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奔赴,融合共生:高邮开放大学构建产教融合新生态的实践与探索

浏览次数:15 日期:2025-10-17 作者:管理员

产教融合,核心在“融”,关键在“合”。如何打破校企间的“壁垒”,实现从简单合作到深度共生的跃迁?近年来,高邮开放大学以“双向赋能”为路径,通过“教师深入企业”与“专家引入校园”的双向奔赴,积极构建充满活力的产教融合新生态,探索出一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区域发展的特色之路。

教师入企:从“教学者”到“产业人”的角色反哺

产教融合的深度,首先取决于教师对产业理解的深度。高邮开放大学将“教师入企实践”作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环节。在近期举行的2025年教师入企实践总结汇报会上,机械、电子商务、计算机等专业负责人纷纷亮出“暑期成绩单”。他们带回的不仅是前沿的技术动态和真实的项目案例,更是对行业人才需求的精准把握。

“教师入企,关键在于实现从‘形式参与’到‘实质融入’的转变。”高邮开放大学党委书记吴荣平指出。为此,学校推动合作企业开放更多核心岗位资源,让教师真正嵌入生产流程和技术研发一线。这种深度实践,直接反哺于日常教学,使课堂与岗位的对接更为精准,有效解决了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两张皮”的问题。

专家进校:从“合作者”到“育人者”的价值共创

如果说“教师入企”是“走出去”汲取养分,那么“专家进校”则是“请进来”注入灵魂。在教师总结入企实践的同时,一场以“党建引领强技能,校企同心惠地方”为主题的活动在高邮开放大学举行。江苏传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党员工程师团队走进校园,与学校共同探讨产业升级背景下的人才需求与培养方案。

这一“进”一“出”,形成了人才与资源双向流动的闭环。企业专家不再仅仅是学校的合作者,更成为人才培养的“共同育人者”。他们带来的真实技术转化为学生的实训项目,他们对职业素养的要求内化为课堂的教学标准。以党建为纽带,双方正从传统的“校企合作”向“协同服务社会”升级,计划在技术攻关、社区技能培训等领域开展更深层次的价值共创。

机制创新:从“点状合作”到“系统生态”的格局之变

双向赋能的顺利实施,离不开顶层设计与机制保障。高邮开放大学通过系统性布局,正将点状的合作项目,串联成可持续发展的融合生态。

在近期举行的汇报会上,学校向合作企业代表颁发了“企业导师”聘书,这将“双向奔赴”以制度形式固定下来,形成了稳定的人才互动机制。同时,学校提出的“四共”原则——共同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共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共同拓展合作领域与层次、共同营造协同育人氛围,为这一生态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行动框架。

从教师入企汲取真知,到专家进校赋能教学,再到党建共建深化内涵,高邮开放大学的产教融合实践,已超越了单一的项目合作,展现出一个动态、开放、共生的教育新生态。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这一“双向赋能”模式,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书写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同频共振的新篇章。

(高邮开放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