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旧版
校友之家
English
江苏开放大学
学校概况
学校简介
学校章程
现任领导
历史沿革
1970s
1990s
2000s
2010s
2020s
通讯录
市县开放大学
学校形象识别系统UIS
理念识别系统
视觉识别系统
机构设置
教学部门
商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
环境生态学院
设计学院
艺术学院
教育学院
外国语学院
公共管理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乡村振兴学院
老年发展学院
国开分部教学管理中心(燎原学校)
职能部门
学校办公室
纪检监察机构
巡察办
党委组织部(党校)
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
党委统战部、机关党委
党委教师工作部、人事处
党委学生工作部、学工处
党委保卫部、保卫处
发展规划处
财务处(结算中心)
审计处
教务处
科学技术处
社会科学处
社会教育处
数字化建设中心
招生工作处
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
后勤管理处
国有资产管理处(招投标管理办公室)
基本建设处(新校区建设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离退休工作处
工会
团委(大学生艺术中心)
教育科学研究院
老年文化与艺术研究所
健康养生研究所
江苏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管理中心
图书馆
资源建设中心
学历教育
本科
工程管理
文化产业管理
环境工程
农业资源与环境
物流管理
行政管理
财务管理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艺术教育
市场营销
电子商务
环境科学
学前教育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工程造价
土木工程
风景园林
公共事业管理
汉语国际教育
表演
跨境电子商务
视觉传达设计
商务英语
软件工程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人工智能
影视摄影与制作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机器人工程
数字媒体艺术
知识产权
思想政治教育
供应链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城乡规划
环境设计
植物科学与技术
农林经济管理
物联网工程
工艺美术
专科
大数据与会计
工商企业管理
行政管理
建设工程管理
机电一体化技术
软件技术
人物形象设计(定向招生)
戏曲表演(定向招生)
电子商务
中文
摄影与摄像艺术
休闲体育
连锁经营与管理
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工业机器人技术
无人机应用技术
社会教育
老年教育
江苏老年开放大学
江苏老年教育网
招生服务
科学研究
科学技术处
社会科学处
终身教育研究杂志
江苏省终身教育研究会
学分银行
公共服务
校历
融合门户
月明在线
招标公告
图书馆
学术动态
学术活动
学术成果
学术报告
首页
学术动态
学术活动
2024/10/28
2024年9月20日至22日,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第十一届理事会暨“文明互鉴与外国文学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四川成都举行。来自全国九十余所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齐聚电子科技大学,共同就人类命运共同体、民族性、跨学科与数字人文等外国文学研究热门议题展开讨论。我院青年教师于琰参加了此次会议,并在“科幻文学与人文主义”分论坛宣讲论文,得到了与会专家一致好评。本次会议由《外国文学评论》、《当代外国文学》、《外国文学动态研究》、《世界文学》、《古典学研究》、《英语研究》、《社会科学研究》等多家全国顶级学术刊物编辑部共同协办,期刊主编在会场与参会老师交流互动,对在研项目和文稿写作提出了宝贵的批评建议,对于青年教师的成长极为有益。10月19日至20日,于琰老师又赴安徽合肥参加了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英语诗歌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年会。本次会议以“诗思、诗论、诗艺”为主题,聚焦诗歌与生命、哲学与其他艺术之间的关系。于琰老师参加了“跨媒介诗学研究”分论坛的研讨,与到会专家就现代派诗歌的图像转向和跨媒介诗学等议题交流畅谈,向近期国社科立项的学者请教项目申报经验,努力提升个人科研能力。外国语学院注重教师科研能力提升,
外国语学院教师参加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与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学术会议
