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江苏频道报道我校创新拍摄红色党课新闻

浏览次数:1145 日期:2021-10-09 作者:丁苏怡

9月30日,新华社江苏频道刊文:《用好红色资源 赓续红色血脉》,报道我校拍摄红色资源情况。

https://xhpfmapi.xinhuaxmt.com/vh512/share/10293789?channel=weixin


用好红色资源 赓续红色血脉

百年党史传递精神力量,红色资源赓续初心前行。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江苏开放大学积极挖掘红色资源,学习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先烈的故事。此次创新形式拍摄《一堂党课》,采用党史学习教育与美育教育相结合的模式,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形式带给观众“沉浸式”的党课体验。此次党课拍摄,从前期创作、排练话剧到拍摄和后期制作,历时五月。在这段时间里,团队通过探访展馆、自编剧目、云寻访、研磨党课等,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在国庆前献上了这堂别开生面的党课。

《一堂党课:品重柱石的共产党人——王荷波》从王荷波同志波澜壮阔的人生中截取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再现这位党的纪检监察工作奠基人如何从一名普通钳工,历练成为一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生命历程,以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展现了王荷波同志忠于信仰、保卫党的纯洁、打铁必须自身硬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格,极具时代教育意义。省委党史工办征研二处处长杨溯表示:“在今年这个建党100周年的时刻,这部话剧用详实的史料、正确的政治方向,为我们讲述王荷波具有代表性的一生,这堂党课很值得大家学习”。

首次创作革命题材的话剧稿本给大家带来不小的挑战,假期里,创作团队轮休不休,撰稿组、导演组、话剧组、服装道具组等围绕党课拍摄做好各项准备,光话剧稿本就修改了37稿,直至开拍前,个别细节部分仍在不断打磨。三天的排演录制过程,党员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台上的演员用情感充沛的话剧语言、丰富的肢体语言,在舞台上讲述着革命故事;台下的工作人员认真守好各个机位和技术岗位,听从导演调度指挥、密切配合,在暑气未消甚至十分闷热的影棚里,从早到晚,一干一天。遇到技术性故障或出现特殊状况时,大家齐心协力想办法,积极商讨解决问题。在拍摄结束后的经验交流会上,大家纷纷表示,参与排演、拍摄《一堂党课》的过程,就是全身心沉浸式上了堂生动的党课的过程,思想受洗礼,精神“再补钙”。

江苏开放大学一直重视用好用活江苏丰富的党史资源和红色精神,弘扬江苏红色文化的“江苏开放大学担当”。学校集聚资源建设优势,以传承文化、再现历史场景的纪录片为载体,收集分散在江苏各地的红色“明珠”,嵌入红色文化资源“图谱”,历时4年,制作24集红色纪录片《江苏红色文化经典》、20 集电视系列片《信仰的力量》、与秦淮区委党校联合摄制电视专题片 《红色秦淮》,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活教材”。这次创新形式拍摄《一堂党课:品重柱石的共产党人——王荷波》,既是学校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也是党员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开展“两在两同”建新功的具体行动。今后,江苏开放大学将进一步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赓续党的百年精神谱系,通过省、市、县三级联动,共同整理、挖掘、提炼江苏地域的红色文化资源,通过“大学、平台、体系”积极传播江苏红色文化,用好红色资源,集系统之力形成合力,共同擦亮江苏开放大学红色文化品牌,使之成为激励全校师生员工,激励广大江苏人民不断开拓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1882年5月19日,王荷波出生在福州一个困顿家庭。生于民族危难之际的小王荷波,在母亲的谆谆教诲下,自小励志,要报效祖国。

1916年至1923年期间,王荷波在南京浦镇机厂工作生活了七年之久,在这里,他积极投身工人运动,维护工人权益,并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成立了中共南京地区第一个党组织。

王荷波全心全意为工人办事,深受工友们的爱戴,1922年,他40岁生日时,工友们送他一块刻有“品重柱石”四个大字的木匾。

王荷波积极传播党的思想,用党的先进理论指引工人斗争方向,很快在各地建立起了工会组织。

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党的历史上第一个中央纪律检查监察机构——中央监察委员会,王荷波当选为首届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为维护党的纯洁性和促进党员队伍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舍小家,顾大家。为了保证工人革命胜利,王荷波不惜牺牲个人一切。

1927年10月18日,王荷波在北京被捕,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坚贞不屈。11月11日深夜,在北京安定门外牺牲。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团结带领人民前仆后继、顽强奋斗,将贫穷落后的旧中国改变成日益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王荷波烈士曾外孙、南京市交警四大队中队长郭鹏一直谨记曾外祖父的遗志,始终保持着共产党员应当保持的忠诚和担当。“我想告诉我的曾外祖父,哪怕历经百年,这血液依然滚烫,信念永不能忘!”

新中国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要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我们要向革命先烈表示崇高的敬意,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永远怀念他们、牢记他们,传承好他们的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