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委书记顾新华带队赴镇江专题调研红色文化资源

发布者:丁苏怡发布时间:2021-05-24浏览次数:682

走进基层学党史,党员干部悟初心。5月20日至21日,党委常委、纪委书记顾新华带队到镇江、扬中、丹阳、句容开展调研江苏红色文化资源活动,梳理该地区红色文化记忆,深挖红色资源,传承红色文化。入脑入心见行动,对接融合话共赢。调研组与地方开放大学负责人还就开放教育与社会教育和职业教育融合发展、开放教育服务乡村人才振兴等进行了交流探讨。

5月20日上午,调研组一行八人赴扬中开放大学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专题调研。调研期间,扬中开放大学李文中主任、刘春林副主任以扬中红色记忆与传承为题汇报了扬中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主要情况,分享扬中开展红色文化传承的主要活动。顾新华对革命战争时期作为“江心跳板”的扬中大地上发生的振奋人心、可歌可涕的红色故事表示敬意,对扬中开放大学注重挖掘和梳理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所做的工作表示肯定。随后,调研组与扬中开放大学负责人就开放教育与社会教育和职业教育融合发展、开放教育服务乡村人才振兴等进行了充分交流。

调研组一行实地参观了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渡江文化园。渡江文化园内“我送亲人过大江”的主题雕塑再现了“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峥嵘岁月。1949年在江苏扬中的江面上,“大辫子姑娘”颜红英奋不顾身,送亲人解放军横渡长江的英雄事迹,被定格成“我送亲人过大江”的经典照片,成为广泛流传的历史佳话。渡江战役中,解放军20军浴血奋战,扬中作为新四军转战大江南北的“江心跳板”,为渡江战役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以“大辫子姑娘”为代表的扬中人民,主动加入支前大军,摇着小木船帮助亲人解放军突破长江天堑,与解放军20军结下了深厚的军民鱼水情谊。通过参观,大家对“渡江第一船”精神体会更深了。

5月20日下午,我校调研组一行来到丹阳开放大学。在座谈会上,丹阳开放大学副校长杨淑芳、副校长周建平、办公室主任曾夕康、教务处主任蒋红英以及社会教育处主任丁慧分别介绍了他们的做法和思考,双方围绕三类教育融合发展、开放教育服务乡村人才振兴等话题进行了交流沟通。

随后,大家参观了镇江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丹阳革命历史陈列馆。陈列馆分上下两层。二楼正厅中央,邓小平同志的题词“用革命的事迹来教育我们的子孙万代:像我们前辈那样,像我们先烈那样,永远当一个革命者,永远当一个为人民大众的集体事业服务的社会主义者,永远当一个共产主义者”金光熠熠。五四运动、迎接北伐、秋收暴动、抗击日寇、拥军支前、进军江南,充分体现了丹阳人民革命斗争史的主线和轮廓。看到陈列馆第五部分“总前委、华东局在丹阳”时,大家纷纷驻足,仔细观看。1949年4月23日,接着以陈毅、邓小平等为首的总前委、华东局、华东军区机关进驻丹阳县城和近郊,丹阳一下子汇聚了中共七届中央委员6人、候补委员2人,以及党、政、军等各界精英3万多人。总前委、华东局进驻丹阳后,在邓小平、陈毅的领导下为实施“京沪杭战役”、解放和接管上海,运筹帷幄,紧张工作。这给丹阳人民革命斗争历史增添了光辉的一页。

接着,大家就来到解放上海“西柏坡”——总前委丹阳旧址参观。上海战役总前委旧址纪念馆坐落在江苏省丹阳市人民广场北侧。纪念馆分为展馆和旧址两部分,珍藏大量珍贵文献和实物,真实地再现了邓小平、陈毅和刘伯承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运筹丹阳、决胜上海的光辉历程。我校一行8人认真地参观每一部分,对革命先烈依靠群众,最终获得革命胜利的光辉历史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5月20日下午,大家还探访了丹阳三吕故居。丹阳市中心有处建筑群,一门出了三位大师:近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吕凤子,著名佛学大师吕澂和著名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翻译家吕叔湘。吕氏三杰,是丹阳名人,他们将毕生的才华和心血奉献给祖国的文化事业和教育事业,是历史留给丹阳的珍贵遗产,也反映了丹阳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的成就。

5月21日上午,调研组一行早早来到句容开放大学调研。镇江开放大学校长冷耀明,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殷爱平,继续教育学院书记尤学平,句容开放大学校长赵健康、副校长张正珏参加了座谈。围绕打通三类教育通道、促进教育融合发展、提高支持服务质量,服务乡村人才振兴等话题,大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座谈会后,我校调研组一行来到茅山新四军纪念馆参观,到世界一绝的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瞻仰。

在参观茅山新四军纪念馆中,我们看到苏南苏北新四军英勇抗日,浴血奋战,不惧流血牺牲,前仆后继,在抗战中作出巨大贡献。全体党员同志怀着崇敬之心,跟随讲解员,依次参观了纪念馆陈列出来的“苏南人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军”、“茅山抗日根据地的开辟”、“茅山新四军东进北上”、“苏南抗日根据地的艰苦坚持”、“苏南人民夺取抗日斗争的胜利”五大部分内容。纪念馆丰富的史料,真实反映了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的光辉历程。瞻仰世界一绝的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时,望着陈毅栗裕的塑像,我们真正感到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

5月21日下午,我校一行赴戴庄村赵亚夫事迹展示馆,深入学习赵亚夫同志先进事迹,实地感受“亚夫”精神。展示馆内,一幅幅场景、一件件展品体现了赵亚夫同志作为一个普通的农业科技工作者,对“三农”事业的满腔热忱,对农民兄弟的真挚感情。几十年如一日,他对“三农”事业满腔热忱,对农民兄弟感情真挚,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销、实现农民富,用行动展示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大家认真听取赵亚夫同志的先进事迹介绍,仔细观看展馆内的每一张照片、每一块展板,真切感受到了“道德模范”“时代楷模”赵亚夫同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扎根农村、一心为民的榜样力量。

一件件弥足珍贵的实物,一段段令人动容的文字,一帧帧褪色泛黄的相片,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江苏人民光辉的奋斗史。通过参观,缅怀先烈,全体党员同志接受了一次全面而深刻的革命精神洗礼。大家同时表示,学习“亚夫精神”、践行初心使命,要向赵亚夫同志学习,在自己的岗位上勤奋工作,无私奉献,服务社会,进一步增强为民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深入基层,多接地气,用实际行动将“奋斗、实干、开拓、奉献”的“亚夫精神”发扬光大。

革命先辈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滋养着一代代后人。历史因铭记而永恒,精神因传承而不灭。大家表示,这一个个红色地标,一座座英雄丰碑,是绵延不绝的记忆,更是一笔传之久远的宝贵财富。我们要把党史学习与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有机融合,沿着革命前辈的足迹继续前行,以榜样的力量砥砺奋进,以担当作为的实际行动推动我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周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