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旧版
校友之家
English
江苏开放大学
学校概况
学校简介
学校章程
现任领导
历史沿革
1970s
1990s
2000s
2010s
2020s
通讯录
市县开放大学
学校形象识别系统UIS
理念识别系统
视觉识别系统
机构设置
教学部门
商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
环境生态学院
设计学院
艺术学院
教育学院
外国语学院
公共管理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乡村振兴学院
老年发展学院
国开分部教学管理中心(燎原学校)
职能部门
学校办公室
纪检监察机构
巡察办
党委组织部(党校)
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
党委统战部、机关党委
党委教师工作部、人事处
党委学生工作部、学工处
党委保卫部、保卫处
发展规划处
财务处(结算中心)
审计处
教务处
科学技术处
社会科学处
社会教育处
数字化建设中心
招生工作处
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
后勤管理处
国有资产管理处(招投标管理办公室)
基本建设处(新校区建设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离退休工作处
工会
团委(大学生艺术中心)
教育科学研究院
老年文化与艺术研究所
健康养生研究所
江苏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管理中心
图书馆
资源建设中心
学历教育
本科
工程管理
文化产业管理
环境工程
农业资源与环境
物流管理
行政管理
财务管理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艺术教育
市场营销
电子商务
环境科学
学前教育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工程造价
土木工程
风景园林
公共事业管理
汉语国际教育
表演
跨境电子商务
视觉传达设计
商务英语
软件工程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人工智能
影视摄影与制作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机器人工程
数字媒体艺术
知识产权
思想政治教育
供应链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城乡规划
环境设计
植物科学与技术
农林经济管理
物联网工程
工艺美术
专科
大数据与会计
工商企业管理
行政管理
建设工程管理
机电一体化技术
软件技术
人物形象设计(定向招生)
戏曲表演(定向招生)
电子商务
中文
摄影与摄像艺术
休闲体育
连锁经营与管理
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工业机器人技术
无人机应用技术
社会教育
老年教育
江苏老年开放大学
江苏老年教育网
招生服务
科学研究
科学技术处
社会科学处
终身教育研究杂志
江苏省终身教育研究会
学分银行
公共服务
校历
融合门户
月明在线
招标公告
图书馆
学术动态
学术活动
学术成果
学术报告
首页
学术动态
学术活动
2024/12/06
12月5日下午,教育学院举办了“江苏遗迹文学与文化研究”科研团队专家论证指导会。此次会议特邀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南京市文联副主席、南京市民协主席季中扬作为论证指导专家,就科研团队的建设与科研工作的开展进行指导。会议由“江苏遗迹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李春燕主持,人文素养教学部的教师参加了此次会议。季中扬教授对江苏遗迹文学与文化研究团队的发展进行了指导,指出团队研究不仅有助于保护和传承江苏地区丰富的文化遗产,还能为相关学科的发展提供新的视角和研究材料。他建议科研团队在研究过程中,应注重跨学科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民俗学、历史学、文学、人类学、文化地理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并结合田野调查,开展横向比较研究,以期获得更全面深入的研究成果。此次讲座为团队成员提供了宝贵的学术视角和实践思路。科研团队将以此次论证指导会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团队建设,深化与学界的联系与合作,加强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的紧密结合,不断提升团队的科研能力和专业水平,努力形成高质量研究成果。(文/图:冯攀静;审核:吴杰)
教育学院举办“江苏遗迹文学与文化研究”科研团队专家论证指导会
