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中国江苏网刊文:《江苏开放大学:让“学习强国”成为党员指尖上的 “加油站”》

浏览次数:1837 日期:2019-11-13 作者:丁苏怡

11月12日,“学习强国”、中国江苏网刊文:《江苏开放大学:让“学习强国”成为党员指尖上的 “加油站”》。

  

江苏开放大学:让“学习强国”成为党员指尖上的 “加油站”

交汇点讯 自中宣部“学习强国APP”上线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成为了江苏开放大学广大党员干部的“关键词”。“学习强国”丰富多彩的学习形式、翔实新颖的学习内容、畅通便利的学习渠道,提高了党员掌握国内外时政动态的时效性,为党员筑牢精神家园提供了有利条件,也为江苏开放大学的高质量发展增添了动力,为学校教学科研、信息平台建设、资源建设提供了优秀的模板,真正成为党员指尖上的 “加油站”。

每日三问,让学习颇有成效

“我学习了吗?我学合格了吗?我学了之后结合学校实际了吗?”这是江苏开放大学校党委书记王建明提出的“学习强国每日三问”。作为一名“学习强国”积分已达11000多分的“学习标兵”,王建明的“每日三问”不仅结合了个人学习体会,还结合了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本质内涵,从学习动机、学习成效、学习应用方面帮助党员更好地开展学习,提出了自我审视和学习实践的要求。

学校党委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学习强国”平台的学习使用工作,根据省委教育工委要求,今年的2月28日前,江苏开放大学建立了学校党委学习组织,并构建了“党委-党总支-党支部”的组织架构,组织全体在校党员注册下载并加入学校学习组织。截至今日,学校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注册人数为483人,学习人均积分长期位居全省高校排名单位第一。人均积分40.93,比第二名(36.74分)高出4.19分。

王建明强调:“要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教育引导广大师生,进一步强化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推进学习落实落细,确保‘学习强国’平台成为广大师生日常学习生活的重要载体,为学校发展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思想保障。”,如今,“学习强国”已然成为全校广大师生党员的充电学习重要工具、培根铸魂的精神源泉、干事创业的动力基础。

学以致用,让学习推动工作

“学习强国”平台自上线以来,不仅促进了党员学习教育的常态化、制度化,也为学校发展、教学科研、信息平台建设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和借鉴。

“学习强国”成为党员理论学习的充电器。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学习强国”的“主题教育在高校”版块成为了江苏开放大学全体党员干部的行动指南,通过阅读文章,参考先进高校典型的做法,明确了学习方向,鼓足干劲,为早日建成高水平的开放大学而努力奋斗。此外,“学习强国”的“听原著”、“听理论”版块,让原著“活起来”,成为大家学习的重要资料,为主题教育真正学懂弄通做实提供了源动力。

“学习强国”成为高校教学科研的助推器。江苏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陆洋,活用善用“学习强国”,将其作为教学资源应用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上,获得了强烈的反响。在讲到“理想信念”课程时,陆洋老师在课件中插入了“学习强国”中《王继才:守岛卫国32年 无怨无悔》的短视频,让学生在学习先进人物中树立理想信念。“学习强国”的视频感染了学生,点缀了课堂,增强了教育教学的交互性,调动了学生的兴趣。除了课上用作优质教学资源,课后,“学习强国”也成为学生预习的重要工具。平时,陆洋是个有心的“收藏家”,刷“学习强国”时,看到和思政课相关的文章视频,都会收藏并分享给学生,让他们认真阅读观看,并在课堂上谈分享体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在于立德树人,江苏开放大学教师利用“学习强国”促进教学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是思想教育的创新探索,也成为新形势下强化理论武装的重要手段。

“学习强国”成为信息平台搭建的参照物。江苏开放大学信息化处在学校信息化平台建设中自觉借鉴“学习强国”融合的理念。作为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整合共享各类优质教育资源,实施远程开放教育的新型高等学校,江苏开放大学利用远程教育特色,借鉴“学习强国”的平台建设经验和共享教育资源的优秀模板,构建了一点多线、一体多面的多功能智慧校园平台,建立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习服务与管理、校园行政管理四大系统,线上线下结合,实现用户与平台、前端学习与后台管理、学习行为分析与学习积分管理、获取学习内容与交流学习心得、学习成果认证积累转换等等,平台系统之间相互关联、彼此呼应、环环相扣,逐步实现关联度高、系统性强、参与面广的学习生态,达到以信息技术支撑学校建设的目的。学习强国犹如一面镜子,助力形成江苏开放大学人人想学、人人可学、人人比学,学有所依、学有所成、学有所得,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

