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住课程思政“牛鼻子” 做好社会实践“大文章”——我校召开2020年度第4次党建与思政工作会

浏览次数:934 日期:2020-09-21 作者:朱蕾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核心使命。牢牢抓住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要紧密围绕课堂教学、社会实践等各个关键点,使各类专业课程、实践活动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暑假轮休期间,我校师生通过参与培训、座谈研讨、社会实践等方式,更加深刻认识到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战略意义。9月16日下午,我校以“讲好思政金课、丰富暑期实践,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为主题召开2020年度第4次党建与思政工作会,分享学习成果、总结实践经验,着力构建立德树人长效机制,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所有课堂都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季海菊坦言,在暑期参加的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专题培训班上,最令她触动的是上海中医药大学把思政教育贯穿人体解剖学课程的全过程,尊称遗体捐献者为“大体老师”,带领学生与遗体捐献者座谈、慰问捐献者家属、参加追思会,引导学生敬畏生命。谈及体会季海菊说,我们应当用心、用功、用情,强化意识、提升能力,更好地为青年学子打牢思想根基。

在江苏省本科高校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提升培训班上,我校商学院副院长徐永兵的经验交流分享发言被媒体摘录并进行了报道。“课程思政我们没有理由不做,没有理由不能做,也没有理由做不好。”徐永兵在感悟分享时表示,课程思政推进的关键在教师,可以通过专业搭台、示范引领,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改革与实践。

暑假期间,我校学生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他们或服务社区,为乡村文明建设做贡献;或走进园区,在实习锻炼中长才干;或寻访校友,从大学精神里受教育。会上,校团委副书记尹星以“三区联动、暑期实践,着力提升实践育人成效”为题,展示了学生们丰富多彩的实践成果。

校党委书记王建明对本次党建与思政工作会经验分享、相互启发的形式表示高度认可,并在讲话中从“一深入”“二把握”“三抓住”等三个方面对我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深入”就是要将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继续引向深入。王建明强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承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本源,继承了中华优秀文化的传统根脉,赓续了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思想主张,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我们要将政治首位落到地,通过建立各级党组织“第一议题”学习制度,重点加强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习近平总书记教育论述重要讲义》及系列重要讲话的学习;要将课程思政入到心,通过典型推动、示范引领,在各个课程建设中融入思政元素;要将“三全育人”做到位,通过高度重视开放学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大思想政治工作的力度,增添思想政治工作的温度;要将典型宣传刨到根,通过跟踪采访、深度报道,树立“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典型代表,激发全校教师的积极性与创造力。“二把握”就是要正确分析和把握目前国内国际形势。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做好复杂严峻形势下的各项工作,需要从长期大势认识当前形势。面对常态化疫情防控、全球经济衰退等国际问题与复杂形势,我们要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抓好毕业生就业等民生问题。“三抓住”就是要抓住大学学术共同体的本质。掌握学术研究方法,提升科学研究能力与水平,将日常工作科学化、成果化,重视课题研究与论文发表,共同推动我校学术繁荣,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会上,王建明还借助历史典故与场景描绘向全体与会人员介绍了新校区及其周边的人文地理环境,鼓励全校教职员工将个人成长与学校事业发展紧密相连,凝心聚力推动高水平开放大学建设再攀高峰。

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金丽霞在讲话中指出,高质量党建是学校取得高质量发展的坚强政治保证,我们要牵住课程思政“牛鼻子”,做好社会实践“大文章”,讲好思政金课、丰富暑期实践,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党办、组织部、宣传部、教师工作部、巡察办、保卫部、学生工作部、工会、团委主要负责人等参加了会议并通报近期工作。各党总支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文:校办 朱蕾/图:宣传部 刘祖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