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

日期:2025-07-17作者:管理员

7月11日,我校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社会工作、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重要论述”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党委常委、副校长刘贵友、罗逾兰,学生工作部部长刘慧英、保卫部部长左克军和党委委员、发展规划处处长唐荣作重点发言,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濯和党委委员、办公室主任许浩作交流发言。会议由党委书记、校长丁荣余主持,学校第三届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全体成员参会。

会上,首先进行第一议题学习,丁荣余领学习近平总书记5月19日至20日在河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丁荣余指出,作为江苏社会教育的“领军者”,学校要深刻认识到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社会工作、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重要论述的重要意义,聚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精准把握社会工作的服务需求,创新社会教育的服务模式,提升开放大学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水平,不断做优学校四类教育协同创新的教育品牌。丁荣余强调,一要把握形势任务,找准学校服务社会工作、提升治理效能的新路径。要紧紧围绕强化社会工作发展研究、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培养和基层治理方式创新等方面,聚焦增进民生福祉和加强社会治理这两个关键点,侧重学校与社会的双向互动,既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需要,让教育成果惠及更多群众;又聚焦社会治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强化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实践,实现立德树人使命和服务社会职能的有机统一,实现“高校服务社会,社会反哺高校”的良性互动。二要优化教育服务,分级分类提供多种形式的学习教育。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强公民素养教育,做优能力提升教育,做强社会治理人才培养,通过教育赋能个体、服务社会,整合教育资源建设培训中心,满足企业、行业、社会等发展需求,开展精准化、个性化、定制化的教育服务,提升人才专业化水平,针对不同社会群体的特点把教育赋能社会治理这项工作做细做实。三要推进校地融合,深度融入基层社会治理。要坚持党建引领,提升师生参与社会服务的自觉性,强化产学研合作,以服务地方社会为导向开展理论、实践研究。要发挥社会教育“领军者”作用,整合政府、社会组织等多方资源,培育更多社会教育优质项目化基地、社区教育特色品牌项目等,丰富社会教育知识库和案例库,为基层治理提供更多理论支持和实践路径,通过教育赋能、资源整合、实践创新等激活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

丁荣余强调,校园安全工作是底线,各学院、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密切关注,及时梳理排查校园安全风险隐患,从严从实从细抓好各项安全工作,全力筑牢校园安全防线。

刘贵友在重点发言中深入阐释了重要论述的丰富内涵与重大意义,结合推动学校社会教育工作创新发展,他表示一要发挥教育资源优势,助力社会工作人才培养。要开发高质量课程资源,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体系,为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学习者提供便捷、高效的学习途径,同时,开展在职社工继续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等项目,提升社会工作者专业素养与服务能力。二要开展社会教育活动,提升公众社会治理意识与能力。要以社会教育为切入点,面向广大社会公众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普及社会治理知识,传播社会治理理念,提升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意识与能力。三要加强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为社会工作提供智力支持。要聚焦新时代社会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开展相关课题研究,建立社会工作实践基地,将理论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为推动社会工作制度创新、机制创新提供智力支持与决策参考。四要推进信息化建设,创新社会教育服务方式。要借助数智化校园建设契机,构建智能化社会教育服务平台,整合各类教育资源与服务项目,实现线上线下服务的有机融合,提高社会教育服务的便捷性与可及性。

罗逾兰以《勤耕细作 在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中彰显开放大学的独特作用》为题作重点发言,她表示面临社会工作新形势新任务,开放大学必须展现新担当新作为,在实现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中展现教育担当。一要筑牢理论根基:以系统学习把握社会工作与社会治理的深层逻辑。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社会工作、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重要论述,立足江苏大地、立足开放大学、立足岗位实际,寻找教育工作与社会工作、社会治理的契合点,以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深化理解。二要深化认知维度:厘清社会教育与社会治理二元统一的内在机理。要深刻认识到社会教育与社会治理存在目标耦合、价值耦合和能量耦合特征,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作用、彼此影响,均根植于社会、致力于和谐社会建设。三要创新实践路径:以社会教育走深走实推动社会治理提质升级。要坚持四类教育共同发力,着力提升教育覆盖面;要积极运用数智技术赋能教育服务社会转型,以教育普惠化促进社会治理;要加强多元主体协同,将社会治理需求融入体系办学的实践中,在推进教育泛在可及、服务社会治理中彰显开放大学独特作用。

刘慧英在重点发言中表示,要把安全发展理念落实到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的全领域、全阶段、全过程,持续提升师生安全防范意识,要坚持理念先行,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要坚持压实责任,坚决消除重大安全风险隐患;要坚持常抓不懈,推进安全生产常态化、长效化。针对学生安全工作,要抓牢抓实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校园安全和学生心理安全等,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让每一个环节都有人抓、每一个风险点都有人管。

左克军以《强化治理保安全 筑牢防线促发展》为题作重点发言,表示要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做到关口前移,积极排查整治各类安全隐患。要提升“物防+技防”能力,加快建设新校区智慧安防、智慧消防等,创新落实“互联网+安全监管”模式;要强化“人防”能力,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通过责任压实、能力升级和文化浸润,让每位师生成为安全防线的主动构建者;要加强制度建设和执行能力,构建“国家层面+学校层面+部门层面+应急预案”的校园安全制度体系,确保师生学习生活环境安全稳定。

唐荣在重点发言中表示,要充分发挥学校社区教育和人才培养特色优势,积极探索服务社会工作和社会治理创新的有效路径,要构建终身学习服务体系,赋能社区教育发展;要深化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培育社区服务力量;要搭建协同创新平台,促进校地融合发展;要发挥专业优势,提供精准社会工作服务;要创新参与机制,助力社区治理现代化,充分发挥学校数智教育优势,着力构建具有开放大学特色的社区教育服务体系。

杨濯聚焦运用新时代“枫桥经验”做好意识形态风险防控进行发言,表示要以风险防控前置为核心,拧好“安全阀”,加强阵地管理和风险防控;吹响“瞭望哨”,强化舆情监测和风险预警;搭建“连心桥”,畅通诉求表达与回应渠道;注入“润滑剂”,强化思想疏导与人文关怀,筑牢校园意识形态安全防线。许浩结合南通开放大学“江海新才”学院的实践经验,表示要以“三抓三强”为抓手,构建服务新兴领域的“开大模式”,要抓“学历+技能”双提升,强职业成长支撑;要抓“党建+教育”双融合,强思想凝聚引领;要抓“政校+企社”双联动,强资源整合效能,在服务新兴领域中展现开大担当。


 (文:范杰玉,图:王济宇,审核:杨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