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开放大学

数智赋能育新人 智慧思政启新程——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专题讲座
时间:2025-07-17浏览次数:10作者:
打印PDF

为深入推进数智赋能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7月10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特邀国家级一流课程和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负责人,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系主任刘国龙教授,在定淮门校区二楼第三会议室举办了一场思想与科技深度融合的专题讲座。学院及市县开放大学、贵州开放大学办学体系思政课教师代表线下线上参会,院长季海菊主持讲座。

刘国龙以“人工智能赋能智慧思政课建设创新”为主题,凭借深厚的治学功底和主持国家级课程建设经验,从当前思政课教学面临的现实挑战出发,深入分析了数智时代思政课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建设为例,从知识图谱切入,系统阐释了人工智能如何通过场景重构、资源优化、评价升级、治理赋能四大路径,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与教育数智化的深度融合。

刘国龙特别强调,智慧思政课必然能体现“师、生、机、环”四位一体的有效协作,其建设必须把握好三个关键:一是要坚持“技术向善”理念,确保人工智能应用符合思政课教育规律;二是要注重知识图谱的精细化建设,为AI系统提供高质量“养料”;三是要充分发挥开放大学办学优势,打造具有特色的智慧思政课教学新模式。

季海菊在总结中提出,人工智能正成为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创新引擎”,刘教授以数智赋能的实践范式为高校思政课改革提供了可复制的标杆经验。希望全体教师以此次学习为契机,主动适应教育数字化变革,抓住人工智能赋能思政课的关键,实现“技术效率”与“育人温度”的辩证统一,在守正创新中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智慧力量。

此次讲座内容充实、案例生动,既有对人工智能赋能思政课内在逻辑的学理阐释,又有来自教学一线的鲜活经验,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提供了兼具前瞻性与操作性的创新范式。参加讲座的教师纷纷表示,将积极运用数智技术推动思政课“活”起来、“新”起来,更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文/图:徐东源/范泽坤,审核:季海菊)


上一篇:下一篇: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