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红色足迹,品读红色家书,传承红色基因——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学生党史研学”开启第四站

发布者:丁苏怡发布时间:2021-06-22浏览次数:453

寻访红色足迹,倾听历史回响;缅怀先烈事迹,赓续精神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光荣传统。6月19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学生党史研学”小组在副院长张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研部副主任汪莉丽、王笑笑老师的带领下,赴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和“小红梅·信仰生活空间”开展党史研学活动。

走进国共南京谈判史料馆庭院,映入眼帘的是周恩来全身铜像,大家首先在铜像前瞻仰、鞠躬致敬,深切缅怀一代伟人周恩来总理。随后参观国共南京谈判史料陈列馆,在一幅幅泛黄的照片、一件件简朴的实物、一段段珍贵的影像资料前驻足凝视,感受那段艰难岁月。接着参观了梅园新村17号、30号、35号旧址,参观中国代表团外事组、18集团军办事处和新华社南京分社办公和居住处,回顾了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当年在此紧张工作的场景。同学们触摸着梅园新村旧址的墙壁,感受到的是历史的厚重与沉淀,油然而生的是肩上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家书,记载着家国历史;家书,传承着民族情怀,家书寄语,纸短情长。一封家书,一个故事;一份聆听,一种传承。参观完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大家来到梅园新村街道“小红梅·信仰生活空间”,共同品读周恩来红色家书,从另一个层面感受周恩来的家国情怀和人生境界。大家依次分享了自己选读的家书,透过周恩来的部分书信文传,结合同学们饱含深情的朗诵,我们真切感知到风雨同舟,相濡以沫的挚爱坚守,触摸到大公无私,深谋远虑的精神之光,更感受到修身齐家,为国为民的博大情怀。

铭记,是为了更好地前行。通过参观学习,品读家书,同学们切身感受了先辈们坚守入党的初心,为了国家、为了人民所表现出的大智大勇、不畏艰险的革命精神,高尚纯洁的爱国情操和无私奉献的工作精神。纷纷表示要传承和弘扬红色精神,在如歌岁月中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责任,以昂扬的姿态奋斗在新时代的征程上。

最后,“小红梅·信仰生活空间”负责人朱源详细介绍了“小红梅”的内涵,对江苏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学生党史研学活动”给予充分肯定,并欢迎同学们加入到“初心之旅”志愿讲解员队伍中。马克思主义学院张露副院长,汪莉丽副主任,王笑笑老师分别对研学活动提出更高的要求,希望同学们能够以党史研学为契机,继续深入学习好、总结好、传承好、发扬好党的历史,把党史学习的成果融入学习和生活实践,不仅要学史,更要学史力行,从党史中汲取力量,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与修养,自觉践行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马克思主义学院也将继续持续推进党史学习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在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中开辟铸魂育人新境界,用好、用活百年党史这部最厚重的教科书。

(文/图 王笑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