12月5日下午,教育学院举办了“江苏遗迹文学与文化研究”科研团队专家论证指导会。此次会议特邀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南京市文联副主席、南京市民协主席季中扬作为论证指导专家,就科研团队的建设与科研工作的开展进行指导。会议由“江苏遗迹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李春燕主持,人文素养教学部的教师参加了此次会议。季中扬教授对江苏遗迹文学与文化研究团队的发展进行了指导,指出团队研究不仅有助于保护和传承江苏地区丰富的文化遗产,还能为相关学科的发展提供新的视角和研究材料。他建议科研团队在研究过程中,应注重跨学科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民俗学、历史学、文学、人类学、文化地理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并结合田野调查,开展横向比较研究,以期获得更全面深入的研究成果。此次讲座为团队成员提供了宝贵的学术视角和实践思路。科研团队将以此次论证指导会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团队建设,深化与学界的联系与合作,加强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的紧密结合,不断提升团队的科研能力和专业水平,努力形成高质量研究成果。(文/图:冯攀静;审核:吴杰)
2024/12/06
12月2日,设计学院召开2025年高级别课题申报动员大会,会议由副院长孟刚主持,学院博士教师和科研骨干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主要分为三个部分进行。第一部分,学院就2024年高级别课题申报和立项情况进行了总结,并结合专家意见针对每位申报人员前期提交的项目书进行了分析。第二部分,基于目前学院教师科研情况,学院对2025年学院高级别课题申报工作进行了部署。第三部分,参会教师进行交流与讨论,副院长孟刚就会议内容进行了总结,希望博士教师和科研骨干加强学术交流,有效提高科研能力。(文:潘玥/图:刘高璐;审核:谢冬冰)
设计学院召开2025年高级别课题申报动员大会
12月2日,设计学院召开2025年高级别课题申报动员大会,会议由副院长孟刚主持,学院博士教师和科研骨干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主要分为三个部分进行。第一部分,学院就2024年高级别课题申报和立项情况进行了总结,并结合专家意见针对每位申报人员前期提交的项目书进行了分析。第二部分,基于目前学院教师科研情况,学院对2025年学院高级别课题申报工作进行了部署。第三部分,参会教师进行交流与讨论,副院长孟刚就会议内容进行了总结,希望博士教师和科研骨干加强学术交流,有效提高科研能力。(文:潘玥/图:刘高璐;审核:谢冬冰)
2024/12/05
11月1日至26日期间,我校科技处围绕2025年度高级别项目申报,精心策划并成功举办了旨在提升自然科学研究学术能力的系列培训活动。副校长张晓出席培训讲活动并作动员讲话,各学院拟申报2025年度科技类高级别项目的相关教师160余人参加了培训。系列培训由科技处处长侯新宇主持。本次培训作为我校推进高层次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工作的重要环节,旨在通过系统性、针对性的培训,全面提升教师项目申报的质量与水平,为2025年度国家项目申报及立项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同时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激发创新活力。张晓在培训首讲中强调,申报教师应深刻理解国家级项目申报的导向与要求,从国家发展战略高度出发,精心选题策划,深入挖掘项目价值。她指出,申报者需系统梳理前期研究成果,科学规划未来研究路径,构建积累性与阶梯性的项目申报策略。同时,鼓励教师加强团队协作,广泛汲取学术资源,为项目论证提供有力支撑,为科学研究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石。她勉励全体参训教师,以此次培训为新的起点,不断提升个人学术造诣,推动我校科研工作迈向新高度,为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侯新宇表示,此次系列培训活动是辅导我校申报国家级项目的重要举措,希望所有参会
我校举办自然科学研究学术能力提升系列培训活动
11月1日至26日期间,我校科技处围绕2025年度高级别项目申报,精心策划并成功举办了旨在提升自然科学研究学术能力的系列培训活动。副校长张晓出席培训讲活动并作动员讲话,各学院拟申报2025年度科技类高级别项目的相关教师160余人参加了培训。系列培训由科技处处长侯新宇主持。本次培训作为我校推进高层次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工作的重要环节,旨在通过系统性、针对性的培训,全面提升教师项目申报的质量与水平,为2025年度国家项目申报及立项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同时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激发创新活力。张晓在培训首讲中强调,申报教师应深刻理解国家级项目申报的导向与要求,从国家发展战略高度出发,精心选题策划,深入挖掘项目价值。她指出,申报者需系统梳理前期研究成果,科学规划未来研究路径,构建积累性与阶梯性的项目申报策略。同时,鼓励教师加强团队协作,广泛汲取学术资源,为项目论证提供有力支撑,为科学研究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石。她勉励全体参训教师,以此次培训为新的起点,不断提升个人学术造诣,推动我校科研工作迈向新高度,为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侯新宇表示,此次系列培训活动是辅导我校申报国家级项目的重要举措,希望所有参会
2024/12/05
