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支撑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今年暑期,我校聚力攻坚,圆满完成107间教室的智慧化升级改造,不仅实现教学空间的全面焕新,更以硬件迭代为支点,撬动教学模式、管理体系与育人生态的深度变革,为构建数智教学生态注入强劲动能。
锚定教学核心需求,打造数智化教学新场景
本次智慧教室改造始终以“数智赋能育人”为导向,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与前沿技术深度融合,构建起兼具科技感、实用性与人文关怀的现代化教学场景。在基础环境焕新上,学校对教室地面、墙面、照明及桌椅进行全面升级,从视觉、体感等多维度优化学习体验;在数字化设备配置上,每间教室均配备电子班牌、高清大屏、AI高清录播系统,打破传统教学时空限制,为师生搭建起互动便捷、资源丰富的教学平台。
4间精品智慧教室聚焦互动教学需求,打破直排布局限制,采用灵活组合式桌椅,可快速切换“小组研讨”“项目协作”“成果展示” 等空间形态,适配翻转课堂、案例教学、项目式学习等新型教学模式。同时,“一体化智能物联管控系统”实现设备联动,“一师两麦”保障教学声音清晰传递,“人体工学升降讲台”减轻教师教学负担,细节设计既贴合教学实际,又彰显数智化教学的人文关怀,让技术真正服务于教学全过程。
强化教学导向统筹,构建数智项目推进新范式
学校将智慧教室建设作为优化教学条件的重点工程,构建“需求引领+部门协同+全程督导”的推进机制。项目启动即成立由副校长耿焕同任组长的数智创新教学项目工作组,统筹教务处、后勤管理处、数字化建设中心、保卫处、国有资产管理处(招投标管理办公室)等多部门力量,形成“统一领导、分工明确、协同联动”的工作格局。
工作组以“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统一”为原则,先后召开8轮专题推进会,深入研判教育数智化发展趋势,并组织人员赴省内5所高校开展调研,充分借鉴兄弟院校在智慧校园建设中的成功经验,结合学校办学特色与教学实际,反复论证形成系统性建设规划,确保项目建设既紧跟技术前沿,又贴合育人需求。
在施工阶段,耿焕同副校长坚持每周带队深入应天校区、定淮门东校区施工现场,严格把控“质量关、安全关、环保关、进度关”。项目组同步建立“每日巡检、双日通报”机制,高效破解设备安装调试、跨校区施工协调等重点难点问题,确保103间普通智慧教室与4间互动研讨型精品智慧教室如期完工,为新学期教学工作有序开展提供保障。
聚焦教学模式变革,激活数智教育应用新动能
为推动智慧教室从“建成”向“用好”转变,充分释放数智技术赋能教学的核心价值,新学期前夕,教务处组织近500名教师开展专题培训,聚焦设备操作、录播系统使用、智慧巡课功能等核心内容,通过 “理论讲解+现场演示+实操练习”的多元化模式,帮助教师快速掌握智慧教学工具,破除技术应用壁垒。教务处处长朱祎在培训中强调,智慧教室改造不仅是硬件更新,更是推动教学理念与模式深刻变革的重要契机,他鼓励教师积极将数智技术融入教学设计、课堂互动、课后辅导全流程,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
与此同时,智慧巡课系统与AI智能分析平台深度融合,通过在线巡课、直录播系统一体化管控,实现教学过程数字化督导,推动课堂评价从“经验驱动”迈向“数据驱动”,构建起科学高效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项目的圆满完成,是江苏开放大学数智化教学转型的关键跨越,也是学校推进数智创新型大学建设、构建智慧教育新生态的重要里程碑。作为深耕终身教育领域的高校,学校将以此为起点,持续深化智慧教学应用研究,加快构建个性化、多样化的智慧教育新生态。
图1普通教室改造前后对比
图2改造后的精品智慧教室
图3 校领导带队检查智慧教室升级改造项目进展
图4 电子班牌及AI智能分析系统
图5 智慧教室使用现场培训
(文:教务处;图:教务处、宣传部;审核:朱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