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的江苏”图片展变身高校课堂 思政课教师现场教学
中国江苏网10月11日讯(记者 郭蓓)今天上午,“砥砺奋进的江苏”大型主题图片展迎来江苏城市职业学院环境与生态学院82位大一新生。他们不仅仅是来观展,而是学校今天的思政课就“搬”到了图片展的现场。
“‘砥砺奋进的江苏’大型图片展对大一新生了解社会可以说是场及时雨,是引导新生了解江苏、热爱江苏、融入江苏的重要途径。”组织此次现场教学的是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思政教学部教师张玉兰。张老师认为,高校思政课要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也就是要开辟“第二课堂”,对此,她已经做了多次尝试,效果很不错。“能通过自己的传播和引导,让学生们从做人的素质提升,设计思政实践并非才开始,体系化的教学也是这门课程的一个亮点。”张老师说。
828幅精彩图片、108幅VR全景漫游图片、13部城市形象宣传片……多元和透彻的传播方式,同时又引入的VR、AR等技术,如此炫酷的展览,吸引了很多观展学生的目光。当看到盐城风灾受灾群众乔迁新居时的笑容,华西村钢厂工人工作后收获的笑容时,现场学生们都表示,这些自己以前并未涉及了解太多的题材相片,通过这次参观,深刻感受到了江苏砥砺奋进的历程,体会到了真真实实的获得感。
记者了解到,张老师的“第二课堂”从认识南京过去的历史,到近代再到现代,通过主线的实践安排,让学生了解到历史以及近现代变化。张老师告诉记者,这样“有图有真相”的课堂教育模式,充满了感染力和时代感,也充满了课堂诱惑力。
“这种教学效果很好,大学生尤其是大一新生,进入大学后思想教育怎样能从一个点能凝聚成为一个面,这次看砥砺江苏奋进的五年大型图片展,会留下情怀以及责任的认识。”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副校长吴光林今天也成为随堂听课学生,跟着新生队伍参观了图片展。他坦言,对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从实情民意入手教育,才能真正入心,才能入脑,否则也只仅仅停留在课堂层面。对于张玉兰老师围绕江苏发展的实践教育进行课堂教育,他表示也已形成常态化教育教学模式。作为校方,他表示希望这种形式越来越多,也希望全社会能支持学校积极探索此种教学方式。
“砥砺奋进的江苏”图片展现场开讲,思政课全新的打开方式!
交汇点(记者许海燕/文实习生 陈俨/摄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思政教学部教授张玉兰把思政课的课堂“移位”到了“砥砺奋进的江苏”大型主题图片展现场,请讲解员当老师,让82名大一新生“有图有真相”地了解江苏的发展变化,让大学生了解江苏、热爱江苏、融入江苏。
有图有真相!这样的党课让我更爱江苏
走在一万多平米的展区内,来自江苏城市职业学院的学生们很兴奋也很认真。他们在一幅幅高清图片、一张张直观图表、一个个实物模型前驻足观看,仔细聆听讲解员的讲解,很多学生一直高举手机拍照,不愿错过任何一个精彩的细节。
在VR全景图和视频体验区,大家戴上VR眼镜,开启“360度全景体验”模式感受江苏13座城市的独特魅力。在互动区,同学们不仅在背景墙前留影还在大屏幕上签下自己的专业和名字,为能见证江苏的发展感到自豪。
一个小时的集体课程结束后,张玉兰还安排了自由活动时间,让学生们对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可以来个更亲密的接触,82名学生分为了10个小组,等回校后,每个小组都要进行汇报,由老师进行打分、点评。
“生态篇”一幅巨大的兴化油菜花田的照片让新生潘芋锦感叹不已,潘芋锦说,江苏工业发达,但是天蓝水碧山青,这样的发展模式让人羡慕!潘芋锦来自山西,她说,山西前些年空气污染比较严重,虽然这几年环境变好了,但是生态仍然是潘芋锦最关注的。这样的党课开阔视野、形象生动,我一次都不想缺课!
在“创新篇”,来自南京的大学生李燕宁告诉交汇点记者,这样的党课让她更爱脚下的这片土地!“思政课让我更深入地了解江苏,江苏的创新能力太牛了。无锡的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下潜最深的蛟龙号、徐工集团的‘世界第一吊’起重机,还有复兴号等,这些世界之最都有江苏元素,作为江苏人,我很自豪!”
来自西藏林芝的新生格桑曲珍告诉交汇点记者,“以前只是听说过江苏很强大,但不知道到底强大在哪里。通过这节课,我切实地感受到江苏的强大。上完这节课,我更爱江苏了,希望以后能为江苏的建设添砖加瓦。”
了解江苏才会更爱江苏!图片展是大学生了解社会的“及时雨”
对教师来说,在高校,思政课是一门非常难上的课。但由于高校的立身之本是立德树人,因此又尤为重要。去年年底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提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
如何让思政课充满时代感和吸引力,这也是已经做了28年思政课老师的张玉兰一直在思考的课题。
从2012年开始,张玉兰和江苏城市职业学院的老师们一起探索,形成了体系化的思政实践课,每年的课程都设置不同的主题,比如今年思政课的主题是“绿色之行”和“认识南京”,而本次图片展就是学生们“认识南京”的课程之一。
为了上好这节课,张玉兰在9月30日就提前来到展览现场与展览主办方进行联系并踩点备课。主办方听了张玉兰的想法后觉得非常好,立马拍板同意了张玉兰将思政课搬到图片展现场的想法。
为什么将课堂搬到这里?张玉兰认为,思政课也能走有的放矢、因地制宜的个性化路子。把思政课从教室搬到“砥砺奋进的江苏”大型主题图片展现场,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江苏、了解中国。想让学生热爱我们的国家,首先要让学生认识我们的国家,认识了才会有情怀,有情怀才有行动,才能更积极地为建设新江苏、新中国添砖加瓦。
在这次课程中,还有一个小插曲,记者发现,江苏城市职业学院的一名副校长也在现场听课。副校长吴光林告诉记者,他今天和往常一样,临时选择一个班随堂听课,让吴校长没想到的是,这堂课如此生动有趣。和大学生一起上完了这堂特殊的思政课后,吴光林说,展览记录了江苏人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进程,它是每个江苏人过去五年的缩影。江苏城市职业学院的学生们有的来自江苏,有的来自其它省市,这样的思政课能让学生们直观地感受到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思政课要“入心入脑”,这样的思政课更能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值得点赞。