11月29日,环境生态学院在应天校区教学楼举办了主题为“从‘头脑风暴’到‘文化复兴’:设计思维如何重塑景观设计的未来?”的学术讲座,邀请到了安徽农业大学园林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郑婕博士作为主讲嘉宾,与我院师生共同探讨设计思维在当代景观设计领域的创新应用与未来发展,风景园林系教师、全体环境艺术设计与风景园林设计专业学生参加讲座,段英书记主持本次讲座。在讲座中,郑婕老师结合自身丰富的教学研究经验,分享了设计思维在景观设计实践中的诸多案例。郑婕老师以“头脑风暴”为引,阐述了设计思维在激发创新思维和解决复杂问题中的核心作用。她强调,设计思维不仅仅是一种方法论,更是一种文化,它鼓励我们从用户的角度出发,通过同理心去理解需求,进而创造出更具人文关怀和实用性的设计解决方案。此外,郑老师还探讨了“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她认为景观设计不仅是空间的塑造,更是文化的传承,需要以设计思维推动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实现景观设计的可持续发展、推动“文化复兴”。郑婕老师的讲座视野开阔,内涵丰富,不仅让全体学生深入了解设计思维的形成方式,也展现了高水平设计课的授课模式与课程设计,对于全体教师也具有深刻借鉴意义,为
环境生态学院开展科技活动月系列讲座
11月29日,环境生态学院在应天校区教学楼举办了主题为“从‘头脑风暴’到‘文化复兴’:设计思维如何重塑景观设计的未来?”的学术讲座,邀请到了安徽农业大学园林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郑婕博士作为主讲嘉宾,与我院师生共同探讨设计思维在当代景观设计领域的创新应用与未来发展,风景园林系教师、全体环境艺术设计与风景园林设计专业学生参加讲座,段英书记主持本次讲座。在讲座中,郑婕老师结合自身丰富的教学研究经验,分享了设计思维在景观设计实践中的诸多案例。郑婕老师以“头脑风暴”为引,阐述了设计思维在激发创新思维和解决复杂问题中的核心作用。她强调,设计思维不仅仅是一种方法论,更是一种文化,它鼓励我们从用户的角度出发,通过同理心去理解需求,进而创造出更具人文关怀和实用性的设计解决方案。此外,郑老师还探讨了“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她认为景观设计不仅是空间的塑造,更是文化的传承,需要以设计思维推动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实现景观设计的可持续发展、推动“文化复兴”。郑婕老师的讲座视野开阔,内涵丰富,不仅让全体学生深入了解设计思维的形成方式,也展现了高水平设计课的授课模式与课程设计,对于全体教师也具有深刻借鉴意义,为
2024/12/03
11月26日,2024年湖北省基层农技协组织提能培训经验交流巡讲活动在襄阳职业技术学院举行。全省近百位基层农技协领班人、骨干,各市、州科协相关负责人以及有关高校院所专家代表参加活动。乡村振兴学院袁灿生教授受邀作为主讲嘉宾,作题以“新阶段农技协组织建设与创新发展”的主题培训。袁灿生从“三农”领域几个重要问题入手,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论述与党中央相关政策精神,回顾了我国农技协发展历程,分析了农技协发展现状、成效与存在的问题困难,结合国内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经验启示,提出了新阶段农技协组织建设与创新发展对策。参训学员认认真真地听讲并记录,时不时地用手机拍照收藏课程页面,现场学习气氛十分浓厚。培训结束后,学员们纷纷表示收获满满、意犹未尽,许多学员主动与老师加微信互动交流,他们普遍认为,此次培训较好地解答了平时工作中的经常性困惑和遇到的关键性问题,为如何进一步推动农技协组织建设与创新发展、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支撑乡村全面振兴增添了新动力和新思路。(图文:周羡蕾;审核:袁灿生)
乡村振兴学院袁灿生为湖北省基层农技协组织提能培训班授课
11月26日,2024年湖北省基层农技协组织提能培训经验交流巡讲活动在襄阳职业技术学院举行。全省近百位基层农技协领班人、骨干,各市、州科协相关负责人以及有关高校院所专家代表参加活动。乡村振兴学院袁灿生教授受邀作为主讲嘉宾,作题以“新阶段农技协组织建设与创新发展”的主题培训。袁灿生从“三农”领域几个重要问题入手,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论述与党中央相关政策精神,回顾了我国农技协发展历程,分析了农技协发展现状、成效与存在的问题困难,结合国内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经验启示,提出了新阶段农技协组织建设与创新发展对策。参训学员认认真真地听讲并记录,时不时地用手机拍照收藏课程页面,现场学习气氛十分浓厚。培训结束后,学员们纷纷表示收获满满、意犹未尽,许多学员主动与老师加微信互动交流,他们普遍认为,此次培训较好地解答了平时工作中的经常性困惑和遇到的关键性问题,为如何进一步推动农技协组织建设与创新发展、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支撑乡村全面振兴增添了新动力和新思路。(图文:周羡蕾;审核:袁灿生)
2024/12/03