2024年9月20日至22日,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第十一届理事会暨“文明互鉴与外国文学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四川成都举行。来自全国九十余所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齐聚电子科技大学,共同就人类命运共同体、民族性、跨学科与数字人文等外国文学研究热门议题展开讨论。我院青年教师于琰参加了此次会议,并在“科幻文学与人文主义”分论坛宣讲论文,得到了与会专家一致好评。本次会议由《外国文学评论》、《当代外国文学》、《外国文学动态研究》、《世界文学》、《古典学研究》、《英语研究》、《社会科学研究》等多家全国顶级学术刊物编辑部共同协办,期刊主编在会场与参会老师交流互动,对在研项目和文稿写作提出了宝贵的批评建议,对于青年教师的成长极为有益。10月19日至20日,于琰老师又赴安徽合肥参加了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英语诗歌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年会。本次会议以“诗思、诗论、诗艺”为主题,聚焦诗歌与生命、哲学与其他艺术之间的关系。于琰老师参加了“跨媒介诗学研究”分论坛的研讨,与到会专家就现代派诗歌的图像转向和跨媒介诗学等议题交流畅谈,向近期国社科立项的学者请教项目申报经验,努力提升个人科研能力。外国语学院注重教师科研能力提升,
2024/10/25
10月22日,我校人文社科科研能力提升系列活动的第二场讲座“从美育看艺术与科学之关系”在定淮门校区二楼报告厅举行。本次讲座特邀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周宪先生担任主讲人。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杭祝洪出席会议,社科处处长罗殷、相关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辅导员、科研骨干、青年博士等人员参会。讲座由设计学院院长谢冬冰教授主持。讲座围绕何为美育并美育何为、科学和艺术的关系、爱因斯坦的科学与音乐感悟、科学中的审美赋能、科学素养中的审美、科艺融通的教育理念的六个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引发了与会师生的热烈反响。讲座伊始,周宪教授强调了政策层面对美育的重视。随后,从席勒的美育概念出发,阐述了美育对于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并进一步指出,美育要解决的是学生的审美素养问题,其目的是使人更加完善。讲座中,周宪教授援引了科学家托马斯·库恩的观点,指出科学永远向未来,而艺术既需要回望过去,也需要期待未来。通过《爱因斯坦语录》《爱因斯坦·毕加索》等著作,周宪教授展示了爱因斯坦等科学巨匠如何从艺术中获得启示,以及艺术如何引导科学家做出正确的科学判断。他强调,审美素养是一种解码能力,数理的美是古典的美,
我校举办人文社科科研能力提升系列活动(二):从美育看艺术与科学之关系
10月22日,我校人文社科科研能力提升系列活动的第二场讲座“从美育看艺术与科学之关系”在定淮门校区二楼报告厅举行。本次讲座特邀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周宪先生担任主讲人。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杭祝洪出席会议,社科处处长罗殷、相关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辅导员、科研骨干、青年博士等人员参会。讲座由设计学院院长谢冬冰教授主持。讲座围绕何为美育并美育何为、科学和艺术的关系、爱因斯坦的科学与音乐感悟、科学中的审美赋能、科学素养中的审美、科艺融通的教育理念的六个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引发了与会师生的热烈反响。讲座伊始,周宪教授强调了政策层面对美育的重视。随后,从席勒的美育概念出发,阐述了美育对于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并进一步指出,美育要解决的是学生的审美素养问题,其目的是使人更加完善。讲座中,周宪教授援引了科学家托马斯·库恩的观点,指出科学永远向未来,而艺术既需要回望过去,也需要期待未来。通过《爱因斯坦语录》《爱因斯坦·毕加索》等著作,周宪教授展示了爱因斯坦等科学巨匠如何从艺术中获得启示,以及艺术如何引导科学家做出正确的科学判断。他强调,审美素养是一种解码能力,数理的美是古典的美,
2024/10/25
为深入推动科研工作的进展,并进一步强化团队建设,外国语学院于10月24日下午,在定淮门校区综合楼2楼第四会议室召开科研团队会议。本次会议由院长孙雁冰主持,学院农业科技与文化国际传播、语言数字化研究团队成员参加会议。孙雁冰向团队成员汇报了近期学院的科研进展,对学院教师的科研成果表示了肯定。她鼓励在座教师积极申报高级别课题,并为团队成员明确了具体任务的时间节点。她提出,后续将邀请专家为教师们的科研选题和申报书内容进行指导,旨在帮助教师精准把握科研方向,提升课题申报成功率。在会议中,孙雁冰强调了科研计划的重要性,希望教师们能够筹划好未来的科研计划,研究相关文件,并针对教师提出的共性问题作出解答。最后,她希望团队成员能够明确目标,加强沟通与协作,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共同推动学院科研工作的进步。此次科研团队会议的召开,进一步推动了学院的科研工作,有助于强化学院科研团队建设,同时也是学院高级别项目预申报准备阶段的举措之一。(文:于乐;审核:孙雁冰)
