝练专业特色、拓展实践教学基地、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等核心议题建言献策、凝聚共识。吴杰在会上提出三点要求:一是高质量推进新专业建设任务,深化专业研修,夯实教学服务保障基础;二是开展人才培养方案论证工作,邀请相关专家进行指导论证,确保人才培养的专业性和实用性;三是鼓励教师充分利用暑期窗口期,做好专业课程的梳理和摸排工作,做好课程建设准备工作,确保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罗殷指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建设承载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使命,并对与会教师提出三点要求:提高站位,深刻认识专业建设的战略意义;强化担当,高标准落实各项建设任务;凝聚合力,以党建引领推动新专业高质量发展,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中文人才奠定坚实基础。会上,夏松也就相关工作予以了指导。本次研讨会标志着教育学
教育学院召开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建设工作推进会
7月11日上午,教育学院于图书馆楼6-2会议室召开了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建设专题推进会。本次会议旨在深入研讨新专业建设的关键问题与实施路径。人文素养教学部全体教师参加了会议,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罗殷、院长吴杰、副院长夏松出席会议,会议由吴杰主持。会上,与会教师围绕新专业建设面临的关键挑战,展开了深入研讨,重点就凝练专业特色、拓展实践教学基地、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等核心议题建言献策、凝聚共识。吴杰在会上提出三点要求:一是高质量推进新专业建设任务,深化专业研修,夯实教学服务保障基础;二是开展人才培养方案论证工作,邀请相关专家进行指导论证,确保人才培养的专业性和实用性;三是鼓励教师充分利用暑期窗口期,做好专业课程的梳理和摸排工作,做好课程建设准备工作,确保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罗殷指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建设承载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使命,并对与会教师提出三点要求:提高站位,深刻认识专业建设的战略意义;强化担当,高标准落实各项建设任务;凝聚合力,以党建引领推动新专业高质量发展,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中文人才奠定坚实基础。会上,夏松也就相关工作予以了指导。本次研讨会标志着教育学
2025/07/14
建筑工程学院于7月10日开展了人工智能通识课培训分享会。会议由院长助理黎雅乐主持,陈鑫、周文波、韦定兵、韩少阳、李天一等教师就参加“面向高校数智素养发展暨人工智能通识课师资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培训的情况进行了汇报,建筑工程学院全体专任教师参加本次会议。本次高级研修培训旨在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人工智能的决策部署,全面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改革创新,提升教师数智素养与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能力,加强数智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陈鑫老师主要分享了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与社会影响,表明AI技术发展迅速,作为教师必须要跟住时代的脚步去学习新技术,只有教师不断提高信息化素养,才能教育出具备信息化技术的学生。周文波老师重点汇报了参会高校在人工智能通识教材方面的建设思路。以人工智能通识课教学实施可行性为先导,立足三个核心维度组织教材内容,补充面向AIGC时代、结合垂直领域应用的实践指导资源。周老师表示要正视自身在信息化技术运用方面与其它高校教师存在的差距,大家携手共同促进AIGC时代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资源的完善与发展。韦定兵老师主要汇报了参会高校在教育人工智能化转型方面的系统思路和实践指引。韦老师表明作
建筑工程学院开展人工智能通识课培训分享会
建筑工程学院于7月10日开展了人工智能通识课培训分享会。会议由院长助理黎雅乐主持,陈鑫、周文波、韦定兵、韩少阳、李天一等教师就参加“面向高校数智素养发展暨人工智能通识课师资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培训的情况进行了汇报,建筑工程学院全体专任教师参加本次会议。本次高级研修培训旨在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人工智能的决策部署,全面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改革创新,提升教师数智素养与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能力,加强数智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陈鑫老师主要分享了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与社会影响,表明AI技术发展迅速,作为教师必须要跟住时代的脚步去学习新技术,只有教师不断提高信息化素养,才能教育出具备信息化技术的学生。周文波老师重点汇报了参会高校在人工智能通识教材方面的建设思路。以人工智能通识课教学实施可行性为先导,立足三个核心维度组织教材内容,补充面向AIGC时代、结合垂直领域应用的实践指导资源。周老师表示要正视自身在信息化技术运用方面与其它高校教师存在的差距,大家携手共同促进AIGC时代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资源的完善与发展。韦定兵老师主要汇报了参会高校在教育人工智能化转型方面的系统思路和实践指引。韦老师表明作
