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江苏频道报道我校校长崔新有“形势与政策”第一课

浏览次数:1199 日期:2021-11-12 作者:丁苏怡

11月12日,新华社·江苏频道报道我校校长崔新有“形势与政策”第一课,阅读量已达320万。

https://xhpfmapi.xinhuaxmt.com/vh512/share/10387919?channel=weixinp

精彩!江苏开放大学校长崔新有讲授新生“形势与政策”第一课

11月11日晚,校长崔新有以《洞察时代大势 赓续红色血脉——让理想之光照亮奋进之路》为题,为2021级新生讲授“形势与政策”第一课。党办、组织部、宣传部、教务处、学工处、后勤处、团委及各党总支部负责人,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和辅导员现场聆听。

崔新有从“回望百年党史,领悟‘理想之光’的永恒魅力”“赓续红色血脉,激扬‘爱党报国’的不竭动力”“站稳人民立场,彰显‘江苏开大’的社会担当”“矢志创新拼搏,提振‘复兴接力’的奋斗信心”四个方面入手,运用丰富的数据和详实的史料,全面深刻地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这一新的论断。

授课伊始,崔新有以“现代化”“现代性”为关键词,全面深刻阐释本次课的整体逻辑,引导全体新生高度重视“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观大势、谋大事、担重任,拓展思考问题的宽度深度和认识问题的厚重度,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走稳走好向上突破新的赶考之路。

百年风华正茂,真理永放光芒。崔新有带领同学们回顾了建党100周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他强调,“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公共产品的提供者”,彰显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国际担当。他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质,阐明了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内在要求。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崔新有通过讲述《觉醒年代》《长津湖》等同学们熟悉的影视作品中革命先驱的光荣事迹,为同学们演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历经磨难而涅槃重生,饱经沧桑而朝气蓬勃,靠的是“信仰、情怀和伟力”,勉励同学们要坚定“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信仰,厚植“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情怀,提振“同心同德,同舟共济”的伟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坚定不移走好自己的路。

站稳人民立场,彰显江开担当。他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崔新有向同学们讲述了学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根江苏大地、助力乡村人才振兴、提高国民综合素质所贡献的“江开力量”。 “固大学之本,兴开放之利”,必须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真正做到“人人皆学,时时可学,处处能学”。

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崔新有向全体新生提出了三点希望:一是要洞察大势,增强“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定力;二是要创新拼搏,增强“弄潮儿向潮头立”的魄力;三是要久久为功,增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毅力。他还结合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布置了课后思考题。

授课结束以后,全场掌声热烈,同学们争先恐后求教问询,崔新有与同学们进行了深度交流。这是一堂集启发式、案例式、问题链、研讨法等教学方式于一体的精彩的教学示范课,师生们备受鼓舞,斗志昂扬,纷纷表示要发扬“爱岗、荣校、敬业、奉献”校风,珍惜时光、感恩奋进、创新拼搏,为学校和祖国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设计学院2021级数媒专业 严仁奕

崔校长的授课有高度、有温度、有情怀,对我们新生开启美好的大学生活指明了方向,我们会按照崔校长的殷切希望,树立远大理想,洞察时代大势,弘扬建党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设计学院2021级广告专业 舒宇涛

崔校长的殷切叮咛,拨开了初入大学的我们眼前的“迷雾”,让我们更加坚定了过怎样的大学,学怎样的知识,做怎样的青年,我们必将勇立潮头,创新拼搏,不负期望。

设计学院2021级广制专业 张飞宇

崔校长的“形势与政策”第一课,犹如一束理想之光,照亮了我们大学生的信念之路,激励了我们学生干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信念,赓续红色血脉,坚定不移走好自己的路,坚定“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信仰、永保“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情怀、坚定“同心同德,同舟共济”的伟力,为学校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商学院21连锁专业 余俊豪

崔校长的“形势与政策”第一课让我受益匪浅。厚植家国情怀,筑牢中国共产党信仰之基,增强“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定力,久久为功。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会倍加珍惜时光,努力学习,创新拼搏,增强志气、骨气、底气,为实现从“振兴中华”到“民族复兴”的伟大跨越,贡献我们的青春力量。

商学院21会计专业 栾奕文

正如崔校长所说,每个人都是质量,我们每个人应当更加坚定自己心中的目标与前进的方向。新征程已经开启,新青年必须担当起强国的重任,接过先辈们的旗帜继续建设我们的祖国,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束光,只有凝聚在一起,才能将整个社会照亮。(文:马克思主义学院张丁月 董迅石/图:宣传部 刘祖宏)

新华社客户端江苏频道编辑:刘棋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