11月22-24日,由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福建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福建省归国华侨联合会指导,福建技术师范学院与福州新区元洪功能区管委会联合主办的“2024中印尼人文交流发展国际会议”在福建省福清市召开,来自中印尼两国政府部门、高校、智库、媒体和行业企业、社会组织的代表近300人参加了会议。我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研部常小竹博士受邀参会,并在分论坛上做报告。本次会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关于推进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和中印尼命运共同体建设的联合声明》发布后举办的规模最大、参与面最广的一次中印尼人文交流国际会议,也是中印尼两国交往中第一场由两国高校、园区、行业企业共同参与、共同推进的、具有鲜明产学研融合特征的人文交流活动。常小竹在分论坛上作了题为“印度尼西亚三语学校华文教学的现状、困境与展望——基于崇文、棉中两校的调查分析”的报告。她在梳理华文教育相关文献和数据基础上,通过与两校负责人、教师及相关教育人士等的访谈交流,深度解析三语学校当前的办学现状及所面临的问题,并尝试性地提出对策建议。会议期间,常小竹积极与专家学者进行交流,介绍了江苏开放大学的办学模式、人才培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受邀参加2024中印尼人文交流发展国际会议并做分论坛报告
11月22-24日,由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福建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福建省归国华侨联合会指导,福建技术师范学院与福州新区元洪功能区管委会联合主办的“2024中印尼人文交流发展国际会议”在福建省福清市召开,来自中印尼两国政府部门、高校、智库、媒体和行业企业、社会组织的代表近300人参加了会议。我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研部常小竹博士受邀参会,并在分论坛上做报告。本次会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关于推进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和中印尼命运共同体建设的联合声明》发布后举办的规模最大、参与面最广的一次中印尼人文交流国际会议,也是中印尼两国交往中第一场由两国高校、园区、行业企业共同参与、共同推进的、具有鲜明产学研融合特征的人文交流活动。常小竹在分论坛上作了题为“印度尼西亚三语学校华文教学的现状、困境与展望——基于崇文、棉中两校的调查分析”的报告。她在梳理华文教育相关文献和数据基础上,通过与两校负责人、教师及相关教育人士等的访谈交流,深度解析三语学校当前的办学现状及所面临的问题,并尝试性地提出对策建议。会议期间,常小竹积极与专家学者进行交流,介绍了江苏开放大学的办学模式、人才培
2024/12/02
为开阔研究视野,加强学术交流,12月1日,教育学院江苏遗迹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团队一行赴昆山参加江苏省社科界第十八届学术大会聚焦(专场二)学术研讨会。此次会议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江苏省终身教育研究会承办,本次学术聚焦专场议题为“加强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推动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建设走在前”。团队成员上午学习了江苏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张新科教授的《大运河文化中的英雄文化》;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士林教授的《千年运河焕新与未来运河已来》;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原党委书记、院长夏锦文教授的《悠悠运河水韵文脉——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江苏实践》等专题报告,从运河文学故事挖掘、运河文化遗迹保护利用、文化遗产立法保护等不同维度,了解了大运河文化的来龙去脉、传承保护及利用的情况。下午参加“大运河文化保护与传承”分论坛,通过不同学科背景的专家与发言人的汇报,进一步深入了解了各个专业对于运河文化的研究路径与丰硕成果。大运河文化研究与江苏遗迹文学文化研究有密切的联系,此次参会对于团队成员研究思想的碰撞、选题的凝练、视野的开阔、研究方法的借鉴有积极作用,进一步推动了整个科研平台的建设。另
教育学院江苏遗迹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团队参加江苏省社科界第十八届学术大会
