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科技印记 共绘强国蓝图——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公开课活动

浏览次数:75 日期:2025-05-08 作者:常桐珲

5月6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刘敬东以“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主题,在应天校区教学楼506教室为24级建筑设备工程技术、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开展“形势与政策”公开课。院长季海菊、副院长陆洋、建筑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徐亚及部分授课教师、辅导员现场观摩听课。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刘敬东以“神话故事与现代科技”的跨时空对话为切入点,构建起“历史维度—现实维度—理论维度—实践维度”的四维教学设计框架。在课堂中,他从“黑神话:悟空”到超导量子计算机“悟空”的技术突破,结合华为芯片攻坚、哪吒无人机创新等鲜活案例,系统阐释了“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深刻内涵,巧妙地将传统文化符号转化为科技报国的精神密码,引发学生对“科技自信从何而来”的深层思考。刘敬东通过实现“三个贯通”——贯通中华文明与现代科技、贯通国家战略与青年成长、贯通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为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了新范式。

在评教交流环节,学生代表和听课教师对此次公开课给予了肯定,一致认为本次课程教学准备充分,教学内容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听课教师围绕“科技发展与专业相融合”“数智技术赋能思政课堂”等主题展开研讨,提出“预设问题吸引学生”“优化使用学习通”等建议。学生代表雷慧悦表示,听刘老师讲授“形势与政策”课,收获很大,作为一名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要不断追求技术创新,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本次公开课活动既为青年教师“站稳讲台、展现风采”搭建了舞台,又推动了“集体备课、资源共享、协同创新”的教研共同体建设。学院将持续推进思政课内涵式发展,以公开课促教学相长,助力青年教师提升教学能力,推动课堂教学质量与思政育人实效双提升。

(文/图:刘敬东/董迅石;审核:季海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