“学习强国”成为开放资源建设的指挥棒。江苏开放大学实现了从学习“学习强国”资源,到向“学习强国”推荐资源并得到采用的突破,学校以弘扬红色文化基因为信念,制作了纪录片《江苏红色文化经典》,其中《战地黄花分外香——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和《新四军在江南——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丹阳上海战役旧址纪念馆》三个纪录片,已被“学习强国”学习平台采用。《江苏红色文化经典》是通过采访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有关专家以及20个红色教育基地,制作完成的红色文化教育纪录片,是由江苏开放大学社会教育处和资源建设中心自主开发的优质社会教育资源。该片通过讲述江苏红色故事,弘扬革命传统和红色文化,彰显红色江苏风采。江苏开放大学以“学习强国”平台的学习资源为标杆,努力提高学习资源开发的质量建设,并通过网上学习平台分享普惠、公益性质的学习资源,在服务全民教育、社会教育方面“落地开花”。

自学自测,掀起比学赶超热潮

最近,“今天你 ‘学习强国’了吗?”成为了江苏开放大学财务处的流行语。财务处16名教职工中共有5人获得学习积分全校排名前40,这样的骄人成绩背后,是一股比学赶超的热潮在涌动。财务处自从“学习强国”平台上线以来,就确立了“领学”的制度,由财务处长许浩做领学人,通过部门领导带头学的方式树立学习的标杆,激励部门每位教职工比一比、学一学。财务处的童晓萍和王春凤老师一直是“学习强国”上的“竞争对手”,她们你追我赶,学出劲头,排名一直不分上下。在这样浓郁的学习氛围中,大家从刚开始的“督促学”,到后来形成习惯的“自觉学”,将学习作为心底的价值追求。

扎实有序地进行“学习强国”的学习,促进了财务处的部门党建和业务融合,也使得江苏开放大学的财务服务更有温度。财务处创设“三突出三优化”服务品牌,聚焦需求导向,创新工作方式,进一步优化基础服务、个性服务、专业服务,让师生员工有干事之心,无后顾之忧。财务处主动适应师生需求,探索个性化解决方案,强化学院联络服务、升级一卡通6.0版、创新线上收费方式,并致力于构建“全覆盖、立体式、多方位”的素质提升体系,不断提升财务管理服务的质量、精度和效能,让财务工作更有质感,财务处也因此获得2015-2019年度江苏省教育会计学会工作先进单位。“学习强国”的比学赶超带来了财务工作质的飞跃,从“学习强国”中汲取知识、为自己“充电”,既强化了大家的理论素养,也增强了每个人的服务意识。

江苏开放大学教职工比学赶超,线下交流,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很多党员养成了坚持学习的好习惯。学习报表功能上线后,党员们每天上班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手机,看看自己在组内的排名和全国的总排名,只要自己上升了一名就感到由衷的开心。排名制度是一种激励,更让大家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学习强国”成为促进个人成长、增强队伍凝聚力的核心力量。

嵌入日常,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江苏开放大学“学习强国”小组排名第一的黄雁,将“学习强国”搬到自家的餐桌上,利用饭前短暂的闲暇时光,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他不仅自己学,还和家人一起学,并常常和妻子比赛学,造就了积极和谐的“家庭学”学习氛围。此外,“师生学”的风气在学校也十分盛行。商学院的周忠浩老师是“学习强国”的忠实粉丝,在自己学习之余,他常常带动班级的学生党员共同学,比赛学,通过“学习强国”,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除了党员个人学,艺术学院(健康学院)党总支第二党支部还举办了“学习强国”平台学习分享会,党员相互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集体学”让“学习强国”的成果得到发散,让学习的氛围更加浓厚,推动学习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

“学习强国”正在逐步成为学校教职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江苏开放大学刘惟民老师说:“ ‘学习强国’不仅能第一时间阅读最新的时政新闻,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还能学传统文化,看美丽风景,赏世界奇观。挑战答题环节更是刺激有趣,包罗万象的题目让我学到了各种知识。”资源建设中心副主任张知慧说:“学习为我的生活和工作打开一扇窗。在‘学习强国’上有着太多利于工作的资讯信息,有着太多富含正能量的人和事,学习大大净化了我的精神世界,强化了我的职业道德,激发了我的工作热情,更新了我的管理理念,提升了我的工作质量。事业发展没有止境,学习就没有止境!”

“学习强国”激发着江苏开放大学广大党员群众自上而下、自内而外的学习热情,地铁上、电梯上、餐桌上……在碎片化的时间中,大家随时随地在汲取知识的养分。“学习强国”的出现,为教职工提供了内容丰富的学习载体,为学习赋予了新的“打开方式”,每天醒来和睡觉前刷“学习强国”,成为了江苏开放大学教职工的“日常打卡”。

 “学习强国APP”对于开放大学的重要意义,不仅仅在于为教职工提供学习平台,更在于提供了一个开放教育的概念和资源共享的模板。当今社会和网络空间呼唤正确的知识信息、权威的学习内容,期待有效的学习方法、先进的学习功能、良好的学习效果。“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拓展学习资源,一切围绕学习,一切从学习出发,实现“应学皆有”“所有皆学”。江苏开放大学将以“学习强国”为学习载体和工作抓手,不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不断促进学校建设和远程教育的发展,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