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2日,《新华日报》刊文《江苏开放大学:科技兴校工程助力转型发展》。
江苏开放大学:科技兴校工程助力转型发展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江苏开放大学经历了40年的快速发展。学校以终身教育理念为先导,大力实施科技兴校工程,为中国特色开放大学体系建设积极探索路径,为广播电视大学转型发展提供“江苏经验”,在新的起点上,开启了高水平开放大学建设和发展的新征程。
量质并举,人才引进,重大科研项目取得突破
“服务能力与水平的不足,表象在人才,根子在科研。没有顶天立地的科学研究,就无法较好地服务社会。我们已经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方面取得了‘零’的突破,这为我们提振了信心、提供了证明。”江苏开放大学党委书记王建明说。
2019年,在外部环境和内部改革动力的共同推动下,学校获立4项国家级科研课题,实现了国家级科研项目数量“零”的突破,科研成果质量也明显提高。
伴随着学校贯彻落实江苏省“科技改革30条”,以及深化科研领域的改革,江苏开放大学科研成果的质和量逐年升高,2018年学校SCI、EI、CSSCI等核心期刊论文数量破百,15项优秀科研成果获江苏省教育教学与研究成果奖、江苏省社科应用精品工程奖等。
“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高校完成科学研究的基本前提。近年来,江苏开放大学不断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坚持引育并举,引进和培育出一批又一批好教师,建设了一支具有‘开大特色’的科研队伍。”江苏开放大学校长崔新有说。学校注重人才队伍建设,坚持教科研并重,推动科研学术团队、学科建设团队、教学骨干团队互动一体化发展,在团队合作与学科交叉中,培养教科研骨干,使之发挥中坚力量。
凝炼特色,搭建平台,打造终身教育研究阵地
科研平台是科技创新的研发平台和科技成果的孵化基地,是培养和聚集高水平科技人员的重要载体。
江苏开放大学为推动科技兴校工程,与相关政府部门、行业企业、科研院所、普通高校等单位加强联系,加快推进校外科研平台的立项建设,重视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研究,深化校企合作研究,借助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带动学校科研水平升级。2018年底,学校申报的“城市水体修复功能材料”科研平台,获立江苏省教育厅工程技术中心,为学校科研事业向更高水平冲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校特色期刊《终身教育研究》以终身教育研究为特色,坚持开放办刊,凝聚国内终身教育领域专家学者力量,不断提升刊物质量,办刊水平和影响力显著提升,成为国内终身教育相关学术研究成果发布的第一阵地。期刊影响因子提高到0.934,2018年至2019年上半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总数为26篇,2018年期刊转载率居成人教育学学科期刊第1位、教育学学科期刊第11位。该期刊连续三届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2018年成为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AMI综合评价(新刊)入库期刊。
全面动员,施策发力,科研氛围愈发浓厚
江苏开放大学高度重视科研工作,实施“科技兴校工程”。近年来,该校用于科研项目研究、知识产权申请、科研团队建设、学术交流等方面经费逐年加大,学术活动不断丰富,学术文化氛围渐浓,办学系统对于科研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校内学术交流活动走向高质量、专业化、多样化。
学校注重营造浓郁的科研氛围,搭建学术科研交流平台,梳理、解读、宣传学校科研政策,邀请专家精准指导,不断完善二级学院科研绩效考核机制,为研究者提供了“肥沃土壤”。“成功不是偶然的,成功也不是必然的,学校组建专家库,对每个人提供点对点辅导,嘘寒问暖,无微不至,我们真的是没有办法不去努力。”今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的干方群博士感慨地说。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引领,以跨学科、跨领域科研团队建设为抓手,紧紧围绕学科与学位点建设要求,不断凝练科研方向,实现科研工作由重数量向重质量、重水平转变。
江苏开放大学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教育部、科技部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教育和科研改革的重要部署。近两年,该校共制定21项科研顶层设计及管理文件,狠抓产研合作、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重点任务的推进;建立以科技创新质量、贡献为导向的分类评价体系,完善考评机制,充分发挥制度的激励、导向和保障作用。
精准合作,创新举措,产学研合作日趋深化
为实现高校科技和人才资源优势、地方产业和政策优势与企业创新主体的高效叠加,江苏开放大学重视产学研工作的推进,不断探索社会服务的新模式和新机制。
校领导带队深入企业实地调研,与多家大型企事业单位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共推产研合作。各个学院积极利用校友资源开展各类合作。2018年成立的无障碍环境建设协同研究中心,为江苏省住建厅提供《江苏省无障碍环境建设导则》《江苏省无障碍环境建设验收导则》等编制服务,与昆山市残联、响水县残联签订了无障碍环境建设合作项目,签订了共计50余万元的技术服务合同。
近两年,江苏开放大学共签订横向合同46项,合同金额347.1万,单项横向合同经费有突破,发明专利占比逐年提高,科技成果项目转化步伐加快,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稳步提升。江苏开放大学立足企业、瞄准行业、服务产业,深化产学研合作,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江苏开放大学特色的创新之路。
风劲扬帆正当时,砥砺奋进书华章。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江苏省“科技改革30条”的贯彻落实之年。江苏开放大学将继续站在高水平开放大学的角度,抓住机遇,坚持改革,实施“科技兴校工程”,为建设高水平开放大学做贡献!
孙 旭 石 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