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王玮赴苏州开展红色文化调研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21-06-15浏览次数:633

为进一步发挥办学系统特色优势,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深入挖掘、认真梳理江苏地域红色文化资源,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促进省、市开放大学互联互动,6月9日、10日,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王玮带领设计学院党总支部、图书馆、资源建设中心、和保卫处一行11人赴苏州开展江苏红色文化资源专题调研活动。

调研第一站,由江苏开放大学王玮一行与苏州开放大学管理委员会党总支书记薛铭等组成的红色资源调研组,来到了位于姑苏区双塔街网师巷社区居民沈鸿家的“红色驿站”。

沈鸿女士1962年出生在北京一个革命干部家庭。她的曾祖父是广东人,曾追随孙中山进步思想赴日本留学,是同盟会会员;姨父吴莆生(吴新稼)和姨妈陶汉芬是抗战时期赫赫有名的“孩子剧团”团长夫妇。她的父亲沈脁早年在上海光华附中读书时,就加入中共地下党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山东大学时响应“保家卫国”号召应征入伍。沈鸿从小就在祖辈和父母的进步思想和红色基因的影响下成长,作为“红色家庭”的重要成员,60岁的她花费19年时间精心制作了100份涉及五代人的家庭档案。这些档案不仅反映了时代变迁,同时也成为伴随这个家庭新成员成长的重要“教科书”。5月18日苏州市姑苏区双塔街道网师巷社区设在居民沈鸿家的“红色驿站——青少年教育活动微基地”正式挂牌。

沈鸿上世纪八十年代曾就读于苏州广播电视大学,作为优秀校友的她,对此次红色调研活动非常欢迎,她和先生非常热情地接待了大家。沈鸿表示,学校此行是“红色驿站”正式挂牌以来接待的首家高校来访队伍,她向调研组展示解说了红色家庭档案,历史图片记录后,大家围坐在客厅,就制作红色家庭档案的初衷想法,红色家庭档案制作的经验体会以及红色文化资源的应用进行了深入交流。

王玮向沈鸿介绍江苏开放大学作为一所新型大学肩负的历史使命与责任,以及学校在推进开放教育、职业教育、社会教育三类教育融合发展,推进江苏全民终身学习所做的努力,表示学校将通过“大学、平台、体系”积极传播江苏红色文化,在社会服务教育方面用好红色资源。学校资源建设处负责人张知慧同志代表学校调研组向“红色驿站”赠送了由学校自主开发摄制的红色纪录片《信仰的力量》。沈鸿代表“红果朗读会”、“红色驿站”向学校调研组回赠了家族亲人编写的红色历史《坎坷人生、矢志不渝》等书籍,以及她创作的普洱茶画《不忘初心、埋头苦干》。最后沈会长用英语和朝鲜语演唱了《东方红》和《金日成将军之歌》,将活动推向高潮。

活动第二站,王玮校长一行与吴中开放大学的杨兵副校长等人组成红色资源调研组,来到“新四军太湖游击队纪念馆”,纪念馆位于苏州市吴中区光福镇冲山村北山,此地亦是当年太湖游击队“冲山突围”所在地。

红色资源调研组一起参观了纪念馆内呈列的一幅幅展板、图片,新四军战士用过的生活用品、作战工具和信件等物品,观看了系列视频资料,纪念馆通过全媒体形式,向大家完整展现了太湖游击队发展壮大的曲折历程,展现了太湖游击队的战斗历程和英雄风貌。讲解员将历史娓娓道来,让人似乎穿越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调研组成员见证着革命先烈们的舍生取义、无私奉献、伟大斗志和必胜信念。

调研过程中,设计学院党总支书记邹佳向吴中开放大学赠送了我校自主开发摄制的《信仰的力量》,同行人员就与吴中开放大学就下一步的工作交流与党建共建等问题进行具体交谈。

对于此次苏州红色文化寻访之行,王玮表示,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要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同时要把党史学习教育同解决学校发展的实际问题相结合,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成效,推动江苏开放大学在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列。

这次红色资源调研活动,让大家感悟到了革命先辈们至死不渝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明白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应该好好珍惜,广大共产党员一定要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

(图:焦娜 徐亚|文:焦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