外国语学院召开高级别项目申报推进会暨科研团队研讨会
为深入推动科研工作的进展,并进一步强化团队建设,外国语学院于10月24日下午,在定淮门校区综合楼2楼第四会议室召开科研团队会议。本次会议由院长孙雁冰主持,学院农业科技与文化国际传播、语言数字化研究团队成员参加会议。孙雁冰向团队成员汇报了近期学院的科研进展,对学院教师的科研成果表示了肯定。她鼓励在座教师积极申报高级别课题,并为团队成员明确了具体任务的时间节点。她提出,后续将邀请专家为教师们的科研选题和申报书内容进行指导,旨在帮助教师精准把握科研方向,提升课题申报成功率。在会议中,孙雁冰强调了科研计划的重要性,希望教师们能够筹划好未来的科研计划,研究相关文件,并针对教师提出的共性问题作出解答。最后,她希望团队成员能够明确目标,加强沟通与协作,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共同推动学院科研工作的进步。此次科研团队会议的召开,进一步推动了学院的科研工作,有助于强化学院科研团队建设,同时也是学院高级别项目预申报准备阶段的举措之一。(文:于乐;审核:孙雁冰)
2024/10/25
10月23日下午,商学院于综合楼五楼报告厅举办汇智论坛(第十四期),主题为“问题导向下的经济学学术研究”,特邀南京师范大学李子联教授主讲。本次论坛由商学院副院长朱长春主持,商学院全体教职工参加。朱长春对李子联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详细介绍了李子联教授的研究领域及主要研究成果。李子联教授以“问题”的内涵引入,以“人,既是科学活动的主体,又是科学活动的目标”为主要观点,从理解问题、论文写作、和课题申报三个方面对经济学论文写作和项目申报的选题、结构、细节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梳理。李教授结合自己主持的多项国家社科基金以及担任多次基金评审专家的经验,对国家社科基金申报书的每一个模块都进行了细致的讲解和分析。商学院多位青年博士就经济学论文发表、基金申报中的文献梳理、项目选题的来源和范围等与李子联教授进行了深入且精彩的互动交流。最后,朱长春向李子联教授的分享表达了诚挚的谢意,并强调商学院教师要继续深入研讨李教授的报告内容。他鼓励大家在学术道路上要能“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作为开放大学的教师,要与江苏开放大学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与变化不断切磋,坚定信心,持续探索,勇于创新,以期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内不断取
商学院举办汇智论坛(第十四期):问题导向下的经济学学术研究
10月23日下午,商学院于综合楼五楼报告厅举办汇智论坛(第十四期),主题为“问题导向下的经济学学术研究”,特邀南京师范大学李子联教授主讲。本次论坛由商学院副院长朱长春主持,商学院全体教职工参加。朱长春对李子联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详细介绍了李子联教授的研究领域及主要研究成果。李子联教授以“问题”的内涵引入,以“人,既是科学活动的主体,又是科学活动的目标”为主要观点,从理解问题、论文写作、和课题申报三个方面对经济学论文写作和项目申报的选题、结构、细节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梳理。李教授结合自己主持的多项国家社科基金以及担任多次基金评审专家的经验,对国家社科基金申报书的每一个模块都进行了细致的讲解和分析。商学院多位青年博士就经济学论文发表、基金申报中的文献梳理、项目选题的来源和范围等与李子联教授进行了深入且精彩的互动交流。最后,朱长春向李子联教授的分享表达了诚挚的谢意,并强调商学院教师要继续深入研讨李教授的报告内容。他鼓励大家在学术道路上要能“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作为开放大学的教师,要与江苏开放大学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与变化不断切磋,坚定信心,持续探索,勇于创新,以期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内不断取
2024/10/21
