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江苏开放大学新校区建设项目推进活动在南京市浦口区桥林新城浦口经济开发区举行。江苏省政府副省长费高云,省政府副秘书长刘大旺,省教育厅厅长葛道凯,南京市副市长邢正军,省发改委副主任刘为东,省财政厅二级巡视员徐洪林,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王国臣,浦口区区长曹海连,浦口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刘党伟,江苏开放大学党委书记王建明、校长崔新有出席活动。出席项目推进活动的还有主管部门职能处室、浦口经济开发区及桥林街道相关领导,江苏开放大学校领导、全体中层干部、师生代表、离退休老同志代表。
12月26日,《新华日报》在第10版以《江苏开放大学:让教育“开放于云端”“落地于实体”》为题,对江苏开放大学新校区建设项目进行报道,介绍了江苏开放大学成为首批开放大学试点建设单位以来取得的丰硕成果和为了更好服务江苏全民终身学习在实体建设上取得的重大突破。
以下为报道原文:
江苏开放大学: 让教育“开放于云端”“落地于实体”
江苏开放大学图文信息中心效果图
江苏开放大学新校区鸟瞰效果图
12月26日,江苏开放大学新校区建设项目推进活动,在南京市浦口区桥林新城浦口经济开发区举行。按照“一次规划,分期建设”的原则,该项目预计立项后将在3年内完成一期工程,5年内基本落成。为忠实履行“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这一时代使命,项目先期建设的后勤保障、实验实训、图书文献、信息网络、体育活动等公共设施将在建成后面向全区开放共享。待学校正式入驻后,校区不仅将为1万名在校学生和近2000名教职员工提供教育与学习平台,每年还将为2万多人次提供各类学习、培训服务,逐步发展成为辐射全省的产教融合示范区,成为线上线下、全时与非全时相结合的新型教育综合体,成为服务江苏终身教育体系完善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主功能区,让教育“开放于云端”“落地于实体”。
试点转型:高质量发展,服务江苏全民终身学习
江苏开放大学是一所由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省教育厅主管,以终身教育理念为先导,以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为宗旨,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具有独立办学自主权的新型大学。1978年,邓小平同志亲自批示创办广播电视大学。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应运而生,有效缓解了“人才奇缺”的矛盾。2012年,学校正式更名,成为全国首批开放大学试点建设单位。办学40年来,学校为全省培养了近百万“留得住、用得上、信得过”的应用型人才,优化了我省高等教育结构,拓宽了我省终身教育途径,推进了我省学习型社会建设,为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自承担试点建设任务以来,江苏开放大学加快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办好开放大学的意见》,深化教学模式探索,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在全国率先构建了覆盖全省的终身教育服务体系、率先探索了全过程个性化的学习支持与服务模式、率先创设了“时时处处”的泛在学习环境、率先开展了“学分银行”实质性运行,试点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开放大学的特色得到初步彰显,学校事业转型发展实现了重大突破。丰硕的实践成果,不仅为江苏开放大学今后的建设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积累了丰富经验,更为重要的是,为高质量“办好开放大学”增强了信心。作为一所新型大学,江苏开放大学坚持虚实结合,既是全民学习的共享平台、终身教育的支撑体系,辐射全省城乡,又是开放的大学实体,注重产教融合、线下服务。
突破瓶颈:新校区建设,提升优质教育供给能力
随着江苏开放大学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能力不断提升,办学空间分散狭小、办学资源短缺局促等问题日渐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关键瓶颈。着眼未来,江苏开放大学积极推进新校区选址建设,适度扩大校区面积,以满足开放大学的试点建设和事业发展需要。
新校区选址建设工作得到了江苏省委省政府、南京市委市政府、江苏省教育厅、江北新区管委会、浦口区委区政府等部门的关心和支持。本着加强合作、优势互补、协同创新、共谋发展的原则,去年9月,江苏开放大学与南京浦口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达成框架协议,正式启动了新校区项目筹建工作。
为勾画好新校区这张蓝图,学校深入调研,充分听取各方意见,聘请权威专业机构,最终形成总体规划方案。这次学校的“实体化”转型,打破了很多人对于开放大学是“一台电脑+一张桌子+一位老师”的网络远程教学的固化理解,让开放大学真正回归大学之根本,让课程学习与实践操作得以紧密结合,让师生面对面的教育、交流变成常态,让学校的全体成员更具归属感和凝聚力。
“三区联动”:产教服融合,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创新发展
江苏开放大学发挥教育资源优势,推动大学校区、产业园区和公共社区三区之间的联动式发展,形成资源在周边社区的集聚与共享,不断推动校区、园区和社区的融合式发展,真正形成“校区、园区、社区三区联动”的良性生态。江北新区是国家级产业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和开放合作示范新区,是全国重要的科技创新基地和先进产业基地,其中,桥林新城定位为智能制造新城、产城融合新城,重点打造区域智能制造产业基地,引导发展现代物流、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
江苏开放大学专业结构布局与江北新区尤其是桥林新城的产业发展方向高度契合。学校紧扣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打造 “物流管理”“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电子信息工程”“机电一体化”“物联网应用技术”“国际贸易实务”“电子商务”等特色重点专业。学校将紧紧围绕服务江北新区“4+2”现代产业体系,特别是桥林作为智能制造新城和产城融合新城的功能定位进行学科专业布局,打造服务智能制造的“新工科”体系,储备大量新型产业工人,提升区域整体人力资源素质,促进产教深度融合,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增强学校专业服务产业的能力,助推新区产业创新发展。同时为周边社区融入预留对接通道,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校长崔新有表示,“学校将坚持守正与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把学校建在开发区里。通过桥林新校区建设,在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撑,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作出贡献。”
未来愿景:政校企合作,打造江苏终身教育主功能区
专业与产业、校区与园区无缝对接,学生与员工、专业教师与产业导师自由转换……这是一幅新型大学的崭新图景。江苏开放大学将与浦口经济开发区以及驻区的骨干企业一道,共同打造辐射全省的产教融合示范区和线上线下、全时与非全时相结合的新型教育综合体。
未来,学校将按照大学、平台、体系“三位一体”的体系办学理念,立足南京,通过实体校园的建设,更好发挥73所市县开放大学构成的办学体系特色优势,加强全民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推进全省终身教育服务体系的完善,真正实现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学校将通过政校企全方位深度融合,建成集教育教学、在岗培训、应用研发、协同创新、科技转化、社会服务等多项功能于一体,体制新颖、机制灵活的现代创新创业中心,更好地服务江苏学习型社会建设,使教育走向开放、融合、共享。
“强富美高”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江苏时,为江苏未来发展勾画的新蓝图;为全国发展探路是中央对江苏的一贯要求。以开放大学的名义立项新校区建设,在全国尚属首例。“这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和省教育厅对开放大学建设的殷切期望,也充分体现了江苏开大人的敢为人先、责任担当和执着追求!江苏开放大学将以新校区建设为契机,努力建设高水平开放大学,更好贯彻省委省政府‘重点办好开放大学’的决策部署,更好服务江苏全民终身学习,为全国广播电视大学转型发展和开放大学实体建设提供‘江苏经验’。”校党委书记王建明对江苏开放大学未来的发展充满期待。 牛玉韬 周升普
http://xh.xhby.net/mp3/pc/c/201912/26/c729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