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启兰

发布者:刘涛发布时间:2018-12-25浏览次数:944

201260岁的刘启兰退休了,同时褪去的还有光环:主任医师、研究员、室主任、“优秀共产党员”、省部级科技奖获得者和江苏省“巾帼建功”标兵……这时的刘启兰感觉自己开始进入了人生的第三个阶段,“接下来还有大约30年的时间,我该做些什么?我又能做些什么?”刘启兰告诉记者,当时这些问题不停在脑海中盘旋。有单位向刘启兰伸出了“橄榄枝”,以一个月一万多底薪的工资聘用她去上门诊。思索再三,刘启兰决定不去:“我要留一点时间给我自己。”

刘启兰自幼喜爱文学,小学时就通读许多古今中外名著,作文常常被语文老师拿到课堂上阅读,幼时的刘启兰常常想长大以后要当一名作家。

年轻的刘启兰初到单位工作就喜欢上了摄影,但是因为工作忙,她所有的爱好都没有得到满足,愿望都没有实现。“我要用我最后这几十年的时间做一些我过去想做而没有时间做的事情。”

2014年,刘启兰将所有的课题和即将发表的文章都毫无保留的移交给年轻人以后,便决定开启她新的人生阶段——去金陵老年大学学习。走近校门口的橱窗,刘启兰看到了江苏开放大学首次招收老年学员通知。“我知道这和一般的摄影班不一样,可以系统的学习相关知识,于是我毫不犹豫的报名参加了文化产业管理(摄影方向)本科专业的学习。”

在刘启兰的观念中,人活于世就应当认真度过每一个阶段,她始终认为有了高级职称只是在某一个方面的知识比一般人了解的多一点,其他方面的知识仍需要不断学习与提升。正是这种学无止境的人生追求让刘启兰走进了江苏开放大学,系统性、专业化的学习摄影。“美无处不在,关键是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刘启兰告诉记者,神奇的大自然赋予我们了许许多多的美景,高山大川是美,小桥流水也是美。摄影是留住这些精彩瞬间的最好方式之一,也是刘启兰迷恋摄影的原因之一。生活的环境中有更多值得用相机记录的事物,学习摄影以后,刘启兰常常带着相机外出采风,用镜头反映祖国的强大、环境的变化,用所学的摄影知识讴歌党和祖国,传递正能量。

通过摄影专业学习,刘启兰又收获了更多成绩和荣誉。20141213日首次国家公祭日当天刘启兰用一天的时间拍摄了南京多地的公祭活动,其中纪实图片“南京中华门瓮城烛光祭同胞”由江苏省老年摄影协会选送经专家评选被“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和“南京遇难同胞纪念馆”留存。2015年开始刘启兰参加了江苏省老年摄影协会艺术委员会,经常参加该组织的相关摄影等活动,在晚霞光影,三九摄影艺术团等网站发表自己的摄影作品,并常被选中上西祠大胡同口。

20174月在江苏省老龄协会、江苏省摄影家协会、江苏省预防医学会、江苏省健康教育协会和江苏省老年摄影协会组织的“健康江苏”摄影展中,刘启兰提交的“为了孩子的健康”图片被评为优秀作品。2018年拍摄的作品我的房子,我的家在江苏省老龄协会、江苏省摄影家协会,江苏省老年摄影协会组织的“美丽江苏”摄影展中获得优秀奖,目前刘启兰已经加入了南京市摄影家协会、江苏省体育摄影家协会和江苏省摄影家协会,今年上半年担任了江苏省老年摄影协会艺术摄影委员会副主任,被聘为南京科举博物馆摄影顾问。采访中刘启兰告诉记者,今年她又报名参加了图片后期处理的班级,同时还参加了摄影高级班的学习,平时还经常听一些和摄影相关的讲座,以提高自己与摄影相关的技能。“我决定用我的一生来不断学习,掌握新知识。”刘启兰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