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成功举办河北开放大学体系信息技术人员能力提升活动

浏览次数:336 日期:2025-05-27 作者:张锐

5月20日至23日,我校成功举办河北开放大学体系信息技术人员能力提升活动。江苏开放大学党委书记、校长丁荣余,信息工程学院、数字化建设中心相关人员出席活动。河北开放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田学斌,河北各市开放大学校领导、主管信息技术的负责人等43人参与了此次活动。此次活动由信息工程学院、数字化建设中心承办。

顺应教育数字化浪潮:校际协同开启能力提升新篇

5月21日上午,活动开幕式在江苏开放大学定淮门校区8楼会议室举行。丁荣余出席并致辞,他指出数字化是教育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信息技术已成为开放大学突破时空限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核心驱动力。作为深植数字化基因的新型高校,江苏开放大学以“数智创新型大学”建设为目标,以“数智创新”为引擎,率先开启智慧教育新基建的探索实践。希望通过此次活动促进校际技术经验共享,共同探索“技术+教育”深度融合的创新模式。

田学斌在讲话中强调,河北开放大学近年来建成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完成数据治理等工作,但在数智赋能教育应用、教师数字素养与智能化教学要求等方面仍需突破。他提出“教育治理数字化、教学服务智能化、基础设施集成化、体系能力协同化”的“四化”目标,强调要通过抓顶层设计、数据治理、智慧赋能和队伍建设,提升体系数字化水平。他寄语学员珍惜学习机会,以“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标准提升能力,筑牢数字化安全屏障。双方领导的致辞为活动奠定了“协同创新、服务终身学习”的基调,也标志着两校在教育科技领域的合作迈向新台阶。

专家深度赋能研讨:解码教育科技发展前沿议题

活动期间,多位高校专家带来系列高水平学术报告。数字化建设中心主任姜春艳以《数智创新型大学信息化建设探索》为题,系统阐述了江苏开放大学在数智化建设的实践经验,提出了“教育空间重构、育人模式革新、治理体系完善”的建设目标,积极构建全要素融入、全学段覆盖、全链条贯通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新生态,分享了我校从“数字化工具应用”向“数智化生态重构”深度演进的实效。

南京大学信息化建设管理服务中心朱毅凯聚焦网络安全,分析了高校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面临的挑战,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分享了供应链安全管理与网络钓鱼攻击实战演练的实操策略,强调“技术防护与责任落实并重”的管理理念。此外,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处处长杜景林、南京中医药大学网络安全与信息化中心处长刘建峰等专家分别围绕“高校数据治理体系及相关建设思考”“大模型在大学中的创新应用与思考”展开探讨,为参会人员提供了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指导意义的技术解决方案。

智能体开发实战训练:打破理论壁垒解锁AI新场景

5月22日,大任智库AI应用高级专家刘桂君以《基于DeepSeek的智能体开发》为主题,带领学员开展全流程实践教学。课程通过解析“语义理解—逻辑推理—任务规划”的技术框架,重点探讨了如何利用DeepSeek大模型构建智能体,并结合教育场景完成需求分析、模型训练与功能调试。课程内容不仅涵盖了智能体在课程推荐、学情预警等场景中的应用开发,还展示了可视化开发工具的使用技巧,切实提升了“技术赋能教学”的实操能力。

此次实操训练以“学用结合”为导向,让智能体从“纸上模型”走向“真实战场”,不仅深化了学员对大模型技术的理解,更开拓了其在智慧教育场景中的创新应用思路。

科技研学红色铸魂:融合科技赋能实现双能力提升

活动期间,参会人员先后走进中国电信未来信息馆与梅园新村纪念馆,开展“科技+红色”实地研学。在中国电信未来信息馆,学员们沉浸式体验了5G、云计算、物联网等前沿技术在智慧城市、数字乡村等领域的创新应用,直观感受科技对社会发展的赋能效应。在梅园新村纪念馆,大家通过参观历史文物与影像资料,重温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奋斗历程,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与红色文化洗礼。

此次研讨活动采用“理论授课+实操训练+实地研学”的立体式培训模式,深度衔接前沿技术理念与本校信息化建设实践,推动技术应用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现从理论输入到场景应用的实质性跨越。活动以开放大学办学体系校际协同为纽带,深化教育科技资源共享与创新协同,引领开放教育系统内信息技术人员以更专业的能力、更开阔的视野,全力构建“技术驱动、安全可控、终身受益”的开放教育新生态,为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在基层落地提供生动范本,助力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建设迈向更高质量发展阶段。

(文:胡路伟 图:王济宇、张锐 审核:王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