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10月12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定淮门校区二楼第三会议室召开会议,专题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会议邀请了共青团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挂职)、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徐建飞博士作报告。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宣传部全体教职工及学校部分辅导员参加会议。会议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张露主持。
徐建飞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为题作报告。他以详实的数据、丰富的案例、严谨的逻辑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进行导读,深入浅出地阐释了其形成背景、主要内容、践行要求等。他强调,思政课教师要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带着问题学,联系实际学,深入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彰显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立场和价值追求,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在交流互动环节,他结合自身教研实践,与教师们分享三点经验:一是争当“奋进者”,既要坚守教学一线,又要勇攀科研高峰;二是善作“思考者”,既要突出问题导向,又要关注学生需求;三是甘当“奉献者”,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用心用情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张露表示,“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作为新时代思政课教师,必须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培养终身学习习惯,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要不断更新知识体系,注重挖掘和积累思政课素材,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中找寻素材和题材,剖析社会生活中的热点,将党的创新理论讲深、讲透、讲活。
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季海菊分享了学习体会。她表示在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前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具有特殊意义。全体老师要坚定不移坚持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把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至第四卷联系起来学,坚持全面系统学、融会贯通学、深入思考学、理论联系实际学。深刻理解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重大历史意义和政治意义,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文:马克思主义学院 张丁月、赵植旭/图:宣传部 丁苏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