2025/07/14
骄阳似火,步履不停。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提出20周年,为深入理解生态文明建设实践,赋能乡村振兴,环境生态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于近期开展了一场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双线”实践活动。实践团在专业教师带领下,先后探访了南京市两大生态修复典范工程——幕燕滨江公园与汤山矿坑公园,开展实地调研与科学采样;随后奔赴淮安市涟水县五港镇前营村,以艺术之笔参与“手绘乡村”行动,将廉洁文化融入乡村风貌建设,在实践中淬炼专业素养,厚植乡土情怀。科技赋能,解码工业遗迹的绿色蝶变密码实践的首站聚焦于城市生态修复的“样板间”。在南京幕燕滨江公园,昔日砂场码头林立、环境杂乱的景象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绿意盎然的滨江湿地、蜿蜒的生态步道与壮阔的江景画卷。学院海阔天空环保社团指导老师朱杰结合公园的蜕变历程,现场为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的“露天专业课”。他详细讲解了自2007年启动整治以来,幕燕片区如何通过“地形重塑、湿地构建、植被恢复”等系统性生态工法,修复受损的江滩生态系统,重建生物栖息地,使其成为市民亲近自然、长江大保护的生动窗口。消除近40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种植各类乔木灌木约283万株;关停拆除110家砂场码
解码城市“伤疤”焕新术 执笔美丽乡村绘青莲 ——环境生态学院开展暑期社会实践(二)
骄阳似火,步履不停。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提出20周年,为深入理解生态文明建设实践,赋能乡村振兴,环境生态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于近期开展了一场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双线”实践活动。实践团在专业教师带领下,先后探访了南京市两大生态修复典范工程——幕燕滨江公园与汤山矿坑公园,开展实地调研与科学采样;随后奔赴淮安市涟水县五港镇前营村,以艺术之笔参与“手绘乡村”行动,将廉洁文化融入乡村风貌建设,在实践中淬炼专业素养,厚植乡土情怀。科技赋能,解码工业遗迹的绿色蝶变密码实践的首站聚焦于城市生态修复的“样板间”。在南京幕燕滨江公园,昔日砂场码头林立、环境杂乱的景象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绿意盎然的滨江湿地、蜿蜒的生态步道与壮阔的江景画卷。学院海阔天空环保社团指导老师朱杰结合公园的蜕变历程,现场为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的“露天专业课”。他详细讲解了自2007年启动整治以来,幕燕片区如何通过“地形重塑、湿地构建、植被恢复”等系统性生态工法,修复受损的江滩生态系统,重建生物栖息地,使其成为市民亲近自然、长江大保护的生动窗口。消除近40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种植各类乔木灌木约283万株;关停拆除110家砂场码
2025/07/14
7月7日下午,环境生态学院副院长秦品珠、环境工程系副主任魏翠兰、姜龙杰及骨干教师一行,前往江苏省生态环境监测监控有限公司,进行2025级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专项调研。旨在精准把握行业发展,优化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我校2002届校友、江苏省环保集团生态环境监测监控有限公司运行维护事业部部长,江苏省环境监测协秘书长丁曦宁等企业代表参与了此次调研。调研期间,校企双方就行业发展趋势、企业用人需求、课程设置优化、人才培养路径及岗位实习安排等关键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与研讨。丁曦宁部长从江苏省生态环境监测领域,“双碳”目标下自动在线监测、监测运维、环境大数据、智能化发展等方面阐述了岗位需求,给出了专业拓展课程建议,以及未来需兼顾智能化发展方向。探讨了污染源调查与服务、环境大数据、碳排放管理、监测仪器维修养护岗位的市场需求,为我们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秦品珠表示,学院将紧密贴合企业实际需求,对课程设置进行合理调整,并着重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特别是在智能化监测技术、大数据分析与应用等前沿领域加大教学投入,以期培养出更多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她提到,学院正积极筹划与企业
环境生态学院赴企业开展专业调研 共探人才培养新发展