为开阔研究视野,加强学术交流,12月1日,教育学院江苏遗迹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团队一行赴昆山参加江苏省社科界第十八届学术大会聚焦(专场二)学术研讨会。此次会议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江苏省终身教育研究会承办,本次学术聚焦专场议题为“加强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推动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建设走在前”。团队成员上午学习了江苏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张新科教授的《大运河文化中的英雄文化》;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士林教授的《千年运河焕新与未来运河已来》;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原党委书记、院长夏锦文教授的《悠悠运河水韵文脉——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江苏实践》等专题报告,从运河文学故事挖掘、运河文化遗迹保护利用、文化遗产立法保护等不同维度,了解了大运河文化的来龙去脉、传承保护及利用的情况。下午参加“大运河文化保护与传承”分论坛,通过不同学科背景的专家与发言人的汇报,进一步深入了解了各个专业对于运河文化的研究路径与丰硕成果。大运河文化研究与江苏遗迹文学文化研究有密切的联系,此次参会对于团队成员研究思想的碰撞、选题的凝练、视野的开阔、研究方法的借鉴有积极作用,进一步推动了整个科研平台的建设。另
2024/12/02
11月25日下午,江苏省数字经济发展论坛暨江苏省企联产业数字化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南京举办。校长、江苏创新生态研究院院长丁荣余受邀出席并作《合力创建“数智经济新生态”》主旨报告。来自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河海大学、江苏大学等知名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及从事大数据、信息化、人工智能的企业界代表200多人参加本次活动。丁荣余认为,经济的基本面不再是平行的产业链,而是叠加的生态圈层。产业之间的融合表现为三个系统,即底层共享、中层互联、表层互通。底层共享即任何产业都必须基于共同的基础级软、硬件。芯片、开发语言、通讯标准及云计算能力等成为几乎所有产业的“上游”;中层互联即任何产业都在寻求打通产能单元,连通供需网络,形成协同效应,如工业互联网、能源互联网或消费互联网,先在产业链群中横向打通,再逐步扩展到其他产业链群;表层互通即任何产业的产品和服务,在应用或消费场景上将逐步打通和融合。本次论坛还探讨了数字经济时代下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重点关注数字技术的创新应用、产业数字化转型路径、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模式探索,以及数字经济发展中的人才培养与信息安全等核心议题,以期为江苏省数字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助
校长丁荣余受邀出席江苏省数字经济发展论坛并作主旨报告
11月25日下午,江苏省数字经济发展论坛暨江苏省企联产业数字化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南京举办。校长、江苏创新生态研究院院长丁荣余受邀出席并作《合力创建“数智经济新生态”》主旨报告。来自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河海大学、江苏大学等知名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及从事大数据、信息化、人工智能的企业界代表200多人参加本次活动。丁荣余认为,经济的基本面不再是平行的产业链,而是叠加的生态圈层。产业之间的融合表现为三个系统,即底层共享、中层互联、表层互通。底层共享即任何产业都必须基于共同的基础级软、硬件。芯片、开发语言、通讯标准及云计算能力等成为几乎所有产业的“上游”;中层互联即任何产业都在寻求打通产能单元,连通供需网络,形成协同效应,如工业互联网、能源互联网或消费互联网,先在产业链群中横向打通,再逐步扩展到其他产业链群;表层互通即任何产业的产品和服务,在应用或消费场景上将逐步打通和融合。本次论坛还探讨了数字经济时代下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重点关注数字技术的创新应用、产业数字化转型路径、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模式探索,以及数字经济发展中的人才培养与信息安全等核心议题,以期为江苏省数字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助
2024/11/29
为进一步推进教育数字化,加强语言数字化团队建设,汇聚科研力量,提升教学质量与科研水平,外国语学院于11月27日下午14点,在综合楼2楼第四会议室举办了主题为“AI提示词设计及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主讲人是南京大学王海啸教授,外国语学院院长孙雁冰主持,学院大学英语全体任课教师参加。本次会议采用线上、线下同步进行的方式面向全省办学系统语言类教师开展。王海啸是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委员,江苏省高等学校外国语教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江苏省外国语言学会副会长,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语言智能教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研究方向为二语习得与教学、语言测试、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主持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等。此次讲座,王海啸以生成式AI与提示词工程为背景,讨论提示词设计的基本策略,并结合大学英语教学的实践,介绍了10种常用的提示词模式及其应用。最后,王海啸对几个大学英语活动设计中的提示词综合实践案例进行了分析。通过此次讲座,参会教师对AI提示词设计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外国语学院举办“AI提示词设计及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主题讲座
