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教育部、教育厅关于疫情防控期间“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总体要求,发挥思政课和思政课教师“铸魂育人、立德树人”的关键作用,马克思主义学院认真落实学校关于疫情防控期间各项部署和要求,迅速行动、多措并举,精准施策、扎实推进疫情防控期间思政课线上教学工作。
学院高度重视,周密谋划部署。早在2月初,学院就开始部署线上教学工作。根据教务处发布的春季教学工作系列公告,学院详细梳理疫情防控期间思政课教学工作要点,列出4期任务清单和时间进程表,对开展线上教学的前期准备、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检查与总结等工作进行具体安排。2月21日,学院组织教师开展同备“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思政课,有针对性地指导教师将疫情防控有关内容融入思政课教学设计;2月29日召开教学工作视频会议,组织集中研讨交流,不断优化教学设计,丰富教学资源,创新线上实践项目,制定了完整的线上教学方案,为线上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注重平台建设,强化资源整合。学院承担全省办学系统开放教育和校本部高职教育19127名学生374个教学班级的思政课线上教学工作。《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负责人盛一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负责人汪莉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负责人杨斌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负责人陆洋四位老师及课程组成员,吸收多方优质资源,进行课程集体备课,建设江苏开放大学课程平台教学资源,并组建班级,为每一位学生配备课程导师,为线上教学的顺利展开保驾护航。
开展云端思政,传递战“疫”强音。3月2日,线上教学如期进行,127名专兼职教师开启云端思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注重将防疫抗疫与思政课教学有机结合,教育引导学生更加坚定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众志成城、同舟共济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信心和决心,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院长季海菊教授在教学中,设计了“战‘疫’·勤学”主题板块,用理性的分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认知,用温暖的语言,增强学生战疫的信心。张玉兰教授把防疫抗疫的内容融入线上实践教学,通过“疫情之问”“我的家乡抗击疫情的行动”“防疫抗疫中的法律思考”“疫情中见真情--寻找我身边的道德模范”等系列实践环节,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爱与感恩教育、法治思维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副院长张露副教授用群课堂直播的方式,诠释防疫抗疫体现的中国制度优势,分享抗击疫情中的感人故事,启发学生讲好身边的战“疫”的故事,引导学生增强当代青年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创新教学形式,提高教学实效。学院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鼓励教师多种形式开展思政教育。高杨老师制作《你上网课的样子真好看》微视频,展现疫情当下病毒隔离了校园,却隔不住少年对知识的渴望与对梦想的坚持,激发了同学们对线上学习的热情。心理课堂在疫情期间也从不断线,陆洋老师、黄敏卫老师、王继瑛老师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随时接受学生咨询,增强防疫抗疫的信心;陆洋老师还克服技术困难,创作了微视频《“宅”出的烦恼》,缓解学生的焦虑。相婷婷老师的“寄语亲人”图文作品《暖春之约》,深情感人,直扣心弦,为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加油鼓劲,在教学中传递温情,引起学生共鸣。
重视经验总结,提升教学能力。授课过程中,教师们一丝不苟,在平台和班级群中组织讨论,引导启发,答疑解惑。课后大家顾不上休息,在工作群积极开展交流,深入总结并交流教学的经验与不足,及时修正改进,为下一次的教学做好准备,切实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战“疫”时刻,学院充分调动各课程团队和广大教师积极性,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打造思政课战疫小课堂,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与实效,以实际行动助战抗“疫”战争。
(文:相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