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澎湃新闻刊文《葛道凯:更高起点推进“双减”、职教高考、学分银行落地见效》。江苏教育发布、腾讯新闻、网易新闻等多家官方媒体转发报道。以下是截图和链接:
图1
链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6899577167351895&wfr=spider&for=pc
文中提到,时值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教育厅厅长葛道凯接受澎湃新闻采访。
“江苏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合作联盟成员单位达214家
澎湃新闻:本月初,江苏省教育厅官网发布的2022年工作要点中提到,要加快推进“江苏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建设。您能否介绍下“江苏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的建设情况?
葛道凯: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总体要求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战略任务,江苏省大力推进“江苏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建设,拓宽终身学习通道。
早在2013年,江苏省教育厅就印发了《江苏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管理办法(试行)》,在全国较早开始探索学习成果积累、认证和转换制度。至今,学分银行已存入用户数200余万,用户学习成果1210余万条。
另外,2020年,江苏省教育厅印发《关于做好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通知》,83所高职院校加入学分银行合作联盟。去年,江苏省教育厅还印发了《江苏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理顺了学分银行发展的体制机制。
同时,江苏已建成服务全省居民、多终端支持的公共服务平台与人机交互中心,与“江苏学习在线”平台、全国身份证认证中心系统成功对接,并依托江苏开放大学管理中心实体,逐步向市、县(市、区)辐射延伸设立实体分中心和网点,已有4家地区分中心和2家行业分中心在建。可以说,通过加强网络平台建设,提升了学分银行服务能力。
此外,江苏不断扩大合作联盟,推进学习成果互认转换。江苏通过组建合作联盟,促进教育机构、用人单位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与转换,已有院校、企业大学和行业协会学会等合作联盟成员单位达214家。同时,通过主动参与长三角学分银行建设,承担长三角地区开放教育学分银行的协同建设任务,已实现“上海工匠学院培训课程”和“江苏千门优课”在上海和江苏两地的互存互认。
下一步,江苏将持续推进学分银行建设,结合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要求,不断丰富学分银行内涵,创新学习成果大数据应用,深化学习成果在多种场景下的协同创新,不断满足全民终身学习意愿和需求,推动实现全社会人人学、时时学、处处学。
(图/文:江苏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