为进一步推进教育数字化,加强语言数字化团队建设,汇聚科研力量,提升教学质量与科研水平,外国语学院于11月27日下午14点,在综合楼2楼第四会议室举办了主题为“AI提示词设计及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主讲人是南京大学王海啸教授,外国语学院院长孙雁冰主持,学院大学英语全体任课教师参加。本次会议采用线上、线下同步进行的方式面向全省办学系统语言类教师开展。王海啸是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委员,江苏省高等学校外国语教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江苏省外国语言学会副会长,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语言智能教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研究方向为二语习得与教学、语言测试、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主持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等。此次讲座,王海啸以生成式AI与提示词工程为背景,讨论提示词设计的基本策略,并结合大学英语教学的实践,介绍了10种常用的提示词模式及其应用。最后,王海啸对几个大学英语活动设计中的提示词综合实践案例进行了分析。通过此次讲座,参会教师对AI提示词设计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教育学院举办“江苏遗迹文学与文化研究”科研团队专家论证指导会
2024-12-06
12月5日下午,教育学院举办了“江苏遗迹文学与文化研究”科研团队专家论证指导会。此次会议特邀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南京市文联副主席、南京市民协主席季中扬作为论证指导专家,就科研团队的建设与科研工作的开展进行指导。会议由“江苏遗迹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李春燕主持,人文素养教学部的教师参加了此次会议。季中扬教授对江苏遗迹文学与文化研究团队的发展进行了指导,指出团队研究不仅有助于保护和传承江苏地区丰富的文化遗产,还能为相关学科的发展提供新的视角和研究材料。他建议科研团队在研究过程中,应注重跨学科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民俗学、历史学、文学、人类学、文化地理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并结合田野调查,开展横向比较研究,以期获得更全面深入的研究成果。此次讲座为团队成员提供了宝贵的学术视角和实践思路。科研团队将以此次论证指导会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团队建设,深化与学界的联系与合作,加强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的紧密结合,不断提升团队的科研能力和专业水平,努力形成高质量研究成果。(文/图:冯攀静;审核:吴杰)
查看详情
设计学院召开2025年高级别课题申报动员大会
2024-12-06
12月2日,设计学院召开2025年高级别课题申报动员大会,会议由副院长孟刚主持,学院博士教师和科研骨干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主要分为三个部分进行。第一部分,学院就2024年高级别课题申报和立项情况进行了总结,并结合专家意见针对每位申报人员前期提交的项目书进行了分析。第二部分,基于目前学院教师科研情况,学院对2025年学院高级别课题申报工作进行了部署。第三部分,参会教师进行交流与讨论,副院长孟刚就会议内容进行了总结,希望博士教师和科研骨干加强学术交流,有效提高科研能力。(文:潘玥/图:刘高璐;审核:谢冬冰)
查看详情
我校举办自然科学研究学术能力提升系列培训活动
2024-12-05
