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苏州市广播电视大学正式更名为苏州开放大学(以下简称“苏开大”)。十年来,苏开大认真履行开放教育使命,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转型发展、特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之路。
优化教学设施 育人环境助推高质量发展
2012年底,苏州市政府、苏州市财政局、苏州市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多次来苏开大开展专题调研,先后投资1.2亿元对校区进行整体规划设计。
通过三期改造建设工程,调整翻建了部分建筑,优化道路、市政设施、环境景观及绿化,各类配套设施到位,校园内建筑楼宇错落分布,绿意盎然。从办校定位出发,融入育训并举办学理念,新建了符合各类社会培训需求的教学楼、服务全日制学生及培训学员的公寓,校园网络系统、未来教室、智能化网络会议室、多功能报告厅等各类现代化教学设施一应俱全。
构建了基于网络自主学习和远程支持服务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实行过程性与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服务,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汇聚与共享,满足开放教育现代化办学要求。
拓宽办学思路 学历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在拓业中奋进的苏开大不忘本业——学历教育的稳步发展。制定了“跑、找、定、守”的工作新思路,从原有合作办学的模式中找途径入手、从招生宣传发动中定策略、从开放大学天时地利的优势中守阵地。近十年,累计培养开放教育本专科人才3300余人,其中本科生1430人。自2020年开始,学校转换工作重心,加大力度培养新型本科人才,本科学员招生比例从2020年的37.5%跃升至2022年的91.2%。在“人工智能”“电子商务”“环境工程”等新型专业领域为苏州地方培养了一大批应用型技术人才。2017年至2020年,连续四年获得“江苏开放大学招生先进集体”荣誉。
随着开放教育转型新发展,苏开大努力打造一支高效能的管理队伍。结合工作重心转变,不断完善规范开放教育各项管理制度,选聘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老师担任专职班主任、学务导师,按照江苏开大教学管理工作要求,定期开展工作培训,“二十四小时”线上线下积极做好学员的沟通和服务,保障开放教育各项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多名教师获得“教学管理标兵”“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个人”称号,学校获“2020年度办学系统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
依托服务项目 社区教育打造“苏州模式”
2013年,苏开大积极响应教育部“探索开放大学建设模式”号召,创设“社区教育中心”进入社区教育领域,苏州市社区大学工作委员会设在苏开大,与苏州市教育局共建“苏州社会教育服务指导中心”,创立“政校、校际、校社”协同机制,通过联席会议、项目成本分担、绩效考核导向等方式,形成了社区教育“政校社”多元合作路径,搭建“指引+科研”的工作平台,建立“例会+项目”的工作机制。
“基于‘精准滴灌’理念的苏州社区教育模式构建与实践”项目2020年荣获苏州市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和江苏省社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21年获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学校申报的“苏州市银龄智慧赋能教育工作案例”获评教育部优质工作案例,并在全国老年教育资源共享和公共服务平台进行展示推介。
社区教育“市民学习苑”项目“苏州工匠园”获评教育部首批社区教育“能者为师”实践创新项目。学校连续三年获江苏省社会教育先进集体。在江苏省社区教育系列大赛中获奖183项,获优秀组织奖11项,居全省第一。自2018年起,每年出台《苏州市社区教育工作计划》,权威发布《苏州市社区教育发展年度报告》,掌握苏州大市社区教育核心数据,有力促进各区市政府对社区教育工作的重点支持。2022年8月学校主要参与的《苏州市终身学习促进条例(草案)》首次提交苏州市人大常委会审议。苏开大努力将“苏州社区教育”作为品牌在全国创造影响力,贵州省铜仁市和陕西省延安市主动对接苏开大建立社区教育对口帮扶;南自广东、北至黑龙江均有教育局、高校慕名而来交流学习。社区教育“苏州模式”已成为苏开大一张靓丽的名片。
在江苏开放大学的指导和帮助下,苏开大将继续依托开放体系的大平台,积极探索学区、园区、社区“三区”联动和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社区教育“三教融通”的形成机制,进一步为苏州市民提供更加灵活、便捷、公平、开放的学习方式和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服务。主动延伸基层办学的思维,为丰富“开放”办学内涵引入持续动能,为构建全民终身教育体系、促进苏州学习型城市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江苏开放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罗逾兰一行来校调研座谈
供稿丨苏州开放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