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光明日报新媒体、荔枝网新闻刊文:残奥会两成金牌得主,就读于这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https://app.gmdaily.cn/as/opened/n/2c561a70fe934053ab011caaa432a441
http://news.jstv.com/a/20210906/a08130ab222f4b0e86c153c219770099.shtml
残奥会两成金牌得主,就读于这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东京残奥会中,中国体育代表团以96金60银51铜的成绩完美收官,其中竟有17枚金牌得主来自同一所高校——江苏开放大学,占据了金牌榜的近两成!这所“盛产”残奥会冠军的学校,到底有何奥秘呢?
本届残奥会,江苏开放大学的14名运动员校友和学子,在乒乓球、击剑、举重、田径几个大项中贡献出精彩的表现,共获17金5银2铜。在东京残奥会田径项目女子铅球F34级决赛上,邹莉娟打破世界纪录获得金牌。33岁的老将荣静第三次踏上残奥会征程,依旧保持激昂的斗志,摘得两金一银一铜。在残奥会出征动员大会上作为运动员代表发言的冯攀峰,在乒乓球比赛中夺得两枚金牌……这些“高光时刻”令人难忘。
他们身上“燃爆”的自强不息精神,引起江苏开放大学一群“迷弟迷妹”的“沉浸式”追星!艺术学院许升恒表示:我相信,在不久后的将来,一批又一批的江开学子会追随着残奥健儿的脚步,学习他们的精神,为我们的祖国争取更多的荣誉!
据悉,这是该校学子继2016里约残奥会以后又一次在残奥会取得骄人战绩。那么,江苏这所大学缘何走出一批又一批残奥会冠军?学校又是如何为残疾人运动员的学习保驾护航的呢?
原来,为了帮助这些为国争光的运动员圆“大学梦”,江苏开放大学特意为他们“量身定制”了学习方案和支持服务,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保障他们训练学习“两不误”。本次参赛运动员就读于社会工作和行政管理两个专业,这两个专业同残疾运动员退役后个人创业、就业无缝对接,为他们竞技体育生涯后更好地进行职业“转型迁移”打下基础。残奥会备赛阶段,学校为运动员一对一安排教学方案,给予了最大程度上的关心,运动员们也感受到了学校的关心和鼓励。目前,在江苏开放大学全省办学系统中,连云港、盐城、昆山等地开放大学开设了残疾人教育学院,帮助更多残疾人融入社会、实现人生价值,实现个人职业发展与社会的良性互动。
记者了解到,江苏开放大学作为一所“没有围墙”“不设藩篱”的大学,她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各行各业。作为一所“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高校,江苏开放大学面向江苏人民敞开怀抱,从青年学子到耄耋老者都可以在这里实现“学习梦”。学历教育、老年教育、社会教育、职业教育、残疾人教育……学校充分满足各类人群学习需求,通过学分银行,努力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除了残奥冠军外,学校还培养出了八旬老者大学生、父子大学生、夫妻大学生、企业技能先锋大学生等各类学习者,被亲切地称为“江苏人民的大学”。
(通讯员成蕾、丁苏怡、高超,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崔兴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