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我校师资队伍建设,引导广大教师坚守初心、涵养高尚师德,精准传达2025年度职称评审政策导向,6月10日,我校于定淮门校区二楼报告厅举办2025年度职称评审政策宣讲会暨师德专题教育活动。党委常委、副校长刘贵友作主题报告,党委教师工作部、人事处处长纪河主持并现场解读政策,全校近200名教职工参加活动。
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刘贵友作主题报告
刘贵友围绕“三维一体”的工作框架,从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总体态势、师德师风机制建设和突出问题,以及本次职称工作要求三个维度,作了主题鲜明、立意深远、催人奋进的主题报告。他指出,本次活动既是落实学校“人才固本”战略部署的重要实践,也是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推动师资队伍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近年来,学校秉持“搭平台、给资源”的育才逻辑,持续优化人才“引育用留”全链,实现了从规模扩张到质量跃升、由科研突破向人才成长的历史性转变,师资队伍结构不断优化,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攀升,形成了“教师心头暖、干事劲头足、发展势头好”的良好局面。
底线约束、高线引领,明确师德师风第一标准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意义重大,我们在座的每一位都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师德师风决定着教育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不仅关乎教师个人的职业成长,也对学生的成长发展、高校教育质量提升以及社会文化传承产生深刻影响。”刘贵友强调,教育关键在教师,教师功成在师德,师德不是“软要求”,而是教师职业发展的“生命线”。他通过校外警示案例以及校内处理实例,教育引导广大教师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并鼓励大家要在恪守师德的基础上,进一步追求教育家的境界,让师德师风真正成为学校师资队伍的“底色”与“底气”。
师德为先、分类评价,营造职称晋级良好生态
刘贵友强调,职称评审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关系到学校和教师的长远发展。要看到职称评审的“双重使命”,无论普通通道还是特别评聘,都要严格落实“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学术诚信终身追责”等规则,确保“凭实绩说话、靠能力晋升”,杜绝“人情评审”“材料注水”,让职称评审真正成为“人才成长的加油站”“队伍建设的指挥棒”。
针对本年度申报职称的老师,他提出三点要求:其一,要正确认识职称评审工作。作为优化师资结构、提升办学水平的核心抓手,职称评审关乎学校综合实力提升与学科长远发展。对教师个人而言,职称是专业能力与工作实绩的权威认证,也为职业发展带来更多机遇。同时,职称评审还将发挥导向作用,推动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其二,要全面了解职称评审政策。今年的政策结合国家教育改革与学校实际,进行了优化调整,申报的教师要准确把握评审标准。评审全程遵循“公开、公平、公正、透明”原则,由校纪委全程监督,同时设立了申诉机制保障教师权益,并严格执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其三,要客观对待职称评审结果。申报的教师需对照评审条件梳理自身成果,确保材料真实完备。要严守评审纪律,杜绝学术不端与违规操作。要以平和心态看待评审结果,将评审作为自我提升契机,在申报中加强交流,促进共同发展。
纪河围绕职称评审政策依据、学校职称评审制度框架、下一步工作安排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对照政策文件要求,结合实际,从申报流程、重点环节、申报常见误区等方面,对申报注意事项进行了系统解读。
答疑交流环节
本次活动还设置了答疑交流环节,与会人员就职称评审工作展开了广泛交流,相关职能部门代表对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现场答疑解惑,让参会人员对职称申报的具体要求有了更为直观的了解。大家一致表示,此次交流分享解答了职称申报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难题,为下一步做好职称申报相关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接下来,学校将继续锚定“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原则,以职称评审制度改革为抓手,全力构建“能者上、庸者下,干得好、留得住”的人才管理闭环,着力营造不同“赛道”各得其所、良好有序的职称晋级生态,为优秀人才搭建更广阔的发展平台,推动“引育”成果在“用留”的科学机制中持续释放价值。学校将以更完善的制度、更包容的环境、更优质的服务,全方位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为加快建设数智创新型开放大学提供坚实有力的人才支撑与智力保障。
(文:乔昳玥、江欢 图:王济宇 审核:纪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