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开放大学

铭记历史,让爱国主义薪火相传——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
时间:2020-11-23浏览次数:537作者:
打印PDF

2020年11月18日、19日上午,来自2020建筑装饰技术和2020化妆品经营管理班的全体同学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张玉兰教授的带领下,走进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江东门纪念馆,开启大一新生“行走的思政课”实践教学第一课。这标志着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本学期“铭记历史,让爱国主义薪火相传---大学生寻访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丛葬地”爱国主义主题实践教学系列活动正式启动。

张教授在进入场馆前进行了导课,她指出本次活动的目的是旨在引导大学生通过寻访丛葬地并祭奠,理解设立国家公祭日的意义,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珍爱和平,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凝聚奋进力量,为中国梦的实现,奋进努力,担当使命。

在参观中,同学们首先来到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雕塑广场,深深为“家破人亡”系列主题雕塑所震撼,为同胞所遭受的苦难感到深深的悲恸。在印有遇难者数量“300000“字样的巨型黑色墙壁前,同学们低头默哀。随后,同学们进入了史料陈列室,其中包括“日军侵华暴行”、“14年的艰苦抗战”、“胜利大受降”、“正义的审判”、“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五个部分。一幅幅史料图片,一个个视频资料,以及场馆内陈列的遗骨、遗物,让同学们心情无比沉重。在“十二秒”生命灯前,同学们驻足停留,久久不语,每隔12秒就有一盏生命之灯熄灭,这让同学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不要忘记历史,和平来之不易。

最后,张教授带领同学们献花、签名祝福、心得交流,鞠躬致敬、师生共诵《和平宣言》。在交流环节,同学们纷纷表示:作为大一新生,是第一次以这种形式走出校门,用心用行去体会南京古城的沧桑历史,理解课堂上老师讲解新时代是历史的方位,以及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历程,要更加珍惜当下的和平,理解没有硝烟的战场——防疫抗疫中中国的不易和伟大,更加珍惜当下的学习和生活,“立大志、读好书、行笃实”,努力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思政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创新思政实践课形式是时代所需,也是高校思政工作“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重要载体。本次主题实践教学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主题,结合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落实跟进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实施纲要》,以及“江苏省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三年行动方案”,“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烈士纪念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期间,精心组织公祭、瞻仰纪念碑、祭扫烈士墓等,引导人们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缅怀先烈、面向未来,激发爱国热情、凝聚奋进力量”。

(文/图:马克思主义学院 张玉兰)


上一篇:下一篇: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