11月1日至26日期间,我校科技处围绕2025年度高级别项目申报,精心策划并成功举办了旨在提升自然科学研究学术能力的系列培训活动。副校长张晓出席培训讲活动并作动员讲话,各学院拟申报2025年度科技类高级别项目的相关教师160余人参加了培训。系列培训由科技处处长侯新宇主持。本次培训作为我校推进高层次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工作的重要环节,旨在通过系统性、针对性的培训,全面提升教师项目申报的质量与水平,为2025年度国家项目申报及立项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同时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激发创新活力。张晓在培训首讲中强调,申报教师应深刻理解国家级项目申报的导向与要求,从国家发展战略高度出发,精心选题策划,深入挖掘项目价值。她指出,申报者需系统梳理前期研究成果,科学规划未来研究路径,构建积累性与阶梯性的项目申报策略。同时,鼓励教师加强团队协作,广泛汲取学术资源,为项目论证提供有力支撑,为科学研究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石。她勉励全体参训教师,以此次培训为新的起点,不断提升个人学术造诣,推动我校科研工作迈向新高度,为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侯新宇表示,此次系列培训活动是辅导我校申报国家级项目的重要举措,希望所有参会
查看详情
环境生态学院开展科技活动月系列讲座
2024-12-05
11月29日,环境生态学院在应天校区教学楼举办了主题为“从‘头脑风暴’到‘文化复兴’:设计思维如何重塑景观设计的未来?”的学术讲座,邀请到了安徽农业大学园林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郑婕博士作为主讲嘉宾,与我院师生共同探讨设计思维在当代景观设计领域的创新应用与未来发展,风景园林系教师、全体环境艺术设计与风景园林设计专业学生参加讲座,段英书记主持本次讲座。在讲座中,郑婕老师结合自身丰富的教学研究经验,分享了设计思维在景观设计实践中的诸多案例。郑婕老师以“头脑风暴”为引,阐述了设计思维在激发创新思维和解决复杂问题中的核心作用。她强调,设计思维不仅仅是一种方法论,更是一种文化,它鼓励我们从用户的角度出发,通过同理心去理解需求,进而创造出更具人文关怀和实用性的设计解决方案。此外,郑老师还探讨了“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她认为景观设计不仅是空间的塑造,更是文化的传承,需要以设计思维推动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实现景观设计的可持续发展、推动“文化复兴”。郑婕老师的讲座视野开阔,内涵丰富,不仅让全体学生深入了解设计思维的形成方式,也展现了高水平设计课的授课模式与课程设计,对于全体教师也具有深刻借鉴意义,为
查看详情
乡村振兴学院袁灿生为湖北省基层农技协组织提能培训班授课
2024-12-03
11月26日,2024年湖北省基层农技协组织提能培训经验交流巡讲活动在襄阳职业技术学院举行。全省近百位基层农技协领班人、骨干,各市、州科协相关负责人以及有关高校院所专家代表参加活动。乡村振兴学院袁灿生教授受邀作为主讲嘉宾,作题以“新阶段农技协组织建设与创新发展”的主题培训。袁灿生从“三农”领域几个重要问题入手,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论述与党中央相关政策精神,回顾了我国农技协发展历程,分析了农技协发展现状、成效与存在的问题困难,结合国内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经验启示,提出了新阶段农技协组织建设与创新发展对策。参训学员认认真真地听讲并记录,时不时地用手机拍照收藏课程页面,现场学习气氛十分浓厚。培训结束后,学员们纷纷表示收获满满、意犹未尽,许多学员主动与老师加微信互动交流,他们普遍认为,此次培训较好地解答了平时工作中的经常性困惑和遇到的关键性问题,为如何进一步推动农技协组织建设与创新发展、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支撑乡村全面振兴增添了新动力和新思路。(图文:周羡蕾;审核:袁灿生)
查看详情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受邀参加2024中印尼人文交流发展国际会议并做分论坛报告
2024-12-03
11月22-24日,由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福建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福建省归国华侨联合会指导,福建技术师范学院与福州新区元洪功能区管委会联合主办的“2024中印尼人文交流发展国际会议”在福建省福清市召开,来自中印尼两国政府部门、高校、智库、媒体和行业企业、社会组织的代表近300人参加了会议。我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研部常小竹博士受邀参会,并在分论坛上做报告。本次会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关于推进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和中印尼命运共同体建设的联合声明》发布后举办的规模最大、参与面最广的一次中印尼人文交流国际会议,也是中印尼两国交往中第一场由两国高校、园区、行业企业共同参与、共同推进的、具有鲜明产学研融合特征的人文交流活动。常小竹在分论坛上作了题为“印度尼西亚三语学校华文教学的现状、困境与展望——基于崇文、棉中两校的调查分析”的报告。她在梳理华文教育相关文献和数据基础上,通过与两校负责人、教师及相关教育人士等的访谈交流,深度解析三语学校当前的办学现状及所面临的问题,并尝试性地提出对策建议。会议期间,常小竹积极与专家学者进行交流,介绍了江苏开放大学的办学模式、人才培
查看详情
教育学院江苏遗迹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团队参加江苏省社科界第十八届学术大会
2024-12-02
