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新江苏·中国江苏网、江苏文明网刊文《江苏开放大学将艺术“学堂”搬入社区 让养老生活充满“文艺范”》。原文如下:
江苏开放大学将艺术“学堂”搬入社区 让养老生活充满“文艺范”
“退休以后在家带孙子孙女,时间长了也觉得很无聊,正好我很喜欢艺术,在这边既可以学习书法绘画,又能交到很多志同道合的好朋友,这样的养老方式我喜欢。”64岁的童老先生这样说道。
从今年重阳节起,江北新区的老年人们,可以免费上社区的艺术“学堂”了!这是由江苏开放大学与南京市浦口区社会保险管理中心合办的“社保情 · 艺学堂”公益项目,旨在打造江北新区文化教育品牌,助力终身教育发展。为社区离退休人员构建一个可以交流的公共艺术平台,真正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艺术养心养老 让夕阳更美
观摩课堂在浦口区市民中心开讲,一位年龄很大的爷爷很早就过来占位置,他说,自己耳朵不太灵光,坐在第一排听得更清楚。
书桌上铺着厚厚的毛边纸,有的老人按捺不住心头的激动之情,已经开始起笔挥毫。这门课是江苏开放大学艺术学院专任教师张飞博士的书法课,张老师用生动的语言为在座的老年人们讲授了书法的工具与材料,笔墨纸砚的分类选择等学习书法的基础知识。
首节书法课气氛火热,一位文质彬彬的老先生不时同张老师互动,他对羊毫、狼毫、兼毫毛笔有什么区别侃侃而谈。很多老年人的学习劲头都很足,虽然之前对书法已有一定了解,但是现在有专业的老师系统教学,大家都听得很投入。
政校“牵手” 共同打造老年艺术“学堂”
“十四五”期间,我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将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化。为此,江苏开放大学积极同地方合作,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为浦口区企业退休职工奉上家门口的“文化盛宴”,让老人乐乐呵呵学艺术,大展身手创佳作。
10月25日,南京市浦口区人民政府与江苏开放大学共同主办,南京市社会保险管理中心指导,浦口区社会保险管理中心、江苏开放大学艺术学院与浦口区青年书法家协会共同承办的“社保情 · 艺学堂 ”公益项目启动仪式在浦口区市民中心举办,江北新区老年艺术教育政校合作从此开启了新篇章。
浦口区社会保险管理中心副主任顾俊,江苏开放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党总支部副书记黄一斓,江苏开放大学副校长吴忠宁,浦口区社会保险管理中心主任王明玉,南京市社会保险管理中心企保部副部长华铭,南京市社会保险管理中心企保部副部长王玮出席启动仪式。江苏开放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党总支部副书记黄一斓与浦口区社会保险管理中心副主任顾俊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公益合作的正式生效。
启动仪式
江苏开放大学副校长吴忠宁表示,学校作为即将成为浦口驻区高校的新型本科大学,旨在服务全民终身学习、肩负全省社区教育领域领军指导作用,愿合作双方以本次老年艺术教育公益项目为契机,集中政校双方优势创新特色,树立示范,积极推进“三区联动”,为浦口区的文化教育贡献力量。
江苏开放大学副校长吴忠宁在启动仪式上致辞
开在社区的大学课堂 提高老年人获得感和幸福感
将大学课堂搬到社区,对老人来说十分便利。腿脚不方便的陈奶奶平时很少出门,听说此次公益课项目离家不远,兴高采烈地让女儿推着轮椅来观看。还有很多老年人和老伴互相搀扶着来到现场,共同参加学习。
为了让来上课的老年人感到有趣又值得,未来,公益课项目将针对老年朋友热爱的绘画、书法、戏曲等兴趣爱好,排出一份特制的“课程表”,充分调动老年人的“艺术细胞”。
项目将主要依托江苏开放大学艺术学院师资力量,通过开展系统性培训,为老年朋友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今后,公益课堂也将按照老年人实际需求与基础,以周为频率、以期为单位,实施具体教学。
每段学习周期结束后,各班老师还会对学员学习情况开展考评,并为培训成绩合格的学员颁发江苏开放大学课程结业证书,授予相应“学分”,存储在由江苏开放大学负责运营的“江苏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网络服务平台,让老人们的学习成果得到认证。
该公益课项目为江苏开放大学在社会教育方面践行社区·校区·园区联动政策规划的先行举措。未来,江苏开放大学艺术学院将在课程设置、讲师邀请、现场组织、成果展示等环节,与浦口区社会保险管理中心紧密配合,以公益性为明确指向,坚持践行“艺术养心,精神养老”的理念,让浦口区老年人的生活充满阳光。
(记者 刘慧 通讯员 丁苏怡 马睿 王欢 姚玉/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