7月7日下午,环境生态学院副院长秦品珠、环境工程系副主任魏翠兰、姜龙杰及骨干教师一行,前往江苏省生态环境监测监控有限公司,进行2025级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专项调研。旨在精准把握行业发展,优化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我校2002届校友、江苏省环保集团生态环境监测监控有限公司运行维护事业部部长,江苏省环境监测协秘书长丁曦宁等企业代表参与了此次调研。调研期间,校企双方就行业发展趋势、企业用人需求、课程设置优化、人才培养路径及岗位实习安排等关键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与研讨。丁曦宁部长从江苏省生态环境监测领域,“双碳”目标下自动在线监测、监测运维、环境大数据、智能化发展等方面阐述了岗位需求,给出了专业拓展课程建议,以及未来需兼顾智能化发展方向。探讨了污染源调查与服务、环境大数据、碳排放管理、监测仪器维修养护岗位的市场需求,为我们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秦品珠表示,学院将紧密贴合企业实际需求,对课程设置进行合理调整,并着重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特别是在智能化监测技术、大数据分析与应用等前沿领域加大教学投入,以期培养出更多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她提到,学院正积极筹划与企业
2025/07/11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师德师风建设,推动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深度融合,7月10日,建筑工程学院成功举办2025年度“树师德扬师风 守正道育新人”课程思政教学比赛现场决赛。经过前期选拔,9位优秀教师同台竞技,展现课程思政创新成果。决赛邀请了学校教务处徐永兵副处长、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麦绣文副主任、环境生态学院梁海英副教授担任评委,由火映霞副院长主持,9位参赛教师现场说课,全院教师观摩学习。决赛现场,参赛教师紧扣专业特点,深挖课程思政元素,将工程伦理、工匠精神、文化自信、绿色发展等思政要点自然融入《建筑装饰设计基础》《建筑装饰施工技术》《创新创业教育》《工程检测与监测》《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控制》《Photoshop室内效果图后期处理》《居住建筑室内设计》《轨道桥梁施工》等课程教学中。参赛教师在说课环节的教学展示中,充分体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教学理念。提问与答辩环节,评委组对每位参赛教师的说课进行了专业充分的点评,精准指出了说课中的优点与不足,并针对教学环节的设计、重难点的把握等方面提出了
建筑工程学院举办2025年度课程思政教学比赛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师德师风建设,推动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深度融合,7月10日,建筑工程学院成功举办2025年度“树师德扬师风 守正道育新人”课程思政教学比赛现场决赛。经过前期选拔,9位优秀教师同台竞技,展现课程思政创新成果。决赛邀请了学校教务处徐永兵副处长、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麦绣文副主任、环境生态学院梁海英副教授担任评委,由火映霞副院长主持,9位参赛教师现场说课,全院教师观摩学习。决赛现场,参赛教师紧扣专业特点,深挖课程思政元素,将工程伦理、工匠精神、文化自信、绿色发展等思政要点自然融入《建筑装饰设计基础》《建筑装饰施工技术》《创新创业教育》《工程检测与监测》《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控制》《Photoshop室内效果图后期处理》《居住建筑室内设计》《轨道桥梁施工》等课程教学中。参赛教师在说课环节的教学展示中,充分体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教学理念。提问与答辩环节,评委组对每位参赛教师的说课进行了专业充分的点评,精准指出了说课中的优点与不足,并针对教学环节的设计、重难点的把握等方面提出了
2025/07/11
为深入推动“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7月8日下午,设计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蒋丽丽率队赴联萌传媒(南京)有限责任公司开展专项调研交流行动。学院系主任高明、学工办副主任朱福硕、专业教师陈曦等一同参加走访调研。联萌传媒副总经理周云芳对学院一行的到访表示欢迎,并介绍了公司的发展历程、核心业务、人才需求及未来战略规划。她赞赏了设计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期待与学院建立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座谈会上,蒋丽丽详细介绍了设计学院的学科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及2025届、2026届毕业生情况。她强调,此次走访调研旨在进一步加强校企联动,深化在实习实践、就业招聘、职业发展指导及人才培养等领域的合作,搭建更高效的人才供需对接平台,助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同时为企业精准输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与会双方围绕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专业建设对接、产学研合作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就共建实习基地、开展定向招聘、联合举办学生艺术实践活动开展等合作达成初步意向。下一步,设计学院将持续推进“访企拓岗”专项行动,通过“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深化校企合作内涵,为学院高质量发展和企