为进一步做好学院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工作,提升项目申报书质量,2024年10月18日下午,应我院邀请,苏州大学朱忠奎教授为我院教师作了题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思路形成及申请书的形式与逻辑探讨——由“3+X”形成思路,由“八个词”覆盖形式与逻辑》专题辅导讲座。讲座由学院院长唐荣主持,拟申报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20余位博士参加了此次辅导讲座。针对国家基金申请书撰写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以及如何有效提高申请书的撰写质量,朱忠奎教授从“申请书总体思路建立:由‘3+X’确定题目和摘要”、“申请书正文的形式与逻辑:基于‘八个词’的覆盖”、“其他方面的感悟与考虑:态度、过程与细节”等三个方面对如何撰写高质量基金申请书进行了详细解读,朱教授独到、有针对性的辅导得到了在场老师的一致好评。通过本次报告,教师们对于基金申请书该如何撰写,以及科研工作中需要注意的要点和技巧有了进一步的理解。随后,朱忠奎教授对我院预申报2025年国家自科基金的部分教师进行一对一辅导,并对已经撰写好的国家基金申请书进行逐一详细修改。此次讲座及交流活动对于提升我院教师的基金写作水平,拓展青年教师研究视野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环境生态学院邀请苏州大学朱忠奎教授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辅导讲座
为进一步做好学院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工作,提升项目申报书质量,2024年10月18日下午,应我院邀请,苏州大学朱忠奎教授为我院教师作了题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思路形成及申请书的形式与逻辑探讨——由“3+X”形成思路,由“八个词”覆盖形式与逻辑》专题辅导讲座。讲座由学院院长唐荣主持,拟申报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20余位博士参加了此次辅导讲座。针对国家基金申请书撰写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以及如何有效提高申请书的撰写质量,朱忠奎教授从“申请书总体思路建立:由‘3+X’确定题目和摘要”、“申请书正文的形式与逻辑:基于‘八个词’的覆盖”、“其他方面的感悟与考虑:态度、过程与细节”等三个方面对如何撰写高质量基金申请书进行了详细解读,朱教授独到、有针对性的辅导得到了在场老师的一致好评。通过本次报告,教师们对于基金申请书该如何撰写,以及科研工作中需要注意的要点和技巧有了进一步的理解。随后,朱忠奎教授对我院预申报2025年国家自科基金的部分教师进行一对一辅导,并对已经撰写好的国家基金申请书进行逐一详细修改。此次讲座及交流活动对于提升我院教师的基金写作水平,拓展青年教师研究视野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2024/10/21
2024年10月16日中午,建筑工程学院特邀南京建工集团研究院院长姜国庆教授作题为《混凝土性能设计与调控》学术报告,讲座以线上形式召开,学院院长助理林军主持讲座。姜国庆教授从混凝土的强度与所选用的材料,在混凝土的设计与施工过程中所需配合比为切入点,详细介绍了低碳胶凝体系水化微结构演变、强韧化机制与调控原理、材料与结构智能设计、高效赋能与精细制备等多个维度开展的研究情况,最终实现新一代混凝土绿色低碳、强韧共生、系统寻优、材尽其用。就混凝土领域的混凝土强韧共生与抗裂提升理论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与老师们进行了线上互动交流。姜教授的讲座使学院教师对混凝土的性能有了更深层的理解,更加明确认识到混凝土领域国内国际科研前沿及应用现状,帮助青年博士教师提高科研能力,拓宽学术视野。(文/图:卢锦;审核:林军)
建筑工程学院开展学术讲座
2024年10月16日中午,建筑工程学院特邀南京建工集团研究院院长姜国庆教授作题为《混凝土性能设计与调控》学术报告,讲座以线上形式召开,学院院长助理林军主持讲座。姜国庆教授从混凝土的强度与所选用的材料,在混凝土的设计与施工过程中所需配合比为切入点,详细介绍了低碳胶凝体系水化微结构演变、强韧化机制与调控原理、材料与结构智能设计、高效赋能与精细制备等多个维度开展的研究情况,最终实现新一代混凝土绿色低碳、强韧共生、系统寻优、材尽其用。就混凝土领域的混凝土强韧共生与抗裂提升理论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与老师们进行了线上互动交流。姜教授的讲座使学院教师对混凝土的性能有了更深层的理解,更加明确认识到混凝土领域国内国际科研前沿及应用现状,帮助青年博士教师提高科研能力,拓宽学术视野。(文/图:卢锦;审核:林军)
2024/10/21
为了进一步促进学术交流,提升科研人员的研究水平和项目申请能力,信息工程学院于10月15日在应天校区综合楼8楼会议室召开学术报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计算机学院张佩云教授应邀作了题为“基于深度学习的服务预测研究工作报告与基金课题申报要领”专题讲座。计算机工程系全体教师参加了会议,会议由院长黄黎主持。张佩云教授基于深度学习的服务预测研究分享了团队的最新成果,在服务质量(QoS)预测领域,团队设计出多特征深度学习的系列预测模型。首先,利用用户-服务交互图构建深度学习模型,精准捕捉用户与服务间的深层联系。其次,通过分阶段多尺度特征融合和个体评价,整合不同层次的特征信息,提升预测准确性。再者,结合特征映射和特征推理,构建深度学习模型,深入挖掘潜提取特征。此外,针对QoS时间序列预测,团队设计了时间感知和特征优化的模型,以及时间感知和特征融合的端对端模型,以捕捉时间序列中的动态变化和特征间的相互作用,实现更精准的预测。在此基础上,张佩云教授进一步传授了国自然申报的工作经验。她从三个关键词进行了深入的讲解。第一个关键词是选题。张教授强调,选题是申报成功的基石。一个有竞争力的申请首先要明确资助导向,思考选
