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江苏省选拔赛终审决赛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落下帷幕。我校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首捧“大挑”优胜杯,取得本项赛事历史最好成绩。
经过层层选拔,共有来自全省122所高校的463件作品入围终审决赛。我校4个项目全部入围,并取得优异成绩。建筑工程学院“有爱无‘碍’:公共场所残疾人无障碍环境现状与优化策略——基于江苏省3011处场所的实地调研”作品获得特等奖,该项目由杨静宜、唐静、邱瑞、朱宁祥、王翘翘、何宜龙、朱祺、李可8名同学组成团队,指导教师是苏海花、钱声源、仲青。项目聚焦江苏省公共场所残疾人无障碍环境现状,揭示了公共场所无障碍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优化建议,对推动江苏省无障碍环境建设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环境生态学院“纳米净化革新:超高性能纳米材料在电镀废水处理装置中的创新应用”项目获得一等奖。该项目由靳凡、冯慧萱、冯佳艺、卞玉琳、张存艺、魏涛、周晨晨、张艺凡8名同学组成团队,指导教师是程婷、陈晨、徐芝芬。项目开发超高性能、低成本沸石纳米棒吸附材料,电镀废水处理装置及智能远程控制系统,解决了电镀废水污染严重,废水处理存在效率低、成本高、处理过程自动控制率低等问题。
校团委“网约配送员嵌入社区治理的提升路径研究——基于江苏省三市1785名网约配送员的调查分析”项目获得一等奖。该项目由姜雨清、刘阳、刘建航3名同学组成团队,指导教师是包慧君、潘宁、冯帅。团队通过广泛调研,深入了解网约配送员参与社区治理的意愿和需求,收集鲜活案例,从组织覆盖、技术赋能、情感支持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对进一步提升网约配送员的社会认同感具有重要意义。
建筑工程学院“水下氧吧——生态养殖用高效增氧关键技术研究与设备创新”项目获得二等奖。该项目由陈嘉伟、张子轩、张展瑞、张子洁、刘硕、何雨霏、孙博远、周宇露8名同学组成团队。指导教师是钱声源、孔萌、陈韦钰。该项目针对传统增氧设备效率低、寿命短及智能化不足问题,创新研发一种高效增氧、自清防护、智能调控一体化增氧调控系统,突破了传统设备曝气效率低、易堵塞及智能化不足等瓶颈。
学校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以“挑战杯”等竞赛为重要抓手,不断提升青年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分管校领导亲自指导,校团委全方位支持保障,各学院协同推进,团队师生倾力投入,全校通力合作,取得良好的育人效果和优异的参赛成绩。接下来,校团委将继续做好创赛的“后半篇文章”,积极为优秀项目落地孵化创造条件。
(图/文 冯帅 审核 包慧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