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刊文:跨越3600公里!江苏开放大学研发科技海缸,将海洋生物带到世界屋脊

浏览次数:677 日期:2023-06-13 作者:丁苏怡

6月9日,交汇点刊文:跨越3600公里!江苏开放大学研发科技海缸,将海洋生物带到世界屋脊。

https://jnews.xhby.net/v3/waparticles/1312/0/pv0a3OiOmFuQiB7N/1

跨越3600公里!江苏开放大学研发科技海缸,将海洋生物带到世界屋脊

“这个叫白尖海胆,我们给它的昵称是豪猪海花,它们大多生活在岩石珊瑚礁这些硬质的海底或在沙中穴居。”

“这叫海百合,看起来像是植物,实际上是动物。”

距南京3678公里的拉萨,拥有广阔的雪域高原与壮观的布达拉宫。但如今,在拉萨,孩子们也可以看海洋生物,上一节生动的海洋科普课了。这一切,都来自于江苏开放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师生们的共同努力,项目团队经过一年的调查和研发,设计开发了高自持力的海洋生态系统缸,实现了自动温控、自动过滤、自动兑盐换水三大技术创新。项目团队还为此次西藏“筑梦之旅”专门研发了车载自持海缸系统,他们将自主研发制作的智慧海缸带到了青藏高原。

为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让主题教育在实践中见行见效,6月8日世界海洋日上午,在西藏自然科学博物馆,来自江苏开放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的6名青年红色筑梦之旅项目组成员,正在给拉萨市第八中学的学生们上一节海洋科普课。

项目成员首先向同学们介绍了我国丰富的海洋资源和国家海洋战略以及西藏的海陆变迁。随后,他们把自主研发的“云上海洋智慧海缸”搬到课堂,将一个个鲜活的海洋生物展示在孩子们面前,配合着解说,带领他们进行一场海底漫游之旅。最后,项目组通过视频讲解以及有奖竞答的方式,让孩子们了解海洋垃圾的危害,号召他们树立绿色环保理念,身体力行做大海的“守护者”。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各种海洋生物让孩子们大开眼界,沉浸于这片蔚蓝的世界。

“在世界海洋日把这么漂亮的海洋景观搬到博物馆,非常有意义。”西藏自然科学博物馆的次仁馆长看到了孩子们的笑脸,也欣喜不已。

此次青年红色筑梦之旅项目团队指导老师范宇说:“我们团队利用物联网和自动控制技术,帮助藏区的孩子们,帮助他们实现渴望已久的海洋梦,我们也将把云上海洋智慧海缸赠送给自然科学博物馆,希望通过让这里的孩子们在家乡就可以看到海洋生物,将梦幻般的珊瑚礁景观和海洋保护知识带入青藏高原。”

活动的最后,我们还随机采访了几位参与此次活动的同学,来自拉萨市第八中学7年级2班的曹雅婷同学表示,“海洋保护我们首先要从自身做起,不乱扔垃圾,减少塑料袋的使用,生活中也要积极劝导他人不要乱扔垃圾”,拉萨第八中学7年级4班的拉宗同学说:“我们要积极保护海洋鱼类、保护海洋生物,垃圾要分类清楚,从每件小事做起保护好我们的生态环境。”

此次海洋科普活动在西藏的青少年心中种下一粒关心海洋、保护海洋的种子,点燃他们的海洋梦想。江苏开放大学高度重视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贯彻落实主题教育“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通过积极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引导青年学生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

 (马良)

主编:潘瑞凯

编辑:段世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