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中国教育报客户端刊文:《江苏开放大学环境生态学院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以下为原文和链接:
http://newapp.jyb.cn/app_pub/zhuanti/ywjyyzjhfz/202312/t20231228_111624.html?docId=111624
江苏开放大学环境生态学院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
中国教育报客户端讯(通讯员 高媛媛)2023年,江苏开放大学环境生态学院以“行走的思政课堂”为主线,以红色教育、生态保护、乡村振兴为抓手,推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第三课堂互融共进。14名同学组成的实践团队奔赴祖国各个地方,在学思践悟中了解国情社情民情,亲眼见证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成就,将专业融入实践,在美丽中国建设中贡献青春力量。
在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实践队员们参观了“1937·南京记忆”等展览。战亡士兵的头盔、抗敌自卫的中正剑、被截获的日军电台、满目苍夷的南京图片,一幕幕抗战历史重现在眼前,激励着同学们铭记历史,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在南苑街道吉庆社区,实践队员们参观了雨花石科普馆,欣赏了馆长张志多老先生创作的雨花石作品,听他解读雨花精神,讲述一生追随党的足迹、以石育人铭党志的故事。
同学们在江心洲生态科技岛聆听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张露、学院党员教师和实践队员共同带来的一堂既有理论又有案例更有方法的思政课。在长江江豚科教中心,围绕江豚保护主题,大家学习了江豚保护相关知识。参观结束后,园林系教师孟小华带领大家来到全国林草科普基地开展长江边植物识别课程,为践行长江大保护贡献青春力量。
江苏开放大学环境生态学院师生与徐州开放大学师生在徐州市循环经济产业园,共同调研“无废城市”建设示范区。团队同学讲授《“无废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等主题思政课,在思政课内容中有机融入了绿色循环、节能环保、智慧管理、生态融合的理论与实践。
在贾汪区潘安湖湿地公园,同学们实景学习贾汪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的华丽转身,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伤疤”变城市花园》主题分享,坚定“在绿水青山中绽放青春之花”的职业选择。
在徐州陈塘村,团队开展了长江生态大保护主题教育,开讲《微笑天使 守护长江》主题科普课程,共绘保护江豚的水彩画,进行净水小实验,携手“童”心笃行生态教育。
在徐州市蔺家坝村,团队深入调研村史文化,发放调研问卷,走访50余个文化景点,拍摄3000多张乡情图片,进行“小马扎”式文字采访,形成10万字材料,开展爱上蔺家坝乡村文化展示等。
江苏开放大学环境生态学院注重结合国家战略确定实践主题、结合学生成长需求确定实践内容、结合学生专业背景提升实践质效,从系统化、精准化、常态化三方面着手,坚持校内校外协同联动,不断丰富拓展实践内容,杜绝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以身体力行履行绿水青山的承诺,以持之以恒促生久久为功的收获。
未来,江苏开放大学环境生态学院将继续组建团队将“行走的思政课”做好、做深、做实、做久,在一次次的“行走”中走出一条具有环生人特色的实践育人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