设计学院赴联萌传媒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行动
为深入推动“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7月8日下午,设计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蒋丽丽率队赴联萌传媒(南京)有限责任公司开展专项调研交流行动。学院系主任高明、学工办副主任朱福硕、专业教师陈曦等一同参加走访调研。联萌传媒副总经理周云芳对学院一行的到访表示欢迎,并介绍了公司的发展历程、核心业务、人才需求及未来战略规划。她赞赏了设计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期待与学院建立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座谈会上,蒋丽丽详细介绍了设计学院的学科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及2025届、2026届毕业生情况。她强调,此次走访调研旨在进一步加强校企联动,深化在实习实践、就业招聘、职业发展指导及人才培养等领域的合作,搭建更高效的人才供需对接平台,助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同时为企业精准输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与会双方围绕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专业建设对接、产学研合作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就共建实习基地、开展定向招聘、联合举办学生艺术实践活动开展等合作达成初步意向。下一步,设计学院将持续推进“访企拓岗”专项行动,通过“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深化校企合作内涵,为学院高质量发展和企
访领航“头雁” 寻红色足迹 ——公共管理学院赴无锡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2025-07-17
7月13日,公共管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赴无锡开展了社区治理专项调研及红色寻访。师生团队深度走访了江苏省“百名示范”村(社区)书记、公共管理学院2023秋季行政管理专业优秀学生、无锡市惠山区钱桥街道晴山蓝城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邓超,并赴张闻天旧居缅怀革命先辈,在行走中感悟初心,在对话中汲取力量。榜样力量:对话基层治理的“领头雁”在晴山蓝城社区,公共管理学院师生团队走访调研了邓超的社区治理工作经验,近距离感受了邓超扎根基层、服务为民的深厚情怀与卓越成效。他积极引领社区职工群众组建“七彩虹志愿服务队”,打造“蓝城衣加衣”等公益帮扶品牌,他带领社区以“共融共创”党建法破局,先后获评“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江苏省和谐示范社区”“无锡市先进党支部”等70余项国家和省、市、区级荣誉。邓超的奋斗历程和社区治理经验,为开放学生树立了“工学结合、服务社会”的鲜活榜样。“邓书记的事迹让我触摸到基层治理的温度,深刻体会到基层天地无比广阔,平凡岗位也能书写不凡。”学生孙超楠感慨道。红色洗礼:真理光芒照亮前行路实践团队怀着崇敬之情走进张闻天旧居。在这座承载着历史
查看详情
七彩课堂进社区,点亮困境儿童多彩假期 ——环境生态学院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四)
2025-07-14
环境生态学院积极响应由共青团江苏省委、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民政厅联合实施的“公益暑托服务”,学院暑期实践团受江东门社区邀约,在江东门党群服务中心为30名困境儿童们带来了丰富的两天暑托班课程。实践团以思想引领为灵魂、以安全守护为基石、以素养提升为羽翼、以科学探索为火炬,精心设计了内容丰富充实的课程,将知识与关爱化作甘霖,为社区困境儿童精心浇灌出一个丰盈而多彩的假期。红色薪火,照亮童心之路暑托班在激昂的旋律中拉开序幕。“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强,中国强》的歌声在教室回荡,韩佳沁、贺敏婕两位同学耐心地逐句教唱,孩子们挺直脊梁齐声高歌,清澈又认真、稚嫩却坚定的童声汇聚成一股蓬勃的力量,熊熊点燃了对祖国最赤诚的告白。歌声未落,红色故事的光芒继续照亮课堂。韩佳沁和寇雅涵两位团干部开讲陈毅元帅与粟裕大将的故事。“陈毅元帅不仅是一位运筹帷幄的军事家,更在梅岭三章中写下“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的豪迈诗篇。他告诉我们,信仰是心中永不熄灭的火焰。”同学们用生动的语言,将陈毅元帅在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艰苦卓绝与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娓娓道来。讲到粟裕大将时,淮海战役“小车推出来
查看详情
青春暖童心,七彩课堂进乡村 ——环境生态学院开展暑期社会实践(三)
2025-07-14
