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工程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智能机器人应用为人才培养特色,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工程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熟悉相关法规,掌握理论基础知识、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备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解决机器人工程领域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够在机器人工程及智能制造领域从事机器人系统分析、设计、集成、运维,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和专业拓展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毕业后五年左右能够达到下列目标:

  目标1:具备健全人格、道德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在工程实践中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能够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目标2:能够适应现代技术发展综合运用机器人领域专业及相关知识,解决涉及本专业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能对工程项目提供解决方案,在工程实践中坚持发展和弘扬科学精神、探索创新精神。

  目标3:能够综合运用专业技术,充分考虑工程与社会、法律、环境、健康及文化的关系,能够承担本专业相关领域现场运维、项目管理等工作。

    目标4:具有创新和终身学习意识,能够与时俱进,通过不断自主学习来拓展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跟踪国内外技术前沿和发展趋势,服务于本专业领域的创新发展和产业升级。

  目标5: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国际视野、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能与同事、专业的客户和公众等有效沟通。

基本要求

  政治思想道德方面: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遵纪守法,有良好的社会公共道德和职业道德。

  能力培养方面:掌握机器人工程相关理论知识,掌握机器人操作技能,具备基本经济分析和决策的能力,具备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解决机器人工程领域工程问题的能力,同时具备自主规划职业生涯的能力。具体包括以下十二项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机器人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机器人应用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机器人应用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并利用专业知识通过文献研究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针对机器人应用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设计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机器人应用系统、机器人单元(部件)或生产工艺流程,并能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充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机器人应用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方法,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针对机器人应用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预测、模拟和分析,采取合理解决方案,得出有效结论,并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对机器人工程项目进行合理分析,了解机器人工程项目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及文化的影响并能够正确评价,理解应承担的责任,具备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机器人应用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较高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能够在机器人应用的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职责。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具有良好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执行能力和较高的组织能力。

  10.沟通:能够就机器人应用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证书授予

  按照本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修满最低毕业学分,并达到其他相关毕业要求,即可获得江苏开放大学机器人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证书。符合《江苏开放大学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中规定的学位授予条件者,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课程体系

  本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以能力为主线,由思想政治课程、公共艺术课程、通识教育课程、专业课程、学科平台课程五个类别构成(专业课程和学科平台课程见下表),具有灵活性、适应性和开放性,适应在职在岗人员学习。

专业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

机器人数学基础

控制工程基础

三维建模技术

下位机编程基础

上位机编程基础

电子技术

电路分析基础

专业核心课程

机器人系统设计导论

微处理器原理及应用

传感及检测技术

机器人操作系统

机器人机构学

图像处理与分析

实践教学环节

入学教育

毕业教育

毕业实习(机器人工程本科)

毕业论文(设计)(机器人工程本科)

学科平台课程

专业选修课程

机器人仿真技术

视觉技术应用

SLAM技术

导航与定位

路径规划

机器人机电设计与控制

机器人创新综合设计

农业设施工程及智能装备

温室建筑与结构

设施环境与调控

设施农业工程与规划设计

有限元仿真技术

智能农业机器人

智能制造与装备

机器人材料概论

组态控制技术及应用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原理及应用

机器人结构设计

机器人制造技术

机器人装配工艺

电工技术

微机电系统原理与设计

水下机器人应用

工业机器人应用

轨道交通机器人应用

数字孪生技术应用

新能源技术

数据结构与算法

数据库系统原理

机器学习

强化学习

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

智能机器人

人机交互

人工智能导论

工科数学(1)

工科数学(2)

交流伺服与变频技术

工业自动化综合实训

机电传动控制

数控技术

液压与气压传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