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至23日,第25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PIP)在山西平遥古城举行。本届大展以“突破界限·智见未来”为主题,吸引了全球34个国家和地区及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的5000余名摄影师参展,展出作品总量超过2万幅。江苏开放大学(江苏城市职业学院)艺术学院师生团队积极参与了此次盛会,艺术学院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摄影与摄像艺术专业、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等五个专业,39位师生的作品入选。
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作为中国最大、业内顶级、全球一流的摄影艺术殿堂,院校展是其一大特色,为世界规模之最。今年大展首次设立了“院校理事会”与“院校学术委员会”,旨在由高校代表参与学术主题讨论与交流,推动高校间合作及摄影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学院姚玉老师被聘为第一届理事。
图1-2:室内外展区布展现场
图3:与观展师生交流
图4:艺术批评家、独立策展人、国家画院理论部研究员朱其先生与艺术学院老师围绕作品展开交流与评论
图5:与PIP中国青年摄影推广计划学术主持、武汉传媒学院教授杜子先生,艺术批评家、独立策展人、国家画院理论部研究员朱其先生交流
图6:与晋中摄影家协会主席胡钢锋、德国莱茵美术馆执行馆长舒阳、辽宁省摄影艺术家协会主席史春、中央美术学院摄影专业教授姚璐、PIP中国青年摄影推广计划学术主持杜子等交流
9月20日,学院姚玉、陈琳娜两位老师参加了大展期间举办的国际高校摄影教育研讨会。这一研讨会是摄影教育领域交流思想、分享经验的重要平台。本届研讨会尤其关注智能化时代对摄影教育的影响,以“VR虚拟影像场景”为亮点,探讨了在技术变革背景下如何重构摄影教育体系。研讨会上,国内外摄影教育者、学者和艺术家围绕“技术变革下的摄影教育重构”“跨学科影像人才培养”“摄影艺术的当代性”等前沿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9月21日,两位老师参加了由大展组委会组织的“虚拟影像创作工作坊”。该工作坊聚焦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等新技术在影像创作中的应用。工作坊通过专家讲解、技术演示和互动体验,探讨了虚拟影像的叙事可能性和艺术表现力。这些新技术不仅拓展了创作的边界,也对未来的摄影教学内容和方向提出了新课题。本届大展在媒介重塑与沉浸式体验方面进行了全面升级,高校摄影教育研讨以“VR虚拟影像场景”为核心,结合光学运动捕捉系统与多媒体、短视频展示,打造了兼实景拍摄与虚拟影像相融合的全新体验空间。
同时,教师团队积极参与了“PIP策展人培养计划”,该计划是本届大展实现“双城联动”、培养国际化策展人才的重要举措,邀请了众多国内外顶尖策展人与学者进行授课。在密集的讲座和研讨之外,两位老师还深度参与了围绕本届摄影大展特定展览项目进行的现场策展实践,以及针对“PIP中国青年摄影推广计划”策展项目的实践学习。这种“边学边做”的模式,使得他们能够将理论知识与现场实操迅速结合,全面拓展策展思维与国际视野。
图7-9: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艺术总监张国田为学员们颁发“PIP策展人培养计划”证书
通过参与第25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艺术学院摄影教学团队展示了师生摄影创作成果,更通过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汲取了先进摄影教育理念。这些经验为学院未来专业建设与课程创新提供了参考,也为将前沿技术融入实践教学奠定了基础。
(文/图:陈琳娜、姚玉,审核:夏雪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