七月骄阳似火,恰似青春奉献的热忱。环境生态学院的实践团来到了淮安市涟水县五港镇前营村,开展“情暖童心·筑梦未来”暑托班专项社会实践。实践团聚焦村里留守儿童的实际需求,精心设计并组织了融合红色基因传承、科学素养启蒙、安全自护教育、生态文明理念的多元化课程,将高校的智力资源与青春活力注入乡村,为孩子们的暑期生活描绘出绚烂色彩。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杨丹、学工办副主任陈涛涛、实践指导老师谢伟芳、高媛媛、朱杰、孙许雪以及11位实践团成员参加了本次社会实践,五港镇罗冲村驻村第一书记、学院风景园林系副主任汤鹏热情接待了实践团一行。赓续红色血脉,革命薪火代代传红色主题教育是贯穿本次暑托班的主线与灵魂。7月1日当天,实践团开展了“童心向党·歌声嘹亮”主题活动。在村活动中心教室里,实践队员韩佳沁和贺敏婕两位同学一字一句地耐心教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孩子们挺直腰板,神情专注,清澈而嘹亮的童声汇聚成澎湃的洪流,这歌声不仅是对节日的献礼,更是在稚嫩心田里播撒下爱党爱国的种子,让他们在旋律中感受党的光辉历程与不朽功勋。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团积极将历史学习与劳动实践相结合,定制了“星星之火”、“南湖红船”
查看详情
教育学院召开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建设工作推进会
2025-07-14
7月11日上午,教育学院于图书馆楼6-2会议室召开了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建设专题推进会。本次会议旨在深入研讨新专业建设的关键问题与实施路径。人文素养教学部全体教师参加了会议,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罗殷、院长吴杰、副院长夏松出席会议,会议由吴杰主持。会上,与会教师围绕新专业建设面临的关键挑战,展开了深入研讨,重点就凝练专业特色、拓展实践教学基地、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等核心议题建言献策、凝聚共识。吴杰在会上提出三点要求:一是高质量推进新专业建设任务,深化专业研修,夯实教学服务保障基础;二是开展人才培养方案论证工作,邀请相关专家进行指导论证,确保人才培养的专业性和实用性;三是鼓励教师充分利用暑期窗口期,做好专业课程的梳理和摸排工作,做好课程建设准备工作,确保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罗殷指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建设承载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使命,并对与会教师提出三点要求:提高站位,深刻认识专业建设的战略意义;强化担当,高标准落实各项建设任务;凝聚合力,以党建引领推动新专业高质量发展,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中文人才奠定坚实基础。会上,夏松也就相关工作予以了指导。本次研讨会标志着教育学
查看详情
建筑工程学院开展人工智能通识课培训分享会
2025-07-14
建筑工程学院于7月10日开展了人工智能通识课培训分享会。会议由院长助理黎雅乐主持,陈鑫、周文波、韦定兵、韩少阳、李天一等教师就参加“面向高校数智素养发展暨人工智能通识课师资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培训的情况进行了汇报,建筑工程学院全体专任教师参加本次会议。本次高级研修培训旨在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人工智能的决策部署,全面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改革创新,提升教师数智素养与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能力,加强数智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陈鑫老师主要分享了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与社会影响,表明AI技术发展迅速,作为教师必须要跟住时代的脚步去学习新技术,只有教师不断提高信息化素养,才能教育出具备信息化技术的学生。周文波老师重点汇报了参会高校在人工智能通识教材方面的建设思路。以人工智能通识课教学实施可行性为先导,立足三个核心维度组织教材内容,补充面向AIGC时代、结合垂直领域应用的实践指导资源。周老师表示要正视自身在信息化技术运用方面与其它高校教师存在的差距,大家携手共同促进AIGC时代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资源的完善与发展。韦定兵老师主要汇报了参会高校在教育人工智能化转型方面的系统思路和实践指引。韦老师表明作
查看详情
解码城市“伤疤”焕新术 执笔美丽乡村绘青莲 ——环境生态学院开展暑期社会实践(二)
2025-07-14
骄阳似火,步履不停。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提出20周年,为深入理解生态文明建设实践,赋能乡村振兴,环境生态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于近期开展了一场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双线”实践活动。实践团在专业教师带领下,先后探访了南京市两大生态修复典范工程——幕燕滨江公园与汤山矿坑公园,开展实地调研与科学采样;随后奔赴淮安市涟水县五港镇前营村,以艺术之笔参与“手绘乡村”行动,将廉洁文化融入乡村风貌建设,在实践中淬炼专业素养,厚植乡土情怀。科技赋能,解码工业遗迹的绿色蝶变密码实践的首站聚焦于城市生态修复的“样板间”。在南京幕燕滨江公园,昔日砂场码头林立、环境杂乱的景象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绿意盎然的滨江湿地、蜿蜒的生态步道与壮阔的江景画卷。学院海阔天空环保社团指导老师朱杰结合公园的蜕变历程,现场为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的“露天专业课”。他详细讲解了自2007年启动整治以来,幕燕片区如何通过“地形重塑、湿地构建、植被恢复”等系统性生态工法,修复受损的江滩生态系统,重建生物栖息地,使其成为市民亲近自然、长江大保护的生动窗口。消除近40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种植各类乔木灌木约283万株;关停拆除110家砂场码