信息工程学院举办国自然申报经验分享系列讲座(第1期)
为了进一步促进学术交流,提升科研人员的研究水平和项目申请能力,信息工程学院于10月15日在应天校区综合楼8楼会议室召开学术报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计算机学院张佩云教授应邀作了题为“基于深度学习的服务预测研究工作报告与基金课题申报要领”专题讲座。计算机工程系全体教师参加了会议,会议由院长黄黎主持。张佩云教授基于深度学习的服务预测研究分享了团队的最新成果,在服务质量(QoS)预测领域,团队设计出多特征深度学习的系列预测模型。首先,利用用户-服务交互图构建深度学习模型,精准捕捉用户与服务间的深层联系。其次,通过分阶段多尺度特征融合和个体评价,整合不同层次的特征信息,提升预测准确性。再者,结合特征映射和特征推理,构建深度学习模型,深入挖掘潜提取特征。此外,针对QoS时间序列预测,团队设计了时间感知和特征优化的模型,以及时间感知和特征融合的端对端模型,以捕捉时间序列中的动态变化和特征间的相互作用,实现更精准的预测。在此基础上,张佩云教授进一步传授了国自然申报的工作经验。她从三个关键词进行了深入的讲解。第一个关键词是选题。张教授强调,选题是申报成功的基石。一个有竞争力的申请首先要明确资助导向,思考选
2024/10/21
为进一步落实党支部“书记项目”、扎实推进教研与科研成果产出,促进青年教师更快成长,信息工程学院聚焦数智创新型大学建设,重点推进“人才固本”“科技培元”“数智开拓”“服务创新”四大行动,围绕智能信息处理与控制、通信技术、智能感知器件制造与集成、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四大研究方向,组建四支特色科研团队,由张迁、朱建荣、刘国亮和谭亚平四位年轻博士任团队负责人。10月伊始,各团队聚焦科研进展、学院重点工作和产业学院建设,按活动方案有序开展“数智+”博士先锋论坛学术创新系列活动,此次活动将持续至学期末,预计进行20余场。10月9日,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科研团队在综合楼1219室举办博士先锋论坛主题交流会,活动由谭亚平博士主持。首先,张林博士以《某大型结构的仿真优化设计》为题进行汇报,他介绍了有限元分析这一技术在结构工程中的重要意义和应用前景,重点分享了结构的模型简化和网格划分等技术难题。其次,左新龙博士汇报了《多层壳耐压舱的创新结构设计与理论研究》。他通过对碳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螺旋加强金属柱壳的屈曲特性分析,不仅使耐压舱能够适应更广泛的水深范围,还对水下管路的原位加强和深水管道的再利用提供了新思路。在总
“书记项目”| 信息工程学院开展“数智+”博士先锋论坛学术创新系列活动
为进一步落实党支部“书记项目”、扎实推进教研与科研成果产出,促进青年教师更快成长,信息工程学院聚焦数智创新型大学建设,重点推进“人才固本”“科技培元”“数智开拓”“服务创新”四大行动,围绕智能信息处理与控制、通信技术、智能感知器件制造与集成、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四大研究方向,组建四支特色科研团队,由张迁、朱建荣、刘国亮和谭亚平四位年轻博士任团队负责人。10月伊始,各团队聚焦科研进展、学院重点工作和产业学院建设,按活动方案有序开展“数智+”博士先锋论坛学术创新系列活动,此次活动将持续至学期末,预计进行20余场。10月9日,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科研团队在综合楼1219室举办博士先锋论坛主题交流会,活动由谭亚平博士主持。首先,张林博士以《某大型结构的仿真优化设计》为题进行汇报,他介绍了有限元分析这一技术在结构工程中的重要意义和应用前景,重点分享了结构的模型简化和网格划分等技术难题。其次,左新龙博士汇报了《多层壳耐压舱的创新结构设计与理论研究》。他通过对碳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螺旋加强金属柱壳的屈曲特性分析,不仅使耐压舱能够适应更广泛的水深范围,还对水下管路的原位加强和深水管道的再利用提供了新思路。在总
2024/10/18
