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备赛2025年大学生创新大赛,使学院教师能够充分了解比赛规则,做到以赛促学,以赛育人,2月25日下午,乡村振兴学院依托“兴思”青年教师工作坊平台,举办大学生创新大赛规则解读及经验分享会,邀请南京林业大学马欢欢老师作经验分享,乡村振兴学院全体专任教师和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代表参与活动,活动由副院长王琳主持。
马欢欢老师曾以第一负责人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高教主赛道国赛金奖1项、红旅赛道国赛金奖1项,第一指导教师获产业赛道国赛金奖1项,其他指导金奖2项,是教育部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创青春中国碳中和创新创业大赛等国赛评审专家,在创新创业大赛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他首先从大赛背景、赛道类型以及历年获奖情况三个方面介绍了大赛的基本情况。随后他从评审专家的视角,围绕“教育、创新、团队、商业、社会价值”五个维度的评审要点,为大家详细解读了大赛项目的内容构成,从选题出发,在项目背景、技术创新、商业逻辑、团队成员、社会价值、教育、发展规划等7个方面对形成一个优秀的项目的各个步骤进行了全方位的梳理,同时以自身指导和参与评审的多个金奖项目作为案例进行剖析,分享在PPT制作、路演呈现、选题思路、团队准备等方面的备赛经验,指出选题需要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强调“创新性、实践性、社会价值”是脱颖而出的核心要素,在路演中要注重逻辑性、感染力、证据链与关键词。
马欢欢老师分享结束后,两院老师就备赛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乡村振兴学院党总支书记叶海跃指出,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工作,要有中线思维,组建团队提前培育,发挥乡村振兴领域资源优势,充分把握开放学生创业和行业工作实践特征,将创新实践扎根乡村振兴需求。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张露希望学院教师能够利用自身专业特色,凝练选题,在红旅赛道上能够有所发力。
本次分享会通过“规则解析+实战指导+思想引领”的多元形式,让两院教师对于比赛有了更深的认识,有效激发了大家的参赛热情,为培育高质量创新创业项目奠定基础。
(图文:李磊;审核:叶海跃、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