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至27日,首届中国光谷人工智能艺术大会暨2024 ARTI Group年会在湖北省武汉市长江文创产业园举办。本次大会由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美术学院、北京大学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中国人工智能艺术教育协同创新平台发起,华中科技大学光影交互服务技术文旅部重点实验室支持,大会以“人工智能+艺术”为核心,来自400+所高校的600+中国人工智能艺术教育协同创新平台成员代表出席活动。设计学院副院长周莹、教师李睿文、刘娜、陈震、孙金花、杜博宇等一行受邀参加此次会议。
主题会议由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导蔡新元教授主持,多位学者围绕“人工智能艺术: 塑造未来社会”主题,针对人工智能对各类学科科技成果转化、人工智能生产内容的艺术设计场景应用等领域展开了精彩的发言和对话。北京大学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首席科学家、院长朱松纯教授以《通感、同心、共振——探索人工智能艺术新范式》为主题进行了主旨发言,介绍通用人工智能的研究目标是要构造能够匹配人类能力与智力、符合人类情感与伦理价值的通用智能体,赋予其思想认识、价值取向与行为规范。
随后,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鲁晓波以《AI艺术的双刃剑》为题,探讨了人工智能与艺术教育的融合。他认为艺术不仅是情感的表达,也是精神审美的体现,而科学则是理性逻辑的判断。南京艺术学院校长张凌浩教授从工业设计的视角出发,围绕“AI是否会改变设计原则与思维”、“AI如何影响设计过程和实践”等热点议题,阐述了人工智能在创新设计中的应用。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郝凝辉、湖南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原院长何人可、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原院长吴小华、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副院长曹楠、浙江大学国际设计研究院院长孙凌云分别就人工智能时代的认知困境、文化与人因数据驱动的智能设计、人工智能艺术领域专业建设发展之路、智能创意设计、智能体工作流围绕大会主题进行了主旨演讲。
学术论坛围绕“人工智能艺术创意与设计”展开,由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罗礼平、天津美术学院影视与传媒艺术学院副院长余春娜、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艺术学院院长邵恒、上海戏剧学院创意学院副院长铁钟共同探讨。嘉宾们指出当面对人工智能范式不断涌现和更替时,需要有选择性地进行精简和优化。可以以人工智能赋能高校艺术教育,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艺术创作人才。会议期间,设计学院教师与业内同仁分别就会议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设计学院作为中国人工智能艺术教育协同创新平台的重要成员,近年来在推动艺科融合方面进行了积极地探索。通过师资共享、平台共建等方式,深化与综合院校和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推进“艺术+科技+产业”交叉融合发展。此次参会,不仅搭建前沿的学术思想交流平台,积极探索科技与设计融合发展的新思路,也为学院在未来的发展中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文:杜博宇/图:陈震;审核:谢冬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