查看详情
环境生态学院赴企业开展专业调研 共探人才培养新发展
2025-07-14
7月7日下午,环境生态学院副院长秦品珠、环境工程系副主任魏翠兰、姜龙杰及骨干教师一行,前往江苏省生态环境监测监控有限公司,进行2025级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专项调研。旨在精准把握行业发展,优化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我校2002届校友、江苏省环保集团生态环境监测监控有限公司运行维护事业部部长,江苏省环境监测协秘书长丁曦宁等企业代表参与了此次调研。调研期间,校企双方就行业发展趋势、企业用人需求、课程设置优化、人才培养路径及岗位实习安排等关键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与研讨。丁曦宁部长从江苏省生态环境监测领域,“双碳”目标下自动在线监测、监测运维、环境大数据、智能化发展等方面阐述了岗位需求,给出了专业拓展课程建议,以及未来需兼顾智能化发展方向。探讨了污染源调查与服务、环境大数据、碳排放管理、监测仪器维修养护岗位的市场需求,为我们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秦品珠表示,学院将紧密贴合企业实际需求,对课程设置进行合理调整,并着重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特别是在智能化监测技术、大数据分析与应用等前沿领域加大教学投入,以期培养出更多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她提到,学院正积极筹划与企业
查看详情
建筑工程学院举办2025年度课程思政教学比赛
2025-07-11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师德师风建设,推动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深度融合,7月10日,建筑工程学院成功举办2025年度“树师德扬师风 守正道育新人”课程思政教学比赛现场决赛。经过前期选拔,9位优秀教师同台竞技,展现课程思政创新成果。决赛邀请了学校教务处徐永兵副处长、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麦绣文副主任、环境生态学院梁海英副教授担任评委,由火映霞副院长主持,9位参赛教师现场说课,全院教师观摩学习。决赛现场,参赛教师紧扣专业特点,深挖课程思政元素,将工程伦理、工匠精神、文化自信、绿色发展等思政要点自然融入《建筑装饰设计基础》《建筑装饰施工技术》《创新创业教育》《工程检测与监测》《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控制》《Photoshop室内效果图后期处理》《居住建筑室内设计》《轨道桥梁施工》等课程教学中。参赛教师在说课环节的教学展示中,充分体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教学理念。提问与答辩环节,评委组对每位参赛教师的说课进行了专业充分的点评,精准指出了说课中的优点与不足,并针对教学环节的设计、重难点的把握等方面提出了
查看详情
设计学院赴联萌传媒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行动
2025-07-11
为深入推动“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7月8日下午,设计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蒋丽丽率队赴联萌传媒(南京)有限责任公司开展专项调研交流行动。学院系主任高明、学工办副主任朱福硕、专业教师陈曦等一同参加走访调研。联萌传媒副总经理周云芳对学院一行的到访表示欢迎,并介绍了公司的发展历程、核心业务、人才需求及未来战略规划。她赞赏了设计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期待与学院建立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座谈会上,蒋丽丽详细介绍了设计学院的学科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及2025届、2026届毕业生情况。她强调,此次走访调研旨在进一步加强校企联动,深化在实习实践、就业招聘、职业发展指导及人才培养等领域的合作,搭建更高效的人才供需对接平台,助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同时为企业精准输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与会双方围绕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专业建设对接、产学研合作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就共建实习基地、开展定向招聘、联合举办学生艺术实践活动开展等合作达成初步意向。下一步,设计学院将持续推进“访企拓岗”专项行动,通过“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深化校企合作内涵,为学院高质量发展和企
查看详情
每页
9
记录
总共
9435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4
/
1049
跳转到
跳转到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