为进一步提升人文社科领域青年学者及骨干教师科研能力,加强学术团队建设,推动学术研究深入发展,以研带教、以研促学、以研育人,助推数智创新型大学建设,学校于10月-11月开展人文社科科研能力提升系列活动。首场活动于2024年10月17日下午在定淮门校区8楼会议室顺利举行,会议特邀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南京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张振教授来校指导,各人文社科学院分管科研院领导、青年博士、科研骨干等70余人参会,社科处处长罗殷主持会议。讲座以“国家社科项目申报要点及其技巧”为主题,张振教授从把握选题关、把握论证关、注重细节、失败原因分析及三个成功做法等五个方面进行分享。他指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选题至关重要,好的选题需要具备前沿性、开拓性、针对性或总结性的特点。接着,他结合申报实例及管理经验,为大家详细解读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选题依据、研究内容、创新之处、预期成果、研究基础、参考文献的撰写方法与技巧。他提出,申报国家级项目要注重细节,力争做到边做边报、边学边报、边报边想。讲座最后,我校多位青年博士及科研骨干围绕选题角度切入、项目的申报与推进等问题与张振教授交流互动。罗殷处长
我校举办人文社科科研能力提升系列活动(一):高级别科研项目申报讲座
为进一步提升人文社科领域青年学者及骨干教师科研能力,加强学术团队建设,推动学术研究深入发展,以研带教、以研促学、以研育人,助推数智创新型大学建设,学校于10月-11月开展人文社科科研能力提升系列活动。首场活动于2024年10月17日下午在定淮门校区8楼会议室顺利举行,会议特邀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南京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张振教授来校指导,各人文社科学院分管科研院领导、青年博士、科研骨干等70余人参会,社科处处长罗殷主持会议。讲座以“国家社科项目申报要点及其技巧”为主题,张振教授从把握选题关、把握论证关、注重细节、失败原因分析及三个成功做法等五个方面进行分享。他指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选题至关重要,好的选题需要具备前沿性、开拓性、针对性或总结性的特点。接着,他结合申报实例及管理经验,为大家详细解读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选题依据、研究内容、创新之处、预期成果、研究基础、参考文献的撰写方法与技巧。他提出,申报国家级项目要注重细节,力争做到边做边报、边学边报、边报边想。讲座最后,我校多位青年博士及科研骨干围绕选题角度切入、项目的申报与推进等问题与张振教授交流互动。罗殷处长
外国语学院教师参加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与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学术会议
2024-10-28
2024年9月20日至22日,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第十一届理事会暨“文明互鉴与外国文学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四川成都举行。来自全国九十余所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齐聚电子科技大学,共同就人类命运共同体、民族性、跨学科与数字人文等外国文学研究热门议题展开讨论。我院青年教师于琰参加了此次会议,并在“科幻文学与人文主义”分论坛宣讲论文,得到了与会专家一致好评。本次会议由《外国文学评论》、《当代外国文学》、《外国文学动态研究》、《世界文学》、《古典学研究》、《英语研究》、《社会科学研究》等多家全国顶级学术刊物编辑部共同协办,期刊主编在会场与参会老师交流互动,对在研项目和文稿写作提出了宝贵的批评建议,对于青年教师的成长极为有益。10月19日至20日,于琰老师又赴安徽合肥参加了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英语诗歌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年会。本次会议以“诗思、诗论、诗艺”为主题,聚焦诗歌与生命、哲学与其他艺术之间的关系。于琰老师参加了“跨媒介诗学研究”分论坛的研讨,与到会专家就现代派诗歌的图像转向和跨媒介诗学等议题交流畅谈,向近期国社科立项的学者请教项目申报经验,努力提升个人科研能力。外国语学院注重教师科研能力提升,
查看详情
我校举办人文社科科研能力提升系列活动(二):从美育看艺术与科学之关系
2024-10-25
10月22日,我校人文社科科研能力提升系列活动的第二场讲座“从美育看艺术与科学之关系”在定淮门校区二楼报告厅举行。本次讲座特邀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周宪先生担任主讲人。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杭祝洪出席会议,社科处处长罗殷、相关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辅导员、科研骨干、青年博士等人员参会。讲座由设计学院院长谢冬冰教授主持。讲座围绕何为美育并美育何为、科学和艺术的关系、爱因斯坦的科学与音乐感悟、科学中的审美赋能、科学素养中的审美、科艺融通的教育理念的六个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引发了与会师生的热烈反响。讲座伊始,周宪教授强调了政策层面对美育的重视。随后,从席勒的美育概念出发,阐述了美育对于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并进一步指出,美育要解决的是学生的审美素养问题,其目的是使人更加完善。讲座中,周宪教授援引了科学家托马斯·库恩的观点,指出科学永远向未来,而艺术既需要回望过去,也需要期待未来。通过《爱因斯坦语录》《爱因斯坦·毕加索》等著作,周宪教授展示了爱因斯坦等科学巨匠如何从艺术中获得启示,以及艺术如何引导科学家做出正确的科学判断。他强调,审美素养是一种解码能力,数理的美是古典的美,
