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上午,由我校与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合作举办的“一带一路”倡议与终身教育发展研讨会在连云港拉开帷幕。连云港市副市长黄远征,北京大学国际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马万华教授,我校校长崔新有等领导出席会议并致辞。会议开幕式由连云港开放大学党委书记、校长林振江主持。
本次论坛是高等教育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主动落实教育部出台的《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有力支撑和积极行动;也是江苏作为“一带一路”地理交汇点,主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升江苏高等教育和终身教育开放合作水平的积极探索。
崔新有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一带一路”加快了我国经济、文化等领域国际交流合作的步伐,也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崭新的机遇和广阔的舞台。他期待论坛能在“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引领下,凝聚和形成更多的发展共识、构建多元多样的合作模式与发展平台,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终身教育事业繁荣方面形成更多的思路,尤其能在江苏高等教育、江苏开放大学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共建行动方面提出更多、更具创新价值的举措与建议。
马万华在致辞中说,本次会议是高等教育系统的一次盛会,既聚集了一流的研究型大学,也集中了以开放大学为代表的应用型普通高校;参会人员既有来自社科院的研究人员,也有政府研究人员和各高校的专家学者,不同学科背景人员的充分研讨,必将给本次会议带来新的思想。
开幕式结束后,崔新有作了题为《‘一带一路’倡议与开放大学的使命担当》的主旨演讲。崔新有循此主题,深入剖析了“一带一路”倡议与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关系。他说,“一带一路”倡议这一世纪性系统大工程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国家发展战略和外交战略新的开端,同时也为我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对外开放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推进“一带一路”教育共同繁荣,高等教育承担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必须在理论和实践中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基本规律。
在谈到开放大学建设的基本定位时,崔新有说,作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新型高等学校,开放大学同样面临着对接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全新机遇,并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有其特有的发展定位和相应的使命与担当。他结合江苏开放大学明确学校发展定位的四个维度,即学校在国际国内开放大学格局中的定位、在中国和江苏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使命,阐述了江苏开放大学定位为“开放式、社会化、应用型”高水平开放大学的主要考量和学校在江苏“一带一路”建设中“能有作为、大有可为”的重要领域。
就“一带一路”倡议下开放大学的发展思路和举措,崔新有作了系统地阐述:开放大学必须坚持走特色化和差异化发展之路,依据学校自身发展实际,紧紧抓住“课程”这一教学的基本单元,以学科为引领、专业为平台、课程为中心,加大课程建设力度,努力提高课程质量和资源建设水平;并注重加强与普通高校的优质资源整合,加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通过共建、共享、共用优质课程教育资源,借助课程为“一带一路”建设服务。他说,开放大学要自觉主动担负“一带一路”倡议下发展终身教育的新使命,打造教育合作交流区域高地,做强终身教育和社会教育,加快地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加快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进程。
崔新有说,开放大学只有积极主动地融入国家战略,才能确保前行的方向、获得不竭的新动能。他号召全省开放大学办学系统同心协力,紧扣江苏“一带一路”发展定位,完成开放大学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历史使命,奋力谱写出江苏终身教育发展的新篇章。
本次研讨会为期2天,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江苏省社科院、南京大学、山东大学等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百名专家学者共同围绕“一带一路”倡议下终身教育的机遇与挑战、路径选择和国际化发展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文:罗殷 图:周升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