为开阔研究视野,加强学术交流,12月1日,教育学院江苏遗迹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团队一行赴昆山参加江苏省社科界第十八届学术大会聚焦(专场二)学术研讨会。此次会议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江苏省终身教育研究会承办,本次学术聚焦专场议题为“加强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推动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建设走在前”。团队成员上午学习了江苏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张新科教授的《大运河文化中的英雄文化》;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士林教授的《千年运河焕新与未来运河已来》;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原党委书记、院长夏锦文教授的《悠悠运河水韵文脉——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江苏实践》等专题报告,从运河文学故事挖掘、运河文化遗迹保护利用、文化遗产立法保护等不同维度,了解了大运河文化的来龙去脉、传承保护及利用的情况。下午参加“大运河文化保护与传承”分论坛,通过不同学科背景的专家与发言人的汇报,进一步深入了解了各个专业对于运河文化的研究路径与丰硕成果。大运河文化研究与江苏遗迹文学文化研究有密切的联系,此次参会对于团队成员研究思想的碰撞、选题的凝练、视野的开阔、研究方法的借鉴有积极作用,进一步推动了整个科研平台的建设。另
查看详情
校长丁荣余受邀出席江苏省数字经济发展论坛并作主旨报告
2024-12-02
11月25日下午,江苏省数字经济发展论坛暨江苏省企联产业数字化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南京举办。校长、江苏创新生态研究院院长丁荣余受邀出席并作《合力创建“数智经济新生态”》主旨报告。来自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河海大学、江苏大学等知名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及从事大数据、信息化、人工智能的企业界代表200多人参加本次活动。丁荣余认为,经济的基本面不再是平行的产业链,而是叠加的生态圈层。产业之间的融合表现为三个系统,即底层共享、中层互联、表层互通。底层共享即任何产业都必须基于共同的基础级软、硬件。芯片、开发语言、通讯标准及云计算能力等成为几乎所有产业的“上游”;中层互联即任何产业都在寻求打通产能单元,连通供需网络,形成协同效应,如工业互联网、能源互联网或消费互联网,先在产业链群中横向打通,再逐步扩展到其他产业链群;表层互通即任何产业的产品和服务,在应用或消费场景上将逐步打通和融合。本次论坛还探讨了数字经济时代下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重点关注数字技术的创新应用、产业数字化转型路径、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模式探索,以及数字经济发展中的人才培养与信息安全等核心议题,以期为江苏省数字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助
查看详情
外国语学院举办“AI提示词设计及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主题讲座
2024-11-29
为进一步推进教育数字化,加强语言数字化团队建设,汇聚科研力量,提升教学质量与科研水平,外国语学院于11月27日下午14点,在综合楼2楼第四会议室举办了主题为“AI提示词设计及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主讲人是南京大学王海啸教授,外国语学院院长孙雁冰主持,学院大学英语全体任课教师参加。本次会议采用线上、线下同步进行的方式面向全省办学系统语言类教师开展。王海啸是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委员,江苏省高等学校外国语教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江苏省外国语言学会副会长,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语言智能教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研究方向为二语习得与教学、语言测试、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主持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等。此次讲座,王海啸以生成式AI与提示词工程为背景,讨论提示词设计的基本策略,并结合大学英语教学的实践,介绍了10种常用的提示词模式及其应用。最后,王海啸对几个大学英语活动设计中的提示词综合实践案例进行了分析。通过此次讲座,参会教师对AI提示词设计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查看详情
每页
9
记录
总共
729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11
/
81
跳转到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