查看详情
外国语学院召开高级别项目申报推进会暨科研团队研讨会
2024-10-25
为深入推动科研工作的进展,并进一步强化团队建设,外国语学院于10月24日下午,在定淮门校区综合楼2楼第四会议室召开科研团队会议。本次会议由院长孙雁冰主持,学院农业科技与文化国际传播、语言数字化研究团队成员参加会议。孙雁冰向团队成员汇报了近期学院的科研进展,对学院教师的科研成果表示了肯定。她鼓励在座教师积极申报高级别课题,并为团队成员明确了具体任务的时间节点。她提出,后续将邀请专家为教师们的科研选题和申报书内容进行指导,旨在帮助教师精准把握科研方向,提升课题申报成功率。在会议中,孙雁冰强调了科研计划的重要性,希望教师们能够筹划好未来的科研计划,研究相关文件,并针对教师提出的共性问题作出解答。最后,她希望团队成员能够明确目标,加强沟通与协作,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共同推动学院科研工作的进步。此次科研团队会议的召开,进一步推动了学院的科研工作,有助于强化学院科研团队建设,同时也是学院高级别项目预申报准备阶段的举措之一。(文:于乐;审核:孙雁冰)
查看详情
商学院举办汇智论坛(第十四期):问题导向下的经济学学术研究
2024-10-25
10月23日下午,商学院于综合楼五楼报告厅举办汇智论坛(第十四期),主题为“问题导向下的经济学学术研究”,特邀南京师范大学李子联教授主讲。本次论坛由商学院副院长朱长春主持,商学院全体教职工参加。朱长春对李子联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详细介绍了李子联教授的研究领域及主要研究成果。李子联教授以“问题”的内涵引入,以“人,既是科学活动的主体,又是科学活动的目标”为主要观点,从理解问题、论文写作、和课题申报三个方面对经济学论文写作和项目申报的选题、结构、细节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梳理。李教授结合自己主持的多项国家社科基金以及担任多次基金评审专家的经验,对国家社科基金申报书的每一个模块都进行了细致的讲解和分析。商学院多位青年博士就经济学论文发表、基金申报中的文献梳理、项目选题的来源和范围等与李子联教授进行了深入且精彩的互动交流。最后,朱长春向李子联教授的分享表达了诚挚的谢意,并强调商学院教师要继续深入研讨李教授的报告内容。他鼓励大家在学术道路上要能“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作为开放大学的教师,要与江苏开放大学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与变化不断切磋,坚定信心,持续探索,勇于创新,以期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内不断取
查看详情
环境生态学院邀请苏州大学朱忠奎教授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辅导讲座
2024-10-21
为进一步做好学院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工作,提升项目申报书质量,2024年10月18日下午,应我院邀请,苏州大学朱忠奎教授为我院教师作了题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思路形成及申请书的形式与逻辑探讨——由“3+X”形成思路,由“八个词”覆盖形式与逻辑》专题辅导讲座。讲座由学院院长唐荣主持,拟申报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20余位博士参加了此次辅导讲座。针对国家基金申请书撰写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以及如何有效提高申请书的撰写质量,朱忠奎教授从“申请书总体思路建立:由‘3+X’确定题目和摘要”、“申请书正文的形式与逻辑:基于‘八个词’的覆盖”、“其他方面的感悟与考虑:态度、过程与细节”等三个方面对如何撰写高质量基金申请书进行了详细解读,朱教授独到、有针对性的辅导得到了在场老师的一致好评。通过本次报告,教师们对于基金申请书该如何撰写,以及科研工作中需要注意的要点和技巧有了进一步的理解。随后,朱忠奎教授对我院预申报2025年国家自科基金的部分教师进行一对一辅导,并对已经撰写好的国家基金申请书进行逐一详细修改。此次讲座及交流活动对于提升我院教师的基金写作水平,拓展青年教师研究视野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查看详情
建筑工程学院开展学术讲座
2024-10-21
