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开放大学

我校举办人文社科科研能力提升系列活动(二):从美育看艺术与科学之关系
时间:2024-10-25浏览次数:210作者:
打印PDF

10月22日,我校人文社科科研能力提升系列活动的第二场讲座“从美育看艺术与科学之关系”在定淮门校区二楼报告厅举行。本次讲座特邀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周宪先生担任主讲人。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杭祝洪出席会议,社科处处长罗殷、相关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辅导员、科研骨干、青年博士等人员参会。讲座由设计学院院长谢冬冰教授主持。

讲座围绕何为美育并美育何为、科学和艺术的关系、爱因斯坦的科学与音乐感悟、科学中的审美赋能、科学素养中的审美、科艺融通的教育理念的六个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引发了与会师生的热烈反响。

讲座伊始,周宪教授强调了政策层面对美育的重视。随后,从席勒的美育概念出发,阐述了美育对于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并进一步指出,美育要解决的是学生的审美素养问题,其目的是使人更加完善。

讲座中,周宪教授援引了科学家托马斯·库恩的观点,指出科学永远向未来,而艺术既需要回望过去,也需要期待未来。通过《爱因斯坦语录》《爱因斯坦·毕加索》等著作,周宪教授展示了爱因斯坦等科学巨匠如何从艺术中获得启示,以及艺术如何引导科学家做出正确的科学判断。他强调,审美素养是一种解码能力,数理的美是古典的美,而生物、地质等科学的美则是现代的、多元的、浪漫的美。讲座过程中,周宪教授已经表现出了一位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对自然科学,尤其是前沿的、尖端的自然科学研究的浓烈兴趣。他从韦伯太空望远镜的第一张深空照片中,获得了色彩和形式的灵感;从外太空探测器拍摄的悬浮在太阳系的蔚蓝星球照片中,获得了生态美学的宏大叙事。

在讲座的最后阶段,周宪教授将视角转向当下的教育实践。他提出“科艺融通的教育理念”,需要在通识教育、跨学科教育、人的全面发展等多方面与美育结合、贯通。他认为,这些都应该落实到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中去。

谢冬冰院长回顾了讲座的主要内容,并对周宪教授表示衷心感谢。谢院长总结道,这场讲座阐释的话题,实质上讨论的是人类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认识自身的思维方式问题,科学和艺术都是人的认识方法,二者是统一的互补的,而不是割裂的对立的。同时,他还建议,我校要求从战略高度加强跨学科、跨专业、跨学院的科研平台建构和科研项目打造,其思维逻辑的起点就在于人类认识的整体性和有机联系。本场讲座中科艺融通的思想也正为我校的实践和努力提供了学理基础。

此次交流和讲座不仅加深了彼此的了解,也为未来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图1  正在讲座的周宪教授

图2  讲座现场

(图:周志龙;文:全行;审核:谢冬冰)


上一篇:下一篇: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