2024年10月16日中午,建筑工程学院特邀南京建工集团研究院院长姜国庆教授作题为《混凝土性能设计与调控》学术报告,讲座以线上形式召开,学院院长助理林军主持讲座。姜国庆教授从混凝土的强度与所选用的材料,在混凝土的设计与施工过程中所需配合比为切入点,详细介绍了低碳胶凝体系水化微结构演变、强韧化机制与调控原理、材料与结构智能设计、高效赋能与精细制备等多个维度开展的研究情况,最终实现新一代混凝土绿色低碳、强韧共生、系统寻优、材尽其用。就混凝土领域的混凝土强韧共生与抗裂提升理论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与老师们进行了线上互动交流。姜教授的讲座使学院教师对混凝土的性能有了更深层的理解,更加明确认识到混凝土领域国内国际科研前沿及应用现状,帮助青年博士教师提高科研能力,拓宽学术视野。(文/图:卢锦;审核:林军)
查看详情
信息工程学院举办国自然申报经验分享系列讲座(第1期)
2024-10-21
为了进一步促进学术交流,提升科研人员的研究水平和项目申请能力,信息工程学院于10月15日在应天校区综合楼8楼会议室召开学术报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计算机学院张佩云教授应邀作了题为“基于深度学习的服务预测研究工作报告与基金课题申报要领”专题讲座。计算机工程系全体教师参加了会议,会议由院长黄黎主持。张佩云教授基于深度学习的服务预测研究分享了团队的最新成果,在服务质量(QoS)预测领域,团队设计出多特征深度学习的系列预测模型。首先,利用用户-服务交互图构建深度学习模型,精准捕捉用户与服务间的深层联系。其次,通过分阶段多尺度特征融合和个体评价,整合不同层次的特征信息,提升预测准确性。再者,结合特征映射和特征推理,构建深度学习模型,深入挖掘潜提取特征。此外,针对QoS时间序列预测,团队设计了时间感知和特征优化的模型,以及时间感知和特征融合的端对端模型,以捕捉时间序列中的动态变化和特征间的相互作用,实现更精准的预测。在此基础上,张佩云教授进一步传授了国自然申报的工作经验。她从三个关键词进行了深入的讲解。第一个关键词是选题。张教授强调,选题是申报成功的基石。一个有竞争力的申请首先要明确资助导向,思考选
查看详情
“书记项目”| 信息工程学院开展“数智+”博士先锋论坛学术创新系列活动
2024-10-21
为进一步落实党支部“书记项目”、扎实推进教研与科研成果产出,促进青年教师更快成长,信息工程学院聚焦数智创新型大学建设,重点推进“人才固本”“科技培元”“数智开拓”“服务创新”四大行动,围绕智能信息处理与控制、通信技术、智能感知器件制造与集成、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四大研究方向,组建四支特色科研团队,由张迁、朱建荣、刘国亮和谭亚平四位年轻博士任团队负责人。10月伊始,各团队聚焦科研进展、学院重点工作和产业学院建设,按活动方案有序开展“数智+”博士先锋论坛学术创新系列活动,此次活动将持续至学期末,预计进行20余场。10月9日,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科研团队在综合楼1219室举办博士先锋论坛主题交流会,活动由谭亚平博士主持。首先,张林博士以《某大型结构的仿真优化设计》为题进行汇报,他介绍了有限元分析这一技术在结构工程中的重要意义和应用前景,重点分享了结构的模型简化和网格划分等技术难题。其次,左新龙博士汇报了《多层壳耐压舱的创新结构设计与理论研究》。他通过对碳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螺旋加强金属柱壳的屈曲特性分析,不仅使耐压舱能够适应更广泛的水深范围,还对水下管路的原位加强和深水管道的再利用提供了新思路。在总
查看详情
我校举办人文社科科研能力提升系列活动(一):高级别科研项目申报讲座
2024-10-18
为进一步提升人文社科领域青年学者及骨干教师科研能力,加强学术团队建设,推动学术研究深入发展,以研带教、以研促学、以研育人,助推数智创新型大学建设,学校于10月-11月开展人文社科科研能力提升系列活动。首场活动于2024年10月17日下午在定淮门校区8楼会议室顺利举行,会议特邀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南京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张振教授来校指导,各人文社科学院分管科研院领导、青年博士、科研骨干等70余人参会,社科处处长罗殷主持会议。讲座以“国家社科项目申报要点及其技巧”为主题,张振教授从把握选题关、把握论证关、注重细节、失败原因分析及三个成功做法等五个方面进行分享。他指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选题至关重要,好的选题需要具备前沿性、开拓性、针对性或总结性的特点。接着,他结合申报实例及管理经验,为大家详细解读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选题依据、研究内容、创新之处、预期成果、研究基础、参考文献的撰写方法与技巧。他提出,申报国家级项目要注重细节,力争做到边做边报、边学边报、边报边想。讲座最后,我校多位青年博士及科研骨干围绕选题角度切入、项目的申报与推进等问题与张振教授交流互动。罗殷处长
查看详情
每页
9
记录
